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半枝莲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血管生成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理化反应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斑马鱼抑制血管生成模型测试化合物的活性。结果 从半枝莲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汉黄芩素,4′-羟基汉黄芩素,芹菜素,黄芩素,柚皮素,木樨草素,异鼠李素,野黄芩苷,黄芩苷,其中异鼠李素有明显的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结论 抑制血管生成是半枝莲抗肿瘤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白花蛇舌草及其提取物在体内外实验中均体现出显著的抗脑胶质瘤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为萜类、黄酮类、蒽醌类。白花蛇舌草及其有效成分抗脑胶质瘤的潜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血管生成、阻断信号传导通路、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调控炎症及肿瘤微环境、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虽然对于白花蛇舌草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药效物质基础、相关靶点通路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验证。通过系统梳理白花蛇舌草及其有效成分抗脑胶质瘤的药理作用机制,以期为抗脑胶质瘤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构建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研究中药单体野黄芩苷对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利用脂多糖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并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Western blot与RT-PCR法分别检测野黄芩苷对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野黄芩苷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炎症模型中JNK/SAPK与p38 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并且能够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及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的基因表达水平来发挥其抗炎作用。结论野黄芩苷主要是通过抑制JNK/SAPK与p38 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及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5,(8)
野黄芩苷是灯盏细辛中主要生物活性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野黄芩素是其苷元及活性代谢物,相比野黄芩苷具有更好的活性。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也就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野黄芩苷和野黄芩素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它们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芩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国内外研究表明,其多种活性成分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目前随着对炎症反应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多种细胞通路的激活有关,因此通过阻断炎症细胞通路,减少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激活,对与缓解和治疗炎症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黄芩中所含有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在体内外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与对多条主要的炎症通路的调节和阻断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成为目前对黄芩抗炎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以黄芩有效成分在炎症通路中的作用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黄芩有效成分在炎症通路中作用的靶点蛋白,为黄芩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半枝莲药材中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测定野黄芩苷以甲醇-0.1%醋酸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测定野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以乙腈-0.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40min,乙腈15%→6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35nm。结果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分别在0.0124~0.992μg,0.006675~0.6675μg,0.00484~0.484μg和0.006875~0.6875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测10份半枝莲药材中,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47%~0.592%,0.028%~0.296%,0.007%~0.084%和0.011%~0.217%。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适用于半枝莲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8.
黄芩及其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野黄芩苷等)均有显著的抗糖尿病作用。本文从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保护胰岛β细胞等方面对黄芩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和总结,发现黄芩可通过影响肝脏中多种酶的活性、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胰岛素相关信号通路、干预糖的吸收、调节脂代谢及肠道菌群和肠道代谢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此外,黄芩还能改善糖尿病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并能调控糖尿病肝脏和胰腺组织中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从抗凋亡和抗炎角度保护胰岛β细胞。目前黄芩抗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芩的黄酮类成分,对于黄芩整体及其含有的其他大类成分抗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较少,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阐明,以利于黄芩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半枝莲中主要成分野黄芩苷对结肠肿瘤干细胞(CSC)自我更新的影响,并从Hedgehog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HT-29人结肠腺癌上皮细胞株中分拣出结肠肿瘤干细胞(HT-29CSC),并对其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用CCK-8试验研究野黄芩苷对HT-29CSC活性的影响;用干细胞球形成试验研究野黄芩苷对HT-29CSC体外自我更新的影响;用qRT-PCR研究野黄芩苷对结肠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基因CD133和增殖基因ki-67表达的影响,和对结肠肿瘤干细胞中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Ptch1和Gli1表达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40μg/ml、80μg/ml和160μg/ml的野黄芩苷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T-29CSC体外活性,抑制HT-29CSC体外自我更新,下调结肠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基因CD133和增殖基因ki-67 mRNA水平,抑制结肠肿瘤干细胞中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Ptch1和Gli1 mRNA转录。结论:野黄芩苷可以抑制结肠肿瘤干细胞活性和自我更新,其机制在于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朱庆均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7):1271-1276
