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个特殊血友病A患者家系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特殊血友病A(HA)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 用内含子22倒位检测及FⅧ基因内外4个位点的多态性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用核酸直接测序法对FⅧ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检测。结果 家系1先证者表型为重型HA,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及FⅧ基因内外4个位点的多态性遗传连锁分析未获得诊断信息;直接核酸测序证实先证者及其妹FⅧ基因24号外显子第2209位氨基酸存在R2209Q错义突变,后者胎儿DNA检测为正常男性。家系2中HA先证者已去世,一名要求做携带者检测的女性表型正常,内含子22倒位检测及直接核酸测序没有发现基因缺陷,用FⅧ基因内外4个位点的多态性遗传连锁分析均显示该成员未携带血友病A基因。结论 联合应用直接核酸测序法及多态性遗传连锁分析可以对特殊血友病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缺陷症家系中FⅩⅢ基因缺陷.方法 应用PCR结合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的FⅩⅢA链基因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或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对该家系其他成员及100名健康体检者的FⅩⅢ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先证者FⅩⅢA基因第3外显子和第4外显子分别存在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后者是人FⅩⅢA基因一种新突变.家系分析表明这2个突变是双重杂合子型,Arg77Cys突变遗传自父亲,Arg174stop突变遗传自母亲.先证者女儿携带Arg77Cys错义突变.先证者丈夫及10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结论 发现人FⅩⅢA基因的一种新突变,即Arg174stop无义突变,并对此突变成功地运用了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先证者FⅩⅢA基因同时存在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可能是其FⅩⅢ先天性缺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凝因因子Ⅷ缺乏症两种新基因突变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因因子Ⅷ(FⅧ)缺乏症的基因缺陷。方法:利用PCR、核苷酸测序的方法对两个遗传性FⅧ缺乏症家系先证者及其亲属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FⅧA基因进行检测,并用RT-PCR检测先证者外周血白细胞FⅧA基因mRNA水平;ARMS-PCR对60名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FⅧ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1)发现两种新的基因突变,先证者1在第1241位核苷酸由C突变为G,位于外显子10,导致Ser413→Trp(TCG→TGG),先证者2及其妹妹在第232位核苷酸由C突变为T,位于外显子3,导致Arg77→Cys(CGC→TGC),均为单碱基突变,无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改变;先证者1的父母及先证者2的父、母、舅则分别在DNA水平相同位点呈杂合状态。(2)采用ARMS-PCR法分析正常人群未发现这两种突变的存在。(3)患者血浆存在少量FⅧA,而FⅧA基因在mRNA水平几乎没有变化。结论:这两例FⅧ缺乏症患者均由于FⅧA基因缺陷造成,患者的FⅧA在细胞内不稳定,易降解可能是FⅧ缺乏的原因。家系1的突变位点在FⅧ的核心区,对其结构功能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家系2的突变位点位于FⅧ的表面,可能对蛋白的空间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个同源重组血友病家系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殊血友病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通过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及内含子1倒位的直接检测与遗传连锁分析的间接诊断相结合对1个血友病A(H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采用核酸直接测序法对FⅨ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检测,并联合FⅨ基因相关的6个微卫星(STR)位点对1个血友病B(HB)家系进行基因诊断。结果HA家系先证者为FⅧ内含子1倒位阳性,家系中要求做携带者诊断的女性成员为内含子1倒位携带者;而FⅧ基因内外8个多态性位点遗传连锁分析证实该女性成员发生同源染色体重组。HB家系先证者除7号外显子测序未成功外,其余部分均未找到突变,家系中要求做携带者与产前诊断的女性,其羊水细胞经直接核酸测序未找到突变,利用FⅨ相关的6个STR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该女性有染色体同源重组现象存在,胎儿为正常男性。结论在应用间接诊断方法进行HA和HB的携带者及产前基因诊断时,要考虑到染色体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生可能导致误诊与漏诊的情况。在中国人群中应该开发更多的FⅧ和FⅨ分子中信息量大的多态性位点,以提高HA和HB的携带者及产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中因子Ⅶ基因的突变。