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皮肤为身之表,玄府、毛发散布其上,内合于肺,与多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肺、脾、心、肾等多脏腑经络失调可在外表现为皮毛疾病。通过观察皮肤色泽、皮肤触感、毛发疏密、汗出情况等,也可推测内在脏腑功能变化、气血阴阳多少。调节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可用于治疗多种皮毛相关疾病,应用汗法也可疏散外邪,发越水气,通阳展痹,透邪排毒,用治多种脏腑经络疾病。  相似文献   

2.
牙齿与肾、胃等脏腑经络联系密切。牙齿的生理功能有赖于脏腑经络的滋养,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则可导致齿疾,因此临床上可通过调节肾与胃等脏腑经络功能来治疗齿科疾病。此外,验齿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方面,通过观察牙齿与牙龈,有助于判断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尿窍是人体排出尿液的重要器官,尿窍的生理功能与多个脏腑经络相关,尿窍疾病也受到多脏腑经络影响,主要与肾、膀胱有关,与肝、脾、肺、心等脏腑也有密切联系。临床治疗尿窍疾病,需要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多脏同治,方能取效。除中药汤剂治疗外,还需灵活应用针灸等多种治疗手段,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此外,各脏腑疾病均与水液代谢有关,通利小便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有益于多种疑难杂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耳生理功能的正常有赖脏腑经络之气的滋养,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则可导致耳窍诸病,故临床上可以通过调整脏腑经络功能治疗耳病.此外,耳内应五脏、有多条经络都循行于内,因此临床也能够通过耳诊了解脏腑经络病变,并使用耳针等特色治疗方法治疗脏腑经络疾病.  相似文献   

5.
骨属中医五体之一,具有支撑形体、保护内脏、储藏骨髓、构成运动基础结构等重要功能。骨骼的功能需要五体的配合,与肾、肝、脾等多个脏腑及经络相关。骨病的治疗应强调多脏同治、内外同治、动静结合。中药治疗骨病注重从肾、肝、脾等脏腑调治,补肾壮骨、养肝柔筋、健脾助运相配合。临床上,根据不同骨病病机,治疗用药的补肾、养肝、健脾各有侧重,同时常可配合补肾调督、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活血化瘀等法。骨病的外治法包括针刺、艾灸等,中医外治法治疗骨骼疾病独具优势。骨病患者在静养之余,适当配合运动,可促使五体协调,气血畅通,有利于骨病康复。  相似文献   

6.
脊柱与内脏关系复杂,脏腑功能正常则阴阳和调、气血充盈、经络畅通,骨筋肉得以濡养而健强,脊柱亦稳固;脏腑功能不足则致阴阳失调、气血虚弱、经络不畅。肾主骨、肝主筋、脾胃主肌肉,肝脾肾三脏与脊柱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从脏腑论治的机理论治脊柱相关疾病,内调脏腑,外调肌骨筋。使人体达到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使用内治法的同时,配合手法纠正脊柱失衡,并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使人体内外环境达到新的动态平衡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临床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功能性便秘,中医的病因病机责之于肺脏的功能失调影响到互为表里脏腑的大肠功能,以及肺脏病变累及脾胃升降功能和脾肾之阳。推拿可通过经络气血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并发便秘者,以顺气通便手法治其标,以补肺调气手法治其本,再兼以补益脾胃、温补肾阳的手法治疗,既可治愈患者之便秘,又可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圣济总录》以脏腑与经络结合的方法将"脾瘅""脾劳""脾积""飧泄""濡泻""水泻""水肿"等为脾功能失调所导致病症定位于脾。又将"口舌生疮""舌强不语""唇生肿核""脾脏中风""咽喉不利"为足太阴脾经所系肢体、官窍部位导致的病证,定位于脾。再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进一步确定了寒热虚实性质,定位定性和参而制定具体的治法方药,其理法方药符合藏象辨证论治规律。《圣济总录》对脾病证的藏象辨证论治定位规律,对比目前《中医内科学》教材对脾系病证的定位方法,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的不同:对脾病证的病变部位确定,前者是以脏腑与经络结合的方法进行;而后者仅用脏腑定位方法。《圣济总录》对脾病证以脏腑与经络结合定位,既包括了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疾病,也包括其他系统多种疾病,对于现代中医关于脾病的藏象辨证论治理论研究及临床从脾治疗多种现代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鹏飞  任红艳 《河南中医》2019,39(2):173-175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功能的发挥以气机为核心。脏腑气机升降相因,出入有序,则能维持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血的生成和运行与脏腑气机密切相关,脏腑气机协调有序,则血循其道,有条不紊。津液的输布代谢,乃是诸脏腑气机协调完成的,尤以肺、脾、肾三脏的气机调节为关键,故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保障,若气机失调,可影响到全身脏腑经络的功能。治疗疾病时,需要通过调理经脉,令气血调畅,进而使脏腑气机调和,安定有序。四季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脏腑气机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特性以防脏腑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国内颈椎病的中医治疗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其主要症状是肩背手臂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或肢体发僵,病变在经脉、肌肉、筋骨,与脾、肝、肾有关。多因风湿、劳损、外伤等因素造成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导致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自从61年王维钧首次在国内对该病作了介绍,近十年来该病的中医治疗取得了颇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并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脏腑学说理论是中医基本理论的核心。脏腑通过经络沟通内外、表里、上下、联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组合成一个统一协调有机的整体。病自内生,通过脏腑经络和所属部位而现于外;病由外致,必通过经络而传之于脏腑。凡疾病的治疗皆本于脏腑,一切从脏腑出发,是中医治病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抑郁症是脑神与心、肝、脾、肺、肾及其之间的功能失调,脑神不得伸展导致的以情绪低沉为主要精神症状的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抑郁症的辩证论治离不开脏腑,离则偏,合则切。  相似文献   

