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格列酮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整合素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肺腺癌A549细胞粘附分子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罗格列酮对A549细胞PPARγ、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激动A549细胞PPARγ的表达,抑制整合素β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用PPARγ阻断剂GW9662,可取消其对整合素β1的抑制作用(P<0.05),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ERK抑制剂PD98059,可取消PPARγ对整合素β1的表达调控(P<0.05)。结论罗格列酮活化PPARγ抑制整合素β1的表达,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参与此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脂肪组织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已逐渐得到了肯定,它能分泌多种信号分子如:脂联素和抵抗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脂肪组织高水平表达,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它的选择性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部分是通过激活PPARγ调节脂联素(胰岛素增敏分子)和抵抗素(涉及胰岛素抵抗)表达介导的。但现在不同研究发现PPARγ激动剂对抵抗素的表达调控方向存在矛盾,我们的问题是当抵抗素表达增加的情况下脂联素的表达还能否上调。方法:用3T3-L1细胞株作为研究模型,分别用溶媒对照、罗格列酮(10μmol/L)、GW9662(5μmol/L)或罗格列酮+GW9662作用细胞,然后检测脂联素和抵抗素 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分别增加脂联素和抵抗素 mRNA水平1.77和1.66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要的是GW9662也增加脂联素水平(1.57倍,P〈0.05)但对抵抗素无影响。罗格列酮和GW9662两者合用时,仍上调adiponectin mRNA水平(对照组的1.87倍,P〈0.05) ,抵抗素的增加与罗格列酮单用比弱下降(对照组的1.31倍,P〈0.05)。结论:本研究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拮抗剂(GW9662)都上调脂联素的转录提供了新的证据,两者合用时GW9662不阻断罗格列酮诱导的脂联素上调作用。综合这些数据提示噻唑烷二酮类药上调脂联素的机制可能不依赖于PPARγ。并且, GW9662在增加脂联素水平的同时不上调抵抗素水平的特性进一步支持PPARγ拮抗剂用于临床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性。降低抵抗素表达可能不是罗格列酮胰岛素增敏作用的重要机制。我们的结果为将来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人脂肪细胞因子表达在剂量和时间上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干预对内脏脂肪组织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瘦素(Leptin,LP)、抵抗素(Resistin)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体外组织培养法培养人离体脂肪组织(n=90),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罗格列酮干预组(10μmol/L)及高浓度罗格列酮干预组(50μmol/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脂肪组织培养液中LP及Resistin含量。结果基础状态下体外培养6h候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LP分泌浓度高于内脏脂肪组织(P<0.05),而其Resistin分泌浓度则低于内脏脂肪组织(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干预下,内脏及腹部皮下脂肪组织LP及Resistin分泌均减少。结论脂肪组织的分泌活性存在部位差异,罗格列酮干预脂肪组织可使LP及Resistin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4.
季宇彬  蔡林  陈晓光 《药品评价》2007,4(6):424-428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Z)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作用于p53野生型人乳腺癌MCF-7细胞能否增强衰老诱导作用,并进一步研究p53、p21基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ROZ、ATRA及两者联合应用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测定药物对p53、p21基因水平的影响。结果ATRA显著能增强ROZ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且两者呈协同作用。两者在低于诱导细胞凋亡的剂量下可诱导MCF-7细胞呈衰老样表型,维持细胞衰老状态。ATRA能增强ROZ诱导MCF-7细胞衰老的作用。ROZ与ATRA联合诱导的MCF-7衰老过程中,p53、p21mRNA表达升高。结论ATRA能增强ROZ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衰老诱导作用,p53、p21基因参与了ROZ与ATRA联合诱导细胞衰老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刘冬梅  徐强  李峰 《江苏医药》2022,(6):541-546+536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Z)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增殖、凋亡及自噬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ROZ 50、100、200、400μmol/L处理PC3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24、48、72、96 h后细胞增殖情况。随后进一步将细胞分为A组(DMSO对照组)、B组(ROZ 50μmol/L处理组)和C组(PPARγ拮抗剂GW9662 25μmol/L+ROZ 50μmol/L处理组),采用TUNEL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观察细胞凋亡和迁移情况,免疫荧光检测PPARγ定位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PARγ、Bcl-2、Bax、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A/B(LC3A/B)、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ROZ作用24、48、72、96 h时,PC3细胞增殖率均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细胞凋亡率以及PPARγ、PTEN、LC3A/B、Beclin-1和Bax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划痕愈合率以及Bcl-2和p-Akt蛋...  相似文献   

6.
