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进展为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PICS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TICU 2017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169例严重创伤患者资料。根据ICU住院第14天的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PICS组(78例)和非PICS组(91例)。收集了患者的入院初次诊断指标、血栓弹力图、血小板指标及生化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严重创伤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和拟合度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在169例严重创伤患者中,78例发展为PICS,91例未发展为PICS。两组在年龄、年龄评分、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程个性化信息支持护理干预方案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综合征(PICS)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90例ICU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个性化信息支持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PICS情况[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ICU)],PICS发生率,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结果:观察组PIC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个性化信息支持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PICS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ICS)对ICU患者出院后的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ICU病房住院治疗的365例患者。在患者转出ICU当天,采用10m步行测试检测患者身体障碍,迷你智力状态评估量表(Mini-Cog)检测认知功能障碍,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2)检测精神障碍。通过审查病历或电话随访确定患者的生存情况,随访时间为2.5年。研究PICS及其各亚型(身体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90例(52.1%)患者被诊断为PICS。26例患者在出院后平均(1.0±0.6)年的随访期间死亡。与无PICS的患者相比,PICS患者的生存率更低(86.14%vs. 97.1%,Log rank P=0.024)。与未发生身体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的患者相比,发生身体障碍(82.6%vs.98.8%,Log rank P<0.001)、认知障碍(84.0%vs.99.0%,Log rank P<0.001)的患者2.5年生存率更低,而发生精神障碍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4%vs.99.3%,...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运用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CCI)对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高危重症患者进行抗念珠菌抢先治疗的有效性,并获取念珠菌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1日-2009年4月30日天津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Ⅰ(APACHE Ⅰ)评分10分以上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CCI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CCI进行监测.对照组依据临床医师经验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CCI组临床出现脓毒症且CCI≥0.4者立即给予抗念珠菌治疗,CCI<0.4者则不予抗念珠菌治疗;如临床症状加重甚至生命体征不稳定,则进行补救性抗念珠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APACHE Ⅰ评分及脓毒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I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8例和50例发生脓毒症,自发生脓毒症起至临床应用抗念珠菌药物所需时间分别为(0.94±0.67)d,(3.75±3.62)d(P<0.05);CCI≥0.4(57例)与CCI<0.4(53例)两者间ICU内停留时间[分别为(15.34±6.63)d,(7.24±3.75)d]、不能建立肠内营养支持率(分别为64.9%,43.4%)也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而APACHE Ⅰ评分、需要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等脏器支持治疗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110例患者575株念珠菌多部位定植菌种分布显示,白色念珠菌仍占较大比例(59.3%),热带念珠菌占10.8%,其他依次为光滑念珠菌、罗伦特隐球菌、克柔念珠菌.结论 运用CCI可增加对ICU内ICI实施抢先治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可获得患者ICI菌种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发生持续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141例,根据是否发生PICS将患者分为PICS组(n=39)和无PICS组(n=10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入院24 h、48 h、7 d、14 d时血清HMGB1表达水平。PICS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MGB1预测PICS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PICS组患者入院24 h、48 h、7 d、14 d时血清HMGB1表达水平均高于无PICS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HMGB1入院24 h水平、HMGB1入院48 h水平为SAP患者发生PIC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MGB1入院24 h水平预测SAP患者发生PICS的AUC为0.940,灵敏度为92.05%、特异度为91.47%;HMGB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发伤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的1 083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年龄<18岁,住院时间<15 d,以及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依PIC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ICS组与N-PICS组(不伴PICS)。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以及ISS评分、GCS评分及SOFA评分等资料,通过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多发伤患者的PICS发生率为11.7%(127/1 083)。PICS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68.5%伴颅脑损伤,59%伴胸部损伤,其GCS评分更低,而ISS、APACHEⅡ及SOFA评分更高,与不伴PICS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或 P<0.05)。PICS患者79.5%使用机械通气,76.3%伴肺部感染,其28 d病死率为5.5%,180 d病死率为16.5%,与不伴PICS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多发伤后PICS发生率较高,常见于伴发颅脑和(或)胸部创伤的中老年男性严重多发伤患者。