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00例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使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快动眼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S3、S4。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各项PSQI得分下降,治疗组各项PSQI得分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HAMA和HAMD得分减少,治疗组HAMA和HAMD得分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快动眼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S3、S4延长,治疗组快动眼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S3、S4长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2.
Liu Z  Fu L  Li L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5(10):1106-1111
目的: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4例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OSAHS患者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工具包括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贝克抑郁量表(BDI)、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OSAHS患者的BDI得分为(8.29±6.46)分。以BDI 10分为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2.5%。应对方式、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与抑郁呈正相关。ESS、体质量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氧饱和度(LSaO2)、平均氧饱和度(MSaO2)与抑郁得分均无相关。结论:约1/3的OSAHS患者伴有抑郁症状;PSQI总分、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使用催眠药物、入睡时间是患者抑郁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存在危险行为青少年群体的分组及其组别特征,为完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我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Ⅲ级干预入组青少年干预前的评估数据,结合两步聚类和快速聚类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对根据危险行为已划分为四组的249名入组青少年进行重新分组,比较新的组间差异.结果 两种聚类分析结果的Kappa一致性检验值为0.861(P<0.001),聚类结果稳定.快速聚类分析显示入组青少年分为冲动外显组,自杀高危组,饮食/活动问题组.包括四种危险行为维度均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总分和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在内的参与聚类的7个变量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3.874~ 125.753 (P< 0.001).三组性别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9.059(P<0.001),冲动外显组男女比例大于其他两组.结论 对于存在危险行为的青少年群体,聚类分析能较好地将其分组,据此制订的干预方案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状,并分析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龙塘乡、清溪乡为研究现场,使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符合要求的144例湖南农村老年人进行睡眠障碍的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所调查的144例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得分为(6.07±3.386),其中,有睡眠障碍者为47人,占32.6%;②调查老年人中,有焦虑者41人,占28.4%,抑郁者47人,占32.3%;③老年睡眠障碍者焦虑19人,睡眠得分与焦虑、抑郁22人,睡眠得分与抑郁,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虑、抑郁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有较大影响,应积极制定相宜措施,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睡眠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态情况,为临床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6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其他无任何疾病的正常人60例作为正常组,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患者组AIS的睡眠延迟、夜间睡眠中断、比期望的时间早醒、总睡眠时间、对总体睡眠质量评价、对白天情绪的影响、对白天身体功能及白天睡意影响分值,SAS的焦虑状态总分,SDS的精神情感症状、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及总分得分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合冠心病住院期失眠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并评价其临床效果,为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主观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110例,干预组56人,对照组54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模式。两组被试干预前后分别应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测评。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在时间和分组因素上均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对照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而干预后干预组被试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冠心病住院期失眠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 牙周病已成为我国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表明,牙周炎与睡眠状况、焦虑、抑郁存在一定联系,但具体联系仍不明确.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慢性牙周炎及其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是否存在关联性.方法 收集2020年6-1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的60岁以上老年人140例,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以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受试者进行全口牙周检查,按照是否患有牙周炎分为牙周炎组和对照组.根据美国牙周病学会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推荐的牙周炎诊断标准,将牙周炎组分为轻度牙周炎组、中度牙周炎组和重度牙周炎组,比较各组间量表得分差异.结果 牙周炎组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高于对照组[Md(IQR):6(4,8)vs 5(2.25,7),P=0.029],且牙周炎组睡眠质量[Md(IQR):1(0,1)vs 0(0,1)]、入睡时间[Md(IQR):1(1,2)vs 1(0,1)]和睡眠效率[Md(IQR):1(0,2)vs 0(0,1)]单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和中度牙周炎组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均高于轻度牙周炎组(8.00±5.12和7.38±4.45 vs 5.48±2.29,P<0.05).牙周炎组与对照组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与牙周炎独立关联,OR值为1.138(P<0.05).结论 牙周炎可能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不佳与牙周炎相关联.