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涛 《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266-266
心肺复苏术(CPR)是指对抢救呼吸、心跳停止病人的抢救术.胸外心脏按压是指在心肺复苏术中的第一个抢救步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讨中.  相似文献   

2.
<正>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1%2%,及时的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唯一可靠的办法。但持续性心脏按压(CCR)效果不够理想。临床观察13例改良式心肺脑复苏术,即开放气道,持续胸外按压,均心跳恢复,10例呼吸恢复,8例完全康复,无后遗症,2例轻度偏瘫和失语。本组13例,抢救成功10例,抢救成功率77%,改良式心肺复苏操作性强,效果理想。理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在心脏停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2月某院收治100例心脏停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收治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心肺复苏治疗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4.0%VS92.0%)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在心脏停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极大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并缩短了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心脏停搏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心肺复苏术展开规范性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患者5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诊),其中25例为对照组选择我急救中心常规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术展开救治,另25例为观察组,行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展开治疗,对两组患者救治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17/25),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对出现心脏停搏的患者,以我中心规范操作的心肺复苏术进行院前急救,使得患者的抢救成功概率有所提高,使得患者生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术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也较复杂 ,抢救措施也较成熟 ;但颌面外科的病人需行心肺复苏术并不多见 ,我们自 1986年以来共收治 17例需行心肺复苏的患者 ,及早给予心肺复苏术 ,同时注意脑复苏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选择性早期的综合治疗措施 ,降低了并发症的出现 ,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口腔颌面外科病人需行心肺复苏术者 17例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3~ 72岁 ,颌面部感染中毒性心跳骤停 4例 ,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引起呼吸停止 5例 ,冠心病患者术后引起心脏骤停 2例 ,全麻术中气管插管误插食道引起的心脏骤停 2例 ,各种…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超长复苏抢救成功病例不断报道[1],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进行超长复苏的必要性。超长心肺复苏明显增多,心肺复苏终点时间有逐渐延长趋势[2]。现将我院急诊抢救室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抢救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分别采用AutoPulse(ZOLL)100型自动心肺复苏仪和徒手标准心肺复苏术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我院急诊抢救室抢救的12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早期发现猝死,及时给以心肺复苏术和基础生命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猝死病例153例的救治过程。结果本组伴有原发病者123例,伴有原发病者在猝死病例中占有重要地位。抢救成功3例,成功率2.44%。本组无原发病猝死患者30例,抢救成功3例,抢救成功率10%。早期行心肺复苏术及基础生命支持在猝死的救治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统计学分析伴有原发病的猝死与不伴原发病的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视猝死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救治,及时控制原发病,早期行心肺复苏术及基础生命支持,积极贯彻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理念,终止病情发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瑞丰 《河北医药》1991,13(1):46-47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跳骤停病人的基本措施,能否正确掌握这项技术,是关系列抢救成功的关键。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复习有关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谈谈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心前区拳击在复苏术中按一般要求,我们对心脏骤停患者都进行心前区拳击,因拳击能产生5~15瓦秒电能,终止产生异位心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心脏停搏患者在急诊抢救中行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急诊室进行心肺复苏的60例心脏停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肺复苏术的成功与否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对于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比较,将可能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确定。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所需时间相比于参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源性疾病、创伤性疾病致死率较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源性疾病、创伤性疾病为影响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独立因素。结论自主循环恢复越快患者的存活率越高,而影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独立因素就是脑源性疾病、创伤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张华昌 《云南医药》1993,14(2):114-116
