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急性高血压脑出血(ICH)是脑卒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病的10%~17%。研究[1]表明早期血肿扩大是增加致残率、病死率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病情恶化的独立因素。如能早期预测血肿扩大能为ICH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和帮助[2]。本文就近年来影像学方法预测ICH血肿扩大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1血肿扩大的诊断标准和病理机制1. 1诊断标准血肿扩大是指ICH患者在病程早期由于持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其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目前认为,ICH后除血肿本身的占位和压迫效应外,血肿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血脑屏障的破坏、脑水肿、局部脑血流量下降以及炎症反应等是导致ICH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脑出血(ICH)是危害最严重的脑卒中类型之一,目前还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ICH的深入研究,有关治疗理念有了新的进展,包括以限制血肿扩大、减轻继发性损伤和清除血肿等途径减少神经组织受损,以及通过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等促进神经再生。在这些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临床试验性治疗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虽然这些治疗目前尚未被证明能独立有效治疗ICH,然而已完成的临床研究表明,对不同ICH患者需要进行差异性治疗。将来,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选择的联合应用这些临床治疗,有助于提高ICH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目前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负担之一[1]。本文从ICH早期血肿扩大与预后的相关性、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像学、实验室及临床的影响因素等阐述ICH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为ICH诊治提供新思路。1早期血肿扩大和ICH预后的相关性ICH病人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在38%~73%。早期血肿扩大定义为从首次CT扫描开始计算,24 h内血肿体积量增大>33%或绝对增多>12.5 ml[2,3]。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并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迄今为止,临床尚无有效的ICH治疗方法,患者即使存活也多半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ICH起病后,在血管破裂造成机械损伤和血肿占位效应的基础上,血肿本身还可引起继发脑损伤,并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脑出血(ICH)是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病因,发病率较高,近40%的自发性ICH患者出现血肿扩大,且血肿扩大与不良预后和病死率密切相关。因此,对ICH后血肿扩大的早期预测和早期处置极具重要性。文中总结了近几年公认的ICH后预测血肿扩大的可能因子(主要包括影像学特征以及9分临床预测量表和BRAIN 24分临床预测量表),同时对潜在的预测因子(如血糖、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ICH患者血肿扩大的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ICH后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局部一系列病理性反应,其中包括脑内血肿的扩大、血肿分解产物和脑组织直接损伤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所致的脑水肿、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等变化。研究ICH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指导病人的治疗,进而改善ICH病人的预后。因此,对ICH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大鼠ICH模型;将制模成功的大鼠分为ICH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40只;各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6 h、12 h、24 h、72 h断头取脑组织行TUNEL染色及RT-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ICH组和治疗组从6 h开始出现凋亡细胞,12~72 h逐渐增加(均P<0.01);与ICH组比较,治疗组12~72 h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均P<0.01),各时间点caspase-3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ICH组(均P<0.01). 结论 地塞米松可加重ICH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应用地塞米松治疗ICH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磺酸卡莫他特(CM)对大鼠脑出血(ICH)发病保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CM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干湿法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分析血肿周围脑组织补体片段C5a表达情况.结果 ICH对照组和CM治疗组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治疗组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ICH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对照组和CM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CM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ICH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对照组和CM治疗组的补体C5a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治疗组的补体C5a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ICH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对大鼠ICH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碍补体级联反应来发挥对ICH后脑水肿形成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原发性急性脑出血(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0例,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舒血宁静脉滴注称为治疗组,疗程均为14 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面积。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较常规组血肿体积明显缩小(P<0.01);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能促进ICH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水肿带的缩小及神经功能缺失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MMP-9蛋白动态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的关系,以及观察七叶皂苷钠对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5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ICH组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各80只,于制模后6 h、12 h、24 h、48 h、72 h、120 h、7 d、15 d 8个时间点,测定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较ICH组明显改善,尤以6 h~7 d时明显(P<0.01~0.05);6~120 h各治疗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较ICH组明显减少(P<0.01~0.05);ICH后MMP-2蛋白表达在6 h达到高峰,12 h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治疗组MMP-2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较ICH组明显减少(均P<0.01);ICH后MMP-9蛋白表达在6 h开始上升,24~48 h达高峰,72 h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表达水平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 (r=0.949, P<0.05);治疗组MMP-9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较ICH组明显减少(均P<0.01).