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ICU)的监护仪警报进行管理。方法首先,通过访问中央监护系统数据库采集ICU病房的警报数据。其次,分析警报数据信息,利用帕累托法则筛选少数高频率警报。最后,分析高频率警报发生机制及其原因,并采取介入措施。结果首次实验共采集到1 229例红色警报、46 575例黄色警报、9 031例短黄色警报和55 378例技术警报,单位床位的日均警报量为668条。依据帕累托法则进行警报管理后,单位床位日均警报下降36%。结论帕累托法则在监护仪警报管理应用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王蕾  何伟  杜欣  李琴  蒙艺  宋彩萍 《重庆医学》2022,51(11):1951-1957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医疗设备警报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1 191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警报疲劳量表、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及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警报疲劳总分为(18.76±6.8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的ICU护士警报疲劳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警报疲劳与工作满意度和慈心满意呈负相关(r=-0.259、-0.212,P<0.01),与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呈正相关(r=0.461、0.444,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ICU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警报疲劳的解释率为26.8%(R=0.268,P<0.001),通过影响专业生活品质进而影响警报疲劳的解释率为53.7%(R=0.537,P<0.001)。结论 重庆地区ICU护士警报疲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要注意护士工作满意度和专业生活品质对警报疲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6年11月1日~2008年11月1日期间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标本中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率。结果共分离革兰氏阴性杆菌466株,其中非发酵菌298株,占63.95%(298/466);非发酵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其中部分非发酵菌为多重耐药菌(MDR),甚至为泛耐药菌(PDR)。结论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标本中非发酵菌的所占比例较大,耐药率高,应定期监测其细菌构成及耐药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ICU患者的各部位标本,分别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9.09%。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8%)和泌尿道(20%)。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6%,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高达36.4%。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性较低,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及菌株同源性,为临床防治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3月分离出的9株鲍曼不动杆菌,研究其耐药情况,并采用自动ribotyping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9株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等抗菌素均显示出较高水平的耐药性;ribotyping分型9株菌有高度同源性,其中7株同源性达90%以上。结论自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且大多数菌株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医院应加强ICU病房消毒隔离措施,降低病人院内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危重病患者入ICU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探讨影响ICU病死率的因素。方法根据患者入ICU时间分别纳入工作日组和周末节假日组,日间组和夜间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ICU病死率。结果患者日间组和夜间组入ICU的病死率分别为3.5%和13.9%,夜间组入ICU患者的病死率高于日间组(P〈0.05)。日间组入ICU的高危患者病死率为11.9%,夜间组入ICU的高危患者病死率为15.3%,夜间组高危患者病死率高于日间组高危患者(P〈0.05)。结论夜间入ICU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及早将危重病患者转入ICU监护治疗,合理安排夜间ICU医护人员结构,提高工作质量,以降低危重病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ICU住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CU住院患者1 207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02例,医院感染率16.74%;例次感染率18.89%,明显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率(2.76%)。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62.72%)、血液(17.11%)及泌尿道(14.04%)等。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实施重点监控。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组合式干预措施,切实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患者急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呼吸机在重症监护病房广泛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常见并发症。VAP一旦发生会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导致患者呼吸机依赖和死亡率增高。我们对我院ICU的VAP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下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细菌的来源组成、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发生率及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用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和API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痰标本革兰氏阴性杆菌1384株,分离率居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不动杆菌。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4.41%,肺炎克雷伯菌22.69%,不动杆菌28.30%,大肠杆菌21.30%,阴沟肠杆菌7.14%。痰标本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素耐药率最低的依次是美洛培南(33.05%)、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42.86%)、头孢哌酮+舒巴坦(42.86%)。结论ICU中VAP患者感染菌多为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加强有效的护理可防治重症监护病房防治细菌耐药的产生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对重症监护病房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的120例 ICU 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平均分床法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 ICU 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1.7%,护理人员满意度为68.4%,研究组为96.7%、94.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 ICU 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可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加速康复外科(ERAS)提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在亚重症科室,常规术后监护时长一般不超过24 h,而患者解除常规监护后下床活动是否存在风险尚无定论。通过统计患者术后长时间生命体征异常报警的分布情况,研究使用可穿戴监护延长监护时间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风险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使用可穿戴监护的62例消化外科术后患者自术后到出院真实的3 327次生理异常报警,对报警的种类、时间分布和患者分布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人均每小时生理报警在0~24 h和24~48 h内分别为0.91次和1.22次,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内为0.36次,与前两者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48 h内的血氧、心率、血压、恶性心律失常人均报警数量分别占72 h内人均报警总数的45.12%,70.34%,39.25%,37.62%。结论 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在24~48 h内仍存在与常规监护24 h内相似的临床风险。可穿戴监护可在患者下床活动的过程中,持续地对48 h内或更长时间范围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并发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syndrome,RF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在房山区良乡医院行肠内营养支持的300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统计入组对象的相关资料,调查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并发RFS的现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并发RFS 54例(18.00%),未并发RFS 246例(82.