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我科2003-2006年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40例,并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2~76岁,平均63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8例,高黏血症7例,颈椎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VB1)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其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治疗有一定难度,我院自2003-07~2005-06采用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以发作性眩晕、共济失调、视力障碍伴呕吐为主要症状,临床治疗方法颇多,我们选用倍他司汀与丁咯地尔配伍治疗VBI效果较好。选择2003-06-2005—06资料完整病历102份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变化。方法82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天麻素注射液0.2g(昆明制药厂生产),对照组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20ml,疗程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CD改变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天麻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TCD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静滴,10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6ml(600mg)静滴,10d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好转、差,分别为42例、16例、2例,对照组分别为30例、24例、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5.36,P〈0.05);两组治疗前后复查TCD检查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和收缩峰值(Vs)的变化程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1^2=5.69,x2^2=5.87,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6.87,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维生素C针、维生素B6针、地芬尼多片等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左、右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管内径(D)变化情况,同时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状况均有改善;治疗后2组痊愈率和显效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确诊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复方丹参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43例给予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1次/d,7d后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速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总显效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倍他司汀能够明显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指标改善脑微循环血流量,从而消除病因,减轻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学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其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可演变为脑梗死,留有不同程序的后遗症.我院于2012-01-2013-01应用长春西汀治疗VBI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分别为盐酸培他啶加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组(治疗组)和盐酸培他啶加盐酸丁咯地尔组(对照组),用药14 d。结果 14 d后治疗组94.8%症状完全缓解,而对照组只有78.1%症状完全缓解。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以眩晕、呕吐为主要表现,且起病突然,反复发作,个别病例症状缓解困难,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趁势。作者在实践中联合应用盐酸法舒地尔与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TCD)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VBIV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倍他司汀组、氟桂利嗪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倍他司汀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氟桂利嗪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口服;联合治...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女性多发,近年来青年女性发病率明显上升。我院自2008年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VBI,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4例均为住院患者,所有病人均以眩晕症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椎动脉管受压、血管痉挛而导致脑干、小脑缺血。可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此病发病基础复杂,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病,部分患者长期反复发作可演变成脑梗死,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尽早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我们近期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5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且均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等原因,致使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部分患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梗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尽快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我科于2004-06~2008-06应用天麻素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VBI,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动脉指数、频谱形态、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VA和BA总异常率为67.14%;其中VA和BA血流速度降低占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的74.47%。结论 利用TCD动态观察颅底动脉血流变化,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路路通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6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2例,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基本痊愈与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路路通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BAEP和TCD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T为阴性的病人,进行了BAEP和TCD检查,异常率为83.8%和70.3%,(P〉0.05),主要异常表现分别为:Ⅲ-Ⅴ〉Ⅰ-Ⅲ间期,Ⅰ/Ⅴ波幅比〉1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证明BAEP、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18 8 9年Peabody首先对一组高血压或 /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突然出现一过性半身不遂、失语或失明等神经功能障碍发作 ,历时 2 4小时至数日自愈者称为“脑血管痉挛”。1 951年Denny Brown提出 ,由于中毒性肺炎或心源性休克等各种原因引起全身血压下降 ;或由于脑血管狭窄致脑内血流量的不足 ,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命名为脑供血不足(CVI)。 1 955年Millikan发现 ,临床表现为反复可逆性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缺失的病例 ,大多数可能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表面的微栓子脱落引起的微栓塞所致。其后 ,由于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