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凋亡是肠粘膜上皮细胞更新代谢的主要形式,其与粘膜上皮等细胞增殖之间的动态平衡共同调节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但细胞凋亡也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创伤后的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可造成肠粘膜及相关淋巴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凋亡也是肠I/R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死亡的主要模式,可导致肠道吸收、屏障等功能受损,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引发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促进MOD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谷氨酰胺双肽保护肠粘膜屏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肠外营养和化疗药应激可导致肠粘膜形态及屏障功能障碍。为研究腹腔注射5-FU后谷氨酰胺双肽对肠粘膜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作者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双肽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加3%谷氨酰胺双肽,胃肠外营养维持7天;第4天腹腔注射5-FU,第3、7天测定肠粘膜通透性,第8天处死,测氨基酸谱、肠粘膜形态及细菌移位。结果:双肽组较对照组体重丢失少(P<0.05)。双肽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空肠粘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肽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和90%,P<0.05)。对照组和双肽组术后第3天(即化疗前)肠粘膜通透性无差异。乳果糖/甘露醇(L/M)分别为0.026±0.006和0.022±0.003。用5-FU后第3天(即第7天)对照组肠粘膜通透性明显升高。L/M为0.042±0.005(P<0.05)。但双肽组L/M基本维持不变0.029±0.002。作者认为: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对腹腔注射5-FU的大鼠,可维持小肠粘膜形态及屏障功能,减轻肠道细菌移位和肠粘膜通透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谷氨酰胺双肽保护肠粘膜屏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肠外营养和化疗药应激可导致肠粘膜形态及屏幕功能障碍,为研究腹腔注射5-FU后谷氨酰胺双肽对肠粘形态及屏幕功能的影响,作者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双肽组(n=10)接受传肠外营养液在3%谷氨酰胺双肽,胃肠外营养维持7天,第4天腹腔注射5-FU,第3、7天测定肠粘膜通透性,第8天处死,测氨基酸谱,肠粘膜形态及细菌移位,结果:双肽组较对照组体重丢失少(P〈0.05  相似文献   

4.
肠粘膜细胞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谷氨酰胺。若机体谷氨酰胺不足,小肠可发生萎缩性变化。在创伤或感染的条件下,提供外源性的谷氨酰胺,可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阻止或减少肠腔细菌或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5.
已知谷氨酰胺是肠粘膜屏障的主要底物,一旦缺乏,肠细胞和淋巴细胞分裂受到影响,粘膜渗透性受损,就此容易发生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为了阐明口服谷氨酰胺对结肠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影响,作者在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中进行实验.取豚鼠21只,均分成3组,第1组自由进食;第2、3组在饮水中加用角叉菜胶(carrageenan)以制成粘膜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给常用的要素饮食,其中第3组还加用2%谷氨酰胺,作为治疗组.5天后禁食16小时,杀死动物,测肠粘膜的鸟氨酸脱羧酶活力和门脉血中内毒素水平.鸟氨酸脱羧酶活力是肠上皮增生的可靠标记物,很多营养性刺激可促发此酶的生成,各自回肠和盲肠取2×2cm大小的标本,括下粘膜做成匀浆,采集其上清液按Djurhuus法测鸟氨酸脱羧酶活力.门脉血中内毒素值按色谱仪内毒素特异试验测定(Obayashi T et al:Clin Chem Acta,1985;149:55~65).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SPF大鼠以TPN、TPN液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和经肠饮食(EN)三种营养方式支持一周后,造成创伤性休克,观察了大鼠在接受不同营养方式支持一周后,肠道屏障功能对严重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以及Ala-Gln是否具有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标准TPN组与EN组相比,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明显低下;肠固有层(LP)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及肠腔细菌分泌型IgA(S-IgA)包被率明显下降;盲肠粘膜菌群E.coli优势增殖,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比值倒置,肠上皮细菌粘附增多;肠道细菌移位率升高;死亡率(4/l2)高。而Ala-Gln组因添加肠道必需氨基酸Gln前体Ala-Gln,各参数接近EN组,肠屏障储备增加,死亡率下降。提示:标准TPN由于缺乏肠粘膜必需氨基酸(Gln)和肠道刺激,严重损伤肠屏障功能,创伤性休克可加重损害,促发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对标准TPN进行改良,添加肠粘膜保护剂Ala-Gln对肠屏障有较好维持作用。这对临床创伤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Gin)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它可以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功能并促进肠道免疫功能,在危重病治疗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烧(创)伤、感染、手术后、放化疗肿瘤患者补充外源性的谷氨酰胺有助于肠粘膜的生长和修复并减轻炎性反应,但谷氨酰胺在尿毒症患者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谷氨酰胺对尿毒症患者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谷氨酰胺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Wu X  Li J  Li N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6):375-8, 23
目的探讨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对移植小肠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196只近交系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行全小肠异位移植,术前和术后分别用n3脂肪酸灌胃、1,6二磷酸果糖及谷氨酰胺静脉输注10天,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凋亡原位检测的方法分析小肠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结果移植小肠粘膜细胞增殖低下,凋亡增加。补充外源性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后,移植小肠粘膜细胞的增殖加速,凋亡减少。结论n3脂肪酸、1,6二磷酸果糖和谷氨酰胺特殊营养支持可显著地增加移植小肠粘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胞凋亡发生,这种调控作用有助于改善移植小肠的结构和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肠粘膜屏障改变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大鼠大部小肠切除和肠外营养模型,研究了谷氨酰胺双肽对肠粘膜屏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谷氨酰胺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组谷氨酰胺双肽可减轻小肠粘膜的萎缩,降低细菌移位的发生,并增加小肠粘膜谷氨酰胺酶和IGF-I的信息RAN含量。这证实谷氨酰胺双肽可改善创伤和肠外营养后肠粘膜的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并提示它可能通过刺激小肠粘膜谷氨酰胺酶和IGF-I的基因表达来改善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10.
