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通过对2 55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病例分析,提取了常见证候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2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介入前后835例次多个时点的信息,揭示了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证候演变的规律,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介入前后中医诊疗指南》,并经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多次的探讨和修订。该指南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使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通过对冠心病病证结合的深入研究,规范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诊断标准,揭示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冠心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并确立疗效评价体系。在阐明方证对应理论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形成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探索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相关生物学基础,推广应用先后形成的相关量表和临床指南,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形成转化成果的新辨证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2022年10月之前发布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药诊疗指南/共识共80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指南/共识根据内容可分为疾病诊疗指南/共识50部(62.5%)、中成药应用指南/共识30部(37.5%);28部指南/共识报告了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分级标准,包括指南21部、共识7部;由单一机构支持或发布45部,由多机构支持或发布32部;在实践指南注册平台注册6部,标注基金资助34部,声明利益冲突30部。通过对全部指南/共识内容的梳理,发现该领域中医药诊疗指南/共识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体现在涉及病种不断拓展、辨证分型持续优化、干预手段多元综合、中药推荐精准细化、循证原则得到重视、制定过程愈加严谨。提出在心血管疾病中医药诊疗指南/共识的制定工作中,要兼顾中医药特色和循证医学原则,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方法学质量,比较不同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专家共识药物推荐的异同,促进对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的理解与应用。方法 以“肿瘤”“癌”“指南”“专家共识”“共识”“中医”等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Data)、重庆维普(VIP)、医脉通(Medlive.cn)、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中医相关学会官网刊载国内发表的中医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3月15日;应用指南质量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AGREE Ⅱ与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质量评价工具(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对纳入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比较不同指南与共识对西药、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中医外治法推荐差异。结果 纳入12篇文献,6部指南,6部专家共识。指南6个领域平均得分依次为:范围和目的73.84%,参与人员65.74%,制订严谨性53.30%,明确清晰与表达性47.92%,适用性43.29%,编辑独立性47.57%。结论 国内肿瘤中医循证指南数量少,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相关临床研究与指南、共识制定规范性、严谨性有待加强。今后在指南制订中应按照国际公认指南制订规范和流程,以期制定出高质量的中医指南。  相似文献   

5.
<正>《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参照国际临床指南制订标准,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指导的框架下,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为基本点,结合循证医学原理,在古今文献回顾分析、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成药系统综述、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专家咨询等系统研究工作基础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基本证候特点、辨证用药规律等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并经讨论制定。《指南》旨在规范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诊疗,促进中医诊治稳定型心绞痛水平的提高,以期为从事冠心病防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病证结合角度出发,系统总结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和地域),以及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造影、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相关性。同时,新兴技术和指标的出现为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0 a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文献现状。方法搜索国内权威的五大数据库,对其2000—2009年正式刊载的309篇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文献,分别从文献的年度发表量、期刊及作者来源分布、临床研究方向以及涉及的中医证型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a间国内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文献数量及质量呈现整体增加的态势,但存在着极大的地区和部门发展不均衡性,文献主要集中在防治措施的研究,中医证型的诊断和名称缺乏统一标准。结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具有很大潜力,但在很多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心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研制现状,为今后冠心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研制提供基线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公开期刊发表的冠心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并通过检索“医脉通”数据库进行补充检索。使用卫生保健领域实践指南的报告规范RIGHT声明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9部冠心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共识或指南计划书,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术及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5部、心肌梗死3部、动脉粥样硬化1部。其中7部指南采用专家共识法,其余2部采用循证指南制订法。RIGHT指南报告规范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指南在“基本信息”及“背景”领域报告信息完整,而在“证据”、“推荐意见”、“评审和质量保证”、“资金资助及利益冲突声明和管理”和“其他”领域条目报告欠佳。结论:虽然冠心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在制订方法及报告规范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也应积极探索研发适合中医药指南制订的方法及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钙化、冠脉造影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行胸部CT、中医辨证分型,记录CT结果、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70例冠心病患者中,冠脉钙化58例,钙化率83%,冠脉钙化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大体趋势与冠脉造影病变患者相符:心血瘀阻证多见,痰浊内阻证次之,心气虚弱证最少。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单支病变次之,双支病变最少。痰浊内阻证、心血瘀阻证患者冠脉以3支病变为主,心气虚弱证则以单支病变为主。结论:冠脉钙化与冠心病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冠脉钙化、冠脉病变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了解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领域的临床研究证据分布,总结疗效,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引。方法 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其收录的2000—2020年发表的中医药防治CAG的临床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指南与专家共识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类型,临床研究样本量及干预疗程,中医证候及体质相关观察性研究内容及分布,中医防治方案类别及作用(预防、治疗、康复/二级预防、不确定),临床评价指标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文结合形式呈现该领域证据分布。结果 共纳入文献796篇,包括775篇临床研究,19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年度文献发表量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5年及2019年文献发表量最高,均为51篇。临床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共714篇,包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18篇、非随机对照试验196篇;观察性研究61篇。有46.50%(332/714)的干预性研究的样本量为60~100例,47.48%(339/714)的干预性研究疗程为3~6个月,干预措施以中药治疗为主,结局指标多关注总有效率、内镜下表现、病理组织学、中医证候积...  相似文献   

