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从肾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医认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肾虚为本,瘀血、火热、风邪为标,临证时应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能获效。然补肾中药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发病机制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所造成的血小板过度破坏;骨髓巨核细胞质量和数量异常,出现血小板成熟障碍,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出现异常。中医药研究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潜方组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个体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疗效满意。现有临床研究在中医药对其免疫机制的干预情况方面缺乏统一的认识及判定标准,可能会影响临床医生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上的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中药毒副作用小,可长期运用的独特优势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血液系统中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现今中医药对其的防治因具有特有优势而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推广,本文将从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等方面论述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于ITP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4.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中医治疗优势较明显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仍存在证型不统一、疗效有待提高等临床问题,《血证论》是一部关于血证的专著,其血证诊疗理论丰富、完整,结合《血证论》中血证的诊疗理论,探讨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治疗优化,希望对解决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朱士月  陈志炉 《新中医》2020,52(1):11-1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也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药治疗ITP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更小,为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华廷芳是龙江医派杰出代表医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开展研究和治疗。华老认为本病多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所致,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止血活瘀。根据病情的发病分期不同,他提出初期以清热止血为重,持续期以清热行瘀活血为要,慢性期以补虚为主,用之多效。现对华老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丰富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理论与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现状进行梳理,并根据临床实际,找寻ITP中医药治疗切入点,提出ITP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决策思路,认为应在现代医学对ITP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上中医药精准的辨证论治,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8.
从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分期治疗、专方治疗等方面对近十年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系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药治疗ITP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ITP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临床研究和中医药治疗ITP的机制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ITP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新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鉴于ITP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探讨人类ITP发病相近或相似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评估。系统回顾ITP模型的发展过程,对不同时期ITP的主动诱导、被动诱导(包括:抗血小板和单、多克隆抗体诱导、过继转移)以及基因工程病理模型在ITP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为ITP的发病机制与药理学研究等提供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血液病之一,中医称之为“紫癜病”,饮食失宜、情志过极、久病体虚、外感六淫等病因皆可使机体阴阳失衡,进而发为该病。孙伟正教授根据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特点,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自拟验方“血安宁”“血思饮”治疗,攻补兼施,形神共调,调和阴阳,取得较好疗效。该文介绍孙伟正教授辨治持续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  相似文献   

12.
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阴虚为发病之本,热、毒、瘀为发病之标,并作为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互为因果,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基于对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扶正补虚、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法,辨证运用仲景“大方”的独特治疗理念和思路,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液系统常见疾病,黄世林教授认为脾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而湿邪为患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从"脾、湿"的角度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将黄世林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进行总结,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乏力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治疗不离治血、治气、治火。文章基于血气火关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探讨。通过回顾文献,分析其“从气论治”理论依据;从辨病辨证角度,阐述“从气论治”临证思路及其机制。发现血气火3者关系密切,相互承载转化制约;“从气论治”主要分为气之不及与气之太过,治以益气固表、益气生血、益气摄血、温阳益气、补气祛阴火、行气化瘀及清气降火等;“气”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从气论治”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仙丹升血颗粒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强的松组,采用免疫法腹腔射外源性抗血清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分别运用仙丹升血颗粒、强的松治疗,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巨核细胞、脏器指数及脾脏病理学改变、出凝血试验。结果:仙丹升血颗粒能有效升高造模后小鼠血小板计数(P〈0.01);使脾脏巨核细胞数、骨髓巨核细胞数恢复正常(P〈0.05);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治疗组胸腺、肾上腺指数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脾脏指数有明显下降(P〈0.01),强的松组和大剂量组巨噬细胞和生发中心的凋亡小体数明显减少(P〈0.05);大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治疗小鼠出血时间有明显缩短(P〈0.01),且出血重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仙丹升血颗粒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ITP的中医病名为"紫癜病"。陈信义教授团队认为ITP的病机为"脾气亏虚、脾不统血",拟定健脾益气摄血方,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并为此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其免疫调控效果,以期阐明其具体起效机制。文章就陈信义教授在开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临床试验过程中对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ITP研究所采用的免疫指标进行概括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治疗(早期、中期、后期、巩固期)阐述了白玉盛主任医师辨证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思路,辨证时重视病人的临床表现,不仅调节气血阴阳,还适时加以补益之剂,使免疫紊乱达到平衡,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辨证大抵可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阻络4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补气摄血、活血化瘀之法。总结现代医家经验,辨证论治,综合调治,以期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伴随T细胞免疫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T细胞、辅助T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异常和T细胞免疫失耐受均参与ITP发病。反应性CD~+_4T细胞可增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活性,促进其产生。在ITP患者体内, CD~+_4T细胞过度活化和凋亡障碍,可能导致持续的血小板破坏。目前,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在调控CD~+_4T细胞亚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激素治疗易呈现依赖性。张慧主任中医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激素依赖性ITP主要可分为肝肾阴亏、脾肾气伤及脾虚湿困等证型,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