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病程较久,以腰腿痛、下肢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络病学说认为络脉遍布全身,输送气血以濡养人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有气血功能失调表现,且久病、久痛入络,故本病可从络病学角度论治。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病案举隅等方面论述了谢林主任从络病学说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思想体系及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源渊和发展追溯夺源,“药对”方剂肇始于《内经》,如《素问·腹中论》就有“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以乌贼骨四分、芦茹(即茜草)一分研末以雀卵为丸,大如小豆,鲍鱼汁送服。治疗胸胁支满,妨食,四肢清冷,漏血,女子血枯停经。存《灵枢·邪客篇》中有半夏秫米汤,由半夏、秫米煎汤服,治胃中有痰不得卧。  相似文献   

3.
血枯病最早出自《素问·腹中论篇》,其义如病名所揭-血液枯竭,属虚劳范畴,治疗方药为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文章就血枯之病机展开论述,结合历代注家医家所论,其病机大致可分为:肝病血伤,精血亏耗;木邪凌土,脾阳虚衰;血枯肝燥,肾气亡泄;因虚致瘀,由虚更瘀。文章在脏腑与气血津液层面对血枯病机进行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拓展“气竭肝伤”的概念,研究血枯病因病机的内涵,拓展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的临床应用范围,传承经典,古方今用。  相似文献   

4.
黄粤 《北京中医药》2013,(6):441-443
络脉是气血会聚之处,具有贯通营卫、环流经气、渗透气血、互化津血的生理功能,是内外沟通的桥梁,有气络与血络之分。紧张性头痛病位在气络与血络,初病中络,以邪气阻络、气机不畅为主,多为络之气病;病久不愈,络脉瘀阻,渐成痼结,则气病及血。主要病因病机为神形过用而致的心肝失调,气血失和,络脉瘀滞。络病易滞易瘀,气络之滞起于肝,血络之瘀因于心。紧张性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疼痛特点是痛处固定,常伴有颈部、颞肌压痛,切合"久痛入络"之说。调心疏肝、疏畅气血、辛散通络为基本治法。气络之病要在疏肝,血络之病重在调心。临证应重视风药的运用,其味多辛,其性主散,辛散轻扬,性主上浮,疏通气血,兼具引经、止痛之效,为治疗紧张性头痛之良药。  相似文献   

5.
卜祥伟  王颖 《世界中医药》2014,9(8):1099-1101
无脉症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多发性、非特异性炎症,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提出无脉症的发病过程符合"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发病机制,指出治疗本病关键在于调血调络,应把握病机,及时适当施用活血化瘀药,必要时剂量应倍于常规剂量,敢于攻邪,兼以扶正,强调瘀血阻络多伴随本病始终,故在辨证分型基础上,活血化瘀治法应贯穿本病整个治疗过程。为无脉症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血瘀”是黄褐斑形成的主要原因。面部为十二经脉气血汇集之处,面部的荣华离不开气血的滋养及经络的运行通畅。经脉作为经络系统主干在内运行气血津液,络脉作为其分支横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津液,贯通经脉。皮肤血络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对皮肤络脉认识基础上,注重皮肤血络、气络、津络相辅相成,认为皮肤气络、津络均依附于皮肤血络,强调皮肤血络是关键枢纽。基于皮肤血络理论对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和诊疗思路进行探讨,认为痰瘀凝络是其核心病机;外邪伤络、内伤七情、体质易感是其发病原因;病机本虚标实,本为“气络虚”和“血络虚”,实为“血络痰瘀”;中医药治疗可内调外治,内调应审证求因、通补兼施,外治可经皮给药、直达病所,且注重花-藤-虫-胶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梳理慢性肾衰竭古籍文献的证治方药,同时对古籍研究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通过初定中医病名,对条文进行分类,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与慢性肾衰竭相关度较高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对慢性肾衰竭证治方药进行梳理。结果:慢性肾衰竭古代治则以补益肾元,调治五脏;辨阴阳气血虚实为主。治法主要有通腑泄浊法,泄肺生水,燥脾升精,温膀胱化气或滋膀胱泄热法和苦寒复咸寒法。治疗方药中通腑泄浊方药和滋肾类方药较多。结论:慢性肾衰竭古代方药仍有大部分未在临床应用或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古籍研究的方法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搜集了近20年来运用络病理论论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报道,慢性肾衰竭从络论治的基本病机为毒损肾络、肾络瘀阻、微型癥瘕。常用治法分为通络和和络。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本虚标实,病情复杂,赵玉庸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络病理论,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络瘀阻”病机学说,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创立“肾络通”方剂,取得很好临床疗效。文章从理论探讨、方药确立、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等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络病理论在慢性肝病的病机认识与临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络气不足,瘀血痰凝阻滞络脉是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重要病机特点;慢性肝病的治疗宜注重通络,即在辨证治疗基础上,采用辛温通络、辛润通络、逐瘀通络、虫蚁通络、健脾通络、有情温通、温肾宣肝通络等治法以通补络脉。  相似文献   