世界范围内,组织器官纤维化是许多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没有能够阻止、逆转纤维化病变的药物,因此寻找和研发抗纤维化药物具有重大意义。组织器官纤维化病变是与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相关的非生理性瘢痕形成过程,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所有器官的纤维化病变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异常改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黄芩苷和黄芩素具有抑制多组织器官纤维化的作用,该文就黄芩苷和黄芩素在抗不同器官纤维化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结构和药理作用相似,在体内存在广泛的生物转化作用,研究表明,黄芩苷和黄芩素能够通过抑制促纤维因子表达、抑制纤维化相信号通路、抗炎、抗氧化等多种机制抑制不同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多组织器官抗纤维化药物。但目前关于黄芩苷和黄芩素抗纤维化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作为非常有希望的潜在抗多器官组织纤维化药物,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抗纤维化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H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评价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的质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对19批人工栽培和市售半枝莲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及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半枝莲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半枝莲药材的共有模式指纹图谱,共标定16个共有峰,半枝莲药材的相似度为0.817~0.989,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5%~0.850%、0.010%~0.180%、0.00034%~0.07400%、0.0019%~0.0690%;主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累计贡献率达到96.268%的4个主成分(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以它们计算所有样本的综合得分,可对半枝莲药材质量进行排序。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相结合,应用主成分分析可全面综合评价半枝莲质量。此方法的建立为半枝莲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了了分析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多成分含量为指标,优选半枝莲最佳产地加工工艺。方法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干燥温度及切制长度对新鲜半枝莲进行加工处理,并以总黄酮、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多成分的含量,浸出物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加工方法并优选最佳产地加工工艺。结果采用晒干工艺时,总黄酮、野黄芩苷、浸出物含量均较高,其中以整枝晒干工艺较优。结论不同加工方式的半枝莲质量差异明显,其中以传统加工方式的半枝莲中各指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治疗大肠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通过设置口服利用度(OB)≥ 30%、类药性(DL)≥ 0.18为条件并结合文献筛选出候选化合物,并通过该数据库检索与活性成分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检索出大肠癌相关基因;利用Cytoscape 3.6.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和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通过DAVID进行通路注释和分析,预测该药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结肠癌相关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中包含19种成分、33个靶点及25条信号通路。其度值度值前3的候选化合物分子为槲皮素、黄芩素、黄芩苷,度值前3的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肿瘤抑制蛋白(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涉及结肠癌、P53信号通路、凋亡等25条信号通路。[结论]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中活性成分可作用于AKT1、TP53、MMP-2等靶点,通过调节结肠癌、P53信号通路、凋亡等多条信号通路,协同治疗大肠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枝莲5个黄酮类单体(汉黄芩素、野黄芩苷、芹菜素、木犀草素和黄芩素)及与卡铂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应用MTY法检测半枝莲5个黄酮类单体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根据IC50筛选抑制能力最强的单体;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梯次浓度的筛选单体和卡铂对SKOV3细胞的形态学影响;采用MTY、凋亡试剂检测筛选单体与卡铂联用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半枝莲5个黄酮类单体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芹菜素呈拱形变化趋势外,其余单体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其中汉黄芩素48h的IC50值最低。梯次浓度的汉黄芩素作用48h后细胞形态渐呈松针样改变,而卡铂渐呈圆形或碎片状。汉黄芩素与卡铂联用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卡铂组(P〈0.01),呈时间依赖性;且细胞凋亡较卡铂组明显增多。结论半枝莲5个黄酮类单体对SKOV3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汉黄芩素作用最强。