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窒息后肾损害的尿微量蛋白变化 ,我们对 5 6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尿微量蛋白的检测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1 窒息组 :出生七天内 ,不分民族、不分性别、孕龄在 32~ 42周 ,出生体重 1 6 5 0~ 40 0 0g ,出生后Apgar评分均为 7分以下共 5 6例 ,其中重度 1 5例 ,轻度 41例。2 正常对照组 :正常新生儿 40例、年龄为生后 7天内 ,不分性别及民族、孕龄 37~ 41周 ,体重 2 6 0 0~ 380 0g ,Apgar评分 8~ 1 0分无心、脑、肺、肾及感染性疾病者。日龄与窒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二、测定方法全部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洛酮、肝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联合早期干预对围生期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18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A组)45例,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纳洛酮治疗组(B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丹参治疗组(C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多药联合治疗组(D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 h内)应用纳洛酮、肝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联合治疗。观察和比较各组惊厥的发生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D组与A组或B,C组比较,前者的惊厥及重度HIE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后者(惊厥发生率A,B,C,D组分别为 66.7%,44.4%,53.3%,35.6%,P<0.05;重度HIE发生率A,B,C,D组分别为 53.3%,37.8%,42.2%,26.7%,P<0.05)。生后7~8 d和12~14 d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前者亦明显低于后者(生后7~8 d A,B,C,D组分别为 74.3%,50.0%,47.5%,25.6%,P<0.05;生后12~14 d分别为 57.1%,35.0%,32.5%,14.0%,P<0.05),前者的病死率亦较低。结论:对围生期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肝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窒息缺氧造成多脏器 (心、脑、肾等 )损伤所致。Perlman等报道 ,窒息新生儿约 70 %合并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 ,其中肾损伤的发生率最高 ,为 5 7% [1] ,多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的损伤。现有研究表明 ,窒息当时对肾脏的损伤可能并不严重 ,而在恢复供氧供血后却可引发一系列机制而加重肾损伤 ,即再灌注性肾损伤。目前关于造成缺氧缺血性和 (或 )再灌注性肾损伤的发生机制 ,不论在成人还是在小儿 ,都在各个方面不断突破 ,更可喜的是 ,有关此类肾损伤的防治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尿六联微量蛋白对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中微量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球蛋白(IgG)、纤维连接蛋白(Fn)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39例窒息新生儿及39例正常新生儿的新鲜尿液,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微量蛋白含量,并用stat Fax-2100型全自动酶标仪比色分析。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血肌酐和尿素氮。结果窒息组新生儿尿中α1-MG、TRF、R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b、Fn、IgG也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TRF、RBP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α1-MG亦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Alb、Fn、IgG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窒息组血肌酐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肾小球、肾小管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尿液中Alb、TRF、Fn、α1-MG、RBP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其中以TRF和RBP最敏感,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肾损害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5.
6.
纳洛酮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探讨纳洛酮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将9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5例 ,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 ;纳洛酮治疗组45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6h内)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和病死率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纳洛酮治疗组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44 %vs66.67 % ,χ2=4.500,P<0.05) ,生后7d~8d和12d~14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前者亦明显低于后者(50.00 %vs74.29 %,χ2=4.642,P<0.05;35.00 %vs57.14 %,χ2=4.601,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1.11 %vs22.22 %,χ2=2.000,P>0.05)。提示 :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 ,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 ,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重度窒息对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1985年至1991年住院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痊愈病例进行智能测定,统计分析,探讨重度窒息对患儿远期智能发育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1985年至1991年新生儿重度窒息住院患儿共102例,其中死亡7例(占6.86%)。重度窒息诊断标准按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1分钟≤3分或3次Apgar评分其中1次≤3分。随访到并作智能测试者共64例,占62.74%。其中男42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意义。方法 将 12 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6 0例 ;治疗组 6 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 ,观察和比较两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 ;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分度 ;神经行为评分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75 0 %vs4 5 0 % ,χ2 值 11 2 5 ,P <0 0 1)。生后 7~ 8d和 12~ 14d的神经行为评分 <35分者所占百分比前者亦明显低于后者 (5 3 70 %vs 81 4 0 % ,χ2 =8 18,P <0 0 1;33 33%vs6 9 77% ,χ2 =12 71,P <0 0 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重度HIE发生率也有显著意义 (4 0 0 0 %vs 6 1 6 7% ,χ2 =5 6 3,P <0 0 5 ) ,血浆内皮素治疗一周后含量下降 ,亦有显著性差异 [(5 3 37%± 8 2 6 % )vs(81 2 7%± 10 19% ) ,t =14 4 6 ,P <0 0 1]。结论 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 ,能增加脑血流灌注量 ,减轻脑水肿 ,显著减轻缺氧缺血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纳洛酮及早期干预治疗重度新生儿窒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及早期干预联合防治重度新生儿窒息对脑功能损害的疗效。 方法 对 10 0例 1minApgar评分≤ 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 ,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 5 0例 ,复苏时纳洛酮用大剂量 (0 1mg/kg) ,复苏后再连用 3d ,每天 2次 ,并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干预。对照组 5 0例 ,复苏时纳洛酮用小剂量 (0 0 2mg/kg) ,复苏后不再使用纳洛酮 ,也无早期干预。对两组 5、10、15min进行Apgar评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发病率 ,生后第 2 8天NBNA评分及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到 1岁 ,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在 5、10、15min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观察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总发病率及中重度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及 0 0 5。