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宜血压。方法 68例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比较其不同血压状态溶栓的血管再通率及病死率。结果 68例溶栓开始时的血压范围为85~158/45~100mmHg,其中A组及B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4.5%及28.6%(P〈0.01);病死率分别为0及14.3%(P=0.0265)。结论 溶栓治疗时A组血压90-129/60~84mmHg为AMI静脉溶栓的适宜血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6 h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  95例 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 <6 h(46例 )和 6~ 12 h(延迟溶栓 4 9例 )两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 h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76 % ,病死率为 4 % ;延迟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4 9% ,病死率为 12 % ,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均 <0 .0 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比 16 % )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6 h内溶栓者再通率高 ,病死率低。延迟溶栓仍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对有溶栓适应证者也应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各43例,分别应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比较2组溶栓治疗后2,4h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溶栓治疗后2,4h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P〈0.05);病死率、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人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2例老年人AMI患者给予UK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35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为61.90%,急性期病死率为9.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2.38%。58例老年人未溶栓组溶栓再通率22.41%,急性期病死率34.48%,不良反应率上消化道出血2.38%。结论:老年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较未溶栓组高(P<0.001),病死率明显降低(P<0.001),具有非常性显著意义。不良反应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5.
静脉溶栓与传统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传统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AMI患者56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7例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传统疗法。比较2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与4周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IRA再通率51.8%,对照组再通率达13.8%,治疗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死亡率18.5%,对照组死亡率48.3%,治疗组4周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尿激酶静脉溶栓IRA再通率高,死亡率低,是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相对禁忌症的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8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相对禁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对比。结果表明,尿激酶组再通率为73.9%,对照组再通率为26.19%,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住院4周病死率治疗组为4.35%,对照组19.0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小剂量尿激酶有提高AMI静脉溶栓相对禁忌征疗效。降低病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146例AMI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分为UK治疗组(71例)和r-SK治疗组(75例)。结果: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SK组为72.0%(54/75),UK组为63.38%(45/71),P<0.05差异显著,r-SK组住C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UK组(P<0.05),30d病死率r-SK组为5.33%(4/75),UK组为5.63%(4/71),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但r-SK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8.0%(6/75),低血压发生率为2.67%(2/75),结论:使用国产r-SK加速法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于UK,病人住CCU时间和平均住时间缩短,30d病死率与UK相似,但过敏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r-SK较UK高,国产r-SK治疗AMI无严重出血,疗效确实,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50mg)重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AMI患随机分为rt-PA组和UK组,分别应用rt-PA和UK溶栓治疗,结果: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分别rt-PA组80.65%和UK组为51.85%,患在发病后6h内治疗,冠脉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91.18%和UK组67.86%,前明显高于后,两组比较均有显差异(P<0.01),5wk住院病死率分别为rt-PA组6.5%和UK组11.1%,结论:小剂量(50mg)rt-PA用于AMI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后6h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rt-PA溶栓并发症少,可降低闰 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发病6h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与介入治疗并比较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方法,观察组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近期疗效:研究组50例中住院期间院内死亡2例,院内病死率为4%,血管再通率为96%;溶栓组50例中住院期间院内死亡10例,院内病死率为20%,血管再通率为80%,两组院内病死率与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对患者进行随访12个月对远期心脏事件进行统计,研究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04%(5/48);溶栓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00%(9/30);两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病6h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安全,血管再通率高,心脏功能恢复更为良好,远期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0.
