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眩晕辨治的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收集整理眩晕辨治的本草信息。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著作收录频次统计。以眩晕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95味本草。在筛选本草被收录频次中,居前8位者,依次为菊花、防风、天麻、半夏、独活、钩藤、白术、贝母。在以眩晕辨治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风、痰、湿、郁、虚五类病机要素。结论:眩晕辨治用药以祛风药、祛痰药、化湿药、解郁药、补虚药为主,且互相联合运用;邪扰、郁滞、正虚为眩晕辨治三大特点,符合眩晕邪气作祟、气机郁滞、正虚不足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历代本草文献,探讨头痛的辨治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涉及历代本草著作76部,涵盖汉至明清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收集整理其中治疗头痛的相关本草信息,依照《中药学》(第十一版)及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以头痛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114味治疗头痛的本草。在治疗头痛本草性味归经上,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肝经为主。在辨治头痛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风袭、火扰、浊阻、郁滞、寒凝、正虚六类病机要素。结论:头痛辨治用药以祛风散邪药、清热泻火药、祛痰化湿药、理气活血药、温阳散寒药、补虚扶正药为主,且相互联合运用;祛风散邪,调理气血,补虚泻实为头痛辨治主要特点,符合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药症相应,探讨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健忘辨治的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收集整理健忘辨治的本草信息。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著作收录频次统计。以健忘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39味本草中药。在筛选本草被收录频次中,居前10位者,依次为远志、石菖蒲、茯神、黄连、茯苓、山药、牛黄、人参、淫羊藿、木通。在以健忘为辨治病机要素的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神浮、火扰、浊阻、郁滞、正虚五类病机要素。结论:健忘辨治用药以安神药、泻火药、化浊药、解郁药、补虚药为主,且互相联合运用;安神定志、补虚泻实、整体辨治为健忘辨治3大特点,符合神志失守、正虚邪实、五脏相通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药症相应,探讨历代本草文献中治疗痒症的思路。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收集整理治疗痒症的本草信息,对筛选纳入的本草(中药)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以痒症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中药)的辨治内容。结果 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119味治疗痒症的本草(中药)。治疗痒症的本草(中药)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药味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为主,病机要素为风邪袭扰、湿邪闭阻、火热毒损、气血郁闭、正虚失荣。结论 痒症辨治常用祛风散邪药、祛湿化浊药、清热泻火药、理气活血药、补虚扶正药,且药物之间多互相配伍使用;邪扰、郁闭、正虚为痒症辨治主要病机特点,符合邪气袭扰作祟、气血郁闭不通、正气亏虚不足的机体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药症相应,探讨历代本草治窍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涉及本草著作76部,涵盖汉至明清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存世的本草著作,收集整理其治窍的本草信息,依照《中药学》(第十一版)及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筛选纳入的本草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分析,以治窍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提取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内容。结果: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筛选出93味治窍本草。在治窍本草性味归经上,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寒性、平性等;药味以辛味为主,其次为苦味、甘味等;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胃经、心经、肝经、脾经、肾经等。在以治窍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风邪袭扰、浊阻气滞、水湿停滞、血瘀络阻、火热毒损、正虚寒凝六类病机要素。结论:治窍辨治用药以祛风散邪药、化浊行滞药、利水渗湿药、活血通络药、清热泻火药、补虚散寒药为主,且互相联合运用;祛邪通利、补虚泻实为治窍辨治主要特点,符合窍失空灵、邪阻正虚的生理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6.
