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痛风性关节炎,脾运失调、内生湿热为其病因,肾蒸腾无力、湿浊排浊不畅为其病机,风、寒、湿、热外邪诱发起病。治疗应辨清湿热,发作时清热解毒、利湿泄浊、化瘀通络,缓解后健脾补肾。  相似文献   

2.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 ,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 ,风热扰及血分 ,治宜益气健脾 ,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3.
湿浊是中医学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性黏滞,易阻遏气机,主要累及肺、脾、肾三脏。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基于机体的差异代谢物质研究阐明湿浊的生物学内涵,从湿浊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分别论述脾虚湿困、痰湿阻肺、肾虚湿浊不化与机体生理病理机制变化的相关性,系统阐述中医湿浊的物质基础研究现状,使中医病因客观化、现代化,为规范中医证候诊断及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痛风”“痹证”等范畴。李应存教授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为素体正气不足,感受外邪,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痰湿留滞于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浊毒流注于骨节。治疗应标本兼顾,肝、脾、肾三脏同调,以泄浊通络止痛为主,临床常用大泻肝汤、大补脾汤和大补肾汤,收俱佳效。该文介绍李应存教授肝、脾、肾三脏同调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常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病属中医“头痛”、“眩晕”范畴。多系过食肥甘厚味及过量饮酒以致湿浊内生,湿浊久蕴可以化热化火,热又能灼津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窍,痰瘀互结而发。  相似文献   

6.
汤一新主任中医师认为,慢性腹泻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脾病湿盛为其根本病机,与肝、肾密切相关,常分为脾虚湿盛、肝脾不调、脾肾阳虚三型。治疗应把握:升阳助中气,风药胜湿邪;利小便祛湿邪;先消后补,以通为治;补脾不过甘,清热不过苦;泻久宜丸散,药补食疗兼施。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关格、肾虚劳、溺毒、水肿、腰痛等范畴.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俊卿主任医师从事肾脏病的诊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该病经验简介如下. 1 扶正气重补脾肾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治疗棘手,其病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临床上多以正虚、邪实立法.李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多是由于各种肾病日久发展而来,脾不摄精,肾不藏精,故在本病初期,患者多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蛋白长期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耗损,脾气渐以虚弱,故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因此培补脾肾为本病治疗大法.同时由于脾肾亏虚,致使湿浊不化、邪壅三焦,更进一步影响脾胃升清降浊及肾之开阖,使湿浊无外泄之路,郁而化热,故竣补脾肾反而易使湿浊滞而不去.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根据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关格""虚劳""水肿"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失调,则机体气血阴阳俱虚,湿浊内蕴,瘀血内生,而其中以湿浊尤为重要。本文以中药内服、中药灌肠、中药足浴、中药穴位贴敷为主的"治浊四法"来总结中医治疗早期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升阳益胃汤乃李东垣所创,为专治肺之脾胃虚方,所治病机为肺脾气虚、内生湿热、外感风寒湿邪。现代临床医生多取李东垣之长而将升阳益胃汤应用于脾胃内伤病症的治疗中,却忽略了李东垣创制本方意为肺脾同治。导师薛汉荣教授临证擅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肺脾气虚、内生湿热、外感  相似文献   

