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免疫功能失调产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常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属中医学的血证、虚劳、发斑、衄血、葡萄疫等范畴。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就此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ITP有急、慢性之分,两者病因病机及转归迥然不同。儿童8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64例ITP患儿,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后给予患者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与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用药治疗反应情况、各时间段血小板计数以及临床治疗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给予ITP患儿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有效提升其血小板计数、优化患者的药物治疗反应。治疗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应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病情监护、用药观察等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3.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目前ITP的治疗主要通过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来调节患者体液或细胞免疫及脾切除减少血小板破坏等方法来达到提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但临床仍有约20%~30%的患者一线治疗效果不佳,脾切除后无效或者复发(或具有脾切术禁忌证),但仍需要治疗以降低出血危险,除外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被公认为ITP的治疗首选药物,但只有约1/3患者可获长期效应。1998年至2002年期问,我们对有广泛皮肤黏膜出血、有脑出血可能或其它致命性出血可能的危重型ITP及泼尼松和切脾治疗无效的难治性ITP患者10例,采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治疗小儿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 Seldinger` s法 ,行部分脾栓塞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先天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及脾功能亢进共 13例 ,选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 ,栓塞范围控制在 6 0 %~ 80 %之间。结果 患儿在术后 2周血小板升至正常 ,临床症状改善 ,栓塞前后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治疗部分小儿血液病例可保留小儿的免疫功能 ,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脾切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仁平 《广西医学》2003,25(11):2187-218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亦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为免疫机制造成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ITP多见于儿童 ,一般可发生在特殊性感染 (如风疹病毒 )或非特异感染的恢复期或近期预防接种者。慢性ITP则以成人多见 ,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 2~ 3倍 ,常伴随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甲亢、淋巴瘤等 )。自 1916年Kaznelson通过脾切除治愈首例ITP开始 ,人们在争论中逐渐认识到脾脏对ITP的病程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脾切除至今仍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被世界各地广为应用。现就近年…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免疫功能失调产生了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常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属中医学的血证、虚劳、发斑、衄血、葡萄疫等范畴.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手段,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5):466-46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儿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迁延不愈。目前ITP被认为是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异常、遗传学背景4个方面对儿童ITP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治疗小儿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s法,行部分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先天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及脾功能亢进共13例,选用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栓塞范围控制在60%~80%之间.结果患儿在术后2周血小板升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栓塞前后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治疗部分小儿血液病例可保留小儿的免疫功能,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发斑”、“葡萄疫”等范畴。近 40年免疫学发展,已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病西医治疗多以激素、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抗 Fc- r受体单克隆抗体、人白细胞因子、血浆置换、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法也有报道,但并未使 ITP的治疗出现根本性改观。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临床应用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两大方法治疗 ITP取得很好疗效,有效率高达 80%~ 90%,本文仅就近期中医药治疗 ITP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骨髓象、血象、ITP病程长短、复发率、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等多方面回顾性分析脾切除治疗ITP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较.结果 经脾切除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ITP共25例,术后显效21例,良效2例,进步1例,无效1例.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25例,显效13例,良效7例,进步3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5年,脾切除组复发4例,1例死于颅内出血.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8例)相比较,两者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上升速度、术前ITP病程长短、术前ITP初发或复发、术前骨髓象巨核细胞数、术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并不显著(P>0.05)影响脾切除术的疗效.脾切除后血小板的恢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脾切除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预后较好,其影响因素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脾切除治疗IT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骨髓象、血象、ITP病程长短、复发率、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等多方面回顾性分析脾切除治疗ITP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较分析。结果 经脾切除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ITP共25例,术后显效21例,良效2例,进步1例,无效1例。术后随访5年内共复发4例,1例死于颅内出血。血小板上升速度、术前ITP病程长短、术前ITP初发或复发、术前骨髓象巨核细胞数、术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对脾切除术的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切除后血小板的恢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相比较,两者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脾切除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预后较好,其影响因素较少。  相似文献   

13.
张峰  候明 《血栓与止血学》2004,10(4):184-18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免疫球蛋白已经用于治疗ITP,适用于那些有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危险的重症患者、因预防手术出血而需迅速提高血小板数的患者、糖皮质激素依赖或无效的患者以及存在脾切除术禁忌或惧怕手术风险的患者。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免疫球蛋白治疗是一种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D-Ig)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64例ITP患儿,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HD-Ig治疗)与对照组后(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用药治疗反应情况、各时间段血小板计数以及临床治疗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TP患儿HD-Ig治疗,可有效提升其血小板计数、优化患者的药物治疗反应。治疗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应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病情监护、用药观察等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特征是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其慢性型的治疗颇为困难,一般采用激素、氨肽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部分无效者可采用脾切除,但仍有25%左右患者对激素和脾切除无效。自1984~1987年我们用紫癜清治疗ITP,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美罗华治疗慢性难治性ITP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因免疫异常造成的血小板破坏增多的综合征,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ITP的治疗公认首选糖皮质激素,约2/3的患者可获得长期反应。激素治疗无效者首选脾切除,其持续完全反应率和部分反应率分别为60%和12%,但仍有约20%病例复发。对于应用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治疗无效的ITP患者的治疗相当困难,多给予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和免疫抑制剂。前者缓解率约为85%,但疗效持续时间短,且治疗费用昂贵;后者缓解率低,并有并发感染、骨髓抑制和继发肿瘤等严重副作用。难治性ITP患者的10年死亡率为10%-20%。近来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mximab)在初步的临床观察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祺棠  王缉干 《医学综述》2012,18(7):1062-1065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大多数ITP患儿预后较好,而部分患儿则转为难治性ITP。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这部分患儿病情反复发作、迁移不愈,不仅加重家庭负担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脾切除等,不良反应较大。该病发病机制不是很明确,病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8.
牛晓妉  乐园 《北京医学》2013,35(8):733-73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无任何明显起始或基础原因的单纯外周血小板计数< 100× 109/L[1].儿童急性ITP治疗初始目的是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到一个安全水平,然后维持适当安全的血小板计数.目前西医治疗儿童急性ITP的主要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丙种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TPO受体激动剂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对于急性ITP,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胸腺肽静脉滴注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 10例常规泼尼松无效或减量复发的 ITP患儿,加用大剂量胸腺肽静滴一疗程的疗效以及 4例 ITP患儿单用胸腺肽治疗的疗效。结果 10例患儿在泼尼松治疗无效或者复发时加用胸腺肽治疗总有效率达 90%,单用时总有效率达 75%。结论胸腺肽治疗 ITP效果良好,与泼尼松合用更为理想,可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并减少复发率和急转慢率。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等出现为特征[1].儿童及成年女性多见.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TP 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