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在管胃的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和管胃+抗反流组(36例),分别在术后的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的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24 h pH值监测及胃镜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等结果 提示管胃+抗反流组与管胃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 h pH值测定术后1个月、6个月的总反流数,术后1个月、6个月的反流>5 min数,术后6个月、1年的pH值<4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胃+抗反流组抗反流效果总体优于单纯管胃组.其中管胃+抗反流组无吻合口瘘出现,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要高于管胃组(19.4%vs 10.8%).结论 管胃+重建贲门、胃底术式较单纯管胃术式能更好地控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且降低了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84年4月至1995年11月手术治疗食管癌或贲门癌1259例,经病理证实食管癌同期并发食管胃贲门原发癌22例,发生率占1.75%(22/1259)。癌分布以食管--食管5例,食管--贲门9例,食管--胃8例。本文结合文献对食管胃贲门双原发癌的发病率,诊断标准,诊断方法,病因学及治疗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由于术前漏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术中常规探查食管胃,并尽可能一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食管贲门癌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已显著减少 (3%~ 5 .2 % ) ,特别是应用吻合器等系列器械重建食管胃吻合 ,使吻合区瘘已下降到 1.3%左右 ,我们从 1999年 1月开始对 6 8例食管 (贲门 )癌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预防吻合口瘘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近端胃次全切除间置空肠移植架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常规术式多为残胃与食管吻合。本文报告间置空肠代胃术移植于残胃食管间,即成为残胃食管间间置空肠移植架桥术。自1996年至1998年收治5例,施以上述术式,术后得以良好的康复,现就其术式操作及优点予以探讨。1 手技与方法贲门侧胃次全切除后予以残胃食管间行间置空肠(interposition)移植重建架桥术(图1)。操作可使用吻合器。 A、B分别为空肠与胃、食管吻合处 C系空肠间侧侧吻合处 D、 E为丝线结扎处,AD长约 15cm,AE长约 30cm C点距离屈氏韧带为 15cm图1 残胃食管间行间置空肠移植重建架桥术2 术式优点1)输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术中放疗对贲门腺癌的作用。方法:1992年1月-2000年12月,38例各期贲门腺癌患者,年龄75岁以下,进半流食,无手术禁忌证。术中放疗根据病灶情况决定用6MV或9MV-E线照射贲门、食管下段、胃底、胃小弯和肝胃韧带等5个区域。结果:平均随访61个月,平均五年生存率39.4%。结论:贲门腺癌的术中放疗加手术治疗改善和提高了贲门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食管贲门非癌性狭窄上少见.我科自1988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36例,占同期收治的各种食管疾病的1.6%.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25例,女11例;中位年龄56.7(34~69)岁.病程3个月~6年,均有吞咽困难史,其中12例伴吞咽疼痛.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显示食管中段狭窄8例,下段狭窄18例,贲门部狭窄10例;狭窄长度2~7cm,食管、贲门狭窄部位显示有粘膜紊乱,管壁僵硬.21例行食管镜检查见有食管腔狭窄、溃疡、糜烂及粘膜充血水肿.病理活检无癌变.全组均行剖胸术,其中1例胸双主动脉弓畸形压迫食管,行部分食管游离缓解压迫;食管裂孔疝(滑动疝)5例,行Belsey 4点手术;Barrett's、食管8例,其中2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6例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透明血管型)压迫食管2例,行淋巴结摘除术;食管旁纵隔淋巴结结核压迫食管3例,行淋巴结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隧道式吻合法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左开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胃重建以手工吻合65例,机械吻合98例,隧道式吻合50例。比较分析3组的吻合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法最低(P0.05)。结论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法可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病例15例,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应用:①行食管癌切除、气管瘘口大网膜覆盖修补、胃食管一期吻术。②行食管癌切除、气管瘘口直接缝合加(或)带血管蒂肋间肌覆盖修补、颈部食管旷置、胃造瘘术;二期消化道重建。③行颈段食管闭合外置、贲门闭合胃造瘘术;即胸段食管(含食管气管瘘)旷置术。结果:本组15例,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为15.38%,总并发症发生率30.76%。术后1年生存率50%,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结论: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瘘的病例,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生存率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右胸腹二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右胸腹二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方法 自 1992年 12月至 1999年 6月 ,应用上腹、右胸二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 87例。全组病人均行食管钡餐检查 ,病变上缘均位于距门齿 2 8cm以下、长 2~ 9cm。先平卧位上腹正中切口开腹 ,游离胃大小网膜 ,清扫腹腔淋巴结。扩大膈食管裂孔 ,行幽门成形。改左侧卧位 ,右后外侧切口 ,经第五肋进胸。游离胸腔食管。结扎、切断奇静脉弓。整块切除食管周围组织 ,距胸顶 3cm处切断上端食管 ,在贲门处切断下端食管 ,封闭贲门。清扫纵隔淋巴结。低位结扎胸导管 ,食管 胃右胸顶吻合。结果  87例中 1例术后病理残端阳性。 1例术后 2 4小时发生ARDS经呼吸机辅助呼吸等辅助治疗治愈。 1例术后 72小时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治愈。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狭窄及胃食管返流。结论 上腹 右胸二切口适于中、下断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贲门癌切除术两种重建方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贲门癌切除功能保全性手术的重建方法。方法 实验组采用肿瘤切除后食管黏膜、黏膜下与胃黏膜、黏膜下吻合和胃浆肌层对吻合口的斜行包套缝合模拟正常贲门解剖和生理功能的重建;术中充分游离幽门周围组织以保全幽门功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肿瘤切除后GF-1型26/28号吻合器吻合,吻合口用4号丝线间断加强全周完成贲门的重建;同时行幽门环捏断术以预防术后幽门痉挛及梗阻的发生。结果 实验组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反流发生;对照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8 %(1/36),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50 %(18/36);吻合口近端胃食管反流液的pH值≤4者12例,占33.3 %;≤5者15例(41.7 %);≤6者29例,占80.6 %(29/36)。结论 贲门切除术中贲门、幽门功能保全性手术的重建方法有益于患者术后康复,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对 12 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手术治疗 ,消化道重建采用了食管胃黏膜不等边距吻合置入胃腔术[1]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12 1例中 ,食管癌 10 4例 ,贲门癌 17例。男性 82例 ,女性 3 9例。年龄 42~ 75岁 ,平均年龄 5 7岁。1.2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中从左后外侧切口进胸 10 8例 ,从右侧进胸 13例。进胸后常规游离食管、胃 ,清扫周围淋巴组织。胸上段、胸中段食管癌于贲门处切断食管 ,胸下段食管癌及贲门癌“厂”型断胃。1.2 .1 胃黏膜吻合口制作 切断食管后 ,缝闭胃…  相似文献   

