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JAK/STAT途径研究进展及其与白血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JAK酷氨酸蛋白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途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分析了在白血病细胞中JAK/STAT的活化及其机制,阐述了JAK/STAT的持续活化与白血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BM)或外周血(PB)细胞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GATA-2与IgH胚系基因Cμ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与共表达及意义。在正常人BM和PB细胞中未检测到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及慢怀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GATA-2检出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K562、HL-60、TF-1及U937四株白血病细胞系,45例白血病患者,15名正常人外周血及10例非血液病患者正常骨髓细胞WT1基因的表达。结果:K562、HL-60及TF-1三株白血病细胞系均高度表达WT1,而U937细胞系未测到WT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中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中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变者2例、慢性及加速期CML患者7例中1例WT1表达阳性。15名正常人外周血及10例非血液病患者正常骨髓细胞WT1基因表达阴性。结论:WT1基因在大多数急性白血病中表达,与白血病的病程发展可能有关,可作为检测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马法兰、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MAC)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不同类型白血病的疗效,比较了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用MAC方案预处理ABMT的疗效。结果:MAC方案对两类急性白血病患者均有明显的造血抑制及抗白血病作用。MAC方案作预处理ABMT后AML患者比ALL患者复发率低,生存期长[24(3~62)个月vs14(1~26)个月]。提示:MAC预处理方案适用于AML患者,而对ALL患者作ABMT需调整或改换其它方案。  相似文献   

5.
用部分纯化的白血病细胞膜相关因子(MAF-J6-1)对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免疫,然后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杂交瘤,经3次再克隆得到能产生MAF-J6-1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用ABC免疫酶标法检测,该单抗在J6-1细胞上产生强阳性反应,并与rh-M-CSF单抗对MAF-J6-1及rh-M-CSF产生交叉中和反应。MAF-J6-1单抗还对J6-2、LCL、K562等细胞系呈膜阳性反应,对白血病患者骨髓中部分原始和幼稚的单核、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在24例被检测的白血病患者中,有三例呈强阳性反应,MAF-J6-1可用作研究m-M-CSF与白血病关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2及其受体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2(IL-2)活化的T淋巴细胞有IL-2受体(IL-2R)表达,除NK细胞外,休止期的T淋巴细胞无IL-2R表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有IL-2R的表达,本文就AML细胞IL-2R表达、IL-2对这些细胞的影响及其在AML治疗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PLG)和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变化。方法以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及ACL-200型自动血凝仪测定20例正常健康人、12例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M1、M2)、1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纤溶酶原活性(PLG)及  相似文献   

8.
用部分纯化的白血病细胞膜相关因子(MAF-J6-1)对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免疫,然后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杂交瘤,经3次再克隆得到能产生MAF-J6-1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用ABC免疫酶标法检测,该单抗在J6-1细胞上产生强阳性反应,并与rh-M-CSF单抗对MAF-J6-1及rh-M-CSF产生交叉中和反应。MAF-J6-1单抗还对J6-2、JCL、K562等细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止凝血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止凝血异常及与出血症状和分型的联系。方法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g)、蛋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PLG)、a2-抗纤溶酶(a2-A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低于正常;蛋白C活性(PC:A)、蛋白S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PC:Ag部分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TM和P-选择素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相关;血小板计数(PLT)、Fg、SFMC、PLG、a2-AP、D-D与出血程度有关;不同分型的AL患者止凝血改变又有所不同。结论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凝血异常和继发性纤溶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抗凝异常和原发性纤溶为主。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94例急性白血病(AL)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进行了DNA含量测定。在47例初诊/复发AL中,50%(17/34)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38.5%(5/13)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VLL)检出DNA异倍体;47例AL完全缓解(CR)期患儿异倍体检出率为10.6%。14例非白血病患儿无异倍体检出。AL初诊病例的C_0/G_1%高于CR及对照组,S%及(S+G_2)/M%低于CR及对照组;复发病例(S+G_2)/M%高于初诊组;在AL-CR组,S%和(S+G_2)/M%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0例AL的自身对照发现,11例初诊、复发时的异倍体在CR期消失。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8及其受体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B受体(IL8RA、IL8RB)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疗效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77例初诊AL患者外周血IL8含量,用间接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表达IL8R,并检测了15例AL完全缓解(CR)期脑脊液(CSF)中IL8水平。结果AL患者外周血IL8水平高于正常人,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4、M5高于M1~M3,BALL高于TALL(P<0.05)。ALL中IL8>100ng/L组比≤100ng/L组疗效差(P<0.05);约36.36%的AL患者IL8R(+),IL8R(+)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幼稚细胞比例显著高于IL8R(-)者(P<0.05);CR期患者CSF中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时明显升高。结论外周血和CSF中IL8水平的检测及检测骨髓MNCs膜IL8R的表达有助于AL各亚型的鉴别及预后判断;CNSL发生时CSF中IL8增高。  相似文献   

