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艾滋病患者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但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采用^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的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发生痴呆进行一级康复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设计:以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研究对象为1999—02/1999—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接受脑SPECT检查的4例无痴呆综合征的中国广东籍男性艾滋病患者,年龄31—36岁,平均34岁。选择1999—02/2000—06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脑SPECT检查的16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1—48岁,平均37岁,临床检查末发现神经精神异常。方法:对两组进行^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血流灌注显像,使用双探头SPECT采集图像数据。采用半定量分析软件测定局部脑血流,比较两组局部脑血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局部脑血流半定量分析结果比较。结果:4例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的双侧额、顶、颞叶、基底节和丘脑、以及直回和桥脑局部脑血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结论:应用SPECT观察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也存在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此结果可作为对无痴呆综合症艾滋病患者痴呆发生讲行早期干预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龄及日龄对新生儿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的影响及规律。方法:采用99mTc-ECD SPECT对早产儿组、足月早期新生儿组、足月晚期新生儿组共 16例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并作半定量分析和读片分析。结果:早产儿组原始感觉运动区和枕叶rCBF低于足月早期新生儿组(P<0.05),显著低于足月晚期新生儿组(P<0.01),其额叶中份、顶叶 rCBF也低于足月晚期新生儿组(P<0.05),其余各叶皮质rCBF 随胎龄和日龄的增大有增加趋势。早产儿组脑血流显像图与足月早期新生儿组和晚期新生儿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的脑血流灌注显像有显著的差异,rCBF 的变化可能与新生儿大脑皮质相应区域发育成熟度和时间顺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局部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的诊断意义。方法 10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行^99mTc-双半胱乙酯(ECD)局部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通过目测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判断脑血灌注异常部位。结果 100例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阳性率为87.0%,缺血部位以颞叶最多,其次为枕叶、顶叶。结论 局部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阳性率高,能较灵敏地直接反映脑缺血的部位,且安全无创伤,是VBAIV病因学研究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局部血流(rCBF)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癫痫患者进行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CT、脑电图比较。结果SPECT检查阳性者50例,脑电图检查阳性者48例,CT检查阳性者13例,其中SPECT和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相符率为63%。结论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对制定癫痫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缺血性脑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进而评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性脑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3例缺血性脑痛患者手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半年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23例患者中,虽病变位置不同,但术后2周脑缺血区血流灌注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半年的脑血流灌注显像提示术前缺血区的血流灌注与术后2周比较无进一步改善。结论介入治疗可改善脑循环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且术后2周与术后半年评价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背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间期的脑血流及脑功能状态的研究国内外均处于初期阶段,国外应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项检查手段进行了初步单一脑血流或脑功能的观察,分别提出TIA间期存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间期亦可见脑功能局部减低区,但两之间的关系仍是未知数。目的:通过对TIA患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及脑细胞功能状态的同期观察,探讨TIA的有效干预治疗依据。设计:横断面观察研究。地点和对象:41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01—06/2002-07诊断TIA住院患(TIA组),45例同期正常体检无神经系统疾病人员(对照组),排除糖尿病及严重心肝肾疾病。干预:距末次发作后1~7d内行SPECT和CTPI,PET检查。主要观察指标:对两组SPECT和CTPI,PE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相关分析。结果:41例TIA患SPECT显示放射稀疏和(或)缺损检出率为95%(39/41),CTPI显示灌注异常检出率为63%(26/41),提示TIA发作间期仍有半数以上存在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动力异常,而对于CTPI显示脑血流正常,SPECT仍显示有放射稀疏和(或)缺损,考虑为局部脑细胞功能减低所致,同期PET检测结果亦显示局部脑细胞葡萄糖代谢减低异常。结论:TIA发作间期患虽无临床症状及体征,但脑细胞功能未完全恢复正常,部分患仍处于脑血流低灌注异常状态。即使脑血流恢复正常,仍存在局部脑细胞功能减低区。提示对TIA患的治疗,不仅要改善脑血流,亦要保护脑细胞功能状态,对于防止TIA复发及阻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99mTc-双半胱乙酯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就SPECT对脑血管性疾病诊断价值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局部血流(rCBF)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癫痫患者进行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CT、脑电图比较。结果SPECT检查阳性者50例,脑电图检查阳性者48例,CT检查阳性者13例,其中SPECT和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相符率为63%。结论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对制定癫痫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脑血流灌注的差异,以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MC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CI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用SPM5b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体素为单位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老龄化对照组相比,MCI患者组脑血流灌注相对降低区不对称分布在后扣带回、额上回、额下回、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结论 MCI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期待其在MCI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3例局部脑血流显像观察2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的发生与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3例临床诊断为TGA患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rCBF显像检查。结果 2例患SPECT显像示左海马区血流灌注减低,l例示双侧额叶血流灌注减少。3例患随访24个月,均无再次遗忘发作,复查SPECT显像示血流灌注正常。