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目前常用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但其体型较小,试验条件受限。兔也是常用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之一,但其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方式需要进一步摸索。目的:探讨兔外周血源性及骨髓源性单核细胞体外向树突状细胞转化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12/2008-1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实验室、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医学检测中心完成。材料:6周龄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2只,购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白细胞介素4、脂多糖为美国Pepro Tech Inc产品。方法:兔心尖穿刺抽取血液20mL,同时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1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收集中间云雾状细胞层,加入适量的含双抗的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2h后弃去未贴壁细胞,即为兔外周血源性和骨髓源性单核细胞。2种不同来源的单核细胞均分为2组:实验组以含有20μg/L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μg/L人白细胞介素4的上述培养基隔日换液培养6d,其中在第5天加入10mg/L脂多糖刺激并孵育过夜;对照组未添加任何细胞因子。主要观察指标: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结果:培养6d后,外周血源性和骨髓源性对照组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小杆状突起,符合巨噬细胞的特征;实验组细胞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胞体有形态不一的突起,符合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外周血源性和骨髓源性的实验组细胞均高表达HLA-DR,CD86,低表达CD1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187,t=1.7151,t=0.0250,P均〉0.05);对照组细胞HLA-DR,CD86,CD14的表达则与实验组相反。结论: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白细胞介素4及脂多糖联合作用下,兔外周血源性单核细胞及骨髓源性单核细胞均能转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2.
背景:体内成熟和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景极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占脾细胞的0.2%~0.5%,几乎不能直接从体内分离出大量的纯化的DC,要获得足够的DC,只有依靠体外培养增殖.目的:以不同剂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拟建立合适的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培养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和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SPF级Lewis大鼠用于培养骨髓源性DC,雄性SPF级Brown Norway大鼠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Lewis大鼠股骨和胫骨获取骨髓源性单个核细胞,分别以2.5,5,10,20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5μg/L白细胞介素4诱导分化获得大鼠骨髓源性DC,采用黏附法纯化DC.主要观察指标:以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以Lewis大鼠DC作为刺激细胞,以Brown Norway大鼠脾脏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检测其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分泌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水平.结果: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质量浓度的增高,诱导的细胞获得率逐渐升高,但DC比例逐渐下降.CD86、MHC-Ⅱ表达阳性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培养第5,7天,DC不能有效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培养第13天,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明显增强(P<0.01).培养7 d以后,DC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12水平明显增高(P<0.01),脂多糖刺激以后升高更加明显(P<0.01).脂多糖刺激后DC表型MHCⅡ、CD86表达明显增加,白细胞介素12分泌增加,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轻度增强.结论:5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诱导大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的最佳剂量,培养9 d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和纯度的未成熟DC.  相似文献   

3.
背景:新近发现CD11clowCD45RB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在参与免疫负向调控机制和临床治疗上有潜在的意义。目前对于健康人骨髓来源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及鉴定的研究较少。目的:体外培养正常人骨髓来源的具有CD11clowCD45RBhigh表型的调节性树突状细胞,从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吞噬功能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分离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实验分3组:①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组,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7d后,用脂多糖刺激24h。②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的1640培养基培养8d。③成熟树突状细胞组,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的1640培养基培养7d后,予脂多糖刺激24h,使其成熟。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以及吞噬能力,CCK-8法检测其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人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在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培养8d后获得的细胞具有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典型特征和免疫表型,说明该实验建立的培养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②CD11clowCD45RBhigh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这种新亚群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调节中扮演着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双重角色,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基本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设计,于2006-09/2008-02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8周龄的Balb/c纯系雄性小鼠,体质量20~25 g,用于分离和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方法:将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5组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诱导培养: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因子)、树突状细胞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血管活性肠肽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地塞米松)、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S0、CD86、CD40、CD11c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特异性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测定树突状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的水平.