Wilm.  DW  朱文莉 《国际骨科学杂志》1989,10(4):196-198
肠道是外科应激的一个中心器官。营养支持不足或长期处于损伤和感染的应激状态,血浆和组织池谷氨酰胺水平降低,导致胃肠粘膜萎缩,细菌和毒素自肠腔进入宿主。细胞因子的产生又参与应激反应。当经肠道喂养不充分或不可能时,含谷氨酰胺的非肠道营养可替代之,以增加肠道损伤后肠粘膜细胞密度。激素和特异营养素联合应用,可望给予肠粘膜提供最佳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烫伤延迟复苏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与氧自由基损伤的关系.方法: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烫伤立即复苏组,n=60)、B组(烫伤延迟复苏组,n=50)、C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组,n=20)和D组(别嘌呤醇治疗组,n=20).30%TBSA三度烫伤大鼠伤后6小时进行复苏;采用DNA断裂百分率(ap%)、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规律;并测定了A组、B组伤后3、6、12、24、48小时和C组、D组伤后12、24小时肠粘膜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伤后肠上皮均发生严重的细胞凋亡,高峰期在伤后12和24小时,但B组凋亡发生早且更严重;烫伤后肠粘膜MDA、XO均呈上升之势,而TSH和NPSH则呈逐渐下降之势.C组伤后肠粘膜ap%、MDA显著低于B组,而NPSH含量则显著高于B组.D组肠粘膜XO水平显著下降,但其ap%无显著变化.B组肠粘膜ap%与MDA和XO变化成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NPSH的变化则成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延迟复苏可使烫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与其氧化应激关系密切;抗氧化剂NAC可有效降低肠上皮细胞凋亡,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大鼠肠粘膜CD44 mRNA表达、并探讨其与肠粘膜T淋巴细胞亚群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关系及生长激素(GH)的作用。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ANP组;ANP+GH组(0.75U/kg体重)。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推注5%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体重)制备ANP模型。术后6、12、24h分批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研究CD44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肠粘膜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ANP组各时点CD44 mRNA表达较SO组显著降低(P<0.05)。GH上调CD44 mRNA的表达。ANP组术后6、12、24h肠粘膜CD3、CD4、CD8细胞数较SO组显著减少(P<0.05),而GH治疗组肠粘膜CD3、CD4、CD8细胞数与SO组差异无差异性(P>0.05)。ANP组肠上皮破损明显,GH治疗组肠粘膜结构基本完整。结论 ANP大鼠肠粘膜CD44 mRNA表达降低,而GH维持肠粘膜上皮结构完整及粘膜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与上调CD44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TPN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肠谷氨酰胺(Gln)摄取及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常规TPN可导致血浆及组织Gln明显下降,肠粘膜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下降,细菌易位增高;而在TPN过程中,加用EGF可防止肠道Gln水平下降;提高肠道对Gln的摄取率;并可有效防止粘膜淋巴细胞IL-2活性的下降;减少细菌易位。提示EGF具有防止TPN后肠粘膜屏障损伤和细菌易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谷氨酰胺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胃肠外营养引起小肠粘膜萎缩,原因为其不含肠道营养物质谷氨酰胺。近来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能刺激胃肠道粘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须有谷氨酰胺参与,可见二者对肠屏障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芩对大鼠肝硬化内毒素血症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性机制。方法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模型确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即模型组、黄芩组治疗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每组各2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各组大鼠给予灌胃治疗,共2周。实验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率,采用RT-PCR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 RNA和Bax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3个实验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内毒素组水平均显著升高(F =3.31,P <0.05);其中模型组显著高于黄芩治疗组(q =5.12,P =0.0000);黄芩治疗组显著低于谷氨酰胺组(q =3.74,P =0.0123)。3个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黏膜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升高(F =4.77,P <0.01);其中模型组显著高于黄芩治疗组和谷氨酰胺组(q =4.56、4.35,P均<0.01);黄芩治疗组显著低于谷氨酰胺组(q =3.78,P =0.012)。