10.
论调补脾肾在慢性肾脏病4 期治疗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4 期是由于脾肾不足导致气机失调、血行失畅、水液代谢紊乱,湿、浊、瘀、毒内生的一种疾病。临床已证实脾肾不足是该病的中心病机。笔者从该病特点及调补脾肾内涵2 个角度探讨了运用调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 期的必要性,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简明扼要的辨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可引起痛风、肾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归属“痹证”“历节”等范畴,脏腑亏虚,湿、痰、瘀阻滞血脉为主要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湿贯穿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全过程,根据痰湿为之首、湿热为之渐、湿瘀为之终的演变规律论治,临床治疗应标本兼治,以化湿泄浊为本,兼以补虚、祛痰、清热、化瘀等,同时固护脾肾,调节脾肾运化水液功能,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中医称之为后天之本,其地位是极为重要的。脾胃的运动形式为升降,而且为全身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脾气虚不能升清,精华反停而为湿,湿气停滞,郁而化热是谓阴火。补中益气汤是其代表方,由于补中益气汤及其他补气升阳的姊妹方临床疗效好,备受后世推崇,故叶天士强调“内伤必取法于东垣”。李东垣认为脾气虚、湿与阴火三者密切相关。李杲对湿的处理主要是升阳,升阳除湿汤、升阳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CKD)属"水肿""癃闭""关格""虚劳"的范畴,命名为水气病。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在脾肾两虚,标在内生水湿、浊毒、瘀血、败精及溺毒,导致肾络瘀阻,其病位在肾在脾,病变涉及肺、肝、三焦、膀胱等多脏腑的功能异常。治疗上以标本兼治、补泄同施为治则,以补脾益肾敛精和化湿泄浊解毒为通治法,强调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中医可归属为消渴,水肿,眩晕,虚劳等病症范畴。本病形成多由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湿本病的发生基础,加之长期的不良精神刺激,气郁化火,或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为主,其病理性质,以燥热内生,水湿潴留,湿浊内蕴为标实,以气阴两虚,精气亏耗,阴阳两虚为本虚,总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虚实互见。一般初期为肺胃阴虚燥热、肺脾气虚,日久生化之源不足,先天之本无所充养,加之肾元禀赋素亏,气随液耗,形成肾之气阴两虚,且伴有“瘀积湿盛”病变累及于肾,肾络受损,发为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5.
清震汤(升麻、荷叶、苍术)升清降浊,适用于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邪弥漫三焦的病变。苏凤哲教授灵活运用清震汤,采取燥湿、利湿、芳化、宣透的方法治疗湿疹;通过化湿、利湿、散火使湿热分离,热随湿泄治疗口疮;运用升阳胜湿,补益元气的方法治疗鼻炎;运用补脾除湿、散火润燥法治疗干眼症。均取得较好效果,兹将苏老师运用清震汤加味治疗杂症的经验,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6.
陈聪  叶柏 《吉林中医药》2012,32(5):458-459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脾、胃、肾密切相关,并与湿、瘀等有关.叶柏教授着重从肝脾肾论治本病,采用抑木扶土、调运中焦、温中佐清、疏中寓补、散收兼使等治疗方法,旨在调和肝脾,升阳止泻,酸甘苦辛并用,以小柴胡汤、痛泻要方、理中汤、香连丸、参苓白术散、乌梅丸等方加减化裁调理阴阳寒热虚寒而收显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耀光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脾肾气机升降失常,进而导致湿浊停滞,蕴于中下二焦。其中湿浊贯穿于该病的始终,因此临床上多采用升清祛湿降浊法、化瘀通络降浊法、补脾益肾降浊法进行治疗,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河南中医》2013,33(6):832-834
慢性肾脏病总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多考虑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标实是指水湿、湿热、气滞、瘀血等病理产物.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影响水液代谢,则可导致水湿内停,水湿日久化热而成湿热,湿热蕴久,可致痰浊内生,水湿、湿热、痰浊三者作为有形实邪,一方面“久病入络”,日久阻塞气血运行,气血不畅,形成气滞、瘀血;另一方面诸邪日久不化而变生湿毒、浊毒等.在治疗上或以补虚为主、兼祛邪实,或以祛邪为要、兼以补虚,或通补兼施、祛邪补虚并进,以期根治.  相似文献   

19.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CKD3期以上患者。主要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和(或)代谢产物、尿毒症毒素蓄积影响骨髓造血所致。目前西医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长期贫血状态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病属于中医虚劳、肾劳范畴,为本虚标实证,病机为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影响气血化生所致。其中脾肾亏虚是病变基础,湿浊瘀血是病情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治宜标本兼顾,给予中药补脾益肾和络泄浊等治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鼻渊病因病机的分析,提出鼻渊发病的病机关键是清阳失运、湿浊阻遏;而督阳空虚、督脉痹阻是鼻渊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在临床上,疏通督脉、升阳祛霾可促进督脉阳气运行复常,促使肺脾肾阳气正常运行敷布,得以温化阻遏于鼻窍之湿浊,从而达到升阳祛霾、通利鼻窍之目的。为此,指出通督升阳法是治疗鼻渊病的重要途径,重视通督升阳法在鼻渊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