结果:①利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脂多糖等因子体外培养能生成具有典型树枝状突起的树突状细胞.②树突状细胞组、血管活性肠肽组、地塞米松组、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CD11c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血管活性肠肽组、地塞米松组、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CD40、CD80和CD86表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2水平均低于树突状细胞组(P<0.05),血管活性肠肽组以质量浓度为40μg/L、地塞米松组以10 μg/L减低明显,其中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在血管活性肠肽质量浓度为40 μg/L、地塞米松为10 μg/L条件下为最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血管活性肠肽组、地塞米松组、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高于树突状细胞组(P<0.05),血管活性肠肽组以质量浓度为40 μg/L,地塞米松组以10 μg/L升高明显,其中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在血管活性肠肽质量浓度为40 μg/L,地塞米松为10 μg/L条件下为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活性肠肽或/和地塞米松、脂多糖联合诱导培养生成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②与常规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方法比较,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具有CD40、CD80、CD86表达低,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弱的特点;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培养体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低.③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脂多糖联合诱导培养生成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效果较佳,其中以血管活性肠肽40μg/L、地塞米松10 pg/L的培养条件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沉默树突状细胞发育成熟的关键基因核因子кB/RelB可构建新型致耐受树突状细胞? 目的:探讨RelB shRNA转染小鼠骨髓树突细胞的生物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白细胞介素4联合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慢病毒载体将RelB shRNA转染致小鼠骨髓树突细胞后,分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脂多糖刺激成熟、RelB基因沉默及脂多糖刺激RelB沉默的4组树突状细胞进行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第 6 天脂多糖刺激组细胞表面可见大量细长的类似树枝的突起,其他3组细胞形态特征相似,呈圆形、皱缩状态,这3组细胞表面MHC-II类分子、CD86和CD40分子表达水平相当,但低于脂多糖刺激组;3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均较脂多糖刺激组显著降低(P < 0.01);RelB基因沉默的树突状细胞分泌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较低,分泌Th2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4的能力较高(P < 0.01),Th1/Th2细胞因子的比例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类似.说明RelB shRNA经慢病毒转染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后,在细胞形态、表面分子表达、免疫学功能等方面均具有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相似的特点,且不能被脂多糖刺激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并探讨L-精氨酸(L-arg)对DCs表型表达及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第6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DCs成熟;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剂量L-arg继续培养;第8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各组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在酶标仪490 nm处测出光密度(OD)值.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表现出DCs典型形态学特征,实验组CD80、CD83、CD1α、HLA-DR表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实验组反映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强度的OD值高于对照组.结论 L-arg可促进DCs成熟,增加DCs表型的表达,并提高DCs的抗原提呈能力.  相似文献   

7.
背景:脾脏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周期长,产量相对较少,相关报道亦较少.目的:建立简便的体外扩增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形态学观察实验,于2007-02/09在华北石油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BALB/C小鼠、C57小鼠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方法:无菌手术取C57小鼠脾脏,用1 mL注射器抽取Hanks液,刺入脾脏并反复冲洗,获取单个核细胞,用0.1 g/L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了、白细胞介素4的H-DMEM培养,8 d后即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同时无菌取BABIJC小鼠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收集非黏附细胞调整密度后作为反应细胞.再将两种细胞混合培养.主要观察指标: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并对其表面CD11c,CD86及MHC-Ⅱ类分子进行检测.并计算两种细胞混合培养后的吸光度值.结果: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细胞表面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树突状细胞相对特异性表面分子CD11c(78.46%)、CD86(87.24%)及MHC-Ⅱ(92.65%),同时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体外诱导培养小鼠脾脏细胞,可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8.
