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正畸治疗对下颌髁突肥大术后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并探讨其术后关节的稳定性。方法:下颌髁突肥大高位切除术后转诊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7~34岁,平均21.2岁,采用固定或隐形正畸治疗,种植钉压低患侧上颌后牙。术前、术后及正畸后进行颞下颌关节功能对比,常规拍摄锥形束CT(CBCT),头颅定位侧位片,Tc99m_MDP颌骨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检查,着重测量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术前患侧和健侧比较关节间隙(包括前间隙、上间隙及后间隙)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后及正畸后各关节间隙手术侧与非手术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髁突高位切除术联合术后正确的正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由于髁突肥大导致的颜面及错牙合畸形以及由此引发的颞下颌关节障碍,正畸治疗后髁突回到关节窝正常位置,患侧髁突改建,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术前正畸及手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临床中比较复杂的情况之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一般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及术后正畸3个阶段:排齐上下牙列,去除牙代偿,协调上下颌牙弓;采用颏成形术、单颌或双颌手术后退下颌骨或(和)前移上颌骨,改善侧貌美观;术后精细调整,形成良好咬合关系。治疗应根据患者颌骨畸形的严重程度、上下唇形态、颏部位置、牙列拥挤度、牙齿倾斜度等畸形特征,具体分析,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边缘病例尤应重视。矫治过程中,应重视术前正畸和手术设计,为正颌手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3.
骨性开畸形正颌外科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骨正开He畸形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前牙开He畸形32例,男性9例,女性23例,开He度1-8.5mm,平均4mm31例伴下颌前突,1例伴下颌后。单纯术前正8 ,纯术后正3 ,余21例在手术前后均行正畸治疗。结果:术产术畸疗程为4-33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正畸疗程为3-17个月,平均8.5个月。开He畸形的术前治疗的;排齐上下牙列,解除牙列拥挤;去代偿治疗,避免上下切牙He向伸长移;支上下牙列列的唇颊向倾斜度。上下颌骨垂直牵引,防止开He复发,上下颌间Ⅱ类或Ⅲ类牵引,调整磨牙关系,结论通过系统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及正颌外科手术,可矫正前牙开He畸形,并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2012年,我院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56例,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624个月,观察牙颌面畸形改善情况。结果:56例患者面形改善明显,咬合关系良好,随访无复发。比较手术前后的头影测量值进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术前、术后正畸,可明显改善面部畸形,减少术后复发,是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错■畸形是指异常咬合关系或错乱颅面结构,是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牙齿、颅面以及颌骨畸形[1]。错■畸形会对患者产生多重影响,不仅可以影响口腔健康,颅颌面发育,口面部肌功能,还会进一步影响容貌外观导致社交障碍[2]。其发病率自古以来居高不下[3]。研究发现错牙合畸形与舌位置、舌骨位置以及气道大小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错■畸形会改变口内舌体压力的大小,并影响舌的位置和运动[4]。同时,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气道大小、舌骨位置的角度和前后尺寸也存在差异[5]。  相似文献   

6.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介绍手术前后正畸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方法11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治疗过程.手术前后正畸目的是矫正上下颌前牙前突,排齐牙列,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牙合)曲线,建立正颌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结果11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面容美观改善.结论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术前正畸、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及术后正畸,每一操作步骤的精确到位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开[牙合]是指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上下颌牙在正中[牙合]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无[牙合]接触。这种畸形在错[牙合]畸形中并不占少数,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吞咽、切割、发音等功能,而且对美观及患者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本文将对开[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设计、矫治方法、保持等方面作一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介绍手术前后正畸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方法 11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治疗过程。手术前后正畸目的是矫正上下颌前牙前突,排齐牙列,协调上下牙弓,平整牙(牙合)曲线,建立正颌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结果 11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面容美观改善。结论 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术前正畸、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牙合)板制作及术后正畸,每一操作步骤的精确到位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双颌前突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前突患者,以期取得面貌及咬合关系的改善。方法选择10例成人骨性Ⅰ类错[牙合]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联合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建立良好的上下颌咬合关系,面型改善;SNA、SNB显著减小。结论成人Ⅰ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快速地、有效地获得满意的咬[牙合]功能及侧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畸治疗中患者垂直方向生长过度 ,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 ,常伴随长面综合征 ,表现为前牙开 ,颏部后缩 ,前下面高过大 ,下颌体长 ,下颌平面角大 ,等等。这种错畸形是正畸治疗中的难点。下颌平面角低的病例大都有强大的咀嚼肌群 ,相反高角病例肌肉组织力量薄弱 ,正畸治疗中容易引起磨牙伸长。而大多数的正畸治疗方法 ,从最初的分牙到细丝轻力整平牙弓 ,都会引起牙齿在垂直方向的移动。另外 ,临床上对患者垂直方向控制的方法大都需要依赖患者的高度配合。因此 ,在正畸治疗中 ,对于垂直方向生长发育过度的患者 ,从治疗设计到矫正过程中均应予…  相似文献   

