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02—2015-05我院收治的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42例,甲组实施去骨瓣开颅术,乙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丙组实施微创穿刺清除术,观察3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丙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乙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甲组、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甲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丙组总有效率90.48%,较甲组的52.38%、乙组的73.81%明显提高,乙组术后总有效率较甲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差异明显,微创穿刺清除术手术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较去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报告急性精神障碍组(甲组)43例与非急性精神障碍组(乙组)37例和正常对照组(丙组)37例的甲状腺功能试验的比较,发现T_4值甲组高于乙组和丙组,经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F=5.62 P<0.01);甲组T_4值于入院初次与末次比较经配对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t=2.798,P<0.01);甲、乙两组患者末次与初次差值之比较亦具有显著性(t=2.343,p<0.005)。经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T_4值升高与病程呈负相关。并就有关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吸烟对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10例脑卒患者中抽取55例吸烟患者与55例不吸烟患者分别作为甲组与乙组,选取同期我院5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丙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血浆组织因子水平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甲组、乙组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明显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随着吸烟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吸烟对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氯丙嗪(甲)、氯氮平(乙)、氯丙嗪合并氯氮平(丙)三种方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甲组有效率71.5%,乙组83.3%,丙组84.6%。三组疗效无显著差异,见效时间乙组最快。主要副反应流涎、便秘和头昏均以丙组最严重,乙组次之,甲组最轻,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脑损伤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患儿存活后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脑损伤患儿分为有系统干预的甲组96例和未干预乙组28例,2组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另设正常足月儿30例丙组为对照组.均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定.早期干预即予丰富环境、语言、视、听、触觉刺激、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疗法.结果 体格发育:乙组低于甲、丙组(P<0.01),甲与丙组无显著性差异;发育商:丙组高于甲、乙组各5分及27分;甲组高于乙组22分(P<0.01).结论 早期干预可提高脑损伤患儿神经心理发育,降低脑瘫、智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85例患者,按一期硬脑膜修补方式分为自体膜修补组(甲组33例)、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乙组16例)和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丙组36例),对二期颅骨修补过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丙组分离皮瓣出血量较甲组平均减少70ml(P<0.05),手术时间平均减少30min(P<0.05),二期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少于甲组、乙组(P<0.05),术后感染、皮下积液方面三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体膜修补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安全、有效,并能降低二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房颤、单纯性脑卒中及房颤并发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H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能否可作为非瓣膜房颤并发脑卒中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非瓣膜房颤患者(甲组)、单纯性脑卒中患者(乙组)、非瓣膜房颤并发脑卒中的患者(丙组)各52例,并选取正常人群(丁组)52例作对照。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用循环酶测定法(美国AU5400)。比较4组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结果和丁组比较,甲组、乙组、丙组Hcy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Hcy水平和甲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和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和甲组Hcy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房颤并发脑卒中患者血液中Hcy显著升高,可作为预测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的预后。方法将洛宁县人民医院门诊2011-06—2016-06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辅助心脑舒通片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0例,根据后续观察和随访结果比较2组患者疗效、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病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例发生心肌梗死,2例发生脑梗死;对照组中9例发生心肌梗死,6例发生脑梗死。观察组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病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辅助心脑舒通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新诊断的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亚型分类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心源性栓塞(CES)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UND)亚组。在发病1周后,给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出现糖调节受损(IGR)或糖尿病为糖代谢异常。并对有关指标进行比较,以及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糖代谢正常68例(56.7%),糖代谢异常52例(43.3%),其中IGR 38例(31.7%)、糖尿病14例(11.7%)。LAA亚组糖代谢异常的比率(63.8%)明显高于其他亚组(27.3%~31.4%)(均P0.05);其他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代谢异常组的年龄及高脂血症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高脂血症(OR=1.671,95%CI:1.208~2.311,P=0.012)、糖尿病家族史(OR=1.421,95%CI:1.114~1.813,P=0.042)和LAA型(OR=2.825,95%CI:1.706-4.674,P=0.023)是缺血性脑卒中新诊断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新诊断糖代谢异常率较高,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及LAA亚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FEMG检测129例DPN患者的优势侧指总伸肌颤抖(jitter)和纤维密度(FD),按常规方法行神经传导速度(NCS)检测。比较SFEMG和NCS的异常检出率,并分析jitter值与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FEMG异常检出率(91.5%)显著高于NCS(78.3%)(P<0.01)。HbA1C轻度升高组SFEMG异常检出率(86.4%)显著高于NCS异常检出率(69.7%)(χ2=7.69,P<0.01),而HbA1C重度升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itter值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3132,P<0.05)。jitter值正常及轻度异常患者治疗有效率(82.3%)及治愈率(30.6%)均显著高于明显异常者(54.2%,11.9%)(χ2=11.02,P<0.01;χ2=6.32,P<0.05)。