心达康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达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再通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7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心达康组(42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以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心达康组在溶栓治疗同时口服心达康。1个月后比较2组。再通标准各项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再通指标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达康组为51.72%明显低于对照组78.57%。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痛缓解率88.10%与6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2.22%(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P<0.01)。结论 心达康配合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可提高疗效,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急诊ICU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心内科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行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溶栓时间、血管再通率、治疗有效性、心肌损伤程度、心功能、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溶栓时间分别为(2.8±0.7)h、(41.2±18.4)min,均短于对照组[(15.4±8.3)h、(176.3±34.3)min],血管再通率84.0%高于对照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K-MB达峰值时间[(10.6±2.0)h]短于对照组[(13.1±2.8)h],肌钙蛋白I(cTnI)峰值[(14.7±3.3)ng/mL]低于对照组[(18.8±4.5)ng/mL],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55.4±9.4)%]大于对照组[(50.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心律失常、死亡、出血的概率分别为2.0%、0.0%、2.0%,均高于对照组(20.0%、10.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ICU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生命安全得到较大保障,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海捷亚、地高辛合用与单用地高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60 例CHF患者随机分配成两组,分别接受海捷亚、地高辛(简称海捷亚组)及地高辛(简称对照组)治疗12 周。评价分析药物对心功能、心率、心胸比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心率减慢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海捷亚组治疗12周与治疗1周相比心率减慢仍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P>0.05),海捷亚组治疗12周后心胸比率缩小,LVEF提高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12周后LVEF提高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海捷亚、地高辛联用对CHF患者心率减慢、心胸比率缩小、提高LVEF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与普通治疗后血清心肌酶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并分析接受溶栓治疗(实验组)或普通治疗(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CK、CK-MB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后检测结果差异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99 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m 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研究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疗效。方法选首次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未行溶栓治疗且无持续胸痛的 AMI 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延迟 PCI 组(n =31)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发病后7~14天行 PCI 治疗。两组均于发病1周及治疗后4周行99 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缺血面积(ischemic area,IA)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的LVEDV、LVESV、LVEF 及 I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延迟 PCI 组 LVEDV、LVESV 明显下降,分别为(73.87±5.90)ml vs (81.20±7.14)ml,(26.51±3.51)ml vs (30.90±3.84)ml(P <0.01);与对照组比较 LVEF明显升高,(66.23±5.20)% vs (60.97±4.58)%(P <0.01)、IA 明显缩小(10.67±3.01)% vs (12.93±3.54)%(P <0.01)。结论对于 AMI 患者,延迟 PCI 可以更完全地血运重建,明显改善心肌灌注及恢复心室功能,可以改善预后;99m Tc-MIBI 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变化,可以准确评价延迟 PCI 治疗 AMI 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后心律失常发生特点。方法选取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溶栓治疗前后均严格进行心电监测及病情观察,观察本组患者血管再通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无明显出血倾向,其中40例(80.00%)判定为血管再通,42例(84.00%)在溶栓治疗开始后2 h内发生心律失常,其中23例(54.76%)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9例(21.43%)发生室性早搏,5例(11.90%)发生房性早搏,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均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其中2例(66.67%)为血管再通患者,1例(33.33%)为血管未通患者。42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中,38例自行缓解,3例经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复律,1例血管未通发生室颤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率,但易再灌注心律失常,因此,在溶栓治疗期间应加强心电监测,必要时应积极处理,以提高溶栓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75岁以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溶栓组)85例、急诊PCI组(介入组)86例,分别接受静脉溶栓及急诊PCI术治疗,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及治疗后0、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死亡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随访结束溶栓组因重度肺炎死亡1例,介入组失访1例,共有169例患者完成随访。IRA再通率介入组显著高于溶栓组(90.70%vs.58.82%,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溶栓组及介入组LVEF为(53.1±8.7)%vs.(63.2±7.4)%,LVEDD为(54.2±9.4)mm vs.(46.6±9.5)mm;介入组优于溶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发生率(33.3%vs.17.6%),介入组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较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灌注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灌注(CTP)辅助溶栓治疗对不明发病时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CTP提示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将50例发病时间不明的脑卒中患者分成CTP辅助溶栓组(16例)和未溶栓组(34例),同时将发病时间6h的脑卒中患者归入溶栓对照组(23例)。CTP辅助溶栓组与溶栓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三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治疗后2周的疗效,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CTP辅助溶栓组、溶栓对照组与未溶栓组相比,溶栓后24h,2周的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01)。CTP辅助溶栓组的临床治愈率与溶栓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均高于未溶栓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三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溶栓组(由CTP辅助溶栓组及溶栓对照组合并而成)与未溶栓对照组相比,病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CTP辅助溶栓治疗对不明发病时间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 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UK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66.7%(14/21)。UK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4.8%(1/21),常规治疗组为18.4%(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5%(6/21),未溶栓组为52.6%(2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替普酶(rt-PA)和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使用阿替普酶全量加速给药或瑞替普酶静脉推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统计两组胸痛至溶栓时间、再通率、出院前死亡率、治疗后并发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溶栓后,使用rt-PA的患者血管再通率84.6%,死亡率7.7%,出血率0%,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5.4%;使用r-PA的患者血管再通率90.9%,死亡率9.1%,出血率9.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3.6%。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rt-PA与r-PA两药比较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溶栓组35例,对照组(未溶栓组)40例,溶栓组采用尿激酶及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62.86%,病死率11.43%,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22.5%,病死率27.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