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探讨中医治疗劳累性心绞痛的中药药性及证-症-方-药网络,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参考。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发表的所有采用中医方剂治疗劳累性心绞痛的文献,规范证候、症状、方剂、中药名称并建立相应数据库,分析药物频次、四气、五味与归经,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法构建可视化证-症-方-药网络关系。结果共纳入方剂202首,涉及中药218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56味,证型78个,症状162项。中医治疗该病主要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清热药等组方;药性主要为温性、寒性、平性药,占95%;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辛味药,占89%;主要归脾、心、肝、肺、胃、肾经,占89%。成功构建了中医治疗该病的证-症-方-药网络,表明该病的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频次较高,症状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紫暗、自汗、痰多等频次较高,方剂以血府逐瘀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生脉散、补阳还五汤、炙甘草汤为高频核心进行组方,组方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川芎、人参、瓜蒌、薤白、三七、桃仁、红花、白术、当归、赤芍、茯苓、法半夏等。中医治疗该病的中药药性及证-症-方-药网络能够实现数据可视化,可用于客观反映临床辨证分型及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明清文献探讨茧唇的证候类型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有关明清时期记载茧唇的中医文献。提取纳入文献证候及方药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后建立茧唇中医治疗数据库,对其证型、方剂、药物及其类别进行频数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2篇,提取证型14个,涉及方剂55种,中药167味。证型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位依次是脾胃积热证(15)、心脾积热证(14)、脾经风热证(13)、肝火炽热证(10)、胃火炽盛证(9)、肾虚内热证(9)。内服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位方剂依次是清胃散(10)、柴胡疏肝散(9)、济阴地黄丸(8)、加减八味丸(6)、归脾丸(5)和清凉甘露饮(5);外用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3位方剂依次是黄柏散(12)、白灰散(5)和青皮烧灰方(5)。内服方剂中,药物类别出现频次前3位的依次是清热药(19)、补虚药(18)和解表药(9);外用方剂中,药物类别出现频次前4位的依次为清热药(17)、活血化瘀药(14)、祛风湿药(12)和解表药(9)。单味药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位依次是甘草(22)、当归(16)、牡丹皮(10)、黄芩(10)、熟地黄(10)和茯苓(10)。结论茧唇的主要证型为脾胃积热证、心脾积热证、脾经风热证、肝火炽热证、胃火炽盛证和肾虚内热证,治疗方法为内外合治,内治法常清热与补虚相结合兼以解表,外治法常清热、活血、祛风湿、解表共举。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20年间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相关文献,通过频数统计分析痛风病证型及用药规律,探讨其证治特点。方法:筛选符合分析标准的文献,统计证型、方剂、用药频次及构成比,总结常见证型、方剂和药物。结果:统计得证型55个,其中湿热蕴结、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痰瘀痹阻、湿热瘀毒等10个证型最常见;方剂92首,成方31首,自拟方61首;中药201味,累计频次2676次,其中黄柏、苍术、牛膝等20味中药累计1103次,按功能分17大类,37小类,其中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补虚药,累计出现2160次,占比约80.72%。结论:痛风病病因病机与湿、热、痰、瘀及肝、脾、肾不足密切相关,证候有虚实之分,治疗亦有祛邪和补虚两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使用内服方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献,从中筛选后将有效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采用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25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剂,包含180味中药;药物频次≥30次的中药28味,频次最高的前5位是石菖蒲、远志、川芎、熟地黄、丹参;关联规则统计得出高频药物组合28组,频次最高的前5位是远志-石菖蒲,川芎-石菖蒲,熟地黄-石菖蒲,丹参-石菖蒲,川芎-远志;熵层次聚类得到10组核心药物组合,5首新方。结论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以滋补肝肾为基础,安神益智为核心,兼以活血化瘀、开窍化痰。  相似文献   

5.
