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2002~2005年间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投入特征及其效应。方法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获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政府投入基本资料,从专项经费、房屋设施投入、仪器设备投入、日常工作经费投入和人员经费等方面反映政府投入的特征及效应。结果与2002年相比,2005年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各项投入中,专项防治经费、房屋设施、仪器设备的增长率分别为121.7%、440.0%、724.0%,年度间呈现一次性投入的特征;而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经费、人员经费的增长率为43.3%、35.3%,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经费占机构正常经费的比例从2002年的48.3%下降到2005年的39.4%。结论2002~2005年,政府投入更侧重专项经费、房屋设施、仪器设备等,而对机构日常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投入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政投入状况的分析,来检验财政投入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普查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防治专项经费相关投入指标等。结果:2009年人均财政投入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分别为5.42万元和2.70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79.5%和78.4%,每服务人口防治专项经费为2.23元,比2005年增加283.7%。机构总收入中财政投入所占比例从2005年的54.5%增加到67.2%,服务收入占比则从41.0%降到27.4%,但财政投入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支出的比例平均只有59.3%。结论: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政投入状况总体改善,但仍需健全;未来需要调整财政投入结构,着力增加人员和公用经费的投入。分析过程和结果表明,财政投入绩效考核指标是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通过保障财政投入,可有效改善机构总体绩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2001~2006年间政府对卫生监督机构正常经费拨款的投入特征.方法 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获取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经费等基本资科,从投入的总量和人均经费来反映政府投入的特征.结果 就投入总量来说,3年建设前后人员经费、公用和经常性业务经费增长率分别为59.0%、45.4%;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人员经费和人均业务经费较东部地区增长率高,体现了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001~2006年间政府对卫生监督机构正常经费拨款的投入特征。方法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获取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经费等基本资料,从投入的总量和人均经费来反映政府投入的特征。结果就投入总量来说,3年建设前后人员经费、公用和经常性业务经费增长率分别为59.0%、45.4%;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人员经费和人均业务经费较东部地区增长率高,体现了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001~2006年间政府对卫生监督机构正常经费拨款的投入特征。方法通过全国系统抽样,获取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业务经费等基本资料,从投入的总量和人均经费来反映政府投入的特征。结果就投入总量来说,3年建设前后人员经费、公用和经常性业务经费增长率分别为59.0%、45.4%;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人员经费和人均业务经费较东部地区增长率高,体现了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抽样选取9省257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2002-2012年样本县级疾控中心政府投入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0年间,政府财政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9.5%,人员经费的年均增长率为15.4%;公用和经常性业务经费的年均增长率为18.2%,上述指标的在岗人员人均指标的增长率也相应快速增加;财政拨款占机构支出比例由2002年的53.7%上升到2012年的65.1%,服务收入所占比重相应下降;全国机构政府投入可以基本满足支出需求的比例,从2002年的28.4%增加到2012年的50%;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各项投入的绝对值和增长率均居于首位,中部排在最后。未来应在稳定现有投入总量和增速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同时需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平衡问题,并通过完善绩效评估来确保投入效果。  相似文献   

