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回顾分析了1987年1月17日~2004年1月l7日外科治疗15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诊断率60.0%(9/15),手术切除率73.3%(11/15).术后7个月~16年随访率80.0%(12/15).无复发者83.3%(10/12).2例黏液性囊腺癌术后6及8年仍健在。分析结果提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B超、CT)、实验室检查、囊内液肿瘤标记物、酶及细胞学检查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本病手术切除率及治愈率较高.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分析复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2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84例复发性大肠癌患者再次手术和预后情况,其中结肠癌44例,直肠癌40例.结果吻合口复发26例,肝转移15例,腹膜转移15例,盆腔内复发21例,会阴部复发7例.手术切除率为72.6%(61/84).根治性切除率为54.8%(46/84),结、直肠癌分别为52.3%(23/44)和60.0%(24/40);姑息性切除率为34.5%(29/84),结、直肠癌分别为34.1%(15/44)和32.5%(13/40);仅行捷径手术10.7%(9/84),结、直肠癌分别为13.6%(6/44)和7.5%(3/40).其中,结肠癌切除率为86.4%,直癌切除率为92.5%.术后3例失访,随访率为96.4%,1,3,5,10生存率分别为66.7%、34.6%、25.9%和12.3%.结论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复发性大肠癌的主要手段,根治性外科治疗可以提高复发性大肠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外科治疗原则。方法 总结125 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神经源性肿瘤占同期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22 .0 % (125/568) 。其中神经鞘瘤48 .9 % (61/125) ,神经纤维瘤27 .2 % (34/125) ,节细胞神经瘤13 .6 % (17/125) ,其他少见肿瘤10 .4 % (13/125) 。无临床症状而于查体时发现78例,占62 .4 % 。肿瘤位于后纵隔117 例。手术切除率98 .4 % (123/12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 .0 % (5/125) ,手术死亡率0 .8 % 。恶性肿瘤的3 年生存率18 .2 % 。结论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与病理类型相关,无论良恶性均首选手术治疗,不同的病理类型有不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的2 0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院1978年1月20日~2003年5月12日对新疆不同民族的201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其中,食管癌1350例,贲门癌669例。少数民族患者占1138例(56·4%)。2019例中总切除率为90·3%(1824/2019)。食管癌切除率为92·3%(1246/1350);贲门癌切除率为87·0%(582/669)。术后发生并发症174例(8·6%)。其中,胸内吻合口瘘34例(1·9%,34/1824),手术死亡34例(1·7%,34/201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新疆不同民族发病情况不同,哈萨克族患病率最高。病例的选择及术前分期对手术能否达到根治切除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胸腺上皮肿瘤的外科治疗-20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涛  陈文虎  陈岗  何中  蒋勇 《肿瘤》2005,25(4):377-380
目的总结对胸腺上皮肿瘤(TET)的外科治疗结果以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对204例TET的外科治疗,方法为手术探查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根据WHO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外科整体切除180例占88.2%(其中根治切除139例占68.1%,大体切除41例占20.1%),部分切除17例占8.3%,单纯活检7例占3.4%;Masaoka Ⅰ/Ⅱ期肿瘤的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100%和75%,P<0.001),其根治性切除率则更明显地高于后者(94.5%和37.2%,P<0.001).外科整体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病例(524.7 ml和1955.4 ml,P<0.001).24例(11.8%)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9人次,其中肌无力危象11人次,合并重症肌无力、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Ⅲ/Ⅳ期肿瘤、年龄<45岁为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死亡15例(7.4%),其中6例死于肌无力危象.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为手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行激素化疗的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均显著降低.WHO组织分型A/AB/B1型TET中Ⅰ/Ⅱ期肿瘤明显多于B2/B3/C型(87.6%和26.4%,P<0.001);其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B2/B3/C型(98.9%和78.3%,P<0.001).全组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为63.2%和50.4%.WHO组织分型B2/B3/C型、MasaokaⅢ/Ⅳ期肿瘤及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癒TET的主要手段,术前激素化治疗有利于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风险;TET的治疗原则应以WHO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为依据,Ⅰ/Ⅱ期、A~B1型TET切除率高、手术安全、远期预后好,手术治疗应列为首选,术后放疗并无必要;Ⅲ期以上、B2~C型TET切除率低、手术困难且风险较大,传统的"手术探查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策略效果不理想,应通过诱导治疗提高切除率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 6日~ 2 0 0 3年 2月 18日入院治疗的 5 3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40例( 75 5 % 40 / 5 3 )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死亡 4例 ( 10 % 4/ 40 ) ,中位生存期 3 4个月。 13例 ( 2 4 5 % 13 / 5 3 )行姑息性手术 ,死亡 8例 ( 61 5 % ) ,中位生存期 8个月。回顾分析的结果显示对胃癌穿孔的治疗应区别对待 ,积极争取行根治性手术或先做穿孔修补术 ,术后 3~ 4周再次手术切除肿瘤 ,情况差者亦应作修补术或加做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3 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77年 3月 1日~ 2 0 0 2年 11月 1日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 2 3 8例。其中胸腺肿瘤 10 4例 ( 4 3 7% ) ,并发重症肌无力 19例 ,发生危象 9例 ;畸胎类肿瘤 3 9例( 16 4% ) ;神经源性肿瘤 3 5例( 14 7% ) ;胸内甲状腺肿 2 6例( 10 9% ) ;纵隔囊肿 17例 ( 7 1% ) ;其他肿瘤 17例 ( 7 1% )。结果 :2 3 8例中彻底切除 2 3 1例 ( 97 0 0 % ) ,7例未能彻底切除者 ,术后给予放疗。