李虹  张蓉蓉 《中医杂志》2015,(4):338-341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内服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信息建立数据表,统计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类别、药性、药味、归经频次。结果纳入文献132篇,涉及处方132首,共计118味中药、1417频次,平均每个处方使用中药11味。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1味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鸡血藤、白术、熟地黄、甘草、女贞子、枸杞子、党参、补骨脂和茯苓,累计使用758频次;涉及药物类别16类,其中使用频次前3位为补虚药(1003次)、活血化瘀药(123次)、利水渗湿药(63次);药性频次前3位为温性(743次)、平性(419次)、寒性(165次);药味频次前3位为甘(1152次)、苦(480次)、辛(319次);归经频次前3位为脾经(850次)、肝经(692次)、肾经(673次)。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以益气养血、温肾健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其基础核心药物为黄芪、当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医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文献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期刊(TCMLARS)文献数据库,对1979—2019年12月所有报道中医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文献进行查找。利用WPS Office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和规范数据,统计药物的使用及功效,对高频药物应用SPSS 22.0进行聚类分析和利用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1 650篇,方剂671首,共使用单味中药331味,累及频数15 571次。使用频数前3位药类分别为清热药(46.9%)、补虚药(14.5%)、活血化瘀药(12.8%);使用频次前5位中药分别为生地黄(873)、赤芍(615)、当归(568)、牡丹皮(557)、土茯苓(556)。41味高频中药(频次100)出现频数占总比71.8%,聚类分析可分为7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1条药组。结论中医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多从血分论治,以凉血、养血、活血为普遍用药规律,清热解毒、补虚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当代中医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医案初步探讨其临床诊治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广州中医药大学名医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医案,提取医案详细信息包括中医证型、中医病位证素、中医病性证素、使用药物,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绘制核心药物网络图。结果共纳入医案80则,涉及中医证型13个,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型分别为瘀血阻络(29)、湿热内蕴(24)、肝郁脾虚(17);涉及中医病性证素13种,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素分别为血瘀(33)、湿(32)、热(31)。医案中涉及中药方剂28种,出现频次前3位的方剂分别为茵陈蒿汤(22)、柴胡疏肝散(7)、逍遥散(5)、小柴胡汤(5)、一贯煎(5);共使用中药169味,平均每则医案使用药物14.6味,出现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茵陈(45)、甘草(42)、赤芍(37)、柴胡(34)、白术(31)。使用频次3的药味有84味,聚类分析可分为9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不伴有黄疸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核心药物为柴胡、白术、白芍、茯苓、甘草、当归、黄芪,伴有黄疸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核心药物为茵陈、大黄、赤芍、黄芩。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常见瘀血阻络证、湿热内蕴证,其病性以血瘀、湿、热多见,治疗药物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文献数据库,对近10年的关于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方面的所有文献进行查找,筛选出中药内服组方。利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和规范数据,对中药组方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 25.0、SPSS Clementine 18.0等统计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99篇,方剂147首,共使用单味中药184味,累及频数1 694次。(2)对47味高频中药(频次≥10)进行频数分析,47味中药累计频数为1 318次。占总药物频数的77.8%,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5味药分别是丹参、当归、菟丝子、香附、甘草;(3)对药物频次≥20的28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可分为6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1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内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用药规律以补益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兼以调经、理气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荨麻疹的中医证候分布和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58—2019年国内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收录的中医诊治荨麻疹的临床病例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资料,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分析荨麻疹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08篇,涉及荨麻疹中医证型17种,其中湿热内蕴证、风寒证、风热犯表证、气血两虚证、风邪袭表证、卫气不固证、血虚风燥证、肺脾气虚证为主要证型;涉及风邪、热邪、气虚、湿邪、血虚、寒邪、燥邪、血热、阴虚、阳虚、瘀血、痰邪12个病机要素和脾、肺、肝、肾、胃5个脏腑病位;共得方剂333首,其中成方101首,以补益剂、解表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43味20大类,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5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治疗湿热内蕴、风寒证、风热犯表、气血两虚、风邪袭表证型的荨麻疹。