12.
热休克体外诱导自身T细胞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杀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热休克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自身T细胞杀伤(ATK)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51Cr释放法检测自身T细胞对热休克处理的CML靶细胞(△CML)和未灯克处理的CML靶细胞(δCML)的ATK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ML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LTC)法刺激扩增T细胞,并检测其免疫表才ATK活性。结果 21例CML患中有4例显示对δCML有  相似文献   

13.
As2O3对K562细胞BCR/ABL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进一步阐明As2O3 诱导K562 细胞凋亡和抑制其生长的可能机制,为As2O3 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Western blot、生物化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研究了As2O3对BCR/ABL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途径和某些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μmol/LAs2O3 使细胞内多种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减少,而且BCR/ABL蛋白自身酪氨酸磷酸化亦减少,但0 .1 μmol/LAs2O3 对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不明显;As2O3 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 活性未见明显影响;As2O3 下调JAK2 蛋白的表达,但对STAT1 和STAT2 蛋白的表达以及STAT1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无影响;As2O3 亦不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cl2、BclxL/S、Bax、ICH1L、p53、PARP的表达,As2O3 亦使K562 细胞的PML蛋白降解。结论 As2O3 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内某些蛋白,尤其是BCR/ABL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和( 或)下调JAK2 蛋白的表达而干扰BCR/ABL致癌信号的传导,引起K562 细胞凋亡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 ,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可影响多种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细胞的生长与分化[1] ,现在知道 ,IL 6主要通过JAK STATs途径 (激活的核因子主要是STAT3)和Ras/MAPK/NF IL6途径将信号转导至核内[2 ] 。我们选择了多个AML细胞系 ,首先明确了IL 6的效应 ,然后通过凝胶阻滞电泳 (electrophoresismobilityshiftassay ,EMSA)的方法分析了IL 6对这些AML细胞核因子 (STAT3与NF IL6 )的激活情况。在此基础上 ,运用STAT3、NF IL6反义寡核苷…  相似文献   

15.
AML病人的生活质量评估[英]/Stalfelt AM//LeukRes.-1994,18(4).-257~266作者采用生活构成简介(LIP)、Karnofsky生存质量计分(KPS)及生命图三种不同的方法,对27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病人的...  相似文献   

16.
20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告20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CODP+L-ASP和COAP+L-ASP方案,联合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及头颅放疗(18Gy)进行庇护所预防。使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到7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降至1.5%,睾丸白血病复发率降至3.4%。治疗效果表明:早期强烈化疗及有效的庇护所预防是减少骨髓及髓外复发,提高EF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郝蕾  Jano  G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1):18-20
用流式细胞仪5种参数和单克隆抗体(McAh)12项指标,对105例急性白血病(AL)思考骨髓进行免疫学分型。先用3种McAb为一组染色,区分AL的主要系列:CD_(13)/CD_(3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D_(19)-B淋巴细胞白血病,CD_7-T淋巴细胞白血病。然后进一步用各种AL亚型相关的McAb分析抗原表达,AML表现为低分化抗原表达型,分化抗原表达丰富型及异常分化抗原表达型。AL各亚型在流式细胞仪上的表现特征有助于了解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和分化的程度,对白血病预后的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对甲氨蝶呤(MTX)原发耐药的恶性肿瘤。AML细胞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细胞与MTX孵育时,由于不能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一样形成足够量的长链聚谷氨酸盐甲氨蝶呤(MTXPG),而被认为对MTX不敏感。为了开发对AML-M5新的治疗,本实验采用了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U937细胞系进行研究。细胞分别通过不同浓度(1nmol/L-100μmol  相似文献   

19.
CD117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观察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在各型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单标或双标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标记20种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对18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血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分型及CD117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CD117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表达率极低,仅占1.5%,CD117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_MO,M1,M2中表达率较高;AML-M3患者,表达率  相似文献   

20.
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以T细胞受体(TCR)γ、TCRδ、IgH基因的V-(D)-J结合部N顺序三种克隆特异基因标志;SIL-TAL-1、HRX基因相关的融合基因和bcr/ab1融合基因作为肿瘤特异标志,对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完全缓解后的微量残留病(MRD)作系统的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小儿ALL缓解后均存在MRD。6个月内复查的12例ALL中6例(50%)在缓解6个月内MRD测定阴性,18例(78.3%)在12个月内、19例(82.6%)在24个月内MRD测定阴性。若持续MRD检测阳性或由阴性转阳性则提示将发生骨髓复发。检测的灵敏度是10-2~10-6。提示白血病MRD的跟踪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