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廷方 《淮海医药》2007,25(3):241-242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AMI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再通组42例,未通组24例和对照组78例.比较分析溶栓再通与未通及非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溶栓再通组在住院期间2~3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非溶栓组及未通组(P<0.05),且心绞痛、心力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低于未通组及非溶栓组.临床判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为64%(42/66),0~6 h梗死相关血管溶栓再通率为67%(37/56),6~12 h为50%(5/10).溶栓组无1例过敏反应.结论 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AMI患者急性期预后,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断未通者,其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进行评价。方法对48例有静脉溶栓适应征、无禁忌证的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3h~11d根据病情急症或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达到TIMI分级标准。2级以上为造影再通,分别分析4项无创临床再通指标与造影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评判冠脉再通31例,未通17例,成功率54.8%;心肌酶峰提前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83.9%、83.6%、89.7%;再灌注心律失常和ST段回降≥50%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分别是82.6%和77.0%);再灌注心律失常、ST段回降50%的特异性分别是76.5%和64.7%。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无创临床再通指标中,与冠脉造影有较好相符性的依次是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和ST段回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确诊为AMI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46例患者中26例发病6h内溶栓,其中24例溶解,2例未通;26例患者发病6~24h溶栓,其中15例溶解,6例未通;再通者中1例因反复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2例因室颤死亡,未溶解病例中死亡2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价格快捷,不良反应少,可为抢救心肌赢得时间,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运新 《北方药学》2011,8(2):20-2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再通组22例和溶栓未通组8例、未溶栓组30例,溶栓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未溶栓组不用溶栓治疗,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三组疗效、射血分数和死亡率。结果:溶栓再通组22例(73.0%)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8例(26.6%)(X2=4.125,P〈0.05);溶栓再通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75.0%、未溶栓组66.6%(X2=4.228,X2=5.128,P均〈0.05);溶栓再通组全部存活,溶栓未通组1例死亡(12.8%),未溶栓组5例死亡(16.6%)。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与临床效果密切相关,冠状动脉闭塞的再通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有利于挽救濒死心肌,限制梗塞面积,保持其收缩功能。临床常用静脉溶栓,有报道再通率仅在60-70%之间,而且评价血管再通主要是通过临床的间接指征。但是单凭临床指征判断血管再通准确性小,只有冠状造影才是评价血管再通的可靠标准。我院自1999年8月开展了冠状动脉内溶栓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溶栓明显增加了急性心肌梗塞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患者近期病死率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明显低于血管未通患者,在远期随访可见血管再通较未通者生存机会明显增加,说明急性心肌梗塞使用冠脉内溶栓对早期血管再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23例(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未溶栓组23例,通过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溶栓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常规方法治疗未溶栓组患者,无溶栓治疗,对三组患者的射血分数、治疗效果以及死亡率进行观察。结果 17例溶栓再通者(73.9%)显著高于6例溶栓未通者(26.1%)(P0.05);溶栓再通组总有效率为88.2%,显著高于66.7%的溶栓未通组、65.2%的未溶栓组(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升冠状动脉的再通率以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刘世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04-205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高龄AMI患者45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患者24例,将其作为溶栓组;其余21例患者采用未溶栓治疗,作为未溶栓组,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76%,病死率为5.26%。未溶栓组病死率为33.3%。结论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因此可以实现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与心脏舒张功能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50例,用HP25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二尖瓣血流A峰/E峰面积(VA/VE)、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以及应用Killip分级判定心功能。结果 ①36例血管再通组与14例未溶通组之间,在年龄、性别、AMI部位、临床心功能、LVEF、FS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肌梗塞病史等方面均无显差异(P>0.05)。②溶通组与未通组相比,VA/VE比值明显低于未通组(1.0129±0.3427比1.3335±0.4077,P<0.01);VA/VE>1出现率少于未通组(47.2%比85.7%,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使梗塞相关血管再灌注后,对左室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会更大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AMI静脉溶栓病例,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1]制订的再通标准计算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再通率及观察溶栓并发症、病死率。结果本组静脉溶栓再通率为80.9%,合并轻度消化道出血3例。住院期间5周病死率为9.5%,死亡2例均并发心源性休克且为溶栓未通的大面积心肌梗死重症患者。有6例年龄〉75岁(最大者87岁)的患者溶栓再通,且无出血反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AMI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小、疗效可靠,且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冠脉)再通与早期T波例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4例AMI患者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18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h内T波例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552例。入选患者按照0.9 mg/kg剂量标准,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进行头部MRA检查,采用TICI血管再通分级标准判断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情况。其中根据溶栓后24 h MRA检查结果分为血管再通组(188例),血管未通组(364例)。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功能的预后评价,采用改良Rankin评分(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2组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症状性颅内出血(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发生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再通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管再通组患者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有6例患者出现了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再通组及血管未通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的患者较未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明显。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临床预后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的疗效。方法AMI患者96例,按发病至溶栓时间不同分为3组,应用天普洛欣溶栓治疗,监测患者症状、心电、心肌酶等指标。结果发病至就诊溶栓时间≤4小时、4-6小时、6—12小时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9.2%、56.29/5、33.3%。3个不同时间组的患者各死亡2例,病死率分别为3.8%、6.25%、16.6%。结论溶栓治疗开始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病死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血管再通和未通者与未溶栓者血清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定量测定94例AMI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100ng/L作为阳性判定值.结果溶栓再通者cTnI峰值较未通组与未溶组显著增高(P<0.05),且峰值增大,峰值时间提前8小时,再通组cTnI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30±38)小时,较未通者提前60小时.结论溶栓后动态测定血清cTnI浓度、峰值时间,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进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给药方法。提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随机分成改进方法组与常规方法组。改进方法组做了3个方面的改进:①加大了尿激酶的剂量,平均每公斤体重用2.86万U,个例最大剂量275万U。②改进静脉给药的方法,采用先快后慢的方法滴注。③对上述治疗后仍未再通者给予追加静脉溶栓。常规方法组,平均每公斤体重2.1万U,无其他改进。结果 改进方法组76例患者。72例梗死的冠状动脉达到了再通的标准,再通率94.74%,死亡3例,病死率3.95%。常规方法组72例患者,49例再通,再通率68.06%,死亡6例,病死率8.33%。结论 加大尿激酶的用量,改进给药方法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不增加出血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永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180-18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确诊为AMI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54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39例,再通率为72.4%,发生出血5例,其中,6h内组出血3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7.4%。结论早期规范的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关键,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血管灌注的有效手段,可使血栓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尽早再灌注可维持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发病12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替普酶组48例,瑞替普酶10MU间隔30min分2次静脉推注;尿激酶组50例,15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心肌梗死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120min瑞替普酶组临床判断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48例,41例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为85.42%;尿激酶组50例,36例相关血管再通为72%。35d瑞替普酶组死亡2例(4.16%),尿激酶组死亡5例(10%)。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比较安全,尿激酶能更早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并有较高的血管开通率及较低的急性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uk)是一种高效血栓溶解剂能使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临床用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69例,其中溶栓血管再通49例,再通率71.0%,病死率7.2%。溶栓再能组与溶栓未通组心肌酶活力峰值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溶栓前后血液流变不各项指标均下降。疗效观察uk是静脉溶栓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下降。疗 效观察uk是静脉溶栓治疗AMI高效安全的溶栓剂。静脉溶栓应做为急诊常规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静脉溶栓(IVCT)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收集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因AMI入院并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38例,按发病时间长短分组为6h内组和6h以上组。对所有AMI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溶栓后两组患者的再通等情况。结果 6h内组的再通率和病死率等结果均<6h以上组。结论早期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和降低其病死率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