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中医归属于“胃咳”范畴。其病机可概括为胃失和降、肺气上逆。苏日克主任从肺胃相关论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述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依据及运用方法。方法:结合历代中医文献,及临床实际应用效果,辨析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提出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本病机是胃气上逆,以往治疗多从肝胃着手,以疏肝和胃降逆为大法,但易反复。笔者认为肺有调节一身之气的作用,从肺论治一者可以直达病所,粛降胃气;一者可以开肝气升发之道路使肝气调达,不致横逆犯胃。结论: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依据坚实可靠,临床指导有确切疗效,从肺论治最终可以使人体全身之气调畅,减少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何璠  陆为民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193-1195
胃食管反流病病在食管,属胃所主,关乎心肝.病机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心与胃生理上位置毗邻、经络连属,病理上相互影响、上下传变;肝主疏泄之职,司脾升胃降,“土得木而达”,肝郁可致土壅.从心肝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是在调理脾胃功能的基础上,酌加清心、宁心、养心、疏肝、清肝及养肝之品,使心肝调和,胃降如常,诸症得缓.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与《伤寒杂病论》中部分方证相近,表现出“逆、热、郁”的病机特点。以“逆”为病机的证型有气虚痰逆、阴虚气逆、脾伤饮逆、肝寒浊逆等4型,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等方分别治之;以“热”为病机的证型有热郁胸膈、上热下寒等2型,栀子豉汤、黄连汤等方分别治之;以“郁”为病机的证型有邪郁少阳、痰(水)气互阻、痰热互结、阳微阴弦等4型,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射干麻黄汤)、小陷胸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方分别治之。应用仲景学说的相关思想可以指导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69-270
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脾胃"相关,临床多从肝脾论治,部分患者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较高,采用肃降肺气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一定疗效。脏腑理论方面:"肺者,气之本",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胃之气皆以下降为和,并相互影响。胃气不降可致肺气上逆,肺气上逆也可促使胃气上逆。经络循行方面:肺经起于"中焦",又"还循胃口",故与"胃"关系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必然互相影响。经脉主病方面:《脉书·十一脉》记载:"其病:心痛,心烦而噫。诸病此物者,皆灸臂泰阴脉"。故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有脏腑和经络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原治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利。虽一方三治,但其主要病机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而不仅是胃中虚寒;因吴茱萸既可温肝又可暖胃,决定了本方功效为温肝暖胃、降逆止呕,而不仅是温中祛寒。  相似文献   

7.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载《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该方主治血虚寒凝、兼有久寒所致诸症。所谓“久寒”,历来有两种看法:一曰“久寒”,是指平素胃肠虚寒,有腹痛、呕吐清涎等症状;一曰“久寒”,乃指沉寒痼疾,表现为下焦积冷,少腹冷痛等症状。从吴茱萸、生姜并用,有温胃降逆,暖肝散寒的功效来看,以上两种意见均有道理,可以相互并存。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无特效药物治疗。干燥综合征以阴虚津亏为主要病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多与食管失濡、胃失和降或肝气(肝火)犯胃、胃气上逆有关。根据二者病因病机,干燥综合征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应“益气养阴、生津润燥”滋养其体,“和胃降逆、疏肝理气”恢复其用,并配合制酸抑酸药物,同时注重生活调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瑞霁 《四川中医》1997,15(2):55-55
《伤寒论》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不仅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尚能温肝散寒,平冲降浊。笔者谨守病机,用其治疗高血压病而证属肝胃虚寒,浊明上逆者,常获得满意疗效。一般来说,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多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亢盛为标,或兼挟风、热、痰、瘀等。何以出现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证呢?笔者体会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高血压病始为阳热亢盛,而长期大量服用平肝、潜阳、清热、镇逆等重坠寒凉之剂,戕贼肝脏,遏逆其条达之性;或损伤脾胃,内生寒湿痰油,以致脾胃虚寒,肝气郁遏,阴浊之邪上逆,形成本证。二是素…  相似文献   

10.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经验(疏肝健脾和胃、清肝泄火益胃、镇肝降逆化痰、柔肝益气活血)等论述葛健文教授从肝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指出:从肝论治,综合调理,立意明确,切中病机。  相似文献   

