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路红 《中医教育》2010,29(6):83-84
医古文作为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医著的能力。目前。为全面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全面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中医药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顺应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各中医药院校的医古:迂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进行了很多尝试与改革.  相似文献   

2.
赖文 《中医药文化》2007,2(1):35-37
医古文教材文选中,蕴涵着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亮点。在文选教学中,择生动。精辟,能体现中国古代优秀学人胸襟志向、气节情操、学术精神和治学方法,对学生做人、做学问有启迪和教益者,揭其精华,略加拓展,点拨一二,使医古文课在发挥古汉语、中医古文献学术“窗口”作用和中医古文献导读作用的同时,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3.
一、坚持以文选为纲的学习原则《医古文》函授教材,是一个具有文选,基础知识、常用词三结合的体系。其中,文选占主导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应把文选摆在首要的位置。怎样做到以文选为纲呢?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懂透;二是熟读。所谓“懂透”,就是对教材上的每篇文章做到字、词、句落实,即把文章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确切含义弄清楚,而不是囫囵吞枣,只了解一个大意。当然,开始自学的时候,要求字字清楚、句句明白是难以办到的。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字词和语法现象等,可以暂时搁下,等到学习有关知识以后,再回过头来弄明  相似文献   

4.
《医古文》五版教材词语注释精当,人所共知。但笔者在教学诵读之余,仍觉有当注未注,或注而不详者。现择数例,旁考他书,撮要成文,以供参考。言唐·刘禹锡《鉴药》“切脉观色听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致  相似文献   

5.
吕友仁  鞠明库 《河南中医》2002,22(3):67-68,72
由段逸山先生主编的《医古文》 ,是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1995年 6月出第 1版 ;由段逸山先生主编的《医古文学习指导》 ,是与《医古文》配套使用的辅导书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1997年 6月出第 1版。本文所说的注 ,指《医古文》中的注文 ;所说的译 ,指《医古文学习指导》中的译文 ;括号中所填的数字为引文在书中的页码。我们在拜读过段逸山先生主编的以上二书后 ,觉得其中有一些问题 ,今不揣浅陋 ,献芹献曝 ,幸毋哂焉。1 《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 :“年十四 ,母郑安人以暴疾终 ,既含不瞑。民莹拊棺号哭曰…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医古文教育观认为:医古文教学就是传授医古文知识。教学方式为“满堂灌”,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本文重点就如何“给人以渔”—如何授予学生学习医古文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了探讨,对“学导式”教学法与“传统式”教学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接着论述了如何在讲台这个庄重的场合进行趣味性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得到启迪和陶冶;最后论述了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如何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7.
一、必须明白一词多义 1.秦伯使医缓为之(《医古文·秦医缓和》) 2.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同上) 3.公梦疾为二竖子(同上) 例1中的“为”是“治、治疗”的意思,例2中的“为”是“做”的意思,例3中的“为”是“是”或“变成”的意思。再看一组例子: 4.血脉治也,而何怪(《扁鹊仓公列传》) 5.太子何疾,国中治穰过于众事(同上) 例4中的“治”是形容词,可译成“正常”,例5中的“治”是动词,可译为“举办”。从上面两组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为”、“治”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各异。医古文中这样的一词多义,比比皆是。我们只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区分、理解之,才能学好医古文。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笔者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内经》与《医古文》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内经》教学过程中与《医古文》课程相关内容联系的一些方法,如《内经》教学中以《医古文》基础知识解析,以《医古文》阅读文选引导,目的在于加强中医学各课程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内经》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中医药学人才的文化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根植于中华传统学术而形成,又反作用于中华传统学术,影响着中华民族生活行为、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由于各种原因,现代中医教育比较偏向于纯技术教育,而较少涉及中医文化知识的传授,这样传授的中医药知识是不完整的。近年来,中医文化教育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中医文化的课程也逐步走入中医院校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整理有关肺结核中医古籍文献,试从其病名及传染性、症候及兼证、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探讨中医学认识,为现代肺结核中医理论的研究与发挥奠定了基础,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分析与提炼2000-2021年CNKI期刊文献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CNKI数据库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6日发表的使用中医药诊治AR的临床研究数据,筛选并将纳入医案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后生成标准化组方用药数据库,最后运用本系统软件中的数据分析模块,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文献161篇,共获取161个中药组方,涉及187味中药,累计频次共1763次。证型统计结果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肺寒饮犯证;中药组方药物特征分析表明: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防风,平均用药剂量最大的中药为黄芪;中药性味以辛甘、温平为主;中药归经以入肺脾两经药物居多。根据中药功效类别分析显示:发散风寒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关联规则中药配伍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中药药对为黄芪-防风;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表明治疗AR的核心中药为小青龙汤合苍耳子散及玉屏风散加减。结论 本研究较为综合地分析了中医药治疗AR的组方用药规律,发现散寒邪、通鼻窍、补脾肺为诊治该疾的主要指导思想,脏窍并治与合方治病是当代医者遣方用药的主要特点,这一研究发现可为AR的临床诊疗与新药开发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3.
姜星火 《光明中医》2010,25(12):2348-2349
本文首先阐述中医病案的发展历史、病案书写规范化训练在中医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目前中医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问题,论述中医病案的中医特色与中医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强调病案书写规范化的中医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医院校合格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中医学的生存。  相似文献   

14.
陆小玲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3060-3061
文章分析了中医古名词的成因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医古名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中医古籍校勘与整理的若干问题,首先阐述了中医古籍整理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重点探讨了校勘学在中医古籍整理中的具体运用,包括如何筛选古籍版本、校勘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校勘出校与校语记述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并讨论了古籍校勘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医古文》的概念及内容。着重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出了“抓住一个重点,明确三个目的,注重五个方面”的学习重点与方法。并创见性地提出了渗透在传记文中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教育与激励作用,以指导学习者能更有效地学好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7.
刘寰宇  祁烁  杨涛  崔人匀  陈健  李忠 《世界中医药》2021,16(15):2338-2341
目的:挖掘整理古代医籍中治疗胃癌的医案,探析其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胃癌提供借鉴.方法:查阅1911年以前以噎膈反胃为主症的医案,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处方数据库,挖掘高频药物,分析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入23本医案的154张处方,涉及中药376味,药物使用总频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学相互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医学与巫祝分离的必然性论述,指出不能把医学心理学思想萌芽时期巫祝中的合理成分抛弃,对《内经》祝由疗法应当合理扬弃;中国传统文化论述心脑头神等对中医心理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杏林道士、儒医不分、佛能修心、气功养性、音乐调神、个性气质等多层面的论述,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心身关系论述的渗透性及其部分方面的相互影响是多层面的、双向性的,两者的影响应是“源”与“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后,中医学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而陷入了迷茫。西方医学的引入对中医地位的冲击不可估量。中医学亟需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来推动自身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任重道远的使命。中医学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靠,中医的教育模式只有适应其传统的文化特点,才有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