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时术中超声定位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实时超声定位病灶的1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7例病人全部定位准确,脑膜瘤达到Simpson一类全切,脑内血肿彻底清除 结论术中实时超声具有操作简便,实时性好,定位准确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颅脑占位病变手术中重要的一环是定位 ,CT及MRI是颅脑占位病变定位的重要方法 [1] ,但对于皮层下病灶且表面无病变时 ,需要术中超声再定位 ,当病灶位于重要的大脑皮质功能区时 ,术中超声定位尤为重要 ,现将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 ,8例 9次术中超声定位报告如下。1 仪器与方法采用麦迪逊 SA- 60 0型便携式超声诊断仪 ,配棒状术中探头 ,频率 6.5MHz。扫描角度 86°,配图像记录仪。探头用甲醛 高锰酸钾熏蒸 2小时 ,超声医师戴消毒手套将探头置于骨窗处硬脑膜或软脑膜上行术中第二次定位 ,探查占位病灶的大小、边界 ,与脑实质的…  相似文献   

3.
实用颅脑手术定位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头部CT应用于临床后,使颅内占位性病变成为一种直观图象,给神经外科手术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临床工作者均体会到在设计手术刀口时,利用头部CT图片,仅用目测,会产生一些误差,尤其是小的颅内占位,如脑脓肿、脑囊虫等手术摘除,这些误差给患者和术者均带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 1996年 2月~ 1999年 3月收治的 78例胆囊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超声定位 ,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2 7例 ,女 5 1例。年龄 2 1岁~82岁 ,平均年龄 4 4岁。均为我院手术患者。1 2 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 5 0 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3 5MHz。患者清晨空腹 ,取仰卧位 ,常规检查肝胆 ,详细了解胆囊症状。患者平静呼吸 ,用彩笔 (或紫药水 )在腹壁皮肤上标记右肝下缘 ,胆囊底部位置。常规测量胆囊长、厚、宽。2 结果78例胆囊手术患者中 ,胆囊结石 5 6例 (伴胆囊积液 7例 ,其中 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急性颅脑外伤术中特别是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超声指导手术治疗的32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超声共找到血肿41个。其中初次手术后或手术中因脑膨出而行超声扫查发现同侧深部迟发性颅内血肿3例,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6例;超声漏诊2例。结论术中超声对急性颅脑外伤特别是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时能够准确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颅脑超声检查诊断的新生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儿中颅内出血1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4例,脑室扩张5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筛查、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超声定位治疗功能区脑肿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26例功能区脑肿瘤采用术中超声定位进行手术,并且在B超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术中超声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患者恢复快,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超声定位,可对病灶周围血管及重要结构毗邻关系进行确认,指导肿瘤切除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在颅脑深部病变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行外科手术的颅内病变患者,术中开颅后应用超声显示病变的位置、深度、范围、性质以及与毗邻血管的关系,对病灶进行定位;瘤体切除后再次探测有无残留。结果38例病变均在术中超声图像上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其中12例患者病灶较小或相对较深,超声引导下先行穿刺置入人工标志物后得以清除。结论术中超声检测可清晰显示颅内深部病变并进行准确定位,并可监控病变切除情况,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使颅脑手术定位准确,必须做出很好的切口设计,而准确的切口设计必须找到病灶在头颅表面上的投影点。方法本文对国人68例干燥颅骨外耳门进行了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在临床时200例手术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外耳门位于颅骨左右侧半周弧线的近1/2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此为理论依据,为手术切口定位寻找到一个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各种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各种开颅手术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各种防治措施。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肿胀、脑组织缺血缺氧、长时间脑疝、术中过度牵拉造成严重脑挫裂伤,呼吸道不通畅及手术体位不当等是各种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清除颅内血肿,缓慢降低颅内压,术中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适当控制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正确的手术体位等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不同病因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各种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对颅脑手术拔管期的影响。方法:颅脑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其中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用药均相同:其中Ⅰ组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至手术结束(一种可持续泵注药物的特殊气管导管,流速3 ml/h);Ⅱ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并且气管内不给药。结果:Ⅰ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心率波动小于Ⅱ组( P〈0.05)、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都明显缩短(P〈0.05)、拔管时呛咳、体动反应明显减少(P〈0.05);Ⅱ组患者中5例在气管导管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SpO2:〈95%),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可有效预防颅脑手术术毕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和呛咳体动反应,苏醒更加迅速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早期实行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TPN)法的合理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3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TPN,入院2-3d给予肠外营养(PN),2-8d后给予肠内营养(EN)+PN,5d后给予EN。对照组3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同治疗组,EN采用混合奶,经胃管给予。