11.
何晓晖教授认为食管具有以降为顺、以柔为喜、以空为用、以衡为健的四大生理特性;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以衡法为基本法则,并提出了三大治疗要点:①整体论治,以平为期;②宣通气机,升降相因;③刚柔相济,润养为要;常用自创新方—降逆调胃汤为主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多娜 《天津中医药》2011,28(6):445-446
1 胃失和降为发病基础王长洪主任认为食管为胃之系,为胃气所主,通过其蠕动功能将食物推进胃中,传化物而不藏,与胃同属六腑的范畴.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食管乃胃之门户,胃土受病,食管亦受影响.反流的形成,首先责之于胃的通降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反顺为逆,胃气上逆,《临证指南医案》中述:"胃宜降则和……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同居中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失调,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清浊相干,形成反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吐酸》中说:"酸者,肝木之味也……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若平素性情急躁或抑郁,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机不畅,横逆犯胃,胃浊上逆,亦成反流.肝升肺降可促进脾运胃纳,使胃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肝气不升,肺失肃降,也会影响脾升胃降功能,致痰气阻隔,上逆于咽,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3.
食管裂孔疝(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EHH)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主要指胃经膈食管裂孔持续或暂时性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归属于中医“吞酸”“胃痞”“噎膈”等范畴,目前西医药物治疗手段有限,疗效欠佳,且易反复发作,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祝肇刚先生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载,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经验丰富,见解独到,祝师认为食管裂孔疝为本虚标实之证,脾气亏虚,不主肌肉为发病之本,胃失和降,气机上逆为致病之标,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常为病进之因。治疗上强调治病求本,从虚论治,针对病机,提出健脾益气扶正为主,佐以和胃降逆的治疗大法,以加味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应用,同时结合饮食与起居调护,常常获得满意的疗效。文章通过总结祝肇刚先生从虚论治食管裂孔疝的经验,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张锡纯论治吐衄病机从气逆立论,胃气、肝气、冲气上逆是致吐衄的常见原因。论治以降逆为法,降逆清胃、镇肝、固冲是治吐衄的基本治法。用药善用降胃重坠之品。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治疗GERD具有独特优势。刘震教授提出“菀陈致酸”理论,认为GERD的核心病机为“菀陈”内生,影响中焦气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而发为本病。针对这一核心病机归纳出运用“去菀陈莝”法分期论治GERD的学术思想,即“早期肝胃同治,中期痰气并调,后期气血兼治”,并围绕合并症、并发症和微观病理征象进行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本文系统总结了刘震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思路及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一则,佐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刘沈林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胃气挟酸上逆,损伤食管,并指出其病机演变的基础为郁,开创性地提出“以郁为先、以郁为本、以郁为治”的辨治思路。刘教授临证以开郁为先,辨证施治,灵活运用疏肝和胃、清宣化浊、化痰降逆、清泻肝胃、化瘀和络等治法,配合饮食、情绪调摄,临床收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曾升海主任医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病因病机为胃失和降,郁热上逆,故临床以降逆、清热之法治之,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言:“咳血之原由于肺,吐血之原由于胃,人之所共知也”.然考张氏所举吐血诸案,尚包括支气管扩张咯血等.所以其言“吐血之原由于胃”之“胃”为中医之胃,非西医之“胃”.现将张氏吐血证治之要诀归结于下,以供临证时参考.1 镇冲气、降胃气为止血之要务,代赭石、半夏为首选之良品 张氏遵《内经·厥论篇》:“阳明厥逆呕血”之论,认为“阳明指胃腑而言,以传递、腐熟水谷为职,以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而成呕血之证”,“治之者,皆当以降胃之品为主,而降胃之最有力者,莫赭石者也,故愚治吐衄之证,方中皆重用赭石”,又云“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降阳明胃气之逆者,莫半夏者也”.因此提出了“赭石、半夏以镇冲气,使之安其故宅”,“夫血为气之配,气为血之主,气安血自安矣.此所以不治吐血,而吐血自止也”.故张氏在其所订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健胃温降汤等皆用此二味以镇冲降胃.  相似文献   

19.
认识"内生五邪"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过程中,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等综合性病机导致气血津液、脏腑阴阳的异常变化,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可随证运用疏肝泄热、和胃抑酸,运脾温阳、平胃化湿,宣肺健脾、养阴润燥等治法,以清涤内热、疏解内风、祛化内湿、温散内寒、濡润内燥为目标,体现了中医调和脏腑、燮理阴阳的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20.
董老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胆瘅”范畴 ,其基本病机为胆邪上逆犯胃 ,胃失和降 ,临证分为胆热犯胃、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证 ,故常从通降胆胃论治 ,分别施以清胆和胃通降、降气化瘀和络、健脾和胃通补、苦辛调中泻胆之法 ,具有较好的疗效。并附2则验案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