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死亡 1例 ( 0 4% ) ,2 3 7例痊愈。结论 :胸部X线及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起主要作用 ,手术切除是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强调早期诊断 ,及时手术 ,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取不同入路 ,注意术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根治量放疗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根治量放疗后需外科治疗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食管癌根治量放疗后行外科治疗 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切除率 91 6% ( 87/95 ) ,并发症发生率40 0 % ( 3 8/95 ) ,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手术死亡率7 4% ( 7/95 )。随访 82例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2 1% ( 5 4/87)、3 3 3 % ( 2 3 /69)、2 6 1% ( 12 /4 6)。结论 :食管癌根治量放疗后需再次治疗的患者包括狭窄、溃疡、未控和复发 ,外科治疗效果较好。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选择合理的术式 ,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残胃贲门癌42例外科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残胃贲门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40例,探查2例,根治性切除32例,姑息性切除8例,残胃切除空肠代胃术36例,贲门肿瘤切除余胃食管吻合术4例。结果手术切除率95.2%(40/42),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11例(26.2%)。根治性切除32例中术后生存1年以上30例,3年以上18例,5年以上1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56.3%和37.5%。结论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残胃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新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对手术切除率、根治性、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992年 1月~ 1997年 12月采用新手术径路 (左上腹直肌 /右胸后外侧或右颈部切口 )次全食管切除 ,颈部或右胸顶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15 0例 (治疗组 ) ,同期以 16 0例 (对照组 )应用常规手术方法左胸后外侧或加左颈部切口治疗食管癌 ,作对照比较。结果 新手术径路切除率提高到 99.3% ,对腹、胸、颈三区的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提高。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 ,术后并发症下降为 11.4% ,且术后生活质量提高 ,1、3、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正确应用新手术径路治疗不同部位食管癌 ,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 ,提高手术的根治彻底性 ,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延长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30例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月诊治的30例胰腺囊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确诊率达90%(27/29),但不能确定其组织类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随访,手术切除率86.7%,胰腺囊腺瘤18例均完整切除,术后无复发.胰腺囊腺癌12例,8例完整切除后5年生存率66%,不能行切除者预后差.结论 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率的关键;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治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气管支气管类癌2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气管、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术式。方法 对20例气管、支气管类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气管、支气管炎癌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肺癌相比缺乏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其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20例均予以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率95.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0%。术后病理报告典型类癌13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3.1%,;不典型类癌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7。13例典型类癌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8及3/4。7例不典型类癌中,6例存活患者术后尚未满5年,1例术后2年余死于远处转移。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类癌的主要手段。手术指征不应限于Ⅲa期及分期较早患者,对可能切净的Ⅲb期患者也应尽早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主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及肺功能状况,对年龄、肺功能正常者,应以手术根治性为目的,否则应选择保守术式。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小肠肿瘤多表现为腹痛、腹块、黑便、腹胀、恶心、呕吐。平滑肌肉瘤中有63·2%(12/19)位于空肠,腺癌75·0%(12/16)位于十二指肠,淋巴瘤66·7%(4/6)位于回肠。54·2%(26/48)的小肠肿瘤位于十二指肠及屈氏韧带以下20cm的空肠。多发性小肠肿瘤为8·3%(4/48)。术后复发的占10·4%(5/48)。根治性切除占70·8%(34/48),姑息性手术占25·0%(12/48),探查活检术占4·2%(2/48)。对腹痛、腹部肿块、黑便患者如已排除胃结肠病变应高度怀疑小肠肿瘤,特别是平滑肌肉瘤的可能性。小肠肿瘤常多发,术后易复发。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小肠肿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475例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Liu JF  Li A  Liu Q  Zhou JS  Sun JB  Li D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251-253