但牙周炎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仍需要长期随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认知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焦虑和失眠的疗效。方法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阿瑟斯失眠量表对在院胃癌术后1周内患者进行情绪和睡眠状况的评估,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进入认知干预组和临床管理组,接受为期8周,共6次认知干预或临床管理,在最后1次干预结束时和3个月后对患者的情绪和睡眠情况再次评估。结果①在干预后和随访期,认知行为干预组和临床管理组的抑郁、焦虑和失眠程度和发生比例和基线期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认知行为干预组抑郁得分(7.37±2.72)低于临床管理组(9.40±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的焦虑(7.03±3.07,8.23±2.90)和睡眠得分(7.76±1.68,8.57±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抑郁、焦虑和失眠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③随访期,认知行为干预组抑郁、焦虑得分和疗效与临床管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睡眠得分(5.00±2.88,4.73±3.24)和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和临床管理均可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情况,认知行为疗法对胃癌患者术后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效果好于临床管理,对睡眠的改善两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训练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121名伴焦虑、 抑郁或睡眠障碍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正念冥想训练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与匹兹堡睡眠量表对围绝 经期妇女焦虑、抑郁与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1名研究对象在正念冥想训练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8.26±6.47、抑郁 自评量表得分为50.27±6.54、匹兹堡睡眠问卷得分为10.64±4.38,其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水平较干预前都显著降低(t=3.865、 4.541、5.596,P<0.01)。不同自主练习频次受试者症状缓解率显著不同(P<0.01),自主练习次数越多,受试者焦虑、抑郁与睡眠 障碍缓解率越高(P<0.01)。结论正念冥想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量,练习频次越多,效果 越明显。可作为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方法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年早期(18~35岁)个体心理韧性与抑郁的关系,并探讨面子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2016年北京市某心理医院收治的142例成年早期抑郁患者为观察组,以2016年北京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会356例成年早期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中国人人格量表第2版(CPAI-2)中人格特质的面子维度对两组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探讨面子得分对心理韧性、抑郁得分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观察组心理韧性得分低于对照组,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后,两组心理韧性得分均可以负向预测抑郁得分(b值分别为-0.317、-0.524,P<0.05),两组面子得分对抑郁得分无影响(b值分别为0.012、0.043,P>0.05);将心理韧性得分×面子得分纳入回归方程,对照组心理韧性得分×面子得分的交互作用边缘性显著(b=-0.049,P<0.10),观察组心理韧性得分×面子得分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b=0.088,P<0.05);两组面子得分均对心理韧性、抑郁得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R2值分别为0.007、0.025,P<0.05)。结论 降低健康个体的爱面子程度,能够缓和其低心理韧性水平对抑郁症状的风险性,进而有效帮助其预防抑郁症状;降低抑郁患者的爱面子程度,可以提升其高心理韧性水平对抑郁症状的保护性作用,进而有效帮助其缓解和调整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徐静  黎彦宏  桑可欣  周堃  杨建刚  何娜 《西部医学》2021,33(11):1703-1707+171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睡眠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在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共11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视功能调查问卷(NEI-VFQ-25)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各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及经济收入对患者睡眠、心里健康及生活治疗的影响。结果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PSQI得分为10.59±3.69,SAS、SDS得分分别为53.05±7.64和56.31±9.07,NEI-VFQ-25得分为65.30±11.61。青光眼患者的PSQI得分与SAS得分正相关(r=0.34, P<0.01),SAS得分与SDS得分正相关(r=0.40, P<0.01),PSQI得分与SDS得分不相关(P>0.05),NEI-VFQ-25得分与SAS得分负相关(r=-0.37, P<0.01),NEI-VFQ-25得分与PSQI得分、SDS得分不相关(P>0.05)。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症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患者的焦虑症患病率差异和失眠症患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收入不同的青光眼患者焦虑症及失眠症患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生活环境及文化程度青光眼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较差,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状态及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等因素相关,临床中工作中应实施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夏城市不同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对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固原市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体力劳动者、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医生和科研人员6类不同人群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状态焦虑量表(S-AI)、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988份,不同职业女性状态焦虑、抑郁状态以及社会支持得分有统计学意义(F=58.19、4.55,11.51,P〈0.05);不同学历、不同收入女性状态焦虑得分(F=15.45、5.95)以及社会支持得分(F=14.32、69.76)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的女性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7.34、24.52,P〈0.05);调查对象的状态焦虑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104,P〈0.05)。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不同职业女性心理健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睡眠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跟踪随访的方法,对2012 年3 月-2014 年9 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确诊的321 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 认知分量表(ADAS-cog)测评,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3 组:抑郁组(A 组),焦虑组(B 组)和认知障碍组(C 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调查,分析其与PD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实施睡眠训练方案,训练3~6 个月后再次测评PSQI、HAMD、HAMA 和ADAS-cog。