背景:树突状细胞因其良好的抗原提呈功能及促T细胞增殖功能,成为肿瘤抗原的良好载体.获得大量的树突状细胞,对于肿瘤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进行诱导、培养、扩增及冻存,并对比冻存后复苏细胞与未冻存细胞的细胞特性,寻找一种能够大量获得树突状细胞及有效储存的方法.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在含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 μg/L)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5 μg/L)的完全培养基中对其进行诱导、培养及扩增.培养第6天,对培养获得的树突状细胞在加有冷冻保护剂DMSO的完全培养液中冻存.复苏后,在培养基中加入脂多糖、对细胞诱导,获得大量的成熟树突状细胞,最终获得的树突状细胞与未进行冻存的细胞在细胞活力、形态学、细胞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面对比.结果与结论:复苏后,(82.2±4.73)%细胞存活,存活的细胞经脂多糖诱导后发育为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形态学、细胞表型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面与未经冻存的树突状细胞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冻存复苏后,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未冻存的细胞无明显差别,用冻存的方法储存树突状细胞,能够避免在不同时期应用细胞时反复进行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同质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DCs)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探索AGEs在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 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ng·mL-1)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50ng·mL-1)的RPMI1640培养,使其分化为MDCs,用200μg·mL-1AGE-BSA干预DCs0,10,20,30,40min,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即磷酸化Erk、磷酸化Jnk、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结果:AGE-BSA刺激磷酸化Erk、磷酸化Jnk、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20min达到高峰,30min后开始下降,并且Jnk抑制剂SP600125明显抑制了AGE-BSA促进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结论:AGEs能够激活MAPK信号途径,其中Jnk信号途径与RAGE的表达有关,这可能是AGEs通过树突状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反应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如何将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活化因子运送至肿瘤局部是有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利用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具有肿瘤趋向性和低免疫原性的特性,将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活化因子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运送至肿瘤局部表达可能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方案之一。目的:构建共表达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的5型腺病毒载体(Ad5GM-CSF-IL-2),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水平和持续时间,为体内活化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以此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基因cDNA,PCR扩增片段分别插入pcDNA3.1/Myc-His(-)B真核表达载体中,再利用脑心肌炎病毒内部核酸进入位点(IRES)序列,构建腺病毒载体穿梭质粒pDC515GM-CSF-IRES-IL-2。采用AdMax^TMFLP重组腺病毒载体体系,将穿梭质粒pDC515GM-CSF-IRES-IL-2与pBGHfrt△E1,3FLP骨架质粒共转染至293细胞,通过重组酶位点特异性重组获得Ad5GM-CSF-IL-2。Ad5GM-CSF-IL-2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经v射线照射使其失去增殖能力,分别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ELISA试剂盒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细胞上清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蛋白的水平。结果与结论:经测序证实,克隆获得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2的cDNA序列分别与GenBank NM_000758(435bp)和GenBank NM_000586(462bp)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用AdMax^TMFLP重组腺病毒载体可高效、快捷地获得所要包装的腺病毒载体,通过IRES连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两个基因,均获得高效表达。Ad5GM-CSF-IL-2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连续7d高水平地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的发生和细胞标记及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进展及其关系。 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1950-01/2005~12相关胚胎干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文献,检索词“embryonic stem cells,germ cell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 1990-01/2005~12相关胚胎干细胞与生殖细胞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胚胎干细胞,生殖细胞”,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初审,选取包括胚胎干细胞和生殖细胞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文献。纳入标准:①胚胎干细胞。②生殖细胞。排除标准:综述、重复研究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14篇关于胚胎干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文献,纳入2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资料综合: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着床前胚胎的一类未分化的全能性(多能性)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所有功能细胞。胚胎干细胞与各级生殖细胞及原始生殖细胞来源的胚胎生殖细胞具有一定的相似形。人类、小鼠和其它哺乳动物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建系和定向分化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而且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三个胚层的所有细胞类型。原始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具有一些共同特性,可能共同来源于早期生殖细胞。 结论:胚胎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所有类型细胞。胚胎干细胞与各级生殖细胞有一定的相似形。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概述干细胞、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肿瘤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来源:检索PubMed1997-01/2007-02与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相关的文献,检索词“stem cell,cancer stem cell,cancer,development,self-renewal,tumorigenesi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肿瘤干细胞目前研究的进展。②肿瘤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排除标准:①文献中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章。②肿瘤干细胞以外的文章。③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2篇关于干细胞治疗及研究现状的文章,通过查找全文重点引用30篇文章。资料综合: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肿瘤组织内的大多数细胞,常有复发和转移,使治疗失败。随着白血病、乳腺癌及脑肿瘤的干细胞的分离纯化,肿瘤干细胞学说逐渐成熟起来。