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史、前白蛋白水平、热量摄入、喂养途径、肠内营养液温度、喂养速度与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并发RFS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白蛋白水平<30 g/L、前白蛋白水平<150 g/L、糖尿病史、鼻肠管喂养、喂养速度>50 m L/h、热量摄入>25%标准热量、肠内营养液温度36~38℃是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并发RFS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ICU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易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ICU住院患者363例,分离培养AB并进行药敏试验。收集所有患者住院信息分析其发生AB的危险因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5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ICU入住时间>7d、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抗生素使用≥3种、激素、糖尿病、白蛋白<25g/L是ICU患者感染AB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院ICU患者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其中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占39.2%,广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XDRAB)占37.3%,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占2%,敏感菌占21.6%。对多粘菌素B、美满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敏感率依次为92.2%、45.1%、58.8%。结论:AB耐药率逐年升高,合理使用抗菌素、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控制AB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王剑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8):788-789
在我院,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规送人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症产后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产后出血进入中心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影响因素、重症产后出血母儿结局及产科危急重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3例产后出血患者中进入中心ICU的40例重症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中进入中心ICU监护者40例占产后出血者16.46%(40/243)。我院分娩的重症产后出血者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进入ICU原因为失血性休克、胎盘植入、心功能不全、甲亢合并轻度子痫前期及心肺复苏术后。产后出血量大于2 000 ml 者24例(24/40,60.00%)。多数患者合并至少一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进入中心ICU产妇平均输注红细胞悬液(2 544.74±782.60) ml,血浆(1 484.85±951.0) ml,血小板(2.70±2.30) U,冷沉淀(7.30±10.20) U。使用鼻导管吸氧14例,占35.00%,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4例,占10.00%,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2例,占55.00%。1例因严重DIC抢救无效死亡。围生儿病死率为52.63‰。结论:失血性休克是产后出血产妇进入ICU的主要原因。重症产后出血是导致DIC的重要原因之一,子宫切除率高。密切生命支持和成分输血是重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产科医务人员与重症监护医护人员的合作是救治危重孕产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每一位需要生命监测和支持的患者提供服务。不少患者住进ICU后,由于对环境不适应,往往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思维紊乱等一系列精神障碍现象,给患者康复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段式思维在急诊ICU(EICU)重症仪器报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21年1—12月由ICU医生、护士、仪器监护工程师、麻醉师共同组成仪器管理团队,并应用三段式思维对仪器实施管理,以规范监护仪的使用,比较实施前(2020年1—12月)和实施后(2021年1—12月)ICU护士报警疲劳程度、仪器报警处理时间、仪器报警处理有效率、患者入住ICU时间、死亡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护士报警疲劳量表总评分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5)。实施后仪器报警处理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仪器报警处理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后死亡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三段式思维模式能有效减轻ICU护士报警疲劳程度,提高仪器报警有效率,提高ICU患者住院安全性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情况,阐明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ICU患者的痰液标本285份,分别进行传统培养鉴定药敏和RT-qPCR耐药基因检测。统计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耐药基因检测的符合率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结果 共检出AB 151株,检出率为52.98%。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为72.20%。采用RT-qPCR法检测OXA-51基因检出AB的符合率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A-23基因检出CRAB的符合率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株AB感染OXA-23阳性标本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 结论 ICU患者痰液标本培养鉴定出AB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检出率高。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RT-qPCR法更简便、快速,且检测符合率更高。CRAB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或MIC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我院ICU病房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结果:共分离出3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0株(6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前4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5%)、鲍曼不动杆菌(23%)、肺炎克雷伯菌(14%)、大肠埃希菌(10%)。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高达47.5%和65.4%。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1%和50%。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除了需要加强耐药性监测及优化抗菌药物使用外,还须强化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中心(ICU)脓毒症(Sepsis)患者的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和耐药性.方法:收集本单位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重症监护中心113例Sepsis住院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菌种和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以及通过超声波裂解法制备酶粗提物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结果:共203株非重复革兰氏阴性杆菌,位于前四位依次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3.6%(48株)、铜绿假单胞菌22.2%(4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15.3%(31株)、鲍曼士不动杆菌12.8%(26株).ESBLs总检出率51.7%,其中鲍曼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80.8%),其它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66.7%)、肺炎克雷伯氏菌(64.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1.7%)和铜绿假单胞菌(33.3%),其他菌株(5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常用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ESBLs菌株高,呈多重耐药.结论:引起脓毒症重症患者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占大多数,非发酵菌的ESBLs产酶率高,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ESBLs菌株高,呈多重耐药,应加强产ESBLs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