褚高峰 《海峡药学》2010,22(9):139-140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序贯收集8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46例患者发病前常规双胍类或磺脲类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34例患者发病前除常规双胍类或磺脲类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外,还加用盐酸罗格列酮控制血糖,脑梗死发病后继续沿用之前的降糖方法,除根据血糖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外,不再加用其他类降糖药。脑梗死发生后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在治疗后第十四天和第二十一天分别为11.26±3.45和9.11±2.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67±3.98和12.56±4.01(P〈0.05);生活能力状态量表的评分在治疗后14d和21d分别为3.46±1.34和2.87±1.44,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93±1.56和3.35±1.73(P〈0.05)。结论盐酸罗格列酮对糖尿病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对内皮祖细胞(EPC)增殖、分化、迁移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将其接种于人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以EBM-2培养基培养.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Boyden小室法、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培养法观察辛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对EPC增殖、迁移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给予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后大鼠心脏组织形态、血浆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研究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鼻饲给予罗格列酮10、80mg.kg-1.d-1,吡格列酮4、20mg.kg-1.d-1以及等量蒸馏水,连续4周。给药后麻醉动物,剥离大鼠心脏和胫骨,测定心脏重量指数(心脏重量/体重、心脏重量/胫骨长度);心内取血,测定大鼠cTnI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罗格列酮80mg.kg-1.d-1组大鼠心脏重量、心脏重量/体重、心脏重量/胫骨长度比值均显著增加(P<0.01),血浆cTnI水平显著升高;罗格列酮10mg.kg-1.d-1组的血浆cTnI水平也明显升高,但低于罗格列酮80mg.kg-1.d-1组,心脏重量指数无显著变化。吡格列酮4和20mg.kg-1.d-1组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心肌形态学和血浆cTnI水平的变化。结论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的引起大鼠心肌损害和心肌肥大,而吡格列酮未见明显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主要表现在餐后或葡萄糖负荷后血糖升高,它不但是发展为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而且本身也是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罗格列酮对照组、博莱霉素组、罗格列酮干预组,经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及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博莱霉素气管内注入后大鼠肺Ash-croft评分,胶原沉积、羟脯氨酸含量及BALF中LDH水平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均<0.05);给予罗格列酮干预后,上述指标均下降(P均<0.05)。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罗格列酮可减少胶原沉积,抑制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报告基因和PPARγ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建立基于报告基因和PPARγ(peroxisomeprolif erator activatedreceptorγ)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用此模型筛选具有胰岛素增敏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五种细胞分别进行瞬时转染,将含有目的片段PPRE(peroxisomeproliferatorresponseelement)和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的质粒及表达PPARγ的质粒共转染到细胞中,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力来考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诱导表达倍数最高的细胞株建立模型。用其他类型核受体激动剂对此模型进行特异性考察。结果 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受马来酸罗格列酮的诱导倍数最高,可达4 9倍,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Z′因子为0 .72。而其他各类核受体激动剂的诱导表达率均在1倍左右。马来酸罗格列酮在转染剂量范围内无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共转染报告基因质粒和表达PPARγ质粒的293T细胞Luc的表达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此模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建立筛选PPARγ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γ)激动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模型梗死面积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探讨PPAR-γ介导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包括:假手术组、模型组、罗格列酮低剂量组、罗格列酮高剂量组及罗格列酮高剂量+GW9622组。假手术组只开胸穿线不结扎心脏,其余组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1h分别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浓度;术后取兔心脏,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后评价心肌梗死面积;做HE染色切片及电镜片观察组织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和罗格列酮高剂量+GW9622组相比,罗格列酮低剂量组、罗格列酮高剂量组血清NO含量降低,IL-6浓度显著降低,血清T-SOD浓度显著升高(P〈0.01);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下降,心肌病理结构改变较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坏破坏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通过提高血清T-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因子IL-6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起到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凋亡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原髓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应用MTT比色法、细胞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姜黄素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以及对HL-60细胞表达Bcl-2、Caspase9和c-myc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剂量相关(P<0.05);经姜黄素作用后HL-60细胞的形态差异明显,表现凋亡的特征性变化,而且姜黄素作用后HL-60细胞的Bcl-2和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Caspase9的表达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增殖,其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途径可能通过线粒体介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4抗体HI44a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研究对象,以ATRA为阳性对照,以同型抗体IgG2a为阴性对照,以HI44a作为实验组,应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HI44a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及流式细胞学检测HI44a对HL-60细胞分化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HI44a处理HL-60细胞前后TGFβ1和TGFβR1基因表达变化,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I44a处理HL-60细胞前后髓系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及受体信号通路(GM-CSFRα、OPN)基因表达变化,以及DNA序列分析法检测HI44a处理HL-60细胞前后OPN异构体表达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培养上清液的OPN水平。