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途径染毒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探讨二氯甲烷(DCM)的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连续染毒5天的静式吸入和灌胃给予DCM,分别于末次染毒后6 h和24 h取股骨骨髓常规制片.结果 在经呼吸道染毒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高浓度组(16 mg/L)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浓度组(8 mg/L)和低浓度组(4 mg/L)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剂量4~16 mg/L之间,小鼠骨髓微核率由4.0‰上升至15.0‰,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在经灌胃染毒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末次染毒后6h采样结果 与24 h采样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给予一定剂量的DCM均能明显增加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率,且微核率的增加并没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纳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纳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物,并测定其力学性能,拟建立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口腔义齿树脂材料机械性能的办法。方法:使用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乳液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KH-570-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以未经过改性处理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复合物、单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对照,进行力学性能对比测试。结果: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氧化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物。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含量为0.5%时,3组挠曲强度、挠曲弹性模量、冲击强度、拉仲强度基本相似(P〉0.05):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含量为1%,3%,5%时,上述力学性能指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KH-570,二氧化硅复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复合物〉单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0.05)。随着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试件机械性能呈先升后降的趋坍,至3%时达峰值。结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KH-570-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机械性能,显著优于未经KH-570处理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复合物,KH-57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二氧化硅表面处理剂。  相似文献   

3.
背景:前期实验已经成功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PMMA/SiO2)纳米复合材料,并证实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目的:进一步评价气流分散PMMA/SiO2纳米义齿树脂的生物安全性,为今后开展临床实验提供研究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9/2007-10在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及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气流分散法,以纳米SiO2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制备PMMA/SiO2纳米义齿树脂。方法:参照IS07405-1997(E)标准,对气流分散PMMA/SiO2纳米义齿树脂材料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溶血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以及皮肤致敏实验,初步评价其生物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并评级;溶血实验测定溶血率;急性全身毒性实验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及体质量变化;口腔黏膜刺激实验观察试件接触部位组织切片;皮肤致敏实验观察致敏区红斑及水肿反应。结果:细胞毒性实验表明PMMA/SiO2纳米材料的细胞毒性为1级,显示极轻微的细胞毒性;溶血实验显示其溶血率小于5%;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显示材料实际无毒、无明显黏膜刺激性;皮肤致敏实验显示无明显致敏性。结论:气流分散PMMA/SiO2纳米义齿树脂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戊二醛复合消毒剂的安全性,评价其毒性。方法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急性眼刺激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等评估复合消毒剂的安全性。结果该复合消毒剂原液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 000 mg/kg;对完整皮肤和眼无刺激性;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差异显著。结论该复合消毒剂无毒性,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两种镍铬烤瓷合金的致突变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对自制镍铬烤瓷合金和含铍镍铬合金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和比较.选取健康小白鼠64只,随机分为8组,即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mg/kg),自制镍铬烤瓷合金高剂量(0.769 g/L)、中剂量(0.390g/L)、低剂量组(0.077 g/L)组,含铍镍铬合金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同镍铬烤瓷合金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给药(25 μL/g).24 h后以同样剂量第2次注射,给药后6 h麻醉下处死采集骨髓.在油镜下用双盲法计数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数.结果两种样品之间及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骨髓细胞的微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样品组与阳性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 1);表明两种镍铬烤瓷合金均不具有明显致突变作用,可作为金属烤瓷冠的基底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艾叶提取物消毒气雾剂毒性,评估其潜在毒性,为使用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动物试验方法进行了该气雾剂实验室毒性试验。结果艾叶提取物消毒气雾剂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mg/kg体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消毒气雾剂各剂量组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受试动物生长、血液学常规项目检验和血液生化指标值均无异常。该消毒气雾剂对试验动物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结论本研究艾叶提取物消毒气雾剂对昆明种小鼠属实际无毒,对大白兔皮肤无刺激性,未见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苯的不同给药浓度对骨髓红细胞微核改变的影响,拟建立一种理想的苯中毒模型,为进一步苯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单纯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在每周一、三、五皮下注射苯制剂,并按所给苯剂量分为B1组(0.5 ml/kg体重)、B2组(1.0 ml/kg体重)、B3组(1.5 ml/kg体重)、B4组(2.0 ml/kg体重),各实验组分别于给苯前及给苯1、2.3、4周后称重动物,检测外周血及骨髓中红细胞微核的变化等指标.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三项指标B1、B2组只部分指标改变,B3、B4组在给苯4周后全部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红细胞微核率随着苯注射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在第3周出现高峰后,第4周下降.③第4周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苯中毒可以导致小鼠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增高,以此可作为检测骨髓红细胞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8.
