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展照双 《北京中医》2008,(3):188-189
“体阴而用阳”是肝脏的基本特性。所谓“体”是指肝的本体.所谓“用”是指肝脏的功能活动。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肝体阴柔,其用阳刚,刚柔相济,阴阳和调,则肝的功能正常。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云:“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  相似文献   

2.
基于肝体阴用阳论治围绝经期高血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媛媛  张军平 《新中医》2011,(8):158-159
对肝体阴用阳,从生理角度多将其解释为“肝主疏泄,其用属阳,又主藏血,其体属阴”。笔者认为其在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病诊治中有指导意义,提出高血压病的肝郁血虚阴伤之病机,并治以滋阴养血柔肝法。  相似文献   

3.
李粉萍  范先枝 《陕西中医》2007,28(9):1208-1209
本人从师于张瑞霞老师,经过2年多的学习,总结了张老师对慢性肝炎的治疗用药特点,供同道参考。 1 疏肝与养肝结合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体柔,对人体气机的运行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其为病则显露出刚强之性,故古人曰“木曰曲直”。肝属厥阴,但中寄相火,易于化火动风,所以前人用“体阴用阳”来概括其生理功能。肝脏的疏泄功能是与肝体密切相关的,肝血充沛,肝体不燥,则疏泄有度;若肝血不足,肝气有余,  相似文献   

4.
阎艳丽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3 0余年 ,学验俱丰。在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 )中注重处方遣药必须遵循中医之理。笔者随其临床 ,颇受启发 ,现将其经验简介如下。1 疏肝 ,勿忘养肝乙肝发病机理复杂 ,以中医理论析之病位在肝。肝的功能特点表现为“体阴用阳”。肝为藏血之脏 ,其体为阴 ,肝主疏泄 ,性喜条达 ,其用为阳。体阴与用阳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疏泄是藏血的前提 ,而藏血又为疏泄的物质基础。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气机调畅 ,血运通达 ,藏血和调节血量方能维持正常 ,而肝藏血功能健全 ,肝血充足 ,肝木得养 ,肝的疏泄才能…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以其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差的治愈率,引起了医学界普遍的关注,中医学不断探讨乙肝的中医治疗用药,势在必行。《素问·灵兰秘典论》日:“肝者,将军之官”,其性刚,体阴用阳,表现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体阴用阳概括了其藏血与主疏泄的辨证关系,肝藏血则能主疏泄,肝失藏血之功,肝阴血受损,必致肝失疏泄,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是说肝体阴而用阳,即肝以阴血为体,而能调节一身之气机为用。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而肝木畅茂。肝性喜柔而恶刚,调节情志,条达气血,尽疏泄之能事。尤其在经行、孕后,阴血下注,肝血不足,肝阳偏盛,诸症滋生。正如《河间六书》云:“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肝在五行六气中属木,主风,为十二经络中足厥阴之脉,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藏血。肝以阴血为体,具有调节一身气血的功能。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具备正常的体阴之性;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气条达则一身气机疏畅而五脏之气协调。  相似文献   

8.
李丹初副研究员,年近八旬,学验俱丰,积六十年临证经验,认为肝与痛证关系密切。李老治疗痛证,多从肝入手,而屡获效验。李老认为,肝藏血,司人体之血的贮藏、调节,其体属阴;肝主疏泄,斡旋周身的气机,其性属阳。藏血之“体”是物质基础,疏泄之  相似文献   

9.
阴永辉  张娜  王平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54-754,761
黄褐斑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尤其是现代女性,由于家庭及事业的双重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极易导致情志失调,加之胎产哺乳伤及气血,致肝之藏血与疏泄功能紊乱而发病。导师赵泉霖教授从事内分泌临床专业20余年,在面部黄褐斑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精神失调每每损伤肝脏,致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见郁滞症状,面部黄褐斑即是人体肝气郁结的外在表现。肝气郁结日久,可化热、化火、致瘀、致虚。因此,赵老师强调黄褐斑应从肝论治,予疏肝、清肝、柔肝,且认为肝郁为其根本,故疏肝解郁贯穿…  相似文献   

10.
略论肝“体阴用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体阴用阳”,见于《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为风木之脏,因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这段论述清楚地概括了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笔者,就肝“体阴用阳”的精神实质,做一分析探讨,以期提高对这一理论更深刻地认识。一、肝“体阴用阳”的内涵按五行,肝为五脏之首;论六经肝为六经之末。肝属木,其母为水,其子为火,水为阴,火为阳,木界于水火阴阳之中,故肝为阴尽阳生之脏。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肝“体阴用阳”。  相似文献   