3个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黏膜组织Bcl-2 mRNA水平显著下降(F =3.55, P <0.05);其中模型组显著低于黄芩治疗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q =3.89、3.40,P <0.05);黄芩治疗组显著高于谷氨酰胺组(q =2.77,P <0.05)。3个实验组大鼠肠黏膜Bax mRNA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 =3.67,P <0.05);模型组显著高于黄芩治疗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q =3.62、2.91,P <0.05);黄芩治疗组显著低于谷氨酰胺组(q =2.85,P <0.05)。结论黄芩能够通过降低肠黏膜细胞的凋亡而减少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时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SMA1h;异丙酚组(P组)阻断SMA前30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于再灌注3h处死大鼠,取回肠末端组织,电镜及TUNEL法观察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测定肠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神经酰胺(CER)含量,RT-PCR法测定肠粘膜鞘磷脂酶(SMase)mRNA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肠粘膜SOD活性降低,MDA含量、CER含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SMasemRNA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P组MDA含量、CER含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及SMasemRNA表达降低,S01)活性升高(P〈0.05或O.01)。I/R组肠粘膜SOD活性与CER含量呈负相关(r=-0.775,P〈0.01),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CER含量呈正相关(r=0.852,P〈0.01);P组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CER含量呈正相关(r=0.782,P〈0.01)。结论异丙酚可抑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下调SMasemRNA表达、减少CER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细胞对小肠粘膜下集合淋巴结的抗原敏感 ,移走经肠系膜淋巴结而回归至肠固有层 ,凡种粘附分子 ,包括粘膜地址素 (addressin)细胞分子 1(MAd-CAM- 1)、L 选择素、α4 β7整合素、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 1(LFA- 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等 ,调控粘膜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的运输 ,其中 MAd CAM-1是最关键分子之一 ,位于内皮细胞表面。设想缺乏肠饲的刺激可减少在肠相关淋巴组织 (GALT)和其他粘膜区的 MAd CAM- 1表达 ,导致淋巴细胞数减少和粘膜免疫功能的损害。作者观察不同营养途径对 MAd-CAM- 1表达的影响及 MAd C…  相似文献   

18.
较大面积烧伤不仅引起皮肤或其深层组织的损伤,还会引起机体各个脏器和系统功能、代谢和形态学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严重烧伤后肠道病理变化的致病作用已得到广泛重视。过去人们认为严重创伤后肠道缺血、缺氧导致肠黏膜细胞坏死脱落,造成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近几年来,细胞凋亡的研究不断深入,创伤后缺血、缺氧条件下肠上皮细胞凋亡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认为细胞凋亡在维持肠黏膜上皮细胞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现将烧伤后细胞凋亡对肠黏膜屏障功能与结构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肠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下免疫细胞和肠腔微生物群之间微妙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黏膜的内环境平衡。肠道受到不良刺激情况下可能导致肠损伤,或者肠屏障的破坏,如腹部肿瘤的化疗和放疗、炎性肠病以及肠应激状态下反应,后者如创伤、休克、炎症。受损的上皮屏障和伴随的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腹痛、腹泻和炎性肠病,同时肠屏障破坏所致的肠通透性增加可能是引发肠外组织与脏器损伤的因素。谷氨酰胺在营养中是一种真正的具有功能性的氨基酸。膳食或补充的谷氨酰胺通过调节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蛋白质周转、抗氧化性和免疫反应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具有重要作用。但谷氨酰胺作用的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因此,谷氨酰胺的重要作用不断激励研究人员在实验动物、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文回顾了肠屏障受损的机制及谷氨酰胺对肠道损伤药理作用,对于更好地理解谷氨酰胺的作用以及改善生物体内谷氨酰胺的营养利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肠道细菌移位可能是危重病人MOF的致病因素,也可能是创伤、烧伤病人难以解释的败血症的主要原因.而肠道细菌移位普遍认为是宿主防护机制障碍的结果,一些有关因素可促进其发生,其一可能是普遍应用TPN于危重病人.报道已明确,长期使用TPN可导致肠粘膜细胞群明显减少,这种肠道萎缩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使用TPN所致的解剖结果,没有直接的生理或免疫学的改变.然而,近来有作者认为标准TPN配方导致分泌型Ig-A(S-IgA)明显减少.这一肠道免疫缺陷可能由于TPN中缺乏对粘膜细胞的特异营养因素,谷酰胺是其中之一,但输注谷酰胺在肠道免疫功能上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作者进行了本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