7.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府筹资职能缺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为落实各项公共职能,我国政府对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追加的投入额度和投入方向。方法通过二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政府财政对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常性经费投入现状,比较其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履行公共职能所需财政投入之间的差距。结果按照2003年的人力成本和物价水平,要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公共职能,我国政府需要在已有38.8亿元财政经常性经费投入基础上再追加304.9%,其中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追加的财政投入幅度最大,达到了416.1%。需要追加的财政经常性经费投入中,人员经费比例为32.2%,日常工作维持费比例为67.8%,其中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工作维持费比例达到了70.7%。结论我国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常性经费投入缺口极大,需追加3~4倍方能满足工作所需。所追加的财政投入应侧重于日常工作维持费。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2000~2005年艾滋病防治经费投入及流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2000~2005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云南省省级财政用于艾滋病防治的专项经费、中英项目投入经费及经费使用情况、23个中英项目县各级政府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投入经费逐年递增;中英项目经费的投入弥补了我省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不足,中英项目投入经费的使用方向与政府艾滋病防治专项投入经费的使用方向有很好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浙粤三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资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利用卫生防病经费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浙粤三省卫生年鉴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鉴”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2005年与2002年相比,江苏省卫生事业费增加了57.72%.但防治防疫事业费下降了11.37%;浙江省的卫生事业费和防治防疫事业费均增加了1倍多;广东省卫生事业费和防治防疫事业费增加了47.96%、126.47%;②经费投入构成上,江苏和浙江主要疾病预防控制手段,尤其是仪器设备的投入较大(分别为78.08%、60.23%),而广东以房屋投入为主(61.58%)。江苏省公用、经常性业务(包括机构职工人均业务费)和人头经费(包括工资、福利、奖金)远低于其他两省。③三省都以政府财政和上级补助为主,以广东省为最高。但服务收入江苏市县级机构最高。2002年-2003年三省总收入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地区GDP的增长速度,以2003年最高。结论:2001年-2005年江苏省政府卫生投入显著增加,但对防治防疫事业的投入与浙江、广东相比尚有差距;江苏政府投入主要侧重于硬件和专项经费,经常性业务经费和人头经费的投入相对不足。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疾病预防控制进行合理有计划的长效投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006-2008年不同农村卫生监督模式的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经费来源情况,为健全基层卫生监督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用调查表调查12个样本县卫生监督机构2006-2008年卫生监督经费来源情况。结果四种不同模式各模式总平均卫生监督经费以财政拨款所占比例最大,占53.5%;服务收入次之,占43.6%;2006-2008年四种模式间的人均财政拨款均为增长趋势;不同模式间人均财政拨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4,P=0.00)。2006-2008年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即中西部项目)、省、市(州)、县级拨款所占比例分别为10.0%、22.8%、25.5%、41.7%,且四种不同模式的专项经费拨款来源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P=0.035)。结论 2006-2008年四种模式间的人均财政拨款均为增长趋势,但服务收入所占比例超过40%,与卫生监督机构的公益性质相矛盾。建议政府增大财政投入,优化卫生监督经费渠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001—2008年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8年间黄浦区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的数量、结构变化等情况。[结果]黄浦区疾控中心在岗人员2008年较2001年增加了26.7%,员工的平均年龄增加了2.3岁。2008年,拥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占52.6%,中高级职称人员占41.4%,卫技人员占76.7%。[结论]2001—2008年,黄浦区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在结构和质量上呈现出总体向好的趋势。但人员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方面与相关标准或全市平均水平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机构应明确人员的准入标准,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2008年县级肺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浙江省县级肺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的规律与特点,为更好地支配肺结核病防治经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表格收集2008年浙江省各县、区肺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情况,结合浙江省2008年统计年鉴和浙江省2008年肺结核病年报,分析各县、区结核病投入数额和方向,比较欠发达县、区与发达县、区投入的差别。结果浙江省2008年各县、区用于肺结核病防治经费为3113.56万元,2/3的经费用于病人诊治方面。除设备外,发达县、区各领域的平均投入数额都高于欠发达县、区,发达县、区主要侧重于需方(病人诊治),欠发达县、区侧重于补偿服务供方(工作经费)。