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肿瘤患者血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脑肿瘤和7例脑转移瘤患者血浆6-酮-PGF1α及血栓素B_2水平,结果表明恶性脑肿瘤患者血浆6-酮-PGF1α,血栓素B_2水平及血栓素B_2/6-酮-PGF1α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良性脑肿瘤患者血浆血栓素B_2及血栓素B_2/6-酮-PGF1α比值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恶性脑肿瘤患者血浆血栓素B_2升高较良性肿瘤更明显。脑内转移瘤患者均伴有血栓素B_2水平的升高。本文就脑肿瘤患者血浆6-酮-PGF1α及血栓素B_2升高的机理,临床意义,血栓素A_2和前列环素失平衡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总结1998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检查诊断正确率50%(11/22),CT检查正确率66·6%(12/18)。根治性手术13例,姑息性手术7例,单纯活检2例。随访22例,根治组平均存活24个月,姑息组平均存活11个月。单纯活检者术后6个月内均死亡。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伴有结石的胆管癌疗效较差,应重视胆管结石的早期根治性治疗,以防止胆管癌的发生;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附1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的关系 ,总结本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 10年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 1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发病率为 6.1% ;术前诊断正确率 5 8.8% (10 / 17) ;肿瘤分类有 3种类型 :肝脏肿块型 13例 ,胆管癌栓型 2例 ,胆管狭窄型 2例。镜下均为腺癌。根治性切除肿瘤 5例 ,生存 2 0~ 2 4个月。姑息性手术 12例 ,生存 4~ 6个月。结论 对病史长反复感染的肝胆管结石病人 ,短期内消瘦和难以解释的肝区疼痛者 ,应警惕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影像学发现结石和与其不相称的局限性肝胆管扩张 ,CT示低密度灶且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为其特点。肝胆管结石可能是诱发肝胆管癌的原因 ,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是早期发现 ,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血栓素A2,前列环素与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观察了血栓素A2、前列环素与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的关系,证实肿瘤肺部转移灶数目与血栓素A2呈正相关,与前列环素呈负相关,与血栓素A2/前列环素之比呈对数正相关;肿瘤大小与血栓素A2呈正相关,与前列环素呈抛物线相关。结果提示血栓素A2促进Lewis肺癌转移,前列环素抑制Lewis肺癌转移;Lewis肺癌主要表现为抑制前列环素合成,但在肿瘤早期,亦见促进前列环素合成现象。  相似文献   

5.
喉癌患者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为探讨喉癌患者血浆中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喉癌患者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素A2稳定的降解产物6-酮基-前列腺素F1α和血栓素B2含量,并与喉部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作双重对照。结果表明喉癌患者血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水平显著升高(P<0.01),它们分别是正常人的3.17倍及3.73倍。血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与喉癌T分级皆呈正相关,前列环素相关系数为r=0.65(P<0.01),血栓素A2相关系数为r=0.52(P<0.01)。以上结果提示喉癌组织合成并释放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显著增加,并与喉癌T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右前叶肝管外引流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术后胆汁引流量平均300-400ml/24h,2周后血清胆红素下降平均值153.9μmol/L。通过引流管造影表明右半肝胆管扩张有不同程度改善.经1.5-2年随访观察,存活期平均9.5个月,作认为此法操作容易,安全,胆道减压引流较充分,能延长患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胆管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肝胆管结石的刺激及继发感染是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为之一[1].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疾病,这可能也是我国肝内肝胆管癌相对发病率较高的因为.我院收治的728例肝内胆管结石中,并发肝胆管癌15例.本文对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悦国  张宁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0):1168-1170
目的: 探讨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M2-PK,TuM2-PK)检测对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20例胆管癌患者及同期170例对照者(120例健康体检者,50例良性病变者),应用酶结合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中TuM2-PK和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采用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TuM2-PK<18U/ml,CA19-9<37U/ml。 结果: 胆管癌患者血浆中TuM2-PK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胆管癌的诊断中单独检测时TuM2-PK、CA19-9敏感性分别为85%、67%,特异性分别为88%、72%,联合测定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达到95%、96%。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理类型胆管癌血浆中TuM2-P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期和Ⅲ+ⅣA+ⅣB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uM2-PK对Ⅲ+ⅣA+ⅣB期胆管癌诊断的敏感性较Ⅰ+Ⅱ期胆管癌升高(P<0.05)。 