结果调查的PD患者中255 例有非运动症状,各组睡眠质量与非运动症状均呈正相关(p <0.05)。与睡眠训练前比较,睡眠训练后A和B组患者PSQI总得分降低(p <0.05),且HAMD和HAMA 得分也降低(p <0.05)。结论连续睡眠训练能够有效提高PD 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对认知障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障碍情况。方法:偏头痛患者50例为观察组,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匹茨堡睡眠量表评分评价睡眠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焦虑、抑郁状态。结果:观察组中34例(68.0%)失眠,对照组19例(38.0%)失眠,观察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40例(80.0%)存在情绪障碍,其中焦虑23例,抑郁17例,有12例为焦虑并抑郁,对照组有19例(38.0%)情绪障碍,其中焦虑10例,抑郁9例,3例为焦虑并抑郁,观察组情绪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伽马刀放射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伽马刀放射治疗组(21例)及常规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或放射治疗)后第3~6个月随访,由专人运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等问卷进行测试。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服药、神经心理及睡眠情况。结果治疗后,伽马刀放射治疗组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等得分(分别为4.24±0.40,1.29±0.10,1.22±0.0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1.90±1.41、4.49±0.33、2.37±0.07);平均每天卡马西平用量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SQI总分及7个因子得分、HAD得分优于常规治疗组;PSQI总分及PRI、VAS、PPI得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结论伽马刀放射治疗是对治疗PTN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疼痛及其相关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 5D 5L)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用EQ 5D 5L对2018年7月~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7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与一般资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iper 疲乏修订量表的相关性,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MHD患者EQ 5D 5L得分为(086±012)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HADS得分、Piper疲乏量表得分与ED 5Q 5L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得分与ED 5Q 5L得分呈正相关(P<005)。患者HADS、年龄、疲乏、透析后有无工作均是ED 5Q 5L的影响因子(P<005)。结论MHD患者HADS、年龄、疲乏、失业均影响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及疲乏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就越低,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EQ 5D 5L对MH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以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都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心理现状。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孤独症患儿家长和健康儿童家长各40例进行评分。结果:孤独症儿童组SDS、SAS和SCL-90的量表总均分和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均高于正常儿童组(P<0.05);患儿父亲仅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儿童父亲(P<0.05);患儿母亲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得分较正常儿童母亲高(P<0.05);在恐怖和其他(睡眠及饮食)2个因子上,患儿母亲得分比父亲高(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父母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需重视他们的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SPSS的共现聚类分析参数选择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OHSUMED语料库内提供的明确相关提问对为金标准和研究材料,借助BICOMB软件生成主题词-来源文献矩阵和共词矩阵,并获得各种系数的相似(相异)矩阵,对比分析目前国内基于SPSS共现聚类分析过程中主题词-来源文献矩阵与共现矩阵、各种相似性参数和各种类间距离计算方法的聚类效果。结果表明:主题词-来源文献矩阵聚类结果优于共词矩阵,在聚类分析中应优先选择。共词矩阵选择相似系数时应结合实际矩阵数据性质,并注意聚类方法原理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戚继光舰首次执行远航任务期间随舰学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2017年9月17日至12月7日,戚继光舰首次执行远航任务,在出海航行60 d时对在舰上实习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150份。问卷收集随舰学员的基本情况,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生理和心理状况。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38份,回收率92.0%。30.4%(42/138)的首次远航学员主诉有健康困扰。睡眠质量较差、白天中度以上嗜睡、疲劳水平较高、焦虑、抑郁的学员占比分别为11.6%(16/138)、45.7%(63/138)、40.6%(56/138)、18.1%(25/138)、21.0%(29/138)。有焦虑学员的PSQI(8.40±2.93 vs 6.34±3.10)、ESS(11.12±5.03 vs 8.70±4.53)、FSS(38.84±12.41 vs 31.55±11.20)得分均高于无焦虑学员(P均<0.05)。SAS得分与PSQI、ESS、FSS得分均呈正相关(r=0.301、0.242、0.274,P均<0.01),SDS得分与PSQI、FSS得分均呈正相关(r=0.256、0.209,P均<0.05)。结论 远航随舰学员在出海期间可能会出现睡眠质量差、嗜睡、疲劳、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焦虑、抑郁)与生理状况(睡眠质量、嗜睡、疲劳)密切相关,并对生理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学员耐受力,从而提高学员的工作效率和战斗能力。  相似文献   

20.
姚洁  徐亚萍 《浙江医学》2015,37(6):458-461
目的 调查耳鸣患者睡眠特征,分析其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260例耳鸣患者病史,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并分为4 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中睡眠障碍占48.5%,焦虑患者占14.6%,抑郁患者占16.2%,其中51.6%的患者有日间功能障碍,仅5.0%患者使用安眠药物治疗;影响焦虑障碍发病因素:性别、病程、响度、睡眠;影响抑郁障碍发病因素:病程、响度、睡眠。焦虑合并抑郁组的睡眠障碍评分[(12.12±4.39)分]要高于仅焦虑组评分[(8.92±3.34)分]、仅抑郁组评分[(8.69±4.01)分]和无焦虑抑郁组评分[(6.14±3.95)分],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在耳鸣患者有较高发生率,女性、急性病程、高响度、睡眠障碍是焦虑发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程、高响度、睡眠障碍是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