肿瘤细胞来源于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可靶向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使根治肿瘤和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成为可能。结论:只有小部分肿瘤干细胞才有成瘤及维持恶性显型的作用,因此肿瘤的治疗关键应是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肿瘤干细胞的起源、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均需进一步研究探讨,而实际上如果肿瘤是源于肿瘤干细胞,先前诸多关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细胞信号途径等的研究成果需要重新评价,对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的发生和细胞标记及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进展及其关系。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50-01/2005-12相关胚胎干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文献,检索词“embryonicstemcells,germcell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1990-01/2005-12相关胚胎干细胞与生殖细胞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胚胎干细胞,生殖细胞”,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初审,选取包括胚胎干细胞和生殖细胞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文献。纳入标准:①胚胎干细胞。②生殖细胞。排除标准:综述、重复研究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14篇关于胚胎干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文献,纳入2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胚胎干细胞是来源于着床前胚胎的一类未分化的全能性(多能性)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所有功能细胞。胚胎干细胞与各级生殖细胞及原始生殖细胞来源的胚胎生殖细胞具有一定的相似形。人类、小鼠和其它哺乳动物类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建系和定向分化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而且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三个胚层的所有细胞类型。原始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具有一些共同特性,可能共同来源于早期生殖细胞。结论:胚胎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所有类型细胞。胚胎干细胞与各级生殖细胞有一定的相似形。  相似文献   

15.
16.
Pluripotent stem cells such as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ould be good sources for obtaining massiv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 and mature blood cells. Coculture with feeder cells and embryoid body formation are two major strategies to induce hematopoietic differentiation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ation of HSC with ability of reconstituting human hematopoiesis in immunodeficient mice has been achieved. It is also possible to generate mature blood cells such as neutrophils, erythrocytes, and platelets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heir morphologies, phenotypes, and functions are usually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normal counterparts. However, a breakthrough is needed to overcome the issue of "yield", which still stands as a high barrier to reach clin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神经干细胞与脑胶质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肿瘤组织并不是由均一的肿瘤细胞所组成的,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能力,亦即肿瘤的异质性.其中存在少数担当着干细胞角色的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包括自我更新能力、无限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肿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机制,获得较少突变即有可能恶性转化,而且干细胞存活时间较长,这意味着干细胞比成熟细胞发生细胞复制的错误几率更大.因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发生突变的机会更多,最终形成脑胶质瘤干细胞,同时调节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基因在脑胶质瘤的脑胶质瘤干细胞中也表达,这也是支持神经干细胞是脑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也有推测认为它可能起源于已分化的细胞,由这些细胞突变发生去分化得来,并通过基因突变而获得了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特性,从而形成脑胶质瘤干细胞.通过探讨神经干细胞与脑胶质瘤干细胞,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Humoral immunity appears to be based on immunological memory provided by memory plasma cells, which secrete protective antibodies, and memory B cells, which react to antigen challenge by differentiating into plasma cells. How these differentiation pathways relate to each other, how cells are selected into these memory populations, and how these populations are maintained remains enigmatic.  相似文献   

19.
Mast cells and fibroblasts: two interacting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Mast cell (MC) fibroblast interactions may have a role in health and disease.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cells by utilizing our in vitro model in which mucosal (MMC) and connective tissue (CTMC) type MC were cocultured long-term with different fibroblasts. Mouse 3T3 fibroblasts were used to provide a normal iicroenvironment for MC, while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mouse with 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cGVHD) provided a fibrotic one. We found that both 3T3 and cGVHD fibroblasts maintain CTMC viability, phenotype and functional activity. When MMC were cocultured with 3T3 or cGVHD fibroblasts, they changed their phenotype towards that of CTMC. On the other hand, MCs were found to affect fibroblast properties. Coculture of MMC on 3T3 monolayers was shown to increase Forsmann antigen production and collagen synthesis and stimulate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Resting CTMC or CTMC activated by anaphylactic stimuli induced 3T3 and cGVHD fibroblasts to proliferate more. In addition, CTMC activation increased collagen production by 3T3 fibroblasts. In conclusion, fibroblasts were found to regulate MC survival and differetion, whereas MCs were shown to affect the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ibroblasts, which can lead to fibrosi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