结论: TuM2-PK对于胆管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联合CA19-9可明显提高诊断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uM2-PK水平可能作为胆管癌术前临床分期的一个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抗CD3^ 、CD4^ 、CD才单克隆抗体致敏的羊红细胞花环形成法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genic Factor,TNF)检测药盒,检测了42例宫颈癌患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TNF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LPS诱导产生TNF的能力。结果表明:1.宫颈癌患CD3^ 、CD4^ 、CD8^ 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有明显提高。2.宫颈癌患血浆中由于受到肿癌抗原的不断刺激,TNF水平较高,与正常人比较有显意义(P<0.01).但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血浆中TNF的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的能力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U管引流在不能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行U管引流姑息治疗病例的方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除1例术后死于肝衰,其余7例均黄疸消退,营养改善。5例存活1年,3例存活2年,存活率分别为62.5%(5/8)及31.5%(3/8)。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U管引流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应用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及延长患存活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常规根治术、门静脉重建和肝动脉重建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行胆管癌根治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常规根治术组(A组)28例,门静脉重建术组(B组)48例和肝动脉重建术组(C组)32例。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生存率、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 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10, P>0.05)。三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常规根治术和门静脉重建术比较,肝动脉重建患者近期生存率无差异,可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但其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住院花费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MMP-2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家族中最主要的家族成员,因其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使癌细胞能够顺利穿透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组成的屏障,浸润其临近的纤维结缔组织,进而发生远处转移.本研究探讨MMP-2在肝外胆管癌及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2005-11-01-2010-04-30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蜡块标本共61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胆管正常组织标本3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肝外胆管癌及35例胆管正常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MMP-2蛋白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结果 肝外胆管癌组中MMP-2阳性表达率73.77%(45/61),显著高于胆管正常组织的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肝外胆管癌组织中MMP-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值<0.05.MMP-2阴性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00%、55.00%和25.00%,MMP-2阳性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3.00%、9.00%和0,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56,P<0.001.结论 MMP-2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相关,可能在肝外胆管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2有望成为新的肝外胆管癌的肿瘤标志物,为预后判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血浆神经肽Y(NPY)术前术后的变化对脑肿瘤患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IA法测定了36例脑肿瘤患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血浆NPY的变化,并与35名健康人对照,显高于正常人(P<0.01);术后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血浆NPY在脑肿瘤患手术前后检测了对于解病情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2(B-cell leukemia-2,Bcl-2)和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l,Bag-1)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强度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30例胆囊管组织中Bcl-2和Bag-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l-2和Bag-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8.0%、70.0%)均高于胆囊管组织(43.3%、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l-2和Bag-1的表达程度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Bcl-2和Bag-1的表达呈一致性.结论:Bcl-2和Bag-1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Bag-1可能协同Bcl-2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两者的表达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5例肝管癌,采用术前PTC及PTD,术中与术后放疗。3例肝胆管重新通畅,黄疸完全消退,粪黄色,获得较好的缓解期8—18月,其中1例于术后1 1/2年死于远处癌转移,其余2例情况良好在随访中。肝胆管梗阻改善不明显有2例,因而必须长期留置PTD引流管,仍有缓解症状及延长寿命的作用,1例于术后八个月死于左例肝胆管炎合并中毒休克,另1例带左右肝管PTD出院已生存9个月,情况尚可仍在观察中。