观察组在生后 2 8d行NBNA评分 ,得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1。观察组生后 3、6、12M时智力发育指数 (MDI)、运动发育指数 (PDI)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结论 纳洛酮及早期干预联合可防治重度窒息新生儿脑功能损害 ,促进患儿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窒息新生儿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免疫浊度法测定重度窒息组 2 7例、非重度窒息组 18例和正常对照组 15例足月新生儿的血浆蛋白(PC)、总蛋白S(TPS)、抗凝血酶Ⅲ (AT Ⅲ )、D 二聚体 (D 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结果 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浆PC、TPS、AT Ⅲ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 ,D D、vWF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重度窒息新生儿存在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他们可能是观察早期DIC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室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 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 ,探讨与之有关的高危因素 ,为降低窒息患儿病死率寻求新途径。方法 将 2 2 2例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组进行研究。并将主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分为轻度与重度加以分析。结果 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达 90 .1% ,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 71.6 %。重度窒息组器官受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 (P <0 .0 5 )。而各器官损害均以轻度为主。重度窒息 5minApgar评分≤ 6分、入院时即刻血气分析 pH≤ 7.2 0、入院晚及需用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多器官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器官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及接受治疗的早晚有关 ;提示加强围生期母子保健、提高医护人员复苏水平、及时转运危重患儿及采取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等措施均有利于降低窒息新生儿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生长激素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治疗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照第二届世界儿科危重医学大会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观察我院儿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SIRS患儿224例,其中98例作为对照组,均选用常规治疗方案。另外126例患儿作为试验组,除选用常规治疗方案外,均早期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α及IL-2活性。结果试验组SIRS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在两组SIRS患儿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α、IL-2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生长激素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效应与生长激素的炎症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在不同阶段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测定的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 6 0例符合SIRS诊断的患儿 ,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行血清CRP测定。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无SIRS的非危重病儿 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CRP水平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MODS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SIRS患儿血清CRP水平在急性期显著升高(92 8mg/L) ,急性期与对照组 (15 1mg/L)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SIRS患儿急性期A、B二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10 5 %、40 9%。 结论 CRP在SIR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SIRS急性期CRP显著增高者提示病情危重。对预测MODS的发生 ,早期防治MOD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标准作为脓毒症诊断标准对重症感染有判定和预测作用,大样本研究观察到SIRS标准对脓毒症诊断较宽泛,不一定适用于急诊应用,本文探讨SIRS标准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儿科急诊感染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急诊就诊的发热(体温>37.5℃)患儿,记录患儿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检测就诊当日患儿的CRP及不同处置方式,分析SIRS标准及CRP对发热患儿感染病情判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784例发热患儿中,符合SIRS标准392例,其中住院治疗9例,符合SIRS标准的情况与患儿最终处置方式无关(χ2=4.714,P=0.194),SIRS标准对脓毒症患儿感染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以CRP>8mg/L为异常,发热患儿中363例CRP异常,其中符合SIRS标准的215例,住院6例,CRP是否正常与急诊发热患儿最终处置方式有一定相关性(χ2=46.750,P<0.01);SIRS结合CRP对感染患儿的最终不同处置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3,P<0.01).结论 SIRS标准可能并不适用急诊重症感染的诊断,但SIRS标准结合CRP等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急诊发热患儿感染情况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光疗对新生儿彗星细胞频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蓝光治疗对新生儿彗星细胞频率(CC)的影响,将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光疗>72 h的甲组(30例),光疗≤72 h的乙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在光疗前(Ⅰ期)、后2 d(Ⅱ期)检测CC频率。结果显示,光疗前各组间C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甲组Ⅱ期CC水平明显高于甲组Ⅰ期、乙组及对照组(P均<0.01),乙组Ⅱ期与Ⅰ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光疗≤48 h的19例CC水平在光疗前、后2 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Ⅱ期C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光疗时间愈长,DNA损伤愈重,建议高胆患儿应采用综合疗法,光疗时间以<72 h为宜,以避免光疗对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量肝素对儿童急性白血病DIC早期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早期干预治疗疗效.方法 将初次接受化疗的60例AL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30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的同时加用LMWH;对照组30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前不应用LMWH,其他治疗同干预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和临床出血倾向等变化.结果 干预组在应用LMWH治疗后3 d,AT-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4.6360,P<0.05),D-D下降显著(t=9.3091,P<0.05),出血倾向于治疗后5 d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DIC;对照组与干预组同期相比APTT明显延长(t=4.2574,P<0.01),D-D水平升高明显(t=11.0665,P<0.01),出血倾向明显且恢复慢.结论 LMWH在初治AL化疗导致血凝障碍的早期干预疗效明显,出血倾向明显减轻;LMWH具有半衰期长,抗Xa因子作用强,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后肺动脉高压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生儿窒息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1~7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4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分为合并肺动脉高压组(21例)和无肺动脉高压组(21例),测定其心率、体循环收缩压,