结论 大鼠ICH后MMP-2、MMP-9蛋白的表达是ICH后早、中期脑水肿形成主要因素,七叶皂苷钠能降低MMP-2、MMP-9蛋白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对ICH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COX-2在大鼠脑出血损伤机制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环氧合酶2(COX-2)蛋白动态表达情况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的相互关系,及COX-2抑制剂对ICH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COX-2在ICH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血注入大鼠壳尾核制备脑出血模型,160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尼美舒利治疗组。后3组每组50只,分6h、12h、24h、72h、7d五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测定血肿周边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OX-2蛋白动态表达。结果脑出血组COX-2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COX-2表达明显低于ICH组(P<0.05)。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ICH组(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ICH组(P<0.05)。ICH组COX-2蛋白表达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相关(r=0.911,P<0.001)。结论ICH后COX-2蛋白表达升高促进脑水肿形成,加重神经功能缺失。尼美舒利能抑制COX-2蛋白表达,减轻脑水肿,改善ICH后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应用对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立体定向或内镜行脑出血(ICH)血肿部分清除后,再将残余的血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化吸出可提高ICH治疗效果.本实验通过早期应用r-tPA,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为临床上合理应用纤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出血(ICH)大鼠脑水肿、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OCK2)是否与ICH后脑损伤相关。方法 60只大鼠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法制备ICH模型,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ICH 12h组、ICH 1d组、ICH 3d组、ICH 5d组、ICH 7d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肿形成及血肿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ROCK2、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ICH后12h、1d、3d血肿周围组织ROCK2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ICH后12h、1d、3d、5d、7d脑组织含水量、IL-6、TNF-α相对含量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ICH后12h、1d、3d、5d、7d血肿周围组织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CK2可能参与了ICH后脑水肿、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可能为ICH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脱水剂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出血(ICH)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血肿的压迫造成脑组织的直接受损及其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在于及时清除血肿以及减轻脑水肿。如何在微创清除术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脱水剂,既能促进血肿的清除,又能有效的治疗脑水肿,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ICH)后细胞色素c(cytc)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Tudca)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VII型胶原酶注入到大鼠右侧苍白球诱导ICH模型。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和cytc表达的动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d血肿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ICH后6h cytc表达开始增加,1d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少,7d时回落至假手术组水平。ICH后6h血肿周边组织可见TUNEL阳性细胞,3d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少,7d、10d时仍见较多凋亡细胞。ICH后7d内cytc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6357,P<0.01)。Tudca治疗组cytc和TUNEL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0.01),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ICH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cytc释放是神经细胞凋亡的一个关键事件,Tudca可以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是抑制凋亡通路cytc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甘露醇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脑出血(ICH)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DSA介入下制作、血肿体积≤4ml的犬ICH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甘露醇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于24h和48h分别复查脑CT,血肿体积增大≥1/3为早期血肿扩大,分析早期应用甘露醇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甘露醇组48h内发生血肿扩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24h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者明显多于自身24~48h者(P<0.05);甘露醇组48h内死亡3只,对照组无1只死亡。结论早期使用甘露醇可增加犬ICH早期扩大的发生率;ICH发病早期,尤其是24h内不宜盲目使用甘露醇,以免诱发血肿扩大,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右旋糖酐促进脑出血血肿吸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对高血压性脑出血(ICH)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4例入选的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组第1、4、10、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临床进行欧洲中评分(ESS)。治疗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d,连用14天;甘露醇静滴作为基础治疗。结果 治疗组第10、21天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0、21天ES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能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70%~80%。自从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病死率明显下降,一般可降低至20%以下。本文调查了我院自1997-10~2004-03住院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71例ICH患者。分析其病死的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ICH)患者血浆中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浓度与早期血肿扩大(EHG)的关系。方法入选发病6h内ICH患者59例,健康对照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c-Fn浓度,根据发病后颅脑CT扫描及(24±3)h的第2次CT测定的血肿容量和血肿扩大情况分组。结果 19例患者发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组血浆c-Fn浓度高于相同血肿容量非血肿扩大组。结论 ICH早期(6h)血肿扩大患者外周血血浆c-Fn浓度高于非血肿扩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