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在脑小血管病基础上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发病率高。毒损脑络理论认为人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长期蓄积变生毒邪损害脑络。笔者基于该病临床特点,认为“毒损脑络”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毒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络损是重要的病理变化,髓伤是最终的病理转归,“毒蕴—络损—髓伤”贯穿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始终。笔者认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分为邪蕴成毒、毒损脑络、毒败脑髓三个阶段,病位在脑络,病性为虚实夹杂,正虚、痰浊、瘀血、火热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伤及络脉。脑髓失于充养,神机失于调摄,最终致髓消或髓坏,神机失用,而出现认知障碍。本病的治疗总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法,注重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调和营卫,立足于“毒”“络”分阶段治疗,以期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所致脑供血障碍而出现的智能减退,临床以痴呆、健忘为主要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目前,西医以控制病情、西药干预、后期护理为主。传统中医治疗该病独具特色,临床以"脑髓"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髓虚毒损"理论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该理论言以髓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以补髓虚,祛毒损,遣方用药,随症加减,在改善患者记忆、计算等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于苗  丁薇  王悦  张丽娜  张根明 《中医药导报》2023,(9):134-136+164
基于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现代医学研究认识,从中医病机角度,提出“络损髓伤”为脑小血管病的发病关键。其中,年老正虚为本病的促发因素,瘀、痰、浊毒有形实邪滞络所致的脑络病变为发病基础;脑髓失养、髓海失充的脑髓损伤为病变后果;发病过程中“络”“髓”相互影响、渐进损伤,最终形成“络髓同病”的病理结局。据此提出脑小血管病的总治法为通络养髓,但不同病变阶段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络损”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髓伤”以补肾养髓扶正为主,从而实现“络髓同治”。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障碍、姿势不稳及肌肉僵直等,其病位在脑,多因肾虚、血瘀、痰浊所致,究其根源,脑髓损伤是发病的基础,肾虚是源头,但不应完全责之肾、髓.脑髓为阴,脑气为阳,脑神为用,脑髓为病,脑神无以统帅,脑气逆乱无章,影响五脏六腑、五官九窍而发病,是故帕金森病非一元一体所能述清,当从脑髓、脑神、脑气多角度论治,相互依存,共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苏芮  韩振蕴  范吉平  张允岭 《中医杂志》2011,52(16):1370-1371
对于老年性痴呆(AD)的中医病机,历代医家认为心、脾、肾与脑髓的关系密切,肾精亏虚,痰浊瘀血闭阻,脑髓空虚是痴呆的基本病机。随着中医对AD发病更深入的认识,发现"毒损脑络"也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中医病机。具有神经元毒性的病理产物可以造成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属于"内生毒邪"范畴。而神经元细胞膜的广泛损伤则属于"气络"受损的范畴。"毒损脑络"理论是当代中医在抗衰老以及神经元退行性病变领域对中医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6.
玄府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结构上孔、隙的细微性及功能上开阖、通利的动态性特点,其功能主要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玄府开阖失司,形成痰瘀、水浊之邪,日久蕴积成毒邪,毒损脑络,络损神伤,络损髓伤,与脑络、毒邪共同参与中风病各阶段的病理过程,如中风先兆、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及中风后意识障碍和痴呆等。  相似文献   

7.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 WD)认知障碍是一种因铜离子代谢障碍,铜毒沉积脑络而形成的认知功能的损害,以早期出现神情呆板、健忘失算、呼之迟应、少动懒言、行动笨拙,舌质暗、脉沉弦为主要表现,当铜毒致脾肾之气渐虚之时,无力推动气血津液行于脉中,且精微物质无力上输脑髓,则形成痰浊、瘀血等病理毒物,损伤脑络。基于此提出“气虚髓减,毒损脑络”为WD认知障碍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并强调在“髓减”“络损”轻浅之时尽早固本培元、解毒通络可以减轻WD认知障碍患者的病情,延缓患者进入反复期、直下期,以期为中医药防治WD认知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黄改善认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功能减退作为临床症状,主要属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和阿尔兹海默病(AD)范畴。中医对痴呆的病机认识,认为“脑消髓减”为疾病基础,“痰瘀阻络”为标,近年更发展痴呆的“毒损脑络”的病机。大黄具有“以通为补”的作用,并能通腑降浊、活血祛瘀、清热解毒,能针对痴呆“脑消髓减、痰瘀阻络、毒损脑络”的病机,可以很好的运用于认知功能的改善。近年对大黄成分的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抗氧化作用较为突出,具有抗衰老作用,能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同时,对大黄“荡涤肠胃”的作用研究显示,确有“推陈致新”的作用,减少体内肠源性内毒素的集聚,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了肾精亏虚、痰浊瘀血在痴呆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以及"毒损脑络"理论的提出,笔者进一步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产物β-淀粉样蛋白具有损伤脑髓的特点,属于内生浊毒范畴,浊毒损伤脑髓也是该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肾精亏虚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前提,脑髓失养与内生浊毒败坏脑髓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导致脑消髓减,神机失用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该病患者有明显的记忆、计算、思维、定向、判断等能力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尚无满意手段,临床上常用脑血管扩张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益智药以及与神经递质有关的药物进行治疗。针灸疗法作为一种简便价廉、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将近年来针灸对本病的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为瘀血、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王永炎[1]院士经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证候的系统观察发现,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基础,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是导致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浊毒损伤脑络”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刘兴山[2]等亦认为,肾精亏虚、心肾不交、痰浊瘀血浊毒痹阻脑络、脑髓失养、神明失用是VD的病机关键。赵南刚[3]等认为,肝阳亢盛致VD,精、气、血的亏虚及髓海失养是发病的根本,肝阳亢盛是发病的重要环节,风、火、痰、瘀等邪内阻,扰动清窍,清窍受蒙,神明失用而成痴呆。2临床治疗2.1...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亏髓减、脑浊内生、毒损脑络,证属本虚标实。结合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基础研究,拟初步探讨血浊-脑浊-脑毒理论体系对AD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血浊是AD发病前的病理状态,脑浊-脑毒的具体表现之一是Aβ过量沉积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脑细胞和脑功能的损害即是毒损脑络的体现之一。脑络与西医中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功能相似,脑络受损,亦能增加脑浊-脑毒的生产,临床治疗当以益肾祛毒为主。  相似文献   

