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选用成年人尸体,借助显微镜,观察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Ⅱ段周围的分布特点。结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为32.25cm/s,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为42.02c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6,P<0.01),临床效果:31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解剖发现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攀附于椎动脉的表面。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综合治疗与单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TCD的变化。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在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宋海云  黄芳  穆敬平  张琴 《中国康复》2006,21(4):229-230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He-Ne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A组接受星状神经节药物阻滞;B组接受星状神经节激光照射;C组同时接受2种方法.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眩晕、头痛、脑血流图血供状况及基-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3组患者眩晕、头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减轻,脑血流图、基-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改善,C组优于A、B组(P<0.05、P<0.01).结论:星状神经阻滞结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副反应小,治疗次数少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04例,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治疗后1-2mo进行随访,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97例,良74例,可33例,差0例,有效率100%,优良率83.82%。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我科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5例,并与单纯采用推拿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7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程建明  穆敬平  刘润  彭力 《中国康复》2007,22(5):332-33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40例用电针刺激体穴结合C3-5夹脊穴治疗;阻滞组40例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及0.9%生理盐水5ml的混合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综合组40例则结合2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前后以临床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积分,综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0.01)。结论: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脑血流的效果及意义。 方法:通过CNKI、EMBASE.com等医药学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组进行前后组内对比。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2.0软件对大脑供血主要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进行meta分析。 结果:从512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个临床对照试验,涉及210例患者。结果显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以大幅度改善脑内血流,其中大脑中动脉[OR=11.438(95%CI,4.842—27.017)>1],椎动脉[OR=8.575(95%CI,5.042—14.586)>1]。 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通过交感神经活性的改变,可明显改善颅内血流速度,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颈椎前路入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点有:(1)操作简便;(2)颈前路人路既可以穿刺到椎间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也可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我院采用颈椎前人路神经根阻滞治疗颈椎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牵、星状神经节阻滞及中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颈牵:采用颌枕带牵引,重量为8.15kg,每次25min,加次l疗程。(2)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入路,每次阻滞1侧,双侧交替,隔日1次,一疗程10次。(3)中频:采用多部程序中频电流,1号处方,每日1次,每次20min,加次一疗程。结果经过1个疗程临床观察,58例患者治愈45例(占77.59%),好转13例(占22.41%),无效0例。结论颈源性头痛大多是由于颈椎小关节错位,增生的骨赘压迫椎动脉、颈交感神经节,导致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颈牵能够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从而缓解椎动脉受压、痉挛现象。星状神经节是支配头颈部和上肢的主要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被局部麻醉药阻滞后,可以清除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所支配区域内痉挛的血管扩张,使颈总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头颈部的供血。中频电流也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消炎作用。采用综合治疗能起到协同的作用,互相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ED)检查,探讨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速度的作用。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观察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其中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45%,常规组临床治愈率为35%,两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疾病组椎基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TCD异常率为77.5%(31/40),以椎基动脉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治疗后两组椎基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lt;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1.
孙建兵 《中国康复》2013,28(2):111-111
2010-2011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符合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30~65岁,平均(46.39±9.06)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75±0.86)年。60例患者均给予中频电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中频电疗,采用全日康牌J48A型中频治疗仪,患者坐位,将8cm×10cm大小的电极板并置于颈部两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超激光照射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ASA1-2级的交感型颈椎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超激光照射的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率100%。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超激光照射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手法治疗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TCD,观察手法治疗后血流平均速度的变化。结果:①82例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常规组治疗前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LN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18.2&;#177;11.4),(19.2&;#177;12.3),(22.7&;#177;11.7)cm/s,手法组治疗前的值分别为(17.8&;#177;11.6),(19.4&;#177;10.9),(23.3&;#177;12.1)cm/s(P&;lt;0.05)。TCD异常率为75.6%(62/82例)。②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明显。常规组治疗后LVA、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23.6&;#177;10.5),(24.4&;#177;10.3)。(28.8&;#177;9.7)cm/s,手法组治疗后的值分别为(25.4&;#177;9.7),(26.6&;#177;8.9),(29.4&;#177;9.5)cm/s(P&;lt;0.05)。结论: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龙氏正骨手法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CASCS评分[(85.5±8.8)分]、优良率(8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星状神经节阻滞因其适应证广而成为疼痛治疗中运用较多的方法,其对头面部疼痛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增强脑灌注强度而达到的。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缺血性或血管痉挛性疾病患者大脑前、中、后以及椎动脉脑血流速度的影响。设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对象:选择2004-03/2005-12于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治疗的年龄18~50岁患者20例,包括偏头痛6例,丛集性头痛3例,肌紧张性头痛4例,神经性耳鸣,耳痛2例,颞颌关节紊乱5例。方法:前入路法进针,每次只行单侧阻滞。药物配方:20g/L利多卡因2.5mL,氟美松1mg,生理盐水加至10mL。1次/d,7次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血流测定仪观察首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和阻滞30min后阻滞侧大脑前、中、后以及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结果:2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阻滞侧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76.20±3.83),(61.95±2.50)cm/s;(83.65±2.36),(77.55±2.69)cm/s;(65.20±2.99),(58.70±2.2.35)cm/s;P<0.01]。而椎动脉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47.20±2.04),(45.55±2.23)cm/s,P>0.05]。结论:治疗后阻滞侧血流明显加快,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的增加对大脑半球,尤其是大脑半球前2/3的供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对椎动脉影响不大。提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缺血性或血管痉挛性疾病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改善脑部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方法虽多样 ,但疗效不甚可靠 ,患者痛苦大。本组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辅以中药除痹逐瘀汤加减治疗 33例颈椎病 ,疗程短 ,疗效确切。1 临床资料本组 33例 ,年龄 3875岁。神经根型 2 3例 ,椎动脉型 3例 ,交感神经型 7例 ,伴有高血压病史者 12例。诊断  相似文献   

17.
冯西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890-7890
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68例,优良率为97%(66/68)。提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体表标志清楚,操作简便,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仰卧位旋按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并与颈椎牵引作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1999-09/2001-01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颈椎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对治疗方案及检测指标知情同意。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30,男10例,女20例)和对照组(n=30,男12例,女18例)。治疗组:采用仰卧位旋按手法治疗,隔2d行1次手法,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坐位布托带颈椎牵引,隔2d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AUS-128DP深圳产)检测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双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右侧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较治疗前加快(P〈0.05)。结论:仰旋按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且其作用效果强于单纯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颈晕定眩汤及熏蒸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科1999-01/2004-12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中药熏蒸和中医推拿后缓慢放松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和西药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并以经颅彩色多普勒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纳入17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治疗后全血还原黏度:治疗组低于对照组[(1.20&;#177;0.27,1.32&;#177;0.34.)mPa&;#183;s,(τ=2.61l,P&;lt;0.05)]。②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7&;#177;0.96,4.41&;#177;0.99)g/L,(τ=3.010,P&;lt;0.01)]。③治疗组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40.2&;#177;4.8,38.1&;#177;5.3)cm/s,(τ=2.772,P&;lt;0.001)]。结论 中药汤剂及熏蒸推拿方法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椎动脉血流速度,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原发性病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2例原发性病经症患者均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患者出现Honer’s征作为神经节阻滞成功标志。结果:在82例患者中,阻滞一次成功者65例,占79.3%;二次阻滞者17例,占20.7%。临床治愈者63例,占76.9%;有效者13例,占15.8%;无效者6例,占7.3%。总有效率为92.7%。由于穿刺部位不当造成臂丛神经阻滞者2例(2.4%);局麻药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者1例(1.2%),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经过保守观察,上述并发症均自愈。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