11.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12.
陈静 《福建中医药》1998,29(5):38-39
肝主疏泄和藏血,性喜条达冲和,体阴用阳,十二经络为足厥阴之脉。肝的疏泄藏血功能对于人体情志的条达,气血平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妇女以血为本,肝气平和,气机条畅,则血脉流通,血海宁静。如肝失条达,则可致郁,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化生一系列妇科病变。且...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正> 一、如何理解肝主藏血与肝主疏泄的关系? 答: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肝藏血功能之正常发挥.即《血证论》所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肝主疏泄对肝主藏血的协助作用已是众所周知,并为大家所重视.而肝主藏血对肝之疏泄功能的协助作用往往被忽略.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协助的.古人云:“肝体阴而用阳.”肝主藏血,其“体”为阴,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性喜条达,故其“用”为阳.此藏血之“体”是物质基础,疏泄之“用”是功能.它们相互配合,完成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4.
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内寄相火,易动难静.前人论肝,多从肝主疏泄气机,以气为用,性喜条达着眼,肝郁则气滞,进而化火生风,肝阳上亢,易呈现属热属实的病理,故又有肝多实证之说.论及肝虚亦多从肝体失养,即肝阴不足、肝血亏立论,其因或气血生化乏源,或热盛伤阴,或水不涵木,强调的是肝体燥急,肝失柔润之体,侧重肝血、肝阴的虚少,往往忽略了肝阳的生理功能和重要作用,以及肝阳虚的病机证治.  相似文献   

15.
肝以阴血为体,阳气为用,肝之阴阳协调对调控女性月经周期阴阳节律及“心-肾-子宫”生殖轴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肝之阴阳失衡可干扰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转化与“心-肾-子宫轴”交互作用,从而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经后期阴血失充,经前期阳气不足,经间期阴阳转化不利为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补肝体、助肝用、解肝郁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调复肝“体阴用阳”之性在推动调周法与调轴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辩证统一进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在五行属木,主疏泄、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若情志所伤,肝气不得疏泄,郁而化火,风自内生,风火相煽,上升巅顶,横窜脉络,致血不归藏,导致肝病。故肝的病理表现,虽概为虚实两证,但一般实证为多见。如“肝风内动”,则表现为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 笔者认为,乙肝属于实证,其病因多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化火上冲,导致肝火上炎,或肝阳妄动。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疏泄无权。气机滞阻不畅,为痛  相似文献   

17.
贺希 《河南中医》2012,32(4):410-411
肝具有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的作用.肝失蔬泄,冲任失调,则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痰凝结聚,发为“乳癣”;肝之疏泄功能不仅影响脾的升清功能,还影响胃的降浊功能,肝失疏泄则眩晕、飧泄、脘腹胀满、便秘;情志失调,肝失郁结,郁火化热,灼伤阴血,致颜面气血不和、色素沉着;肝有藏血功能,女子以血为重,肝功能受损,则易出现妇科血液方面疾病;肝气条达,肝血得藏,肝体得养,则气血充沛,阴阳平衡,女性健康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8.
血液病涵盖病种广泛,且临床复杂难治,薛敬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血液病尤其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方面有独到见解。本文通过从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体阴用阳的生理功能、特性来辨证论治血液病,探讨薛敬东教授基于"肝藏血"理论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的临证经验。薛教授从肝郁火旺、肝郁脾虚、肝郁阴虚入手辨证论治PIT。薛教授认为该病初起为风热邪毒,伤及血络,随着病程进展,情志失调成为病情进展变化的主要因素,肝失疏泄,肝气郁滞,血行逆乱,发为各种血症。辨证施治宜疏肝气、清肝火、滋肝阴,配合健脾、益气、养血止血,从而使肝木条达,脏腑气血阴阳调和。薛老认为"肝不藏血"的机制为:肝失疏泄,调节血行功能异常,使血外溢;或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血热妄行;肝(肾)阴血不足,热妄动,血妄行,使血外溢;肝失疏泄,木旺克土,脾气失健,不能统血,使血外溢。提倡从肝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肝“体阴用阳”理论内涵进行剖析,分别阐释了肝的“体阴”与“用阳”生理病理机制,描述了其相应证候机制与症状特点,分析了调肝经典方药的组方规律,通过临床验案证实肝“体阴用阳”的临床指导意义。认为肝的升发之性,是升发人体之气以适应天地之气升发的必要保障,是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平衡的关键。肝气升发失常主要体现为升发太过与升发不及两大类型,具体分析了肝气升发失常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提出肝藏血实为肝之收敛与涵养特性新观点,阐释了肝藏血主疏泄之间的收敛贮藏与升发条达的关系,认为肝藏血涵养收敛肝气使其不过亢,肝藏血可养魂安神,肝藏血为经血生成之源等观点。本文最终提出“平肝降逆必兼养阴柔肝,疏肝解郁亦应养肝养血,清肝泻火不忘凉血养阴”的临床调肝组方观点,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总观肝之生理,以阴血为体,以阳气为用,故称体阴而用阳。由此而及肝之病理,则证有虚实,历代医家多从肝之特性而言:在五行属木,在时令应春,春时阳生,阳气多动而升发;其病为升动无制,肝气偏亢,久甚化火,故有“肝无虚证”之说。其实则非,肝血不足,肝阴亏损,临证故为常见,然而肝之虚证既有阴血亏损的“体”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