结论 SFEMG对DPN的诊断意义显著,并且可用于DPN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设为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原发性癫痫不同发作类型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分别对原发性癫痫3种发作类型-复杂部分性发作组(甲组)、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组(乙组)、全面性癫痫组(丙组),进行全量表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智力因素(A、B、C)、退化指数研究.结果 乙组FIQ显著低于丙组(P<0.05)、VIQ显著低于甲组、丙组(P<0.05)、PIQ 3组无显著差异(P>0.05);乙组C因素显著低于甲组、丙组(P<0.05),3组A、B智力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3组退化指数无组间差异(df=3,F=2.516,P=0.063).结论 原发性癫痫不同发作类型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不同: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对全量表智商、言语智商的影响较其他两种发作类型明显,其中对注意/记忆能力(C因素)损害更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尼莫地平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显微夹闭术处理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术后TCD证实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30例术后应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甲组),连用14d;30例在尼莫地平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乙组),选用下关、百会及风池穴。术后3d、7d及14d评估GCS评分、脑血管痉挛程度、mRS评分等。结果术后7d和14d,乙组GCS评分明显高于甲组,脑血管痉挛为轻度比例达76.7%、93.3%;术后1个月随访,乙组mRS评分好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d,2组GCS评分及脑血管痉挛恢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配合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所致脑血管痉挛有一定改善作用,时间越长,效果可能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23例(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例(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4,P<0.01);2组的致残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脑血管痉挛者9例,多于对照组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0,P>0.05);治疗组出现脑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超选择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伴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05—2015-05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均衡营养、坚持服药、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及适当运动等遵医行为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35.69±4.85)分、SDS评分(31.60±6.9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衡营养、坚持服药、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及适当运动等遵医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可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5—2011-06收治80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分为2组:3h溶栓组(甲组)、3~6h溶栓组(乙组),比较2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溶栓治疗之后,病情均有好转,甲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乙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甲组优于乙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脑梗死,在发病后3h内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治疗效果比较好。但若情况不允许,也可以在发病后3~6h内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15-03—2016-0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依据其是否合并急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2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情况。结果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率(81.3%)高于对照组(52.6%),且不同心电图异常类型高于对照组(P0.05)。8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中,不同类型、不同部位、不同预后脑卒中患者,其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与脑卒中的类型及部位有关,且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0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4-01—10收治的10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对比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03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62例,异常率60.2%;其中49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25例(51.0%),46例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30例(65.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7例(87.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P0.0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心肌缺血、T波改变、异常Q波、明显U波等。心电图异常与病变部位有关,病变位于丘脑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心电图异常患者死亡8例(12.9%),心电图正常患者死亡2例(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意识障碍36例,心电图异常率83.33%(30/36),无意识障碍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47.76%(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救治脑血管病患者时,应加强心电图异常的认识,采取有效综合治疗措施,改善脑血管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对继续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6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甲、乙组。甲组80例在入院时即予甘露醇150ml快速静滴,q6h;乙组84倒在发病24h后方应用甘露醇,用法及用量与甲组相同,两组均用7d。先后在入院时、发病24h及发病48h,各进行头颅CT检查1次,观察继续出血情况;入院时及入院4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甲组24h内继续出血率明显高于乙组(28.8%比14.3%),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可增加继续出血率,影响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1-09—2013-08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40例多发性硬化与60例特发性急性脊髓炎患者,均进行了流行病学、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测,同时给予对症干预,观察预后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2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状况(EDSS)评分与体重指数(BMI)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炎组的头颅MRI异常率、NMO-IgG抗体阳性率、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高于多发性硬化组,而血清尿酸含量低于多发性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炎组与多发性硬化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与97.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脊髓炎组的躯体、心理与社会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急性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在临床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对预后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要积极给予对症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