结论 TGA的发生可能与额叶及海马局部血流灌注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孤独症患儿脑血流灌注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23例孤独症与28例其他疾病患儿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半定量方法分析脑内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中,83%存在脑血流灌注降低,其中78%的病灶位于海马回、颞叶、顶枕叶、扣带回等边缘系统,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大多存在脑边缘系统血流灌注降低,SPECT有助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在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单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分别行SPECT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分析RIPC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病灶数量、脑血流量及脑代谢率的差异。结果 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异常病灶数量减少,47例(94.0%)血流灌注有不同程度增高;3例(6.0%)脑血流灌注增高患者有不同程度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葡萄糖代谢异常病灶数量增加,40例代谢减低的患者有34例(68.0%)不同程度代谢增高;10例代谢增高的患者有6例(12.0%)不同程度代谢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前后SPECT显像比较,患侧额、顶、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血流灌注显著增高(P0.05);额、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增高(P0.01),顶叶葡萄糖代谢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对评价RIPC治疗ICVD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99Tcm-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乙酰唑胺试验对抑郁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健  徐浩  徐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0):1599-1602
目的观察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评价其局部脑血管储备功能.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用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受检者的rCBF.在第一次检查后48 h,患者口服乙酰唑胺片2克,再行SPECT脑血流显像.结果抑郁症组患者双侧上、下部额叶,双侧前、后部颞叶,双侧顶叶、左侧基底节rCBF明显降低(P<0.01);同时,左侧顶叶rCBF灌注比对侧更低(P<0.01).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低灌注区部位的rCBF均明显增高(P<0.01),但没能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部位和程度的rCBF灌注减低区,乙酰唑胺脑试验可使原来呈低灌注状态的rCBF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特点及脑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抑郁症患者、17例焦虑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脑SPECT显像,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双侧前额叶、颞叶前部、双侧扣带回前部、双侧顶叶、枕叶以及尾状核rCB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焦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额叶、部分颞叶和丘脑的rCB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抑郁症组与焦虑症组相比较,抑郁症组在双侧扣带回前部、右顶叶及尾状核的rCBF明显低于焦虑症组(P<0.05或0.01)。结论:抑郁症和焦虑症对脑血流灌注均有重要影响,抑郁症患者在双侧扣带回前部、右顶叶及尾状核的脑血流灌注明显低于焦虑症组。SPECT脑灌注显像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孤独症患儿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状况。方法对17例孤独症患儿与26例排除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头部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的其它疾病患儿分别采用双探头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和99mTc—ECD显像剂对两组进行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半定量方法分析脑内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孤独症患儿颞叶、尾状核、壳核、丘脑下部、海马、枕叶的血流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其它疾病患儿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99mTc—ECD显像剂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在高压氧(HBO)联合药物治疗前、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并对其优越性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 方法34例DEACMP患者接受20~40次HBO联合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前、后用双半胱乙酯(99mTc-ECD)脑SPECT血流灌注扫描半定量法进行疗效监测和对比分析。 结果HBO治疗后,DEACMP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区有明显改善,脑SPECT血流灌注半定量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脑磁共振显像无明显差异。 结论脑SPECT血流灌注半定量法显像在DEACMP的诊断和HBO治疗的疗效监测中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 por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3例局部脑血流显像观察2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的发生与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的关系。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为TGA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rCBF显像检查。结果2例患者SPECT显像示左海马区血流灌注减低,1例示双侧额叶血流灌注减少。3例患者随访24个月,均无再次遗忘发作,复查SPECT显像示血流灌注正常。结论TGA的发生可能与额叶及海马局部血流灌注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癫痫在我国年患病率400~500/10万。以青少年为主。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开展,而术前病灶的定位对手术方案至关重要。我们于1997年7月~1998年12月应用~(99m)锝-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ECD)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rCBF)显像对94例癫痫病人进行研究。探讨~(99m)Tc-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区域内存在着存活的、但血流供应不足的脑组织,只要及时恢复血供,就可挽救。新型显像剂^99Tc^m-HL91脑乏氧显像可以显示脑血流灌注显像为低灌注区的乏氧、缺血但存活的这些脑组织。目的: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评估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影像学依据。设计:以患者和健康自愿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和一所省级医院的神经内科,核医学科。对象:2000-03/2001-09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例及健康志愿者4例。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4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取标记好的^99Tc^m-HL91 555~Ⅰ110 MBq静脉推注,20~30min内行脑乏氧断层显像,17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或MRI检查,11例患者次日行^99Tc^m-ECD脑灌注断层显像,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用视觉判定脑血流灌注显像低灌注区域内及周边部位放射性能变化,出现放射性浓聚者,为阳性,未出现放射性浓聚者为阴性,介于两者中间者为临界(用计算机ROI技术与对照侧比较,两侧比值大于25%以上者诊断为阳性,小于者计人阴性组,本研究不设临界组)。主要观察指标:脑乏氧显像,CT,MRI,脑灌注显像结果。结果:18例患者中脑乏氧显像阳性者5例,分别为脑梗死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11例同时行^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者中6例表现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CT或MRI检查异常者9例,4例健康志愿者未见异常显示。结论:^99Tc^m-HL91脑乏氧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对脑血流灌注显像出现低灌注区时可以区分组织乏氧或坏死,对指导早期康复干预和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