11.
农一兵  林谦  王旭升 《北京中医药》2006,25(12):707-708
目的 通过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02例入选病例依据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瘀证和气虚证为冠心病主要证候,辨证为血瘀证和气虚证的患者更可能诊断为冠心病,具气虚血瘀证的患者同样更可能罹患冠心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气虚证及气虚血瘀证冠脉病变类型以多支病变为主,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在冠心病"金标准"诊断的前提下,气虚在影响冠脉病变程度中所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气虚和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同时气虚贯穿本病始终,是本病发生发展及影响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当今主流指导资料结合古籍经典作为检索源多途径收集常用方药,为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中常用方药的遴选原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小儿咳嗽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常用方药遴选研究为例,检索3类国家推荐的药品、中医(中西医)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方案、3本中医类儿科教材、名家经验,古籍中治疗小儿咳嗽的方药,分别建立古今方药数据库归纳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当今治疗儿童咳嗽的有71个常用方药,临床适用证型占比前3位分别为痰热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与高频药物对应功效前五位分别为止咳平喘、清化热痰、发散风寒、清热泻火、发散风热。最常用的中药主要是苦杏仁、桔梗、贝母、麻黄、黄芩、半夏、陈皮等,某些药物与苦杏仁、桔梗的内在关联性较高。基于《中华医典》的古籍部分治疗小儿咳嗽的有228个方药数据汇总,最常用的中药主要是半夏、苦杏仁、人参、茯苓、陈皮、桔梗、生姜、贝母等,高频药物对应功效前五位分别为发散风寒、止咳平喘、清化热痰、温化寒痰、补气。某些药物与半夏、桔梗的内在关联性较高。做古今用药对比,用药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宣降肺气类和化痰类。但古代小儿咳嗽用药多温补散寒,兼利水消肿、敛肺涩肠;当今儿童咳嗽方药更侧重疏风清热,兼补阴润燥。结论 该研究较为系统的梳理了治疗小儿咳嗽常用的方药,为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药遴选部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通过冠脉造影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诊断更加明确。回顾分析近些年对于冠心病病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认为研究主要集中于证型虚实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的关系,且痰浊型、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病变支数、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中医证型的患者。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中西医诊断标准不统一、评价标准单一及数据纳入不充足,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不足等问题,有待后续拓展完善。  相似文献   

14.
董雨蓉  解存  刘畅  赵佳  王朔 《天津中医药》2024,41(2):264-272
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不仅有西医的疾病特点,而且借助中医思维用不同实验方法来表现独特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中医药研究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工具。文章对常用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总结,并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为例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明确中医与西医治疗上的优势与局限对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防治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冠心病各阶段病理特点、证候特点为基础,认为冠心病各病理阶段之间具有因果相连、递进发展的特点,中医证候演变上具有时序性的特点,提出冠心病各阶段之间存在“病—时”相应的特点,各证侯之间存在“证—时”相应的特点,凝练形成冠心病“病—证—时”的理念,形成了针对冠心病未病、已病、病瘥等相关的心血管事件链应用中西药联合、分阶段、全时程干预的思路。同时探讨了不同阶段中西医治疗的优势及局限,为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心电图所提示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QT间期等改变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综述了冠脉造影所见的冠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提示临床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的某些证型之间有相关性。并对当前所进行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中医、中西医结合外科优势病种基本情况和相关特点,掌握优势病种在外科临床中的客观现状。方法:采取同行评议的方法,在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中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外科优势病种调查。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百种中医重点病种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外科临床实践中自行总结推荐的相关优势病种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外科优势病种疗效排名的反馈情况。结果:调查排列出了外科填报频次排名前15位、骨伤科填报频次前10位、皮肤科填报频次前5位的优势病种。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共识性,基本反映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8.
刘晓东 《四川中医》2005,23(9):40-42
本文概述了中西医结合按证型治疗冠心病的情况,主要从血瘀证、气虚证、寒凝气滞证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本文强调中药对TXA2-PGI2平衡的影响,并对中医常用治疗冠心病的治法配合应用情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02例入选病例依据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瘀证和气虚证为冠心病主要证候,辨证为血瘀证和气虚证的患者更可能诊断为冠心病,具气虚血瘀证的患者同样更可能罹患冠心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气虚证及气虚血瘀证冠脉病变类型以多支病变为主,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在冠心病“金标准”诊断的前提下,气虚在影响冠脉病变程度中所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气虚和血瘀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同时气虚贯穿本病始终,是本病发生发展及影响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及冠心病脾虚痰浊证与冠脉造影所反映的血管病变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1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观察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分布及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81例中,以血瘀证病变支数最多,以寒凝证血管狭窄程度最重,气滞证及阴虚证冠脉病变程度较轻,但各证候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81例中,脾虚痰浊证(38例)与非脾虚痰浊证(43例)对比,在病变血管分布及血管狭窄程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表现为脾虚痰浊证在右冠及回旋支分布较多,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分布及狭窄有相关性;冠脉血管病变可能与脾虚痰浊的临床表现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