汉黄芩素可增强卡铂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红娜  邹佳楠  李昆  翟真真  翟静 《中草药》2020,51(12):3234-324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分子生物学验证探讨半枝莲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的活性成分和相关潜在靶点;应用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建立胰腺肿瘤靶点数据库;基于半枝莲潜在靶点与胰腺肿瘤靶点的匹配结果,构建PPI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基于核心靶点的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半枝莲抗胰腺癌的信号通路图;采用Westernblotting验证半枝莲中核心成分木犀草素对胰腺癌细胞PANC-1中P53、Bax和Bcl-2关键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共筛选出28种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91个半枝莲作用靶点,经拓扑筛选获得24个核心靶点,涉及TP53、AKT1、JUN、VEGF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半枝莲作用靶点共涉及到73条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18条信号通路参与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NF-κB、p53、PI3K-Akt和VEGF信号通路来调节肿瘤炎性微环境、细胞周期阻滞、促细胞凋亡以及抗血管生成。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半枝莲中木犀草素可调节p53信号通路中关键靶点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证明了本研究中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论初步证实了半枝莲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以及治疗胰腺肿瘤的潜在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田帅华  李钦 《中成药》2010,32(1):124-127
灯盏细辛又称灯盏花,来源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主产于云南、贵州等地. 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学成分被认为是灯盏细辛中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灯盏甲索、灯盏乙素等,其中以野黄芩苷(灯盏乙索)为主.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本文以野黄芩苷含量为指标,比较了浸渍法、超声提取法、组织破碎提取法、碱水提取法、回流提取法5种方法野黄芩苷的提取率.并优化了灯盏细辛中野黄芩苷的提取和纯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陈雷  彭骁  胡兵 《新中医》2020,52(10):14-18
半枝莲是治疗肿瘤的临床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有木樨草素、芹黄素、槲皮苷、汉黄芩素、黄芩黄素、野黄芩素、黄芩苷、黄岑素等。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膀胱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的治疗。现代中医发展了藤龙补中汤、肠复方、扶正消癌汤、肺泰胶囊和肺抑瘤膏等含有半枝莲的抗癌临床验方。同时有409项含有半枝莲的抗癌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转化为中成药,如养正消积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安康欣胶囊、蛇莲胶囊和抗癌平丸等。半枝莲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转移、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这些研究为合理应用半枝莲治疗肿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雷奇林  黄雅兰  钟茜  梁杰  吴雨晴  苏青 《中草药》2018,49(15):3523-353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黄芩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索黄芩中的成分,结合"类药五原则"与"口服生物利用度30%"筛选黄芩活性成分。采用PharmM apper网络服务器预测其作用靶点,并采用Cytoscape 3.4.0软件构建黄芩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在TTD数据库中以"Anti-inflammatory"为关键词搜索抗炎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将其与活性成分-预测靶点融合,获得黄芩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芩抗炎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究黄芩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获得黄芩中具有类药性、口服吸收良好的28个成分,包括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黄酮类成分,表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类成分以及二氢木蝴蝶素等酚类物质。黄芩抗炎作用的主要靶点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TNFRSF1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选择素(SELE)等。其中丹参素、表儿茶素、黄连碱等成分主要作用于MAPK14;红花素等作用于TNFRSF1A;二氢木蝴蝶素A、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烷酮、黄芩苷等成分主要作用于EGFR。KEGG分析得到与黄芩抗炎作用有关的通路11条,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芩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MAPK14、EGFR、TNFRSF1A、SELE等靶点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阻断炎症反应的启动等,最终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何小燕  郝春芝  李逐波 《中草药》2015,46(11):1685-1691
心肌缺血/缺氧通常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黄芩素是广泛分布的一种黄酮类物质,近年研究发现黄芩素能够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干预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磷酸化过程,对缺血/缺氧心脏发挥保护作用。这些信号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APKs)和核因子-κB(NF-κB)等,及其下游通路蛋白HMGB1、MMP-2/-9、e NOS和凋亡蛋白。现就黄芩素与心肌缺血/缺氧相关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半枝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梁晨  杨国春  李丹慧  胡潇潇  孙立新 《中草药》2016,47(24):4322-4325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AB-8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半枝莲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高车前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芹菜素(2)、野黄芩苷(3)、野黄芩素(4)、木犀草素(5)、野黄芩苷甲酯(6)、异高山黄芩素-8-O-β-D-葡萄糖醛酸-6″-甲酯(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8)、4′-羟基汉黄芩素(9)、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10)、异高山黄芩素(11)、6-羟基木犀草素(12)、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3)、三裂鼠尾草素(14)。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3为首次从黄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12为首次从半枝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