结论:中医学对荨麻疹证候要素、辨证分型、遣方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鸡血藤""黄芪"为主题词,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及CNKI中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用药、性味归经及主治病症频数,并对高频病症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纳入含有鸡血藤-黄芪药对的方剂共89首,涉及主治疾病包括痹病、虚劳等8种(频数≥3);涉及中医证候包括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等8种(频数≥4);常用配伍药材24味(频数≥10);性味统计中以甘温药物的使用频数最高,归经统计中以肝脾经频数最高;与鸡血藤-黄芪配伍治疗痹病的核心药材有6种,治疗虚劳的核心药材有4种,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核心药材有4种,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核心药材有7种。结论:含鸡血藤-黄芪药对相关成药可着重对痹病、虚劳、中风及肿瘤等多种疾病进行调理,尤其是针对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患者,包括现代肿瘤晚期放化疗后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虚劳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3.5)分析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已公开发表的青光眼相关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3.5)分析数据。结果:(1)一般情况:最终纳入文献70篇,包含方剂70个,涉及中药134味、中医证候15个。四气以平性药最多(24.78%),五味以甘味药最多(59.09%),归经以肝经用药最多(59.21%)。(2)使用频次:频次≥20次的中药中排名前5味的分别为茯苓、当归、川芎、白术和柴胡。(3)中医证候: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气阴两虚证。(4)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相关度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当归-茯苓、川芎-当归、白术-茯苓、白术-当归、柴胡-茯苓。(5)聚类分析:药对与方剂共5类,其功效分别为补血活血、疏肝利水、补气、补益肝肾、活血利水。(6)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丹栀逍遥散加减。结论:临床对于青光眼辨证施方应疏肝与活血利水并重,用药当以主入肝经的性平味甘类中药为佳,临证中应活用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关键词或主题词为"高催乳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闭经泌乳""闭经溢乳",检索时间:自1986年1月至2016年12月。据其中药处方,统计药物频次,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严格筛选出61篇文献,囊括中药107味,药物总频数达717味次。中药归类以补虚药(特别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清热药、理气药等为主;中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集中于肝、脾、肾、心、胃经。基于高频中药,从中提炼出核心方剂:白芍、柴胡、麦芽、茯苓、当归、甘草。而聚类分析得到四个组合,可概括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肝脾同调之方、补肾活血之方、滋阴下火之方。结论:中医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以疏肝解郁为本,伍以补肾健脾、回乳通经之品。临床治疗本病,可参考运用核心方剂,并据其证候特点,酌用聚类组合的中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湿热证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慢性乙肝湿热证有效病例592例,提取592个病例对应的中药处方,应用频数分析、方剂匹配、因子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湿热证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味药为茯苓、白术、叶下珠、猪苓、泽泻.共有208个处方经过方剂匹配后剩余药物个数≤3个,计算其在处方中的出现频数,频次大于3的方剂为茵陈五苓散(76)、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合温胆汤(41)、龙胆泻肝汤(36)、加味逍遥散(7)、柴胡疏肝散(5)、茵陈蒿汤(5)、参苓白术散(4)、甘露消毒丹(3)、五味消毒饮合茵陈蒿汤(3).有384个处方剩余药物个数>3个,多是自拟方,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大于1作为选择公因子的标准,共获得公因子43个,得出了出现频次≥5的公因子对应的药物组合,这些处方组成网络图中边的权重分布幂函数指数值为1.8,以此作为α值,3作为层次数进行多层核心网络分析,得出3层网络图.结论 慢性乙肝湿热证常用祛湿、疏肝、解毒、活血药物,最常用的3个方剂为茵陈五苓散、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合温胆汤、龙胆泻肝汤,常用自拟方药物组合方式为祛湿+疏肝+解毒、益气+活血+祛湿,并常配合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保肝降酶功效的中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关于胸痹的方剂,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对单味中药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模块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共收集方剂53首,包括中药138味,药物累计频数698次,其中用药频次最多的是丹参,共出现37次。(2)用药四气五味包括寒、热、温、凉,平,总频次138次,其中温性药使用频次最多(56次,占药性总频次的40.6%),寒性药次之(40次,占总频数的29.0%);药味以甘味为主,占药味总频次的31.3%;药物多归肝经,占药物归经总频次的18.1%。(3)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排名居前三位的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茯苓-半夏、五味子-麦冬-丹参。支持度排名居前三位的为瓜蒌-薤白、丹参-黄芪、五味子-麦冬”。结论:初步探索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胸痹仍以活血、滋阴、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临床文献探讨单纯性肥胖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期刊网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相关临床文献,筛选文献并进行数据化处理后,分别运用Excel 2016、SPS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规范后的录入信息进行频数、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筛选纳入文献107篇,收集整理证型27个、证素16种、症状137个、经典方剂28首以及中药166味。