伴发PICS的多发伤患者中长期预后不良,临床上应加强早期识别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联合多学科合作为主导的过渡护理模式在预防患者ICU后综合征(PI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理支持联合多学科合作为主导的过渡护理模式干预,并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ICS发生率、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睡眠情况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随访期结束,观察组患者PIC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个月时,两组患者简要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转出ICU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个月时,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抑郁量表(HAD)焦虑维度评分、HAD抑郁维度评分均低于转出ICU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支持联合多学科合作为主导的过渡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患者PICS的发生,同时可促进ICU患者认知状况、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 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 以期加深对严重创伤后慢性危重症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患者276例。入选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27分, 年龄≥18岁, 住院时间>15 d。排除标准: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APACHE Ⅱ评分, 以及伤后第3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等资料, 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结果并发PICS患者为PICS组(102例), 不伴PICS的患者为N-PICS组(174例)。PICS组与N-PICS组相比, 年龄偏大, 伴发颅脑与胸部损伤多。在伤后第3天, PICS组IL-6、IL-10水平更高, Treg细胞比率更高, NK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活化T淋巴细胞比率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年龄>65岁(OR=2.375, 95%CI: 1.442~4.531)、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OR=2.846, 95%CI: 1.522~5.361)、GCS≤8分(OR=3.431, 95%CI: 1.843~8.512)、伤后早期IL-10>10 pg/mL(OR=2.173, 95%CI: 1.751~5.614)、Treg细胞比率>7%(OR=3.871, 95%CI: 1.723~6.312)是严重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GCS评分、伤后早期IL-10和Treg细胞比率可作为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早期警示因子的发现将为早期甄别严重多发伤后潜在并发PICS的高危患者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慢性重症(chronic critical illness,CCI)患者ICU过渡期家属的心理需求,为CCI患者ICU过渡期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在某三甲医院综合ICU住院后安全转出的13例CCI患者家属,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所有资料用Nvivo 11软件管理,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以下主题:(1)CCI患者转出前家属担心患者病情,需要转出信息支持;(2)转出时家属的需求包括患者状况可视化、病情解释和安全转运;(3)转出后家属的需求包括延续性照护及缓解ICU相关并发症。结论 CCI患者ICU过渡期家属需求主要有信息支持、安全转运、延续性照护和缓解ICU相关并发症,建议制定CCI患者ICU过渡期护理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并尽量满足家属的需求,以保证患者安全转出,促进其回归家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患者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类别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上的差异。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16日—2020年1月16日、2020年6月8日—2020年10月30日选取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转出ICU 1个月时,采用PICS相关症状评估量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对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299例ICU患者,其中165例(55.18%)出现PICS症状。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疲劳-睡眠障碍组”(44.24%)、“焦虑组”(16.97%)、“症状高发组”(38.79%)。“症状高发组”与“疲劳-睡眠障碍组”比较,PICS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越高归于“疲劳-睡眠障碍组”的概率越小(OR=0.882,P=0.001),无呼吸系统疾病史和无气管切开归于“疲劳-睡眠障碍组”的概率较大(OR=5.443,P=0.048;OR=4.015,P=0.006);“症状高发组”与“焦虑组”比较,PICS患者的APACHE Ⅱ越高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越小(OR=0.903,P=0.027),年龄<50岁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较大(OR=3.392,P=0.025);“疲劳-睡眠障碍组”与“焦虑组”比较,年龄<50岁的PICS患者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较大(OR=4.422,P=0.005)。结论 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高APACHE Ⅱ、有呼吸系统疾病史和气管切开的PICS患者归为“症状高发组”的概率较大,年龄<50岁的PICS患者归为“焦虑组”的概率较大。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PICS患者症状特征的异质性,对不同类别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类管理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5-2011年入住ICU且时间>48 h的2 077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05-2009年未实施ICU患者分类管理的患者(1471例)为第1组,2010-2011年实施ICU患者分类管理后的患者(606例)为第2组.对2005-2011年ICU HAP发病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HAP发病率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结果 第2组HAP发病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均较第1组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 实施ICU患者分类管理可有效地降低HAP发病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国内外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PICS)概念框架、PICS概念的最新发展及PICS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ICS的随访及病人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AP5)后观察腹腔用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Wistar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即Ⅰ组,假手术组(Sham),8只大鼠;Ⅱ组,CCI组,8只大鼠;Ⅲ组,治疗组,32只大鼠再分为4个亚组,Ⅲa组(CCI+NS),mb组[CCI+AP50.1mg/(kg·d)]、Ⅷc组(CCI+AP50.2 mg/kg)、Ⅲd组(CCI+AP50.5 mg/kg),每个亚组8只大鼠.48只大鼠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3、5、7、14、21 