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4—2015-12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并根据CT、MRI检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2组,分析2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及血管成像检查结果、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 CI组患者的CBV、CBF较健侧明显下降(P0.05),TTP和MTT较健侧明显延长(P0.05);TIA组与健侧相比仅有TTP及MTT明显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总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6.23%;发生血管狭窄患者CTPI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出现血管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能够为临床医师及时诊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CT灌注成像通过显示缺血病灶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能够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指导溶栓治疗;能够评估梗死脑组织的预后及溶栓疗效、预测出血性转化。还能够通过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脑梗死进行预警;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脑血管狭窄、闭塞患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采用CT血管成像(CTA)与CT灌注成像(CTPI)相结合的技术探讨对脑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超早期治疗的价值。方法: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行CT平扫,CTA和CTPI检查。对比观察梗死区和对侧对照区,梗死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数值;分析AICVD与CTA变化的关系。结果:30例AICVD患者,CT平扫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均未见异常,20例脑梗死(CI)患者有1例有小灶性低密度。CTA显示10例TIA患者中正常8例,狭窄2例;20例CI患者中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1例正常,为脑干梗死。CTPI显示未见异常者12例,其中10例TIA,2例CI(1例基底节区腔隙梗死,1例脑干梗死)。灌注异常者18例中,梗死侧与健侧、病灶中心与周边区rCBF、rCBV、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A联合CTPI对早期AICVD有诊断价值,并能指导临床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5—2016-05我院75例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接受CT检查,并在7d后复查中接受MRI检查。分析CT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比较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峰值时间等参数。结果 CT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2%、75.0%、96.0%。梗死脑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分别为(16.58±3.17)mL·100g~(-1)·min~(-1)、(1.25±0.62)mL/100g显著低于对侧脑区的(38.42±6.33)mL·100g~(-1)·min~(-1)、(3.04±1.17)mL/100g(P0.05);梗死脑区的峰值时间(21.45±4.29)s显著高于对侧脑区的(13.96±4.07)s(P0.05)。结论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准确反映急性脑梗死后血流灌注情况,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CT灌注成像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1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脑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平扫、增强扫描后颅脑各脑叶CT值。结果 (1)两组左顶叶、右顶叶、左颞叶、右颞叶、左枕叶、右枕叶平扫后CT值、TIP、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额叶、右额叶平扫C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左顶叶、右顶叶、左颞叶、右颞叶、左枕叶、右枕叶增强扫描后CT值、TIP、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额叶、右额叶增强扫描C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CT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可能存在大脑额叶功能改变,对首发抑郁症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头部CT、CTA、CTP3项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价值。方法 对70例患者进行3项联合检查。结果 12例TIA患者中,半球腔隙性梗死3例,9例血管病变,4例CTP显示血流灌注异常。2 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1例枕叶梗死,4例基底节腔隙性梗死,椎基底动脉系血管病变2 7例,6例血流灌注异常。2 9例脑梗死患者中,2例超早期CT未见异常,检出MCA闭塞和供血区血流灌注减低,余2 7例(含腔隙性脑梗死12例)中,检出动脉病变2 5例,血流灌注减低区15例。结论 对TIA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患者,3项联合检查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并能指导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CT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 (CTPI)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 6h内先行普通头颅CT平扫 ,再进行CTPI检查。结果 普通CT平扫显示 :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 6h内 ,显示低密度灶者 5例 ,诊断为脑梗死。未见异常者 4 1例 ,经临床追踪和复查CT证实 ,1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2 9例为脑梗死。 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 6h内的患者在CTPI显示 :①灌注正常者 16例 ,其中 12例临床诊断为TIA ,4例小体积脑梗死。②灌注异常者 30例 ,其中 2 5例普通CT未显示病灶 ,5例在CTPI显示的病灶范围较普通CT显示的病灶范围增大。CTPI异常的 30例患者rCBF、TP、MTT改变明显 ,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CTPI能够超早期诊断脑梗死 ,并可鉴别诊断TIA。通过分析病灶内的血流灌注状态 ,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及范围 ,显示了半暗带的存在 ,对于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成像(CTA)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06—2015-12收治的28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6h内实施CT平扫、CTP与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各参数值,并与对侧及半暗带周边相应区灌注参数相对比;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情况,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所有患者3~7d内行多层螺旋CT复查,评估CTP与CTA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28例患者经头颅CT平扫发现,11例有可疑脑缺血区,其余17例未见明显异常。行CT脑血管灌注成像发现,患者感兴趣区内rCBF、rCBV、rTTP(病变侧与对照侧灌注参数的相对比值)明显改变,脑梗死区较边缘区TTP更高,CBF、CBV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发现,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早期发现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中的缺血半暗带,CTA检查可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血管,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该院外伤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6例(观察组)以及同期轻型脑外伤60例(对照组),均于伤后24 h内进行头颅256排CT灌注成像检查,并比较两组的脑血流灌注率(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及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伤后24 h内脑基底节区、脑干、额叶、顶叶CBF低于对照组,M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脑干区、额叶、顶叶区CBF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呈正相关(rs=0.902,rs=0.891,rs=0.859,rs=0.786)。基底节丘脑区CBV与GOS评分有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CBF值下降,MTT值延长,且CBF值与预后呈正相关,全脑CT灌注成像对早期判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49-153]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及CT减影血管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评价CT灌注成像(CTPI)及CT减影血管成像(CTS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发病24h内的AICVD患者进行常规CT、CTPI及CTSA检查,部分行CTPI、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等复查。结果 24例患者中,11例首次CT平扫未见异常,其中3 ̄6h6例,6 ̄12h3例,12 ̄24h2例;10例由CTPI检出病灶,2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其中1例CTPI阴性,临床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另13例首次CT平扫阳性者9例,由CTPI检出的闰灶比平扫范围大,其中1例为MCAO、1例为预内动脉闭塞(ICAO),4例CT平扫与CTPI基本相符者为腔隙性脑梗死。