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梗死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加重脑功能损害,提示预后不良。本文分析我院2009-01—2012-06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所有病例均符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将我院自2006-07~2007-05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急性脑梗死3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病例66例,均为发病<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3.
2009-05-2011-05笔者对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61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男49例,女38例,年龄54~82岁;对照组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54~82岁。2组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和MRI、血常规、尿常规、血脂、  相似文献   

4.
2002年7月-2005年7月,浙江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0例。检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以观察与脑梗死的关系。病例资料脑梗死组:400例,其中男242例,女158例,年龄27~83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诊断标准,此次发病为首次发病  相似文献   

5.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而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他汀类药物具有直接调脂、抗炎和稳定斑块等作用,但医学界对不同剂量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尚存争议[1]。笔者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1-02—2014-02我科收治的9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LncRNA RP11-147L13.8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科住院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5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LncRNA RP11-147L13.8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属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我院2008-03-2011-05收治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03-2011-05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21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41~84岁。经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所有患者均无慢性胃病或上消化道出血病史。临床表现有呕吐症状,呕吐物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中年人高发,多伴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1]。本组选取我院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2—2011-02收治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例,男例,女例;年龄岁,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患者的认知损伤表现,为减少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伤提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2-2013-02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其中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77例为A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为B组,比较2组认知损伤程度。结果 B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4.65±4.62)明显高于A组的倡18.58±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差异体现在记忆能力、语言流.性、注意力和计算力、定向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较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损伤严重,治疗中控制好血糖、血压及血脂、体质量等,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刘浪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24(5):420-422+42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钙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Galectin-3表达的关系,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炎性因子、血清Galectin-3水平及欧洲卒中量表(ESS)、日常生活量表(BI)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血清Galectin-3水平越高(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Galectin-3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ESS及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血清Galectin-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有关,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浆内雌二醇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03-2014-02收治的63例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70例绝经女性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的血浆雌二醇水平与血脂水平,分析雌二醇与血脂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女性脑梗死患者的雌二醇的水平越低,NIHSS评分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越高,且雌二醇水平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血浆雌二醇水平与血脂水平和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均具有显著地相关性,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ACA及GMP-140,用CHOD-PAP及GPO-POD法测定其血脂水平,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的全血PLT数量。结果 ACA的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组明显升高,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CA水平变化与GMP-140、血小板、血脂指标改变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ACA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效应中同GMP-140、血小板、血脂共同发挥作用,或促进诸如GMP-140、血小板、血脂等危险因素在急性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查血脂;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脑梗死组47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组74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69.7%),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脑梗死组次之(59.6%),正常组最低(20%)。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决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2008-03-2011-03诊治脑梗死并发心肌梗死39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进行积极救治,存活30例,死亡9例,病死率23.07%。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心肌梗死应加强对患者观察,及早明确诊断,尽早系统治疗,救治过程严格细致,考虑充分,以达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在150例脑梗死患者及150例对照者中检测Hp感染情况.同时检测两组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和性质、颈动脉内径、血脂及血黏度.结果 脑梗死者Hp阳性84例,阳性率56.0%;对照组Hp阳性38例,阳性率2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常见危险因素后,Hp感染仍增加脑梗死的危险性 (OR=3.295, 95%CI 1.603~6.774).脑梗死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8.7% (118/150),对照组为32.0% (48/150);两组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 (P<0.01).脑梗死者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内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血黏度方面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均<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有高发的Hp感染,其致病机理可能是影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晚上口服,1次/d,疗程2周。分别在确诊24h内和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8及血脂的变化情况,并就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8、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7、基质金属蛋白酶-8的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从而减轻患者脑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有关脑梗死康复疗效的报道较多,但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将10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晚期康复组,探讨不同康复介入的时间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2-12~2003-12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男58例,女50例。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发病,年龄35~75岁,平均52·7岁,神志清楚,无意识障碍,能配合训练,并争得家属同意。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晚期康复组,经统…  相似文献   

18.
红花黄色素联合疏血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红花黄色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2008-07~2009-06住院脑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男43例,女2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发病到开始治疗(2.4±1.6)d;肌力0级46例,Ⅰ级18例,Ⅱ级4例;其中多发性脑梗死27例,基底节区梗死12例,丘脑梗死9例,额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Ⅰ比值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预测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前循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分析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究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Ⅰ比值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脑梗死发病上的预测价值。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Ⅰ比值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脑梗死发病上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纳入了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2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448,95%CI 1.609~7.391)、糖尿病(OR=2.884,95%CI 1.389~5.989)、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OR=1.633,95%CI 1.219~2.189)、白细胞(OR=1.258,95%CI 1.036~1.527)、游离脂肪酸(OR=14.113,95%CI...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10-01-2011-01对错过最佳溶栓期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抗栓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01-2011-01收治错过最佳溶栓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发病时间7~48h;男52例,女36例;年龄38~69岁,平均(56.21±0.24)岁。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