d测量每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结果:CCI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直到本实验观察的术后第21天,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CCI加生理盐水组大鼠与CCI组大鼠的MWT和TWL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腹腔注射AP5各个剂量的CCI组在术后5~21 d的MWT和TWL明显增加,与给药前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注射AP5有明显减轻大鼠CCI模型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BCDE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谵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ABCDE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和总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总住院天数和总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BCDE集束化护理措施能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总住院天数,减少患者的总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规范化声门下滞留物清除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声门下滞留物清除对VAP致病菌谱和耐药菌谱的影响.方法 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气管导管组)42例和观察组(可冲洗式气管导管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于确诊VAP第1、3、5、7天采集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确诊VAP患者革兰阳性球菌菌株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菌株较对照组有所减少,部分菌株对同种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规范化声门下滞留物清除能够预防VAP,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此措施应纳入VAP的预防策略;声门下滞留物清除能减少致病菌检出率,并降低革兰阴性菌的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ICS)如ICU获得性虚弱、身体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并发症对ICU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明显,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早期活动作为改善PICS的有效措施也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国内外对于ICU患者早期活动相关的理论框架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通过综述ICU患者早期活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能否有效预测成人心脏直视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死亡的发生.方法 应用EuroSCORE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体外循环下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采用Additive方法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52例,中危组82例,高危组66例3个组,对不同评分组在心脏外科监护室(CSICU)滞留时间、死亡率对比分析.结果 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之间CSICU滞留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EuroSCORE总体上能较好地评估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的手术风险,对于预测其早期死亡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发生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检验预测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10月在长沙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转入ICU的304例患者进行调查,并于患者转出ICU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时患者是否发生PICS分为发生PICS组(n=103)和未发生PICS组(n=201),筛选PICS的危险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1 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 最终构建的模型为:Logit P=0.722×性别+0.903×年龄+0.968×心理弹性得分+1.073×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0.706×手术时长+0.797×入住ICU时长-3.212。预测模型的ROC下面积为0.817,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85.6%。Bootstrap自助法进行内部验证的结果显示,C指数为0.804,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PICS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有助于预测PICS的发生,为今后相关干预措施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7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SIRS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A组,20例)和ω-3鱼油脂肪乳 TPN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每日所需热量83.68 kJ/kg、氮入量0.2 g/kg.B组加用ω-3鱼油脂肪乳1~2 ml·kg-1·d-1,共7 d.治疗前及治疗1、3和7 d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浓度.统计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与常规TPN治疗比较,加用ω-3鱼油脂肪乳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IL-1、IL-6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5.8±2.3)d比(11.5±2.4)d,P<0.05];MODS发生率显著下降(75%比50%,P<0.05);28 d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10%,P0.05).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可降低SIRS患者TNF-α、IL-1、IL-6的水平,从而起到阻断SIRS向MODS转化的作用,减少MODS的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分析影响ICU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入住ICU的45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生存和死亡分为生存组(26例)与死亡组(19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ICU入住首日急性生理学参数及生化指标,并评估APACHE Ⅱ、APACHEⅢ两种评分方法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测定患者的昏迷程度,观察2组患者ICU滞留时间、入院24 h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合并疾病的有无以及结局(生存、死亡).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GCS得分、呼吸频率(RR)均明显低于生存组,而血肌酐、APACHEⅢ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入住ICU首日MAP、RR的下降以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和高的APACHEⅢ评分对入住ICU中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生存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