12.
口腔与脾胃等多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口腔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脾胃等多脏腑经络的滋养。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可致口腔溃疡、扁平苔癣、灼口综合征等多种口腔疾病,而望唇、望舌有利于诊断脏腑病变。临床上,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来治疗口腔科常见病、疑难病,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鼻为肺窍,为气出入之门户,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鼻的生理功能有赖于脏腑经络的滋养.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则可导致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所以临床上应当重视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诊治鼻科疾病.望诊诊察鼻部色泽、形态、部分等方面,还能协助辨别病性、病位、病势.此外,哮喘、多种肾脏病,甚至小儿多动症、抽动症等病,都与鼻相关,应当重视从...  相似文献   

14.
黄瑞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70-2071
冲脉做为奇经八脉之一,在经络循行上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有交汇。妇科病与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尤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的的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经脉所过,疾病所生,冲脉与肝、脾、肾在生理机能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笔者发现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冲气上逆可引起多种妇科病,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规律予以分析,认为乳腺癌由乳腺局部转移至肝脏为从经络局部转移至脏腑,病邪由经络入脏腑,由表入里。乳腺癌由乳腺局部转移至肺为五行中的木侮金,乳腺癌由乳腺局部转移至骨、脑,为肝病及肾,木病及水,属五行中的子盗母气。乳腺癌以肝脾功能失常为主,治疗上应以调理肝脾功能为主,适当加用理脾、滋肾的药物可提高远处转移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魄门受五脏及经络之气的调控,具有排泄糟粕的功能。魄门亦是邪气侵入的途径之一,通过了解排便情况、诊察魄门局部形态及功能状况能够了解机体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从调整脏腑经络整体气血功能论治肛肠疾病是重要的治疗思路,解表散邪、调养心神、活血化瘀等方法常能取得良好疗效。同时通下法可维持整体气机升降出入、泄浊解毒,在各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具有深远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药竹罐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运用经络-三场二腔-隙道理论,使药物通过皮部-穴位-脏腑渗透吸收发挥药效,同时运用刺络后拔罐可阻断邪气入侵经络,既能祛除体内深处伏邪,又能解痰凝、清浊气、畅气机.中药竹罐疗法作用于督脉和背俞穴调整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使气血通达,阴阳自和,脏腑平和,故眠安,可发挥中药与拔罐相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张盼  李贺  黄漫 《环球中医药》2020,13(8):1406-1409
韩碧英教授认为疼痛当属痹症范畴,并指出调整卫气是针刺止痛机理,而井穴、原穴及络穴为干预卫气常用的穴位。韩教授根据《内经》中"是动病及所生病"所述内容,进行经络辨证,内因致痹多责之后天之本脾胃,外因致痹多责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邪中于肌表,当以经络辨证为主;若邪气循经入里内舍于脏腑,当以脏腑辨证为主,兼调经络。韩教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针灸"止痛四法"。"补原通络法"和"相交相贯法"可调整卫气治疗经络痹,"五输连用法"多用于治疗脏腑功能失调的脏腑痹,而"深刺输郄法"可治经络脏腑的一切痛症,经临床验证,疗效斐然。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风寒、劳损、外伤等因素,造成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而导致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往往出现恶风怕冷、出汗、颈项强痛、腰背酸紧疼痛、转头不利等现象,此时为颈椎病的早期,临床上往往不为人们注意。如果延误治疗而致风寒湿邪留滞于经络、肌肉、关节,使得气血不畅,经脉闭塞,可见疼痛和麻木。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变的发展,气血伤耗日益严重,脏腑功能亦受到影响,导致筋脉、骨关节失  相似文献   

20.
牛金霞 《中药材》1996,19(3):156-156
中医中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眼科早在宋朝就已独立成为专科。中医认为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但不是独立的器官,它的生理和病理过程都和人体全身各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眼通过经络、脏腑和气血等组织器官保持联系,脏腑或经络的功能失调,可反映于眼部,或引起眼病。同样眼部的疾病,也可通过经络在其它脏腑或全身反映出来。因此在临床治疗眼病时必须联系到脏腑、经络、气血及外界环境诸因素,全面分析,做到审证、求因、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