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结节是近年来常见的肺系疾病,现代医学暂无除手术外的其他治疗方案,该病中医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一气周流”强调中气之斡旋作用,左路升发,右路敛降,形成人身之圆运动。治疗肺结节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补益中气恢复斡旋作用,调肝之升发、肺之敛降,恢复机体一气周流,指导肺结节的临床治疗与用药。  相似文献   

2.
梁海敏  余思思  田宁 《河北中医》2023,(2):321-324+329
黄元御从“气”的层面创立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理论。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认为上热下寒证病机有中气亏虚,升降失调;水寒土湿,君相失根;木郁土湿,左旋失调;肺胃不降,右旋失调。其治疗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下脾胃及四象的生理特性补虚泻实,标本共治,使中气运动,四维轮转,周流顺畅,百病自消。治则包括:治脾胃以恢复斡旋功能,温肾燥湿以助气周流,疏肝燥湿以使左路升发,清降肺胃以复右路降敛。  相似文献   

3.
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黄元御提出中土斡旋、木火升发、金水敛降的“一气周流”理论。本文基于此理论探讨肺结节的病机及治法,认为肺结节病机为中土虚衰,斡旋失司,气机失调,遂生痰湿瘀血等阴邪,并凝聚于肺络;加之机体阳气不足,阴邪无以消散,日久而成结节;结节既成,又影响肝木升发、肺金肃降,导致机体气机失衡更甚。基于以上的病机认识,本病应采取培土生金、益气化湿,补火助阳、消积散结,升木达郁、敛金降逆的治法,旨在恢复体内之“一气周流”。  相似文献   

4.
情志病发病与气机不畅、气血阴阳失调关系密切。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内有一股无形之气周转,左路肝随脾升而化心火,右路肺随胃降而化肾水,心火敛藏于肾水,肾水又上济心火,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会造成周流不畅,气机郁滞而百病丛生。情志病的发生亦涉及多个脏腑机能障碍,故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情志病致病机理,为临床防治情志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气周流"学说为黄元御的重要学术思想,广泛应用于人体脏腑生成及气机运动相关理论。"一气周流"学说认为人体心、肝、肺、肾皆由脾胃所化生,人体气机以脾胃为枢轴,肝肾之气左升,心肺之气右降,循环周流。黄元御基于此学术思想指出了药物对脏腑之气的升降作用,比如桂枝左升肝气,半夏右转降胃气,杏仁降肺平逆冲,附子升阳根肾水等。并强调临证治疗时以脾胃为中心,注意顾护人体阳气,治病不可忘祛湿,辨治应善用脏腑互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冯晓  宋启劳  刘乾生  韩玲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11-1613
清代名医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一书中,创立了一气周流的理论,在阐释疾病的病机及治疗思路中体现了重中气的思想。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之气以中土之气为枢轴及核心,左路肝木随己土升而化为心火,右路肺金随戊土降而化为肾水,离火中含癸水之阴,坎府中含心火之阳,从而形成了一气周流稳固的生理模型,当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一气滞流,而生百病,其中脾虚湿盛是疾病的根源。痫证的发生亦涉及多个脏腑机能的障碍,故从“一气周流”理论认识痫证的致病机理,治疗上重视中气,为临床防治痫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气周流"理论的提出源于《黄帝内经》,是黄元御的主要学术思想.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脾胃为人体调节人体气机的枢纽,脾气健运,则全身气血生化得当;肝、肾、心、肺均以脾胃为中心,脾升胃降,驱动着肝肾之左升、心肺之右降,从而形成周流不息的运动状态.升阳益胃汤可调理中焦脾胃功能,其组方当中蕴含"一气周流"理论,符...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气"左升右降,中气斡旋"的运动形式产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与病理的变化,阐释了疾病病机及治疗思路中脾胃气机周流运转的重要性。周流不畅,则百病由生,而妇科月经病的产生,常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周流不畅,影响冲任督带,最终损伤胞宫所致。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探索妇科月经病的致病机理,以期为针灸治疗月经病提供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气斡旋、左升右降是人体气机运转的基本形式。中气升降不利,及其所致的“火金上逆,水木下陷”,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关系紧密。因此治疗SPID时应根据一气周流的特点,以健运脾土,恢复中气枢轴为关键,并结合肝、心、肺、肾四象气机运化的不同形式施以疏肝解郁、清降心火、温补肾水、敛降肺金之法。验之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抑郁症是一种高发性、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复杂,历代医家对其分型繁多。本文从“一气周流”的理论角度探讨抑郁症,认为肾虚、肝郁及中焦脾胃壅滞是影响“一气周流”畅通的关键,会引起症状多样的抑郁症候,从肾、肝、脾胃的角度入手帮助人体恢复一气的流通,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让人体自然而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提供一种从源头上治疗抑郁症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多样、病机繁杂,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其病因虽与中土四象相关,然其根本在于“木气下陷”,肝郁成癌。“肝木”作为气机运动的枢轴,“木气下陷”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与脏腑气血功能,气血瘀毒凝滞不通而生肝癌。根据“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寒湿困脾、肝气郁滞、肺金不敛、心肾不交均可导致木气下陷,故治疗时应以升发肝气为主,施以健运中土、调畅肝木、敛降肺金、调和水火之法,同时注重各脏腑间的协同联系,以复气机升降之常。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颜嘉丽  易玮 《新中医》2023,55(12):190-194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治。阐述“一气周流,土 枢四象”理论的具体内涵: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土之气斡旋。并基于该具体内涵分析后循环缺血 性眩晕的病机,认为其病机主要有:第一,土虚湿困,清浊倒作;第二,土湿水寒,木郁生风;第三,肺金不 敛,风阳上扰。故在治疗上要恢复中土及肝、肺、肾气的正常功能,用轴轮并运之法恢复一气周流的循环,以 平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诸症。  相似文献   