观察第1、7、14、21天2组血糖、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2组血糖水平均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第1、7、14、2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实验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4、21天实验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行TPN能逐渐满足机体所需能量及氮的需求,通过较短时间肠外、肠内给予营养的过渡,并尽早实行EN更符合机体的生理需求,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TPN符合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能逐渐改变此类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迟发性后颅窝血肿形成原因 ,发病特征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 7例颅脑损伤病人手术中出现的迟发性后颅窝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 7例病人均行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 ,术中出现迟发性后颅窝血肿 ,立即行后颅窝血肿清除术 ,其中 4例术后恢复良好 ,GOS评分恢复良好 3例 ,中残 1例 ,重残 1例 ,死亡 2例。结论 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后颅窝血肿尽早发现和手术是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液体疗法通过提高脑灌注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东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平衡液+胶体液+脱水剂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剂。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脑灌注压(CPP)、GCS评分并进行比较,评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液体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实验组平均CPP升高了(10.80±4.84)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平均CPP升高了(7.13±3.29)mm Hg。两组治疗后CPP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CPP[(70.13±4.52)mm Hg]高于对照组[(66.47±3.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平均GCS评分提高了(1.60±1.35)分,对照组平均GCS评分提高了(1.13±0.64)分。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PP,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颅脑手术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Ⅰ组患者在硬膜关闭时予以静脉滴注10 mL生理盐水,Ⅱ组患者在硬膜关闭时予以静脉滴注40 mg(10 mL)帕瑞昔布钠,对2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或帕瑞者布钠前(T0)、术后1、2、6、12、24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1、2、6、12、24 h的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检测2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6、12 h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皮素及皮质醇水平,并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术后1、2、6 h的HR及MAP均显著高于T0(P<0.05);Ⅱ组患者术后1、2、6 h的HR显著高于T0(P<0.05)。Ⅱ组患者术后1、2、6 h的HR及MAP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术后1、2、6、12及24 h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P<0.05)。2组患者术后1、6、12 h的IL-6、血浆内皮素及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且Ⅱ组患者术后1、6、12 h的IL-6、血浆内皮素及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5)。2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颅脑手术的术后镇痛中,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好,且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45-147+151
目的探讨自锁式可调节颅脑引流装置悬挂器在颅脑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颅脑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引流袋采取传统固定方式固定,观察组患者引流袋采取自锁式可调节颅脑引流装置悬挂器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颅脑引流固定高度准确度、颅脑引流观察效果、引流效果、一根引流管悬挂调整平均操作时间及24 h用于引流管开放、关闭和调整引流袋高度的平均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颅脑引流固定高度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脑引流观察效果、引流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组一根引流管悬挂调整平均操作时间及24 h用于引流管开放、关闭和调整引流袋高度的平均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自锁式可调节颅脑引流装置悬挂器能够提高固定准确度,操作效率高,便于观察引流性状,引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对照组,42例)与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研究组,42例),通过观察比较2组的并发症及预后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52%、78.5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5.71%、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能够显著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湖南株洲地区近10年来严重颅脑损伤病人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5年12月株洲地区严重颅脑损伤资料完整的病例2846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受伤机制、诊断方法、就诊和死亡时间、脑疝形成及其时间、治疗方式、治疗结果,并提出影响预后指标。结果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类型;严重颅脑损伤的高危年龄16~48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81.3%病人通过头颅CT确诊;伤后2h是病人就诊的高峰期,也是死亡的高峰期;死亡率12.89%。结论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和监护措施,提高黄金时间内的急救效应,实施规范化救治,重视影响预后的因素,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施行开颅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开颅手术的配合.结果所有的患者均予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在手术室护士的配合下,术中没有患者死亡,患者出院时按GOS评价,恢复良好80例,残废40例,死亡30例.结论手术室护士及时、有效的配合,能提高重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