结果经HI44a作用后,HL-60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形态变化表现为体积变大,核固缩,核浆比例降低,核仁减少,出现核分叶等特征;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5表达上调;HL-60细胞的GM-CSFRα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增高,而OPN mRNA表达水平降低,TGFβR1 mR-NA表达水平无变化;OPN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I44a作用后OPN的3种异构体的组成发生改变,HI44a处理后的OPN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CD44抗体HI44a通过上调GM-CSFRα、TGFβ1及下调OPN mRNA表达水平,减少OPN的分泌,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对体外培养的人大肠癌细胞株COLO-320的抑制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形态学观察和TUNEL法检测不同浓度西咪替丁溶液处理COLO-320细胞后的生长状况、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改变.结果 西咪替丁可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趋势,1.0mg/L西咪替丁处理COLO-320细胞48h后,在光镜、电镜检测中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TUNEL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了凋亡的发生.结论 西咪替丁对大肠癌细胞COLO-320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其凋亡而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异常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LPS(0.1,1,10mg·L-1)干预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0,12,24,48,72h)后,分别用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与10mg·L-1LPS共同孵育72h,四甲基偶氮咗盐微量酶比色(MTT)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结果:10mg·L-1LPS孵育72h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最明显(P<0.01);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对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类药物可能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人卵巢癌HO89101细胞的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将不同浓度的Losartan作用于HO8910细胞后,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氯沙坦对HO89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氯沙坦对HO8910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浓度的氯沙坦对HO8910细胞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②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氯沙坦使HO8910 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而S和G2/M期的细胞减少,说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细胞增殖被抑制。结论氯沙坦可以抑制HO8910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诱导细胞进行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2周龄雄性W 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n=20),②模型组(M,n=20),③治疗组(罗格列酮组,RSG,n=15)。其中N组大鼠喂食基础饲料12周;M组和RSG组大鼠喂食高脂饲料6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d-1)和罗格列酮(3 mg.kg-1.d-1)灌胃治疗6周,且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40万IU.kg-1。造模6周后,取N组和M组大鼠各5只处死,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提取大鼠心脏,HE染色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形态改变。灌胃治疗6周后,各组大鼠处死后按前述方法再次检测各指标变化及冠状动脉病理形态变化。结果造模6周后,M组大鼠血清TC,TG,LDL-C,CRP,MCP-1,ICAM-1水平均升高(P<0.05),HDL-C水平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可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灌胃治疗6周后,RSG组大鼠血清TC,TG,LDL-C,CRP,MCP-1水平较M组降低(P<0.05或P<0.01),但仍略高于N组(P<0.05),HDL-C,ICAM-1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光镜下观察见RSG组大鼠AS病变较M组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治疗6周能降低大鼠TC、TG、LDL-C水平,抑制血清炎症因子CRP、MCP-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天花粉蛋白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调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是从葫芦科植物栝(蒌)的块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主要引发中期流产,抑制爱滋病病毒(HIV)增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1].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Propranolol, a beta-adrenergic blocker,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 large numb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hypertension and arrhythmias. Propranolol, in combination with furosemide, is used to treat hypertensive disorders although their side effect profile is not very obvious. In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drugs furosemide and propranolol were in corporately investigated both on glutathione homeostasis and their antioxidant effect on ACHN cells.

Methods: The cytoxicities and antioxidant effects of these two clinically important drugs on human kidney cell lines were evaluated using MTT following by the determination of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activities and measuring the level of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Results: Propranolol induced a significant cytotoxic effect at 100?µM, while furosemide was cytotoxic at doses of 250 and 1000?µg/ml. A slight increase in GPx and GR activities and GSH level was observed with propranolol and furosemide treatment alone, while the two drugs together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GPx and GR activities (35% and 42%, respectively) and GSH content (35%) in ACHN cell lysates (p?Conclusion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lthough high doses of furosemide and propranolol are cytotoxic, co-administration of low doses may improve the antioxidant defen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 with these two important dru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