13.
“一气周流”理论是指以中焦脾胃为枢纽,中土升降带动肝、心、肺、肾四象斡旋,形成气的“圆”运动,强调了“中气”的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历代医家对心悸病辨证论治思想,以“气一元论”及“天人同气”理念为根基,通过“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证治原则。分析得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以中轴不健、心肾不交为主要病机,并随左路不升,右路不降,致一气不可正常周流,即上燥热中湿郁下寒。治当以祛湿健中、斡旋中气为根基,交通心肾为主,兼以祛痰活血,使中土健运,心肾相交,一气周流。将“一气周流”理论贯穿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中医传统理论中整体观念的体现,使五脏并治,气血并调,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得以完善。并举验案一则,对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诊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作以介绍,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便秘(FC)西医多用泻剂对症治疗,在短时间内收效佳,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加重便秘。中医一气周流理论以脾胃为中轴,肝、肺、心、肾为四轮,强调补中气、条畅气机的重要性,将该理论用于FC的治疗往往效果较好。基于该理论,主要从运脾补气、宣降肺气、疏肝行气三方面论治FC;“运脾补气”包括补脾气、温脾阳、升清阳;“宣降肺气”包括降肺气、清肺气、宣肺气、畅肺气、降胃气;“疏肝行气”包括疏肝、柔肝、平肝、清肝、升肝胆之气。  相似文献   

15.
王旭认为“枢轴运动”理论的核心在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强调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升降气机之枢,调节肝升肺降,旺心神而固肾精,以维持正常神志活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以脾肾亏虚、清浊失司为基本病机,临证以健脾益肾、升清降浊为治疗要法,辅以肃肺降胃、通络开窍、疏肝养心、安神定志等法,可使中气和顺,清浊复位,脑清神明。  相似文献   

16.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指在中央土气斡旋下,左路木火之气升发,右路金水之气敛降,从而形成气机在人体内“如环无端,周流不息”的运行状态,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气机周流不畅,百病乃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属中医学“健忘”范畴,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涉及多脏腑多经络,与气血津液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一气周流”理论,立足于整体,将MCI的病机概括为中土不运、肝木不疏、肾水不温3个方面,治以培植中土、疏达肝木、温煦肾水,并以黄元御的核心方剂为基础加减治疗,结合临床典型案例阐释,以期为中医临床防治MCI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失眠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中医内科学中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等证型。本文通过用一气周流的理论来初步阐释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辩证及用药。  相似文献   

18.
李鲜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切入点,认为胆囊息肉为中土枢轴不调,四维升降失灵,水寒土湿木瘀,清浊升降失司所致。临证时常根据具体辨证给予黄芽汤、柴胡疏肝散、破瘀汤等加减治疗,以期恢复轴轮自转,畅达气机,进而使轮转轴灵,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气血调达。疗效满意。附1则验案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9.
宋敬茹  边艳琴  孙明瑜 《光明中医》2022,(18):3286-3289
糖尿病发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为机体阴阳失调,精微输布不均所致。“一气周流”理论是黄元御先生对中医传统理论的高度总结。从“一气周流”理论出发,黄元御先生认为中焦脾胃斡旋,四维环动,气机流动推动精微、津液输布均匀,故不病消渴。故笔者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消渴病机及治疗思路,以期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精髓,为临床治疗消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元御首创“一气周流”学说,即“中气斡旋,四维升降的气机圆运动”。在论治眼科疾病时亦强调“一气周流”之理论。他认为,生理上目为清阳之门户,清阳上达,则七窍空明。病理上,这一气不能正常周流,或左路清阳不升,或右路浊阴不降,或二者兼有悉可致眼疾。治疗中主张“中气之治、升达左路阳气、敛降右路阴气”,具体包括疏木清风、培土泻湿、敛金降逆。通过学习其眼科疾病的诊疗思想,有助于丰富、完善临床治疗思维和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