结论应持续加大对肺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力度,并整合包括新农合在内的其他社会资源;各级肺结核病防治经费应向欠发达县、区倾斜,特别是补偿供方的工作经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全省16个州(市)、126个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的人员、实验室面积、设备厦检测能力进行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州(市)级人员配置学历层次比较高,但检测人员教配置较少;实验室面积能保证分区域检验;设备基本不能这到装备要求;检测能力不能满足特殊指标的检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样品的检测。县(区)级人员专业配置基本能满足卫生检测工作需要,但检测人员学历层次较低。人员教较少;实验室面积基本能满足分区域检验的要求;设备配置基本不能达到装备要求;50%以上机构检测能力不能满足食品和饮用水的常规卫生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生儿窒息死亡综合干预的效果 ,探讨新生儿窒息群体防治工作的切入点。方法 :实施广西综合性妇幼卫生保健项目的 7个贫困山区县采取强化政府行为 ,增加资金和设备投入 ,规范妇幼卫生管理和保健服务 ,加强县乡级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和孕产期保健适宜技术培训 ,实行医疗扶贫救助等措施。结果 :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由1995年的 6 .93‰降至 2 0 0 0年的 3.5 0‰ ,降幅 49.74%;救活了 17844人窒息新生儿 ;其发生率由 12 .6 1%降至 9.37%,降低了 2 6 .19%;孕期保健率提高了 35 .70个百分点 ,住院分娩率提高了 11.0 4个百分点 ,高危住院分娩率提高 6 .18个百分点 ;Topsis法评价结果 ,2 0 0 0年新生儿窒息、孕产妇保健质量最优 ( Ci=0 .840 8) ;单因素相关分析 ,孕期保健与新生儿窒息发生高度负相关 ( r=- 0 .946 ,P<0 .0 0 5 )。结论 :实行政府领导下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 ,是新生儿窒息群体保健一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冕宁县2004-2008年实施健康教育项目在重点疾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择辖区内乡镇连续5年对部分目标人群(农民、学生和乡镇干部)通过入户询问、分层调查、疗效评估等,对项目实施前后,按知晓率、发现率、治愈率等不同标准判定成效。结果干部群众和学生的重点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霍乱病7年无发病,结核病发现率达75%,治愈率达96.17%;早期麻风病患者被及时发现、治疗、有效降低Ⅱ级畸残的发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逐步得到普及。广大民众卫生防病观念有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是重点疾病防治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合边远少数民族和落后地区的实际,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威胁,慢性病死亡占到我国总死亡构成的85%以上。尽管政府的重视和多年的经验为我国慢性病防控提供了一定条件,但缺乏多部门合作机制和宏观政策突破,经费匮乏特别是预防性投入不足成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多学科、多部门的慢性病应对体系;增加慢性病防治投入,调整卫生支出结构;提高卫生系统慢性病防治的能力;开发公共政策,形成慢性病防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李小平  祖文刚  马宏颖  陈妍  张啸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76-1278
目的了解保定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现状。方法以该市25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综合评价县级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结果目前保定市县级疾控机构实际在编人员为730人,占应具备人员编制数的62.45%;另有796人属无编制长期职工或临时人员,共计1 496人。其中防病人员923人,检验人员163人。总体人员学历以专科(36.89%)和中专(37.17%)为主;高级职称23人(1.50%),中级322人(21.52%),初级690人(46.12%),无职称461人(30.82%);年龄40岁以下有875人(58.49%)。还存在业务经费投入不足、仪器设备落后、开展检测项目少、应急反应能力弱等问题。结论保定市县级疾控机构人员的应急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应进一步增加疾控专业人员编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应急队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艳 《卫生软科学》2014,(6):386-390
[目的]分析广西第二轮(2008-2013年)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评价示范区艾滋病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广西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结合艾滋病监测检测、各类人群的艾滋病血清学哨点监测、流行病学专题调查以及自治区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年度督导资料,计算和分析2008-2013年广西示范区的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2013年中央转移支付和自治区本级经费投入较2009年提高了407%;2013年专职的防治工作人员数较2009年增长134%;艾滋病检测实验室、VCT门诊、美沙酮门诊、针具交换点及抗病毒治疗等网络不断扩大完善;宣传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监测检测能力不断加强;高危人群干预初见成效;抗病毒治疗进展显著;以县为单位规范化(合格)性病门诊覆盖率达100%。[结论]2008-2013年示范区落实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