11.
聂晶 《江西中医药》2003,34(2):34-35
活血方的形成历史悠久 ,发展极为迅速 ,应用尤其广泛 ,自古以来即为众多医家所重视。因此 ,了解活血方的形成与发展 ,可寻求源流 ,考其宗祖 ,推其演变 ,求其法度 ,无论对中医教学、医疗 ,抑或科研工作来说 ,都是十分必要的。今不揣冒昧 ,就其源流作一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1 导源于秦汉以前早在秦汉时代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共收载 1 3方 ,其中乌骨茹丸出自《素问·腹中论》 ,该方“以四乌骨一 虑艹茹二物并合之 ,丸以雀卵 ,大如小豆 ;以五丸为后饭 ,饮以鲍鱼汁” ,功能“利肠中及伤肝” ,主治“血枯”病 ,其病因病机为“得之年…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结合络病学理论,总结白癜风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方药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内容,提出从络病学论治白癜风,认为白癜风发病总病机为:气血失和,脉络瘀阻;白癜风发生、发展及变化为络脉失养、外邪袭络及络脉瘀滞,络脉作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其瘀滞导致皮肤失于滋养,发为白斑;络瘀既是发病原因亦是病理产物,遂形成恶性循环;治疗以“散邪通络”“祛瘀通络”“通补兼施”三个方面为原则,亦采用火针、艾灸中医传统治法祛邪通络,获效甚佳,以期为临床治疗白癜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周燕萍 《光明中医》2010,25(12):2160-2162
络病理论对温病的因机证治均有指导作用。络脉是温邪由卫气分深入营血分的主干道。温邪侵入人体损伤机体导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郁而化热、火毒壅盛而发温病。卫气分阶段多为正邪相争的功能性病变,以脏腑功能障碍为主,病邪的影响侧重于经而不是络,而营血分阶段则代表温邪伤及脏腑阴络,以脏腑的实质损害为主,络病的病理逐渐突出并随病邪进展由营入血后络病的病理更为显著。通络法贯穿在病程的始终,特别是营血分证阶段,治法多样但各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4.
金实认为白塞病的病位在络脉,湿热毒邪扰乱络脉“行血气”的功能,络气有余、络血瘀滞为病机关键,病程中常出现瘀毒阻络、络道受损的病理改变。其提出和络气血,解毒通络的治法,辨证施治以虚实为经、气血为纬。同时,金实强调灵活化裁祛邪外出之品,使病邪由血分透转气分,络道向愈。  相似文献   

15.
刺络法 ,是针灸的一种独特治法。即用三棱针点刺人体某一特定部位或穴位的浅表血络 ,放出适量血液以通其经脉 ,调和气血 ,达到治疗目的。《素问·调经论》曰“视其血络 ,刺出其血 ,无令恶血得入于经 ,以成其疾。”《素问·离合真邪论》曰“刺出其血 ,其病立已。”笔者在临床中对刺络法进行随证辨证运用 ,受益颇多 ,举个案如下。案 1 刺络法配“四关”穴开窍醒神治疗气厥症患者 ,女 ,37岁 ,既往有癔症病史 ,因失眠经常来针灸治疗。一日与邻居吵架 ,因恼怒而晕厥 ,家属急送医院治疗。经内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患者目闭 ,面赤 ,呼吸急 ,气粗…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是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基于络病理论分析,本病病程漫长,正虚难复,久病入络,络息成积,病深难解,形成“络虚-邪犯-痰瘀-络积”的动态病理过程。“络以通为用”,因此临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采取四大治法:补虚荣络,通补络损;调和气血,逐客开络;温阳利水,济阳温络;化痰祛瘀,消积通络。验之于临床,收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络病病机具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多瘀多滞、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络病相似,病机为脾虚络瘀,故可归属于胃络病。莪术具有“辛以走窜,引经通络”“温以消积,缓攻宿疾”的功效特点,专攻“气中血滞”,恰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络瘀之病机,故以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获良效。临床与黄芪、木香、黄芩、蒲公英等药配伍,更能增强通络之效。  相似文献   

18.
王阳 《陕西中医》2020,(11):1632-1634,1638
本文基于络病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为胃络病的范围,以气络、血络为切入点,并阅读医学典籍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气络失和、毒损血络”的病机观点,认为本病以气络失和、胃络空虚为先,中焦脾胃气虚,气络失和,脾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则气血化生乏源,气血亏虚,胃络失养,或痰浊、瘀血内生,痰瘀互结,久郁不化而化热,伤气入血成瘀,更伤血络,进一步久而化毒后,毒损血络,发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故本病以络虚为先、通补胃气,培护中焦之本,正气内充,诸邪可祛,祛痰化瘀、解毒防变,结合胃镜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叶天士的理论渊源、奇络虚证治法重点、络病治法重点、从脏腑论治奇络病要点、重视体质因素和因时制宜等几方面精练地阐述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治法治则,并总结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用药规律和特色,再通过列举从叶天士医案中精选的奇络病常用方来进一步体现治法治则和方药特色。文章体现了叶天士讲究奇络治法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出血性中风的微观病机。出血性中风的病变部位在于脑络,"络脉失养"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毒损脑络"作为其发病的病机关键,其外围存在着络脉绌急、络血不行、络气郁滞、痰瘀阻络等系列实证及络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诸多虚证,实质是"络脉不通"。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治疗以"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使气血通,络脉复,神机自用。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重视络病理论指导,发挥中医药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