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时及出院时评价2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基线均衡,出院时试验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得分为89.30±5.27,对照组为71.08±6.01,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5.19±9.58,对照组74.87±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疾病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是护士帮助服务对象及家属满足健康学习的需要,这种学习需要可以改变患者有关健康行为,并通过患者的行为作为学习效果评价。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已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寻求一种科学、系统的、有效的健康教育新模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病残率,节约有限护理人力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为了实现实现糖尿病教育的标准化,自2007年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引入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目的在探索有效矫正不合理、不规范的教育行为(教育不到位和教育过度等),从而保证了教育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2009年开始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9-07—2011-07入住我科的76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1];发病时间均在48h以内,且发病后未经治疗;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分;有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清醒,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史,无严重并发症;排除一过性缺血发作、意识不清、不能够正常交流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2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比2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复发率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明显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同一类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示,可以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理项目不会遗漏,使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2006-08~2007—08,我们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建立脑卒中临床康复护理规范和路径。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德尔菲法及回顾性调查方法,初步构建脑卒中临床康复护理路径,进行临床应用,综合评价实施效果。结果根据优化的脑卒中临床康复护理规范和路径,经临床实施,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平均住院日缩短1.5d,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0.5%,满意度升高6.1%。结论临床康复护理路径能有效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缺失,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2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FMA评分和BI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和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康复护理的规范性,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同一类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示,可以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理项目不会遗漏,使护士由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临床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4-01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值,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过相应治疗及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研究组Harris分值及Barthel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肌体功能,加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临床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4收治的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患者遵医行为问卷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的MMSE和B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服药、锻炼、饮食及复诊等遵医行为显著改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遵医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相关脑梗死的发病特点。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15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院住院治疗的前列腺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等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筛查前列腺癌患者2 584例,其中符合前列腺癌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共有34例(1.31%),平均年龄(61.60±6.28)岁。入选的患者中无脑卒中危险因素21例(61.76%)。血液学检查发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22例(64.71%),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水平异常升高(>100 ng/mL )19例(55.88%),头颅MRI显示脑内单一梗死灶8例(23.52%),出现累及多个动脉供血区的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26例(76.47%),脑梗死发生30 d多数患者预后不良,其中4例(11.77%)死亡。结论 前列腺癌相关脑梗死的患者以缺少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以及T-PSA异常升高、一次发病出现累及多血管分布区的多发性梗死灶以及预后不良等为特点,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患者血液的凝固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血清铁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铁蛋白与患者病损的程度及恢复情况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铁蛋白, 行中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入院及住院3周时), 患者恢复情况以CSS减分值表示.结果入院时CSS≥15分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SS<15分组(P<0.01), 两者呈正相关(r=13.47,P<0.01).入院3周时CSS减分值少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 且在CSS≥15分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铁蛋白的含量与脑梗死病损的严重程度及恢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编制游离皮片移植术的临床护理路径(CNP)表格,为有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和咨询整形外科专业医护人员,确定游离皮片移植术患者住院期间的标准诊疗护理项目,诊疗过程主要环节和标准住院时间。结果以项目-时间矩阵格式制定CNP表格。内容按患者护理评估、饮食、活动、用药、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预期目标、变异情况分析来制定。结论通过编制CNP表格,说明了游离皮片移植术CNP的实际可行性,为之后游离皮片移植术CNP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的常规护理,对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2组Barthel指数(日常活动能力)、FMA积分(肢体运动功能)、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FMA积分显著提高(P0.01),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从2015-06—2016-06来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96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员中1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比和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的血管异常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2组血管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相比,小面积脑梗死及腔隙性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面积脑梗死和腔隙性梗死患者血管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诊疗,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评估病情,为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价值,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30例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例健康对照者P-选择素、CRP的血清水平.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P-选择素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恢复期P-选择素和CRP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的P-选择素和CRP水平不同,大梗死灶组和中梗死灶组比小梗死灶组P-选择素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选择素和CRP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活化的病理过程,血清P-选择素和CRP水平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病情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Objective: Microalbuminuria could be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Howev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icroalbuminuria and the severity of ischemic stroke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is study aimed to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prevalence of microalbuminuria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the association of microalbuminuria with the severity of ischemic stroke, as well a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microalbuminuria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160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54 controls were enrolled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recorded. Severity of stroke was assessed by NIHSS score at admission, and outcome was measured using mRS score. The concentration of urinary microalbumin was collected for each participant.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albuminuria and the severity of ischemic strok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microalbuminuria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microalbuminuria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as 36.88%. The concentration of urinary microalbumi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ize, and was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NIHSS score at admission and mRS score at 3 months after onset. 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microalbuminuria was one of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or pro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Conclusions: MAU?was?found?in?approximately?one-third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t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t admiss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at 3 months after onset and could be used as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poor prognosis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