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29例给予认知行为疗法与西酞普兰联合治疗,29单用西酞普兰药物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4、8、12周的HAMD总分和HAMA总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其减分率明显高于药物组.结论 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优于单药治疗,并可减少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口服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因子、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同期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3.6%,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单用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门诊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31人)和阿米替林(33人)治疗,总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评定疗效,阿米替林组有2例脱漏,最后完成疗程每组各31人。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分别为9例和8例,明显缓解分别为10例和8例,轻度缓解分别为7例和9例,无效分别为5例和6例;有效率分别为83.87%,80.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1)。结论:西酞普兰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1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口服西酞普兰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6w末采用疼痛量表评定疼痛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疼痛缓解率为71.88%,抑郁情绪改善率93.75%;对照组分别为67.74%、90.3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2W末起疼痛量表疼痛严重程度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4w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2w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认知障碍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4w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文拉法辛与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改善抑郁情绪总体疗效相当,但文拉法辛在缓解疼痛严重程度方面起效较快,而西酞普兰在改善认知障碍方面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各时段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安全性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等症状,但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起效更快,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伴惊恐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报道,在冠心病人群中,惊恐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6.5%~53%[1],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同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的药物,而帕罗西汀是第一个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惊恐障碍的SSRI。目前有学者报道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有效,而且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2]。为了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伴惊恐障碍的疗效,我们将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冠心病伴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在洛阳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或心理科住院部就诊的冠心…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中,多存在严重的焦虑症状和睡眠障碍,目前常用的抗抑郁剂普遍起效较慢,患者多难以接受。为此,本研究应用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劳拉西泮治疗在综合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口服西酞普兰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评定疼痛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末、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及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1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其他时段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抑郁情绪改善总有效率93.3%、疼痛缓解总有效率73.3%,对照组分别为90.0%、6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2、0.69,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主要表现为轻微的恶心、便秘等。结论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与喜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3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18例和西酞普兰药物治疗20例。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酯局部脑血流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结合感兴趣区(ROI)技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局部脑血流变化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改善,但西酞普兰组早于认知行为治疗组;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增加右基底节血流量,认知行为治疗组亦有右边缘系统扣带回后部局部血流量增加,西酞普兰组亦有右颞叶后部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抑郁症均有效,但改善脑血流的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治疗(CBT)、西酞普兰和CBT+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CBT组、西酞普兰组和CBT+西酞普兰组。采用HAM D量表在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进行有效率评价。结果:CBT组、西酞普兰组和CBT+西酞普兰组4周有效率分别为43.3%、70%和80%,8周有效率分别为66.7%、76.7%和86.7%。结论:CBT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效果更好且需要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认知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步军  钱永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81-1882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联合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被随机分成认知治疗联合西酞普兰组(研究组)和单用西酞普兰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抑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4周后研究组HAMD得分与对照组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周后研究组CGI得分与对照组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知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抑郁症的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对惊恐障碍(PD)患者的疗效。方法:PD患者120例,按单双号分为研究组(60例,完成56例)和对照组(60例,完成53例),2组均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在治疗前、治疗12周及治疗6月后分别对2组进行PD严重程度量表(PDS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Form Y)、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评估和心跳知觉的心理追踪范式测试。结果:PDSS、STAI-Form Y中的S-AI因子、FFMQ中的有觉知地行动和不判断因子评分和心跳知觉水平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组别×时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I-Form Y中的T-AI因子、FFMQ中的观察、描述、不反应因子评分在组间效应和时间效应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正念认知疗法能有效缓解PD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正念水平,降低患者的心跳知觉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治疗的强迫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先后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并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CO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比较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YBCOS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4、6、8周,两组患者YBCOS量表评分、强迫性思维因子评分、强迫性行为因子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对照组分别为8、7、9、11例;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4.29%和42.86%,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68.57%,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晏启明  李建 《华西医学》2012,(8):1134-1136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9月,选取痛风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遵医行为评价和疾病相关检查;对干预组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分析患者存在的痛风饮食治疗的认知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认知行为总分和各单项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9例(20.0%)复发,对照组36例(37.9%)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0,P=0.007)。结论行为认知治疗可提高痛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改善尿酸等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0):1675-167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合并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合并氯丙咪嗪,对照组单用氯丙咪嗪,应用耶鲁布朗量表(Y-BOCS)评定疗效;观察8 w.结果治疗2、4、6和8周末,治疗组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融入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是有效的,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6.
强迫症患者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合并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合并氯丙咪嗪,对照组单用氯丙咪嗪,应用耶鲁布朗量表(Y-BOCS)评定疗效;观察8 w.结果治疗2、4、6和8周末,治疗组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融入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是有效的,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训练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12~14周的认知功能训练。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结果训练4~6周后本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的进步,但MMSE分数与ADL分数改善不明显;训练12~14周后认知功能明显进步,2个量表分数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早期、有计划、持续地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和生活自理干预,能延缓老年痴呆患者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改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失眠科就诊的失眠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睡眠质量、SCL-90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失眠症治疗过程中,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即可改善睡眠质量及症状自评情况,又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