微核实验评价自制烤瓷合金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微核实验检测自制Ni-Cr-Ti烤瓷合金对小鼠的致畸作用,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实验于2006-04/08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N1H纯系小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10只:Ni-Cr-Ti合金组(剂量分别为0.02,0.002,0.000 2 mL/kg)、纯钛浸提液组(剂量分别为0.02,0.002,0.000 2 mL/kg),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射用环磷酰胺,75 mg/kg).②实验方法:按50 mL/kg口服同剂量的浸提液,各组均于一次给药后24 h,麻醉后处死小鼠,取小鼠骨髓细胞.③实验评估:光镜下计数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数,并计数嗜多染红细胞与正红细胞的比值,即P/N比值.比值≥1,属于正常,比值<1,则可能受试物对骨髓细胞产生毒性. 结果:Ni-Cr-Ti合金组、纯钛浸提液组每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即Ni-Cr-Ti合金、纯钛浸提液对骨髓细胞无毒性.阳性对照组每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数高于Ni-Cr-Ti合金组、纯钛浸提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骨髓有毒性作用.Ni-Cr-Ti合金组、纯钛浸提液组P/N比值均≥1. 结论:自制Ni-Cr-Ti合金对小鼠无致畸作用,有较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氢消毒液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过氧化氢消毒液使用的安全性,采用动物试验法对其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皮肤粘膜刺激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该过氧化氢消毒液对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均>5000 mg/kg。各剂量诱导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致微核作用。该消毒液原液对兔完整皮肤及眼无刺激性,对兔破损皮肤有轻刺激性,对兔阴道粘膜有轻刺激性。亚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加正常;试验组动物血常规指标中血红蛋白有一定下降,但仍在本实验室正常值范围内;各剂量组动物血生化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动物各脏器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过氧化氢消毒液属实际无毒,无致微核作用,对兔完整皮肤及眼无刺激性,对兔破损皮肤及兔阴道粘膜有极轻刺激性,亚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两种纳米微泡(白蛋白外膜和磷脂外膜)增强基因转染小鼠骨骼肌的作用.方法 以正常C57B10小鼠胫前肌为研究对象,目的基因GFP与微泡混合注入小鼠胫前肌,一侧胫前肌经超声(1MHz脉冲波,脉冲重复频率为100 Hz,20%工作周期,空间峰值时间峰值声强为2 W/cm2,辐照作用时间30 s),另一侧胫前肌不经超声辐照.观察白蛋白纳米微泡及磷脂纳米微泡增强骨骼肌细胞GFP转染水平的作用.1周后处死小鼠,荧光显微镜观察发出绿色荧光者为GFP阳性肌纤维细胞,计数最大GFP阳性肌纤维细胞数,作为GFP基因转染效率指标.结果 ①白蛋白纳米微泡组和白蛋白纳米微泡+超声组最大GFP阳性肌纤维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②磷脂纳米微泡组与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比较,最大GFP阳性肌纤维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脂纳米微泡+超声组最大GFP阳性肌纤维数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磷脂纳米微泡+超声组与阳性对照组最大GFP阳性肌纤维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微泡可增强基因转染骨骼肌细胞效率,白蛋白含氟化气体纳米微泡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