心跳骤停是急诊抢救中的最紧急状态,需立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关系到患者生命能否得救的关键。自当列为急诊医学的重点。一、心肺脑复苏(CPCR)的历史回顾自1960年Kouwehoven氏创导“胸外心脏按压”(Closedchest Cardiac massage)及以后兴起的心肺复苏术(CPR)已经历30余年。为挽救患者作出了宝贵贡献。但总的成功率即使采用美国1986年正式发表的标准化心肺复苏术(SCPR)仅达10%左右。综合性医院抢救成功率约14—25%,院外仅5%左右。能入院者仅一部分能满意恢复。约半数患者出现神经损害等严重并发症。为全面兼顾1982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学术会议上建议将复苏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同年,国外Miyake报告诱致心搏停止的实验犬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甘露醇作颈动脉内灌注复苏效果比对照组好,称为脑、心、肺复苏。二、CPCR的措施和步聚当心脏骤停,即大动脉搏动消失,突然意识丧失可作为心脏骤停紧急抢救的主要依据。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积极应用开胸心肺复苏术及必要时现场开胸心肺复苏术(OCCPR)对提高复苏成功率是有益的。方法气管插管控制通气,左前外侧第1V肋间进胸,膈神经前纵形切开心包,单手按压。结果2004年4月-2005年10月连续对18例停循环时间大于30分钟患者施行了OCCPR,9例复苏失败;9例恢复循环,其中6例住院死亡。3例完全康复。结论急诊OCCPR对于不宜或闭式复苏术无效的患者仍是一个效果肯定的复苏方法,尽早施行是成功的关键,在充分条件支持下现场I期OCCPR可大大提高胸心穿透开放伤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合理有效的心肺复苏术是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关键。为尽快恢复有效心跳,宜予紧急心脏起搏术。我们自2003年1月起至10月止,对发生于本院急诊及住院9例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经皮胸壁心脏体外起搏抢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术是指在心搏呼吸骤停、意识丧失的意外情况发生时,迅速而有效地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使其呼吸和循环得以恢复。社区急救是提高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前10分钟,而前10分钟内的急救技术,普通群众通过培训也可以掌握。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急救需要患者家属、社区居民和目击者及时参与,其时效性大于其后的专业抢救。因此,向社会公众推广和普及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知识,规范社区急救流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心肺复苏术相关急救知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倒悬腹式按压心肺复苏术在急救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 将68例大咯血窒息、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心肺复苏术救治;观察组(30例)采用倒悬腹式按压心肺复苏术救治.观察比较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 ROSC)及24h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ROSC为80.0% (24/30),对照组ROSC为55.3% (21/38),两组RO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5);观察组24h生存率为70.0%(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7% (17/38)(x2=4.34,P<0.05).结论 倒悬腹式按压心肺复苏术可同时进行心肺复苏和气道异物的清理,提高急救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心脏停搏院前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院前救治整体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急救中心接诊的60例心脏停搏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所有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术抢救,按照急救反应时间、有无旁观者、有无电颤、呼吸方式的选择等进行分类,分析上述条件差异对心脏停搏患者的疗效影响。结果 60例心脏停搏患者的院前救治心肺复苏抢救中,抢救有效9例(15.00%),其中男性5例(8.33%),女性4例(6.67%)。结论在心脏停搏患者的院前救治过程中,呼救反应时间≤10 min、有旁观者参与救治、早期使用电除颤等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刘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53-154
目的对比探讨心肺复苏术中行气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起搏及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确诊收治的45例慢性心率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5例行气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起搏,对照组20例行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随访期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5.0%,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气囊漂浮电极在心肺复苏术中行床旁心脏起搏,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患者死亡,具有安全、及时、有效地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5例心肺复苏术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1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例,观察两组脑水肿面积的变化、GCS、APACHE-Ⅱ评分、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脑水肿面积、GCS、APACHE-Ⅱ评分、疗效与预后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急性颅脑损伤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系统培训心肺复苏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效果。方法对培训前后护士在心肺复苏术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强化培训心肺复苏术增强了护士的急救意识及对急救现场的判断与处置能力,提高了护士的心肺复苏技术和技能。结论对心肺复苏术进行专题的培训学习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提高了真正有效救治急危重症伤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三年间38例心肺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抢救成功与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失败病例。抢救成功病例的急救措施明显优于失败病例。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及早开展并正确应用心肺复苏术仍然是心肺脑复苏的关键。建立有效的EMS系统并与医院急诊科有效的链接和提高急诊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是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亮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162-163
目的 总结分析影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心跳呼吸骤停并行心肺脑复苏抢救病例53例,分析心跳呼吸骤停病因与影响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53例中死亡35例,成功18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实施心肺脑复苏开始时间超过6min(P=0.003),院外实施心肺脑复苏术者(P=0.001),70岁以上患者(P=0.023),有心脏病基础病(P=0.019),特重型颅脑外伤(P=0.0012),脑出血(P=0.029)。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项目:性别、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除颤使用次数、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次数等。结论 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包括:院外、心跳呼吸骤停时间超过6min、特重型颅脑外伤、有心脏病等基础病变、脑出血及年龄大于7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