其中,高频症状34种;高频证型8个,高频证素10个;高频方剂9首,治法上以补法、消法为主;高频药物10味,药类14类,聚类分析得出2类核心药类,4个处方,关联规则得出15味核心中药及27条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单纯性肥胖总属本虚标实,治疗时应补虚泻实,标本兼治。遣方以大柴胡汤、苍附导痰丸、苓桂术甘汤等为主,用药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随症加减。此外,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程设定为3个月及以上,并搭配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的中医处方规律。方法:应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 CAJD)检索1980-2018年间应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急性CWI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应用处方及中药频数,记录常用中药性味,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权重系数评价药类对治疗的积极度。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9篇,涉及9首方剂,11类、共计37味中药,中药累计使用频次为97次。治疗急性CWI主要应用经典方剂(77.8%),其中以补阳还五汤化裁者(44.5%)居多,其次为补中益气汤(33.3%);前5位高频应用中药为当归(9次)、黄芪(8次)、赤芍(6次)、川芎(6次)、丹参(5次);前4位权重系数较高的药类为补虚药(81.8%)、活血化瘀药(54.5%)、清热药(54.5%)、解表药(54.5%),其中补虚药以补气药所占构成比最高(55.6%);中药性味以辛、甘、温为主,其次为苦寒;药物主要归于脾经,其次为肺经、肝经。结论:目前关于急性CWI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甚少,以甘温药物益气活血为CWI急性期的主要治法,同时兼顾清热、熄风、化痰等。CWI早期即应注重"补虚",尤其是补气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中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遴选并整理《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中治疗不孕症的有效经验方,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59位古今名医治疗不孕症的方剂222首,中药238味,总用药频次为251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熟地黄。排前5位的功效种类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寒性;药味以甘为主,其次为辛、苦味;归经以肝、脾、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出高频关联药对16条,中药因子分析出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出5个聚类方。结论:《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所载历代医家治疗不孕症多以活血化瘀、补肾养血、疏肝行气、燥湿化痰为法,尤其重视从血论治,常以四物汤为基础方,为后世医家治疗不孕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及发现新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今收录的关于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将纳入文献中的方剂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最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软件TCMISS(V2. 5),利用该软件中系统熵聚类算法、Apriori算法以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核心算法,获取原发性肝癌的组方规律及发现新处方,并根据结果绘制网络图进行展示。结果:共纳入129个方剂,涉及273味中药,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共有75味(总频次:1339次),并进一步分析。其中补虚药使用425次,占31. 74%;活血化瘀药使用232次,占17. 33%;清热药使用226次,占16. 88%;利水渗湿药使用159次,占11. 87%;理气药使用107次,占7. 99%;以上几类药使用累计频次占总频次的达85. 81%。消食药、化痰药、化湿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只占少部分。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及理气药为组方之首选,结合兼证配伍消食药、化痰药、化湿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探索小柴胡汤类方"证-病-方-药"之间的多维内在规律。方法:以《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为方剂来源,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以频数分析为切入点,引入黄金分割法,统计分析高频症状、主治病名、药物、药物功效,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涉及151种症状,共3 243频次,以发热为首的高频症状11种;涉及127种疾病名称,共534次,以外感热病为首的高频主治病名4种;涉及178味药物,共4 283频次,以柴胡为首的高频药15味;按药物功效分共18类,以解表药为首;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形成2个聚类方。结论: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能够客观的反映小柴胡汤类方应用医案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含当归-丹参药对的中药成方制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实践应用以及今后进一步的新方研发提供线索或依据。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含有当归-丹参所有成方中的主治证候和疾病进行频次统计,并对其中高频的核心药物组合及证治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含当归-丹参药对的方剂122首,主治证候59种,包括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心神不宁证、风寒湿凝滞筋骨证、肝肾亏虚证、瘀阻胞宫证、瘀阻脑络证、胞宫虚寒证等(频次≥8),主治疾病78种,包括月经失调、不寐、痛经、眩晕、健忘、心悸、带下病、耳鸣等(频次≥12)。结论 含“当归-丹参”药对在临床运用上最常用的主治证候为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分别以十全大补汤及四物汤为基础方;优势疾病为月经失调、不寐,以香附四物汤及天王补心丹为主方。当归丹参药对在妇科疾病的配伍应用,可在临床上作做进一步的推广,并作为未来相关新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