方法应用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的因子Ⅶ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应用PCR产物反向测序法或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对突变位点进行确证。随机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先证者FⅦ基因第6外显子和第6内含子分别存在R152Q和IVS6+1G→T杂合突变,家系分析表明这2个突变是双重杂合子型,前者遗传自父亲,后者遗传自母亲。10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R152Q错义突变。结论FⅦ基因第6外显子R152Q错义突变和第6内含子供体剪接位点IVS6+1G→T突变可能是先证者因子Ⅶ先天性缺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个同时存在血友病A(HA)及血友病B(HB)患者的家系进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并对家系女性成员进行携带者检测。方法: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测定进行HA及HB表型诊断;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LD-PCR)进行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2组序列特异的PCR对F8基因内含子1倒位进行检测;采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对F9基因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检测,联合F9基因相关的6个微卫星位点(DXS8094、DXS1211、DXS1192、DXS102、DXS1227及DXS8013)进行家系遗传连锁分析。结果:先证者1是由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引起的HA。先证者2是由F9基因突变nt32772A→T突变(p.Ser365Cys,GI:22385320)引起的HB,其突变基因遗传自其母亲,来源于先证者2外公的X染色体,其外公为该突变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嵌合体,其阿姨口腔细胞DNA未检出该突变。结论:该家系2名先证者的基因诊断结果与表型诊断相符。单碱基延伸法可用于突变嵌合率的检测,并为血友病散发家系的突变来源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I型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先证的蛋白C活性(PC:A)和抗原(PC:Ag)分别为26%和1.43mg/dl。用PCR法对先证PC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结果:先证表现为PC基因外显子3区杂合错义突变C6498T,引起Argl5→Trp。结论:该突变导致遗传性I型PC缺陷症,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Χ(FΧ)缺陷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FΧ促凝活性以及FΧ抗原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方法对先证的FΧ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进行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验证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先证表型诊断为FΧ缺陷症(Ⅱ型);FΧ基因分析发现2个杂合突变:第1内含子5′端剪接位点供位GT→AT(IVS1 1G′A)和第8外显子1185G′A(Arg347His)。结论:双重杂合性突变IVS1 1G′A和Arg347His是导致该例遗传性FΧ缺陷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进行Endoglin基因和ALK1基因突变检测,以探讨其病因。方法:用PCR法对先证者的Endoglin基因14个外显子和ALK-1基因10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针对家系成员3代23人基因突变区域进行扩增后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患者ALK-1基因第10外显子1437C→T,导致479位氨基酸Arg(CGA)变为Stop(UGA),均为杂合突变。结论:杂合无义突变C1437T引起的Arg 479 stop是导致本家系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先证者血友病A(hemophilia A,HA)家系的基因诊断。方法 :对5个无先证者的HA家系,采用长距离PCR及序列特异PCR直接检测疑似携带者的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及1倒位;对其中未检测出的家系通过联合FⅧ基因内外的7个STR位点(FⅧCivs13、Intron25、3_486、5_147、5_226、DXS8069、DXS1073)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对于有产前诊断要求的孕妇则结合其男性胎儿脐带血的FⅧ活性检测结果作出分析。结果 :5个HA家系中,有3例疑似携带者的F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疑似携带者的FⅧ基因内含子1倒位检测结果为阳性。对于另1例22倒位、1倒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有产前诊断要求的孕妇,通过联合FⅧ基因内外的7个STR位点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胎儿是携带1条致病X染色体的男性,且胎儿脐带血的FⅧ活性为1%,故联合诊断胎儿为男性HA患者。结论:在无HA先证者情况下,通过FⅧ基因内含子22及1倒位筛检,联合FⅧ基因内、外多个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及胎儿脐带血FⅧ活性检测,可为家系女性携带者的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1.