12.
96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吻合器重建术后吻合口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96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行吻合器重建食管胃吻合口状态的术后观察及并发症分析。本组食管癌455例,贲门癌513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0.83%,吻合口狭窄0.41%,5年生存率30.5%,10年生存率20.5%,通过用食管胃造影及胃镜的术后观察吻合口状态的动态变化,认为吻合口直径平均21mm,吻合口随术后时间的延续无逐渐狭窄的改变。吻合口周缝钉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脱落,胃包套吻合口起到了一定抗返流作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重建吻合口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的并发症。方法 作者设计了食管胃部分胃底成形再造术重建消化道,同时经胃切口行幽门扩张治疗食管下段癌、贲门癌。结果 采用该术式治疗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41例,贲门腺癌121例,无手术死亡。手术后近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等吻合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有效地预防了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3岁。吞咽受阻5月余,伴胸骨后不适2月,经食管吞钡照片见第八胸椎以下食管长约4cm狭窄,有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破坏,壁僵硬,诊断为食管下段癌于85年12月26日入院。85年12月31日B超报告:胃底贲门部有实性占位病变。86年1月5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的并发症。方法 作者设计了食管胃部分切除后胃底成形再造术重建消化道 ,同期经胃切口行幽门扩张治疗食管下段癌、贲门癌。结果 采用该术式治疗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 41例 ,贲门腺癌 12 1例 ,无手术死亡。手术后近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等吻合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 ,有效地预防了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后再患食管癌手术治疗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胃切除术后再患食管癌 2 9例资料。食管癌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残胃代食管术 2 0例、空肠代食管术 3例、结肠代食管术 6例。结果  2 9例除 1例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瘘、1例胸部食管残胃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3例肺部感染、其余均Ⅰ期愈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残胃代食管术 ,食管中上段癌行结肠代食管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案在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78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依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9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3S空肠间置吻合消化道重建,对照组患者采用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法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维生素B12水平、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及胃排空时间。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和维生素B12水平与术前无差异,而对照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维生素B1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生化指标和维生素B1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疲倦、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疼痛、呼吸困难、腹泻、便秘、经济困难和总体健康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显示,研究组中有2.4%的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低于对照组(6.3%,P<0.05),研究组患者胃排空时间[(157.45±8.71)min]长于对照组[(61.82±11.32)min,P<0.05]。结论与传统的食管残胃后壁吻合方式相比,3S空肠间置消化道重建治疗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延缓食物排空时间,增强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术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8例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46)、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Ⅱ组,n=12)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10),探讨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1985年9月至1991年1月间,我院应用经食管床全胃重建食管术治疗高位食管癌100例,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本术式的重点是经右胸游离并切除全胸段食管;行上腹正中切口经腹游离全胃,常规行幽门成形及沿小弯的管状胃缝缩术;将制备的管状全胃组织经食管裂孔,送于后纵隔食管床之中,再于左颈部将管状胃递出;最后于左颈部与食管(咽)行Gambee氏单层吻合术。本组胸内(心、肺)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颈部吻合瘘为2%。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和预防贲门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近年来,我们应用食管胃粘膜分层吻合术治疗贲门癌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为一组1991年7月至1997年12月收住的贲门恶性肿瘤患者共3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26~71岁,其中50~69岁占68.7%。病理:腺癌30例,贲门部溃疡伴重度间变1例,贲门食管双原癌1例(贲门腺癌,食管鳞癌)。治疗均行贲门癌根治食管胃粘膜分层吻合术,其中弓下吻合31例,弓上吻合1例。结果本组病例无一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进食通畅,无返酸、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