11.
正颌外科矫治骨性下颌偏斜的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总结临床采用正畸 正颌外科方法联合治疗严重骨性下颌偏斜畸形时术前与术后正畸治疗中的难点和要点 ,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严重骨性下颌偏斜畸形患者 2 1例 ,年龄 19~ 2 8岁 ,平均年龄 2 5 5岁。ANB角 - 3°~ - 8° ,Wits值 - 7~ - 14mm ,颏点偏斜 3~ 7mm。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结果 术前正畸疗程为 10~ 2 0个月 ,平均 18个月。术后正畸疗程为 5~ 10个月 ,平均 7 5个月。术前正畸治疗必须要解决以下主要难点 :①去除患者三维方向的牙代偿 ;②协调其牙弓形态及宽度的不调 ;③双颌手术时模型外科分析与导板的制作。术后正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对咬合关系进行精细调整。结论 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是正颌外科治疗下颌偏斜畸形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正>解剖标志点对人颅颌面解剖形态特征的测量、评价、分析有重要意义,也是口腔医学临床工作中诊断分析、治疗设计、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颜面及颅颌面解剖标志点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可辅助排牙[1]、确立咬合垂直距离[2]及确定三维正中矢状平面[3];在颌面缺损外科手术中,可辅助用于颌面部不对称性分析[4];在正颌外科手术中,可辅助术前分析、手术设计、术后预测及疗效评价[5]。上述应用领域中,颅颌面解剖标志点的确定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标志点确定的准确性与临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成人骨性反畸形的手术前后正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本院近期收治10例骨性反的患者为例,介绍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手术前后正畸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方法:正畸主要是去代偿,矫正上下颌前牙唇舌倾斜,后牙的颊舌倾斜,排齐牙齿,协调上下牙弓,平整曲线,建立正颌术前良好的牙关系。术前准备主要是: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拟外科,板制作。结果:正颌治疗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咬颌关系,协调的上下颌骨关系,获得面容的美观。结论:治疗颌面部的骨性畸形,经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过程,其中每一步都很重要,术前电脑模拟手术,模型外科,板制作可以使正颌治疗更精确。  相似文献   

14.
<正>龋病是一种牙体硬组织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中有34.5%的人患龋病,而在35~44岁的人群中患龋率则高达89.0%[2]。龋病可造成牙体缺损、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等,影响牙的功能与美观,可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减退、发音功能障碍,甚至可能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和错牙合畸形。目前公认龋病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受宿主易感性、口腔细菌和饮食等因素影响的一种口腔牙体疾病[3]。这些影响因素具体为宿主的基因、唾液[4]、细菌的种类[5]及其附着方式、饮食的种类及频率等。而在宏观上,龋病的发生则可能受到家庭、政策、社会和经济[6]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牵张成骨术作为一种有效颌骨延长手术被越来越多应用于严重的颅颌面畸形治疗中。相比传统的颌骨延长术(如下颌矢状劈开术),牵张成骨术具有更强的颌骨延长能力和更理想的术后稳定性。由于牵张成骨术中受神经肌肉作用和咬合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颌骨牵张效果与预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为实现面型改善和理想咬合的统一,需要对颌骨牵引方向进行正畸辅助调控和术后精细咬合调整。本文通过介绍1例牵张成骨术治疗安氏Ⅱ类单侧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的矫治过程,探讨牵张成骨术联合正畸治疗单侧颜面不对称畸形的应用要点,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畸形,在我国恒牙期青少年中约占23%。正畸医师以往认为形成Ⅱ类错[牙合]的原因是上下颌牙弓矢状关系不调,上颌牙弓过大或位置靠前,下颌牙弓过小或位置靠后。但实际上安氏Ⅱ类错[牙合]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错[牙合]类型,它包含了颌骨及牙弓的矢状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三维空间不协调,表现出了复杂的形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 巨舌症如不及早治疗,常可导致颌骨畸形。由于巨舌的压力,使下颌牙弓逐渐扩大,久之上颌也受到影响,若巨舌大至不能安放在口腔内而向外伸展,则可形成开(牙合)及上下颌骨前突畸形。巨舌症早期治疗,颌骨的发育异常及咬合关系常可自行恢复正常,对成人患者,尤其开(牙合)较严重者,正畸需时较长,也可考虑作手术矫治。我们最近治疗一例血管瘤性巨舌症伴开(牙合)畸形,经手术切除巨舌及颌骨正畸手术后效果满意,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偏颌会导致颅骨、下颌骨、上颌骨的旋转和移位,并常伴有口颌面部软组织的不对称改变,影响美观和功能,其常用治疗手段(正畸和正颌手术)存在美学效果的局限性,正确评估形态改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偏颌与颞下颌关节形态、功能变化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发生相关,但因果关系尚存争议。本文就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伴偏颌患者的病因、软硬组织的改变、治疗手段以及其与TMD的关联进行综述。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偏颌是一种病因不明确,涉及到颅底、上颌骨、下颌骨形态变化、软组织形态变化、咬合改变以及颌骨旋转移位的复杂疾病,对颞下颌关节及下颌功能运动也会产生影响。偏颌患者中常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要早期治疗;其治疗手段多样,正确评估导致面部不对称的软硬组织形态变化是治疗的前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必要时合并软组织的修整)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偏颌的有效手段。此外,偏颌与TMD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设计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字化验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同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患者,术前采用SurgiCaseCMF5.0软件进行颌骨畸形的三维测量.模拟骨球截除后摆正下颌骨,制作数字化袷板,术中应用,行肋骨一软骨移植关节重建。术后进行CT扫描二三维测量,评价应用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袷板戴入顺利,术后CT三维测量与术前设计吻合度高。结论:数字化袷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的同期治疗中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根尖囊肿是颌骨较常见的牙源性囊肿[1],长期的根尖囊肿会造成颌骨大面积破坏。根管治疗是根尖周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根尖周病变范围过大,同时伴有穿通性骨破坏时,根管治疗效果欠佳,需结合根管外科治疗[2-4]。本文报道1例前牙区根尖囊肿行显微根管治疗,结合显微根尖手术与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进行3年回访,探讨显微根尖手术与GTR在大型根尖囊肿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