有4例发现2个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CT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01—2016-0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例脑梗死患者采取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测量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IP)与健侧镜像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值,计算梗死核心区及IP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头颅平扫发现9例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余24例未发现异常。33例患者行CTP成像均发现异常灌注区,其中25例存在IP;与健侧镜像区对比,CBV无显著差异(P0.05),而TTP、MTT值明显延长,CB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对比,CBF、CBV升高,TTP缩短,M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区与梗死核心区rCBF、rCBV、rTTP、rMT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超急性期(发病6h以内)、15例急性期(发病6~72h)中11例、8例亚急性期(发病72h~14d)中4例存在IP。缺血半暗带分期:Ⅰ2期6例,Ⅱ1期12例,Ⅱ2期7例。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通过注射一次对比剂获得常规CT、CTP、CTA数据,对脑梗死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有无IP等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且可对IP进行分期,为临床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且显著降低了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ICVD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1)CT平扫:显示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41例;(2)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6例,异常30例;(3)CTA:2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不同程度狭窄,2例MCA明显变细,17例CTA图像正常;(4)2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5例,正常4例;CTA显示血管狭窄2例,正常7例。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TPI均正常,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远侧血管网增多;其余10例正常。结论 CTPl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多层CT脑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且致残率很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明显避免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多层CT脑灌注成像是利用多层CT高时间分辨率及快速扫描特点,充分显示脑血管硬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作出早期脑缺血诊断。本文综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多层CT特点及技术方法和早期脑梗塞的CT灌注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平扫、CT脑灌注和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成像,与对侧健区进行比较,重建血管造影图像,治疗后行CT复查。结果 CT平扫发现同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比例为76.47%;CT脑灌注显示血流量降低;病变区的脑容量同对侧健区的脑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流量低于对侧健区;对比峰值时间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病变区均高于对侧健区(P0.05);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均存在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现象。结论对急性脑梗死采用CT脑灌注与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显示病变区的血管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慢性脑供血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CCCI患者47例,正常对照45例,均在相同技术参数下完成CTA及CTPI检查,对2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段前循环动脉狭窄比例最高57.4%(27/47);其次是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颅外段后循环动脉狭窄及颅外段前循环动脉狭窄,分别为34.0%(16/47)、31.9%(15/47)和27.7%(13/47)。观察组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供血区的(TTP)值较对照组有明显延长(t=8.92,P=0.01)。结论 CTPI可早期发现CCCI患者的异常低灌注,TTP能为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评估脑胶质瘤放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于放疗前及放疗后3、6个月行MR灌注成像及常规MRI检查。由灌注数据获取脑血容量(CBV)图和脑血流量(CBF)图。计算出病灶的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CBV)值和最大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值。结果2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前肿瘤区的rCBV值和rCBF值分别为6.32±2.14和5.49±1.98,与正常脑组织的2.58±1.21和2.17±1.19相比,显著升高(P〈0.01)。其中11例放疗后rCBV值和rCBF值与放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其中5例证实为放射性脑坏死;另14例放疗后rCBV值和rCBF值与放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9.05)。其中7例证实为肿瘤伴部分放射性坏死组织,2例死亡,5例再次行放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MR灌注成像可作为评估脑胶质瘤放疗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有助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灌注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灌注磁共振成像(PW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外科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均行PWI检查,以比较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8例,颅内、外动脉系统多发性狭窄或闭塞5例,烟雾病2例。术前PWI显示局部脑血流量(rCBF)正常、平均通过时间(MTY)升高15例,rCBF降低、MTT升高8例,rCBF和MTT均正常1例。23例接受外科治疗,其中13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4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例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STA—MCA)动脉吻合术;术后PWI改善19例(82.6%),其中支架血管成形术12例(92.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例(100%),STA—MCA吻合术3例(50%)。结论PWI可以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及外科治疗后有效地改善脑血流灌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5收治的36例烟雾病患者,于术前、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为血管重建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对术前、术后侧额、颞叶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1例行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延长,MTT无显著变化,吻合血管通畅;35例行间接重建,术后侧额、颞叶CBF、CBV增加,TTP、MTT降低,侧支吻合血管形成,术后TTP、MTT平均值低于术前,CBF、CBV平均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脑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应用于烟雾病血管重建术,术前可掌握患者靶组织的灌注状态、血管形态及脑组织缺血程度,术后可评判血管吻合情况和脑血流量改善情况,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观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 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12 h内行头CT平扫、CTP、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灌注缺损区CBF、CBV、MTT各参数值,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并于发病2~7 d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C T平扫未发现异常,14例可见腔隙梗死灶或软化灶,1例可见脑梗死早期低密度改变。10例C T P未见明显异常,20例C T P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小不等的灌注减低区,18例可见不同范围缺血半暗带。CTA 显示1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CTA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显示缺血半暗带,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和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47例94支血管中,脑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为64.0%(32/50),非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29.5%(13/44),两侧颈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7例脑梗死患者中大、中、小体积梗死分别为9例、20例及18例。94支血管中45支有不同程度狭窄,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17例、16例及9例,3例血管完全闭塞。颈动脉完全闭塞与大体积梗死的符合率100%(3/3);重度狭窄与大体积梗死的符合率67%(6/9);中度狭窄与中体积梗死的符合率81%(13/16);轻度狭窄与小体积梗死的符合率为88%(1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A能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