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中药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VEC)的作用 ,进一步为探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机理 ,提供新思路和途径。方法 :用注射肾上腺素 ,并附加冰浴的方法 ,复制血管内皮损伤的血瘀模型 ,检测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和血液流变学 ,并观察灌服大鼠水蛭或丹参及其复方 5d或 10d后的变化。结果 :该血瘀模型 ,具有高度重复性的CEC数增加 ,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增加相并行。服中药的各组 ,CEC数明显减少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论 :该血瘀模型有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 ,水蛭、丹参及其复方均有保护VEC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众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往往是以损伤内皮细胞而起致病作用的。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则是反映VEC损伤的特异和直接的指示物。本研究观察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EC的变化和单味活血通络中药、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其影响,并与30名健康对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型,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补阳还五汤、八珍汤、芪参益气滴丸等益气活血方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常用方,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多层面、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且临床组方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目前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治疗的相关文献研究已较多,但主要聚焦在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及方药总结几个方面,缺少对方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归纳总结。为了明确益气活血方作用的靶向性,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得出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证反应、调脂稳定斑块、减轻氧化应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明确中药的作用靶标,不仅有益于指导临床用药,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从中医病证结合与方证对应的特点出发,借助现代药理研究,来阐明益气活血方的作用机制,这将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及益气活血方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加强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益气活血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配伍当归(QG)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心肺血管内皮和肝窦内皮细胞CD5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饥饿 游泳制造"气虚血瘀"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5d后测定心肺血管内皮和肝窦内皮细胞CD54的表达。结果:气虚血瘀模型大鼠心肺血管内皮和肝窦内皮细胞CD54的表达明显增高,QG能显著降低其过度表达。结论:QG益气活血作用与降低心肺血管内皮和肝窦内皮细胞CD54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改善内皮功能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单味中药、复方制剂、针灸治疗等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释放、恢复纤溶系统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抗氧化损伤等方面发挥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大致有保护内皮的天然物质替代疗法、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补充外源性一氧化氮(NO)、拮抗内皮素(ET)等;并总结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治疗As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缩物质如NO/ET与As关系的深入研究治疗是防治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药在保护内皮功能、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发挥调节血管功能障碍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缺乏深度,进一步探讨中药抗As的作用机制,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开发基于调节血管功能障碍的抗As的中药,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陈海伟  张旭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933-934
目的 :探讨人参药物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病理模型血管调节物质的影响及其对血瘀证的治疗机理。方法 :经测试药物血清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12h后 ,取上清培养液测定NO与ET水平。结果 :人参药物血清可缓解病理条件下NO与ET的升高。结论 :人参可以维持VEC血管调节物质的动态平衡 ,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从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血瘀证。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使患者身体衰弱的疾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据报道,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数庞大且持续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虽然现代医学在药物治疗方面不断改进,但是仍无法克服其致死率高、不良反应明显等不足。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在心,心气亏虚,推动无力,从而导致血脉瘀滞。因此,益气活血法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益气活血药是以补虚扶弱、疏通血脉为主要功效,以治疗气虚血瘀证为主的一类中药。其代表药物有人参、黄芪、丹参、当归、川芎等,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益气强心,配合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在缓解心气不足、心血不运中显示出了良好疗效。诸多研究表明益气活血类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期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与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系统、内皮损伤、免疫调节、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心肌能量代谢、心室重构、自噬和凋亡等机制有关。文章旨在总结益气活血类中药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在创伤修复、血管生成、止血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寻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3个方面入手,综述近年来中药及提取物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实验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演变规律始则阴虚热盛,继则气阴两虚,终则阴阳两虚。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亏液少则血液不畅而成瘀;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缓慢涩滞,亦可成瘀;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滞气机,使津液失于敷布,以致加重糖尿病病情而出现多种晚期并发症。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又提出气虚阴亏血瘀学说、瘀血学说、脾虚学说、肝郁学说等。笔者认为,其中气虚阴亏血瘀学说更切合临床,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异常可能是血瘀证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瘀证的形成也可能与血管内皮屏障功能下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纤溶功能障碍有关。总之,血管内皮损伤与血瘀证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为血瘀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础,中医认为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临床多采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益气药多见黄芪、人参及其有效成分的提取物,活血药多围绕丹参、三七、红花、当归和川芎等进行研究。笔者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发现,益气活血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都表现出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益气加活血中药配伍效果强于单纯益气或单纯活血中药,其机制主要表现在调节血脂、保护内皮功能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由于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复杂,有些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低不易提取以及多成分协同发挥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干预环节与分子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笔者回顾气虚淤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法及方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讨论了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形成机制,与益气、活血药物在治疗此病的用药比例.对益气活血法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得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益气扶正为辅,瘀去正复而胸痹自愈.在此基础上对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拟定益气活血膏方与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疗,疗程28 d;同时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疗程28 d。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膏方与颗粒组比较,能更好的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内皮功能,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汤药物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药物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致VEC凋亡模型 ,并通过MTT、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的检测 ,观察了药物血清对VEC的保护作用 ,并通过MDA、SOD等指标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 :六味地黄汤药物血清可减轻LPS对VEC的损伤 ,抑制VEC凋亡发生 ,促进VEC增殖 ;并可通过增加VEC分泌SOD ,清除MDA ,而达到其减轻LPS对内皮细胞损伤的目的。结论 :六味地黄汤具有保护VEC损伤模型的作用 ,这种作用将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的始动环节,内皮功能障碍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引起内皮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血管内皮损伤能促进血管内皮的氧化和炎症。ox-LDL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κB,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表达粘附分子、趋化性细胞因子、促炎因子及其它炎症反应的中介物。通脉汤是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是孙明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方,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目前导致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以气虚血瘀证为临床常见证候。脑心通胶囊基于中医理论组方,由补阳还五汤加减化裁而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其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提高心功能并改善预后;作用机制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性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9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和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明显改善(P〈0.05)。结论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制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的血脂的调节作用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与辛伐他汀分散片(20 mg/片)组比较。结果:益气活血汤与辛伐他汀片(20 mg/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明显降低TG、TC、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NO均有所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G、TC、LDL-C和升高HDL-C,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能升高患者血液中NO,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于全身血管内膜的一种细胞群,具有内分泌功能、抗血栓作用及调节血管张力等功能。内皮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概述,总结近年中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