目的比较不同年代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年至2003年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475例。结果1958年至1976年的128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6.6%(21/79)、86.2%(25/29)、38.5%(5/13)和57.1%(4/7);1977年至1987年的7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6.7%(16/60)、66.7%(4/6)、100%(1/1)和66.7%(2/3);1988年至1998年的147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0.2%(22/109)、75.0%(12/16)、50.0%(2/4)和66.7%(12/18);1999年至2003年的13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0.4%(20/98)、100(4/4)、75.0%(12/16)和83.3%(10/12)。1958年至2003年期间,胆管下端癌的发生率在壶腹周围癌中显著增高,术前总胆红素平均值呈下降趋势,术中输血量较前明显减少;手术切除的肿瘤直径平均值较前缩小。1999年至2003年间所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前均未行减黄处理,并发症仍然显著降低,结论由于新的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技术的进步,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但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仍然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84~1999年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部位和手术方式。结果提示,20例行Χ线胃肠钡剂造影检查,诊断准确率达80%。腺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16/30)、26.7%(8/30)和13.3%(4/30);平滑肌肉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24/28)、71.4%(20/28)和42.9%(12/28);恶性淋巴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4/10)、20.0%(2/10)和0(0/10)。十二指肠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2/18)、33.3%(6/18)和0(0/18);空肠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24/28)、57.0%(16/28)和42.9%(12/28);回肠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8%(14/26)、30.8%(8/26)和15.4%(4/26)。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2/40)、65.0%(26/40)和45.0%(18/40),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8/16),37.5%(6/16)和12.5%(2/16)。回顾分析结果提示,Χ线胃肠钡剂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根治性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影响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有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食管平滑肌肉瘤的外科治疗(附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生物学特征、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其预后。方法 总结分析11 例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本组11 例手术切除率为100 % ,5 年生存率为54-5 % (6/11) 。诊断主要依靠食管造影、拉网及纤维食管镜(FOE) 。临床分为息肉型和侵袭型,本组息肉型4 例,侵袭型7 例,5 年生存率分别为3 例/4 例和3 例/7 例。远期肿瘤死于局部复发2 例,血行转移2 例。结论 食管平滑肌肉瘤的预后优于食管癌,息肉型预后优于浸润型。远期肿瘤死因为局部复发及血行转移。本病手术切除率高,宜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74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方法74例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T分期中T18例(10.8%),T219例(25.7%),T323例(31.1%),T424例(32.4%)。纵隔淋巴结阳性8例(10.8%)。远处转移2例(2.7%)。62例(83.8%)接受手术治疗,27例手术完全切除,R1或R2切除35例。单纯手术24例,单纯放疗12例,综合治疗38例。结果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共43例(58.1%),局部复发20例,远处转移17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6例。除2例外,所有远处转移患者均有肺转移。第一次复发或转移的中位时间为32月,第二次、第三次复发或转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月和6月。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5月,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7%和35.9%。结论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效果较好。病变长度、T分期以及包含手术的治疗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患者治疗后出现多次复发或转移,积极治疗仍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远处转移中肺转移最多见。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32),术后30d死亡率6.3%(2/32),术后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8%(24/29)、50.0%(11/22)和33.3%(4/12)。结论 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且为部分肺功能差的肺癌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结果(附1 832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贲门癌的手术治疗结果,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832例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差异的显著性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切除率76.3%,根治切除率53.4%。5年生存率:切除术23.5%,根治性切除术29.9%。上切缘<5cm与≥5c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8.4%和25.8%,下切缘<5cm与≥5cm分别为20.8%和24.5%。它们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放疗与单一外科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及21.5%,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疗可提高生存率,但目前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切缘长度达到或超过5cm可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母细胞瘤(HB)的临床特点及次全切除术后的综合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经手术完全切除的38例(手术组)及手术切除有残灶、术后辅以放疗的25例(综合治疗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临床分析和疗效总结。主要临床症状为颅内压增高(35例)、小脑机能障碍(20例)及颅神经损害(8例)。52例病灶位于小脑,肿瘤病理组织学特点由毛细血管网和间质细胞构成。结果 综合治疗组5例复发,4例死于复发,22例非脑干区术后残留肿瘤照射剂量50~55Gy;其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和89%。手术组6例复发,3例死于复发;其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85%、79%。结论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好发于成人小脑部位,术后有残留者辅以放疗可能会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