Diagnosis     
The emotional significance of diagnosis to patients must not be overlooked in medical therapeutics. Many cases require successful interaction with the patient about what is wrong before treatment can succeed. Treatment failure is often based upon a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patient and doctor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to be treat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10例,回顾性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均摄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髂骨2例,胫骨骨骺3例,股骨远端骨骺1例,髌骨2例,肱骨大结节骨骺1例,股骨大转子骨骺1例,1例合并动脉动瘤样骨囊肿,X线平片显示3例有钙化,CT检查5例有钙化灶,7例行MRI检查均提示病灶内有软骨样基质T2WI较高的信号和肿瘤边缘有MRI的T,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的环形硬化边。结论:掌握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软骨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1],神经梅毒屡有报道[2~6]。梅毒螺旋体从初疮向全身播散后,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7]。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在病程的各个阶段[8]。一般说来,没有经过恰当治疗的梅毒患者,约有20%可发展为无症状神经梅毒[9],而神经梅毒患者可达梅毒感染者的10%[10]。早期梅毒未得到及时正规药物治疗是导致神经梅毒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神经梅毒的某些阶段,患者可以没有症状(无症状神经梅毒),即使出现临床表现,比如头痛、头晕及人格改变等,通常也没有特异性。神经梅毒几乎可引起神经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骨科和精神科等…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腮腺炎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在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30例腮腺肿大声像图回殖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腮腺及颌下腺的大小、形态,边界欠清晰,其内见散在低问声,随病情好转低回声减少或消失;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肿大,脓肿形成期见不规则液性区或峰窝性小腔。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能为临床提供较客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心肌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围产期心肌病(PPCM),正常对照组(NC)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PDCM)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评价了PPCM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PPCM23例,平均年龄26.3岁;NC22例,女性,平均年龄26.4岁;PDCM23例,女性,平均年龄35.7岁。仪器应用Acuson128XP10型彩色电脑声像仪,常规进行心血管超声检测。结果:PPCM组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42.5±5.9mm,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65.2±4.4mm,与NC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01)。左心功能差,各瓣口均有不同程度关闭不全等表现。PDCM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71.3±7.3mm,与PPCM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左心功能受损较PPCM明显(P<0.001)。结论:PPCM超声诊断依据为患者有明确围产史,出现左房室或全心扩大,心功能差,其表现不能用其它心脏病解释者。与PDCM鉴别除考虑左室扩大和心功能受损程度外,尚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6.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一些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特点,从而与其它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方法: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并筛选特殊表现子宫肌瘤39例,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二维超声检查23例,诊断符合率为73.9%(17/23),彩超检查16例,诊断符合率为93.8%(15/16)。结论:特殊的子宫肌瘤由于表现较复杂,容易误诊,但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睾丸精原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本组30例,精原细胞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声像图表现为外生肿块型7例,内生肿块型21例,弥漫浸润型2例。肿块内回声一般较均匀,边界清晰,血流丰富。结论 超声对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符合率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是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的超声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31例嗜铬细胞瘤的超声显像诊断结果,其中包括10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经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超声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6.8%。结果表明,超声既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观察肿瘤内有无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同时尚可观察肿瘤与周围脏器尤其是与大血管的关系,从而于术前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与定位。本文就嗜铬细胞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Predicting violent behavior is a major concern for nurses as well as othe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Two diagnostic assessment systems (Nursing Diagnosis-NANDA and Psychiatric Diagnosis- DSM III-R ) were compared in their ability to predict assaultive behavior. The nursing diagnosis potential for violence suggested a difference ( p = .07) between the assaultive and control subjects.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assaultive and control subjects on psychiatric diagnoses. Nursing diagnosis is based upon measurable behaviors and is time specific.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endeavors in this area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7月22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CT完整资料。主要观察:淋巴结、腹水、腹膜、系膜、网膜改变。结果淋巴结肿大12例,增强后呈"环状"强化改变。腹腔积液15例,少~中量12例,聚集在肠系膜根部、结肠旁沟及盆腔较多,CT值20~28HU。腹膜增厚16例,其中14例均匀光滑增厚,10例明显强化;大网膜增厚15例,其中饼状增厚2例、污垢样增厚9例、结节样4例。肠系膜增厚18例,3例肠袢聚集、粘连。伴有其他脏器结核13例。结论 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结合临床多数结核性腹膜炎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