我们认为原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管癌,若有条件,本治疗方法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醇脱氢酶2(ADH2)、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PCR-DH-PLC检测研究对象的ADH2/ALDH2基因型,比较不同的基因型及生活习惯与直肠癌的关系。结果:1)与不饮酒者相比较,饮酒者患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OR=2.20,95%CI:1.47~3.28,P=0.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未发现ADH2、ALDH2各基因型与直肠癌的危险性有关。3)对ADH2、ALDH2基因多态相互作用的分层分析发现,同时携带ADH2A/A和ALDH2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性别、年龄和吸烟调整OR=1.82,95%CI:1.07~3.09)。4)在饮酒者中,ADH2A/A、A/G G/G基因型者患直肠癌的调整OR分别为2.56(95%CI:1.38~4.73)和2.10(95%CI:1.15~3.84);ALDH2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调整OR为1.82(95%CI:1.07~3.09)。结论:饮酒是直肠癌的危险因素;ADH2A/A与ALDH2G/G基因型在增加直肠癌易感性上有协同作用;ALDH2G/A A/A基因型可减弱饮酒患直肠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头颈癌患者T细胞亚群与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对35例头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IL-2及sIL-2R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头颈癌患者CD;及sIL-2R表达显著增高,比值及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手术后及sIL-2R表达显菩下降,比位与IL-2水平明显回升;动态观察复发者,比值及IL-2水平再显下降,及sIL-2R表达又见回升。表明:T细胞亚群与IL-2/sIL-2R的检测能反应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对监视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动态观察有助于监视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8.
江庆萍  肖莎  郭颖 《肿瘤》2001,21(4):273-274
目的:探讨bcl-2基因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原位检测54例肝癌中bcl-2蛋白表达和bcl-2基因的两个断裂点。结果:40例肝细胞肝癌中6例blc-2蛋白阳性,阳性率为15%,发生bcl-2基因断裂有8例,阳性率为20%,mbr和mcr阳性各4例,14例肝胆管癌中bcl-2蛋白阳性10例,阳性率为71.4%,未发现bcl-2基因断裂,mbr和mcr均阴性,结论:提示bcl-2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与肝胆管癌发生关系较密切,而在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有限,bcl-2基因断裂可能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定一关系,而与肝胆管癌无明显关系,bcl-2蛋白表达与bcl-2基因断裂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与胆管癌预后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探索该基因与胆管癌预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胆管癌表达谱芯片,通过GEO2R分析得到在不同芯片数据中均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将差异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TCGA数据库及OncoLnc在线生存分析明确差异基因与胆管癌预后的关系,通过临床数据验证这一相关性,并由STRING数据库对可能机制进行探索,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结果:检索到3个胆管癌相关基因芯片,通过差异分析得到127个基因在3个基因芯片中均有差异表达,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氧化还原、细胞色素P450途径、叶酸代谢等过程,TCGA、OncoLnc在线生存分析提示NAT2与胆管癌预后密切相关。收集临床经晚期标准化疗的胆管癌患者组织及血液学样本38例,采集临床数据并送检SNP基因测序,结果显示NAT2突变型的疾病控制率为76.19%,显著高于野生型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突变型NAT2预后较好。利用STRING数据库对NAT2基因进行蛋白互作分析,推测NAT2、CYP2E1、p53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影响胆管癌的预后,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NAT2不同基因型与胆管癌预后关系密切,NAT2突变型患者预后较好,但其作为临床预测指标的可行性及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行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对免疫因子调控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结肠癌根治术的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传统组(A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内镜组(B组)患者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行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含量和血清中IL-2、TNF-α、IL-6以及IL-10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 B组患者与A组患者相比较,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需要镇痛治疗的患者以及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含量发现,A组患者Th1细胞含量下降(P<0.05),Th2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5),Th1/Th2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术后Th1的细胞含量与A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Th2的细胞含量与A组患者相比较明显较低(P<0.05),Th1/Th2比值与A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术后1天和术后5天B组患者IL-2和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A组患者,IL-6和IL-10的含量显著低于A组患者。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行结肠癌根治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疗效,降低对患者免疫调节系统的影响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