13.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CSVD-VCI)是在脑小血管病基础上,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CSVD-VC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诊断早治疗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CSVD-VCI属于中医学健忘、痴呆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涉及虚、痰、瘀、毒等多种因素,可分为脏腑亏虚型、痰瘀阻络型、毒损脑络型等主要证候类型。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就CSVD-VCI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近年来中药单药、复方治疗该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展开综述,为中医药治疗CSVD-VCI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慢性脑损伤的发病与临床损害特征,提出其中医病名为"脑损神敝病",并初步总结出"脑损神敝病"的诊断标准。本病病位在脑,肾虚邪结、脑髓受损、元神伤败为其病机关键;同时,脏腑亏虚、血脉受损、脉不通血不流也是其常见病机;虚处留邪,痰浊瘀血留滞,邪滞脑髓,痹阻清窍,则是邪实的主要所在。本病发病机制虽然复杂,但以肾虚精亏、髓减脑空为本,临床可分为6种证型,总体治则是补肾填精生髓固本,化痰活血、祛瘀通脉治标,兼以生髓充脑怡神。用药以补肾强技为主,兼顾养阴、化痰、潜阳、息风、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的老年期痴呆辨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张允岭  侯小兵  胡慧 《中国针灸》2012,32(11):1031-1034
对“毒损脑络”理论、络病学说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老年期痴呆的病机及辨经论治.初步认为毒瘀遏阻脑络为“毒损脑络”证候特征,毒损脑络、督脉瘀滞是老年期痴呆的重要病机,治疗以治络通络为法,以通为补,通调督脉为老年期痴呆辨经论治的重要环节,是“毒损脑络”理论在针灸干预老年期痴呆辨经论治中的具体运用,拓展了络病学说在针灸防治痰病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宇鹏  陈延 《中医杂志》1997,38(10):586-587
在多种慢性颅脑疾病进程中,皆可出现脑萎缩的病理改变,呈现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中国中医研究院谢海洲教授,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对脑萎缩的诊治,具有独到的理论和经验。他认为本病虚实相兼,虚因于脾肾亏损,实起源于痰浊瘀毒之邪盘踞。病位在脑,却涉及五脏六腑。临证主张补虚与泻实并举,疏利三焦气机、升阳益髓、除痰化瘀、解毒散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痴呆枯脑论学说。认为痴呆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内枯萎,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引起的。认为痴呆之枯脑的形成,既有因虚而枯,也有因实而枯。因虚而枯者,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之异;因实而枯者,有因气滞、痰阻、瘀血和毒损之别。强调了提出痴呆脑枯论的理论意义在于临床治疗时,应当确定补脑、养脑、荣脑的基本治疗原则;实践意义在于明辨痴呆之成因,审定因虚成枯还是因实致呆,成于虚者当主以施补,责于实者当重拳祛邪,因虚实夹杂者当多点攻补。  相似文献   

18.
皮质基底节变性是一种罕见、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非对称性肌强直及失用。陈志刚教授结合古代医家论述及其临床经验,提出中医脑病“脑气-脑髓-脑神”一体论的核心辨治体系,指出脑气紊乱、毒邪留滞脑髓、脑神失用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法以理气、祛毒,益髓充脑为主,具有较好疗效。附1则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中医学认为,VD本虚标实,肾虚是痴呆的病理基础,肾精不足,脑髓失养,神机失主而发为痴呆,肾虚贯穿于痴呆发病的始终,痰浊、瘀血为标,虚、痰、瘀相互影响转化而成,痰瘀互结是VD的病机关键[1]。现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以客观评价从益肾活血化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血管性痴呆多是在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过程中呈阶梯样进展,三期证候各不相同;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基础;痰瘀蕴结,酿生浊毒,败坏脑络脑髓,为血管性痴呆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