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溶栓治疗机制正常人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抗溶解系统处理动态平衡,以维护正常的血液循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而纤溶酶原激活物又有血液原性和组织型。抗纤溶系统包括激活抑制物和酶抑制物。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一般无游离的纤溶酶存在,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疾病,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无一致看法,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已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纤维蛋白的清除主要靠纤溶酶来调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通过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来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保持血管通畅和正常血流,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作为抑制剂,能迅速与之作用使之失去活性,对t-PA的活性起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PA,PAI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tPA可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PAI-1能够调节tPA的活性,两者共同作用调节纤溶过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其能够溶解血栓、明确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已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plas minogenactivator ,t -PA)及其抑制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 1)是纤溶系统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二者的结构、特性以及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二者的活性、抗原含量测定甚至出现了矛盾的结果。1 t -PA、PAI- 1在纤溶系统中的作用  纤溶酶原激活物 (PA)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以及它们的抑制物在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双层细胞种植能有效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到内皮细胞中能提高其细胞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 目的:采用双细胞种植及修饰内皮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提高内皮细胞保留率和抗栓能力,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观察对小口径人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方法:以4种不同组合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SMC,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种植在PTFE管腔面。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4种人工血管经旁路分别移植在4组兔的腹主动脉上。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60 d,种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组和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 > 0.05)。与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相比,未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内皮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平滑肌细胞)内膜明显增厚(P < 0.05);未转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膜较薄(P < 0.05)。提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可以促进血管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狭窄,但同时转入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可以抑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脑梗死及其高危人群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固法检测33例急性脑梗死,35例脑梗死高危和2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PAI-1)和纤维蛋白原(Fg) 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高危组血浆GMP-140、PAI-1水平显著升高、t-PA显著降低(P<0.01),Fg升高(P<0.05),脑梗死组与高危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及其高危患者存在PTS,在控制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可能会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血液纤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继续出血与血液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将107例ICH患者根据病情分为继续出血组(21例)和非继续出血组(86例),利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发病后0-3d、4-9d、14-21d时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抑制物活性(PAIA)、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的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ICH患者发病后0-3d及4-9d血中tPA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至14-21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H后0-3d及4-9d血中PAIA及D-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至14-21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H各期血中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继续出血组与继续出血组各期各纤溶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H后血中不存在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ICH继续出血与血液纤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病人纤溶活性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其抑制物 (PAI - 1)在纤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tPA/PAI- 1受PAI- 1基因调控 ,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7例急性脑梗死和53例脑出血患者的t-PA和PAI-1的活性,并计算P/t值,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组患者急性期(7d内)血浆t-PA及PAI-1活性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脑梗死组P/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脑出血组P/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P/t改变不同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t降低,体内处于相对纤溶亢进状态 脑出血患者P/t变化不明显,体内凝血纤溶机制相对平衡P/t值可以更好地反映血液中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亲体供肝移植后由于止血和凝血指标的异常可出现出血及血栓等严重并发症,但其具体变化规律如何尚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亲体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止血与凝血指标的变化。 方法:抽取44例亲体肝移植受者移植前、移植后1~7 d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抗凝血酶活性、纤溶酶原活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动态变化。以32名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移植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P < 0.01),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抗凝血酶活性、纤溶酶原活性降低(P < 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升高(P < 0.01);移植后1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抗凝血酶活性逐渐恢复正常,纤溶酶原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仍异常于正常值(P < 0.01)。结果提示亲体肝移植后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的恢复是相对较快的,而纤溶因子的恢复则较为迟缓,纤溶功能亢进,是肝脏移植严重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移植后凝血与止血功能的监测,是预防出血和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亲体肝移植;止血;凝血;肝移植;器官移植;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t—PA和PAI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t-PA和PAI活性的研究张波张秋滨何宏刘滨唐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其抑制物(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两者的相互作用调节纤溶系统的功能,我们对急性脑梗塞、急性脑出血的t-PA和PAI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观察,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能激活纤溶酶原,转变溶酶。后者促进纤维蛋白(原)水解,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因此tPA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然而近几年的临床和动物实验显示tPA存在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其中的机制涉及到tPA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与基质金属蛋白酶,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含量,了解脑梗死急性期纤溶系统平衡失调的规律;并探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  相似文献   

15.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超家族的一员,在活体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最主要的生理抑制剂,能抑制纤维蛋白降解,是最重要的纤溶活性调节者.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证实PAI-1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神经系统肿瘤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有密切关系.现将PAI-1与上述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降纤酶是采用世界最新生物工程技术 ,从白眉蝮蛇毒分离纯化得到的单组分酶制剂 ,具有特异性地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间接地促使组织型溶酶原激活剂 (t- PA)由内皮细胞释放并增强其作用 ,同时可降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活性 ,减少α2 纤溶抑制酶 (α2 - PI) ,从而减少纤维蛋白溶酶原 (plasminogen) ,增加活化的纤维蛋白溶酶 (plasmin) ;促进蛋白 C活化 ,激发机体自身的抗凝能力 ,可降低全血粘度 ,降低红细胞聚集率 ,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从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1 ]。为了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在 1999年 2月~1999年 10月…  相似文献   

17.
替奈普酶(TNK-tPA)是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经生物工程改造后的基因突变体,与rt-PA比较,TNK-tPA的纤维蛋白选择性更高、半衰期更长(可以静脉推注)、对于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影响更小,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抵抗性更强。虽然TNK-tPA和rt-PA的作用机制相同,TNK-tPA溶栓更有优势。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TNK-tPA和其与rt-PA的临床对照研究尚需要进一步证实TNK-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中从TNK-tPA的分子结构和临床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对39例脑血栓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进行检测。结果t-PA活性下降,PAI活性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表明脑血栓患者纤溶活性降低,是产生血栓的因素之一。本栓测结果提示,测定t-PA、PAI有助于脑血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及脑脊液纤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正常CSF中的纤溶状态。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tPA:A)及纤溶酶原抑制物的活性 (PA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定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血及CSF标本在SAH后0-3 d(急性期),4-9 d(再出血高峰期),及 14-21 d(吸收期)留取三次;正常对照组留取一次。结果 SAH患者血液中,急性期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显著升高,至14-21 d达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急性期PAI:A 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各期PAI-1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对照绀CSF中,测不到tPA:A及PAI:A及 PAI-1,D-D测得值很小,为(0.28±0.36)mg/L。 SAH患者CSF中,各期测不到tPA:A及PAI:A,但 PAI-1含量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D-D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 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AH后血中不存在纤深活性亢进。对照组CSF中不含有纤溶酶系。SAH患者CSF中纤溶活性急性期升高而后降低,于14-21 d恢复到正常水平。再出血高峰期血及CSF中反映纤溶活性的指标变化均显著低于急性期,提示再出血与血及CSF中纤溶活性无关。故SAH后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纤溶药物来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20.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血浆βTG、PF_4、tPA—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_4)是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的特异球蛋白,目前被认为是血小板体内激活和释放的特异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元激活物(tPA)是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VEC)和组织的丝氨酸蛋白酶,能选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激活纤溶酶元转变为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本文对急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患者血浆BTG、PF_4和tPA的变化作一测定,并以正常同年龄组为对照比较,从而对ATCI的发病机理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