靳锐锋  崔红生  陈秋仪 《陕西中医》2019,(10):1440-1442
OSAHS是一类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性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西医治疗难度大。笔者以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对OSAHS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对策与思路进行梳理,提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以及气虚阳虚复合质等患者易患OSAHS,痰瘀互结是OSAHS形成的基础与土壤,三焦气机不利是OSAHS发生发展的病机特点。制定化痰利气消瘀为治疗OSAHS的基本方法,依据病人体质不同,分别以健脾化痰,活血利湿治痰湿内蕴证;清热化痰,活血利湿治湿热蕴结证;理气化痰,活血开窍治气滞血瘀证;益气温阳健脾,活血化痰利湿治气阳两虚、痰瘀互结证。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相结合是治疗OSAHS的有效思路与方法,既能够预防OSAHS发生,又能够控制其进一步发展,符合中医"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李灿东教授认为“虚、气、痰、瘀”是肺结节的病机特点,病位在肺、脾、肝、肾,正虚为本,气滞、痰湿、瘀血为标。有症状患者证候多以肺脾气虚、肺肾两虚、气阴两虚、肝气郁滞、痰湿蕴肺、瘀血阻络为主,无症状者临证注重辨人论治、辨机论治、辨病论治相结合。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以补益肺、脾、肾为主,祛邪则根据气、痰、瘀的兼杂特点,予理气、化痰、行瘀等治法,以达到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炎的中医证候和方药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治胆囊炎的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规范输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总纳入文献137篇。共涉及胆囊炎中医证型26种,其中肝胆湿热、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阴不足、脾胃气虚、气滞血瘀、气滞、肝胆郁滞、胆火郁结、湿热内蕴为主要证型;包含气滞、湿热、阴虚、气虚、郁热、瘀血、阳虚、火热、痰湿9个病机要素和肝、胆、脾、胃、肾5个脏腑病位。共得方剂98首,其中成方32首,以和解剂、理气剂、补益剂、清热剂、祛湿剂为主。共包含中药168味19大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结论胆囊炎证候以实证为主,多采用理气补益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选取妇科代表性著作,收集、整理与月经过少病相关的内容,探讨古代文献对月经过少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辨治规律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认为月经过少病的核心病机以阴血亏虚为本,冲任血海不充致月经量少。阴血亏虚临床表现为阴血失于濡养或阴虚内热,根据病因及体质差异,可兼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等标实证。治法以养血补虚为主,兼以益气、温经、清热、活血、理气、化痰等。组方多以四物汤为主辨证加减。  相似文献   

10.
整理近10年乳腺增生的中医证治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本研究发现,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为本病四大类常用药,与本病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正虚相符。单味药用药频率研究表明,肝气郁滞为本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贯穿本病的始终;血瘀为本病发病的另一重要病理因素,而血虚尤其是肝血亏虚是本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基础。本研究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的过程中,应不忘调理肝经气血和养血活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整理发表的中医诊治甲状腺肿瘤(腺瘤和癌)文献,总结目前中医对甲状腺肿瘤的辨证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从1979-01—2008-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甲状腺肿瘤文献,统计其中医证型、方剂和药物出现频次。总结出常见证型和药物;分析证候要素,确定该病证候的主要病势虚实和脏腑病位因素;将方剂和药物按功能、归经归类,比较恶性和良性甲状腺肿瘤治疗用药的异同,总结甲状腺肿瘤中医治疗用药特点和常用治法。结果:共得证型41个,其中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气滞痰结、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和痰气瘀结证最为常见,占53.06%;证候病机以实性为多,占87.77%,主要是气滞、痰浊、血瘀、火热,虚性很少,仅占12.23%,主要是气血阴虚;证候脏腑病位主要在肝、脾。共用方剂200首,成方归为5类,以祛痰剂、理气剂和清热剂为主,自拟方多按清热化痰、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治法进行组方。共得中药242味,按功能归为20大类,化痰、清热、活血化瘀、补虚和理气类药物最为常用,占81.45%,化痰药为第一位,清热药夏枯草是使用频次位最多的药物;药物主要归肝经、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胆经,占93.73%。结论:甲状腺肿瘤证候以实性多见,要注意对气滞、血瘀、痰浊、火热及气血阴虚病机辨证;化痰、清热、活血化瘀、补虚和理气是其常用治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现代临床应用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的用药加减规律.方法 检索从1994~2010年近20年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和归经分析.结果 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时方中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多取其中小剂量,炙甘草的常用剂量为中剂量.其加减用药共计52种,按频次从高到低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理气药;其归经以脏为主,出现频次前5位分别是心、肺、肝、脾、肾.结论 炙甘草汤辨治治疗心律失常时常配以补益药加强其补养气血之功,又伍以清热、安神、活血理气之品,以通补兼施、标本同治.炙甘草汤证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38-440
刘嘉湘认为本病病机往往由于患者阴阳气血虚损,或气血痰湿郁滞,癌毒内蓄,蕴积化热而成。临床上要根据患者脉证辨析其病因病机以治病求本。临床以中晚期患者并发此证较多,此时患者多以正气亏虚为主要矛盾,尤以阴虚或者气阴两虚者多见。总体上从内伤发热辨治较为适合,临床应详辨病机,辨证论治,多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气郁发热、湿郁发热、热毒炽盛5型论治,同时要明辨标本,退热抗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和用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合格文献63篇、证型26个,常见证型有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肾虚血瘀、肾阴虚、痰湿阻滞、肾虚痰湿共占56.33%。证素有10个,其中虚证占81.88%,主要有阳虚、气虚、阴虚、阴阳两虚和血虚;实证占18.12%,主要有痰湿、痰瘀、气滞、血瘀,其中痰湿占总证候要素的6.97%。用药148味,按功效归为15类,补虚药使用最多占比39.83%,其次是化痰湿药、活血药、理气药,前4类共占比84.19%。结论:本病病机复杂,以肾虚为主,痰湿瘀阻为标,肝病是重要发病环节,故补肾调肝兼祛痰化瘀是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虚、瘀、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主题=中医"AND"主题=慢性萎缩性胃炎"检索,共筛选出1845篇中医药治疗CAG的文献,对文献中的属于虚、瘀、毒3种证型的组方用药进行统计。结果:筛选出方剂37首,其中从虚论治18首,从瘀论治13首,从毒论治6首,共涉及中药120种。从虚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补气理气药、活血药、清热药、滋阴药、化湿药等;从瘀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等;从毒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清热解毒药、活血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等。结论:在针对"虚、瘀、毒"三者不同病机的治疗中,以补虚药应用最为频繁,因此脾胃虚损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用药规律及病机特点。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学术资源网站中搜集关于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医案199份,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关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医案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味中药按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草、麦冬、丹参、黄芪、五味子、苦参等,药物种类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等。因子分析反映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变化涉及温热毒邪、气阴两虚、心阳虚衰、心神不宁、瘀血、痰湿等证候要素。结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最多,反映出临床上以虚证、热证或虚实夹杂为主的病机特点。温热毒邪在所有证候要素中最为主要,既可以单独致病,又可以与气阴两虚、心阳虚衰、心神不宁、瘀血、痰湿等相兼致病,提示了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暴魁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肾亏虚,标实主要是风邪和热邪,可兼有湿浊和瘀血。临床辨证辨病相结合,强调不拘泥基本病机,根据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理类型和病期细化病机。其临证思路是健脾补肾,祛风清热。风分浅深,热风三焦。用药特色方面分析了生黄芪、山茱萸、青风藤等重要药物以及顾护中焦、除湿祛瘀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朱丹溪擅长从气、血、痰、郁辨治杂病。胃癌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基础,痰瘀互结、邪实郁滞为要素,因此临证可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从气论治,当治以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从血论治,可治以养血化瘀、清化血热;从痰论治,应治以实脾化痰、顺气导痰;从郁论治,宜治以理气解郁、开郁散结。  相似文献   

19.
从先秦到明清,有关胸痹的记载颇为丰富,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行之有效的方药。分析研究冠心病中医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及诊治用药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基础与临床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历代胸痹文献发现:(1)其病因为外邪侵袭、内伤情志、饮食劳逸、脏腑衰弱等因素。(2)其病机为心脉痹阻,痹阻不通,不通则痛,主要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本虚可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又可以相互为病。(3)辨治上知其因,辨其证,从脏腑、痰瘀、经络为切入点入手。在药物使用上,古人以温里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通过临床跟诊学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辨证论治和查阅中医药辨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组方遣药等方面探讨中医药辨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及实战思路,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因病机关键在于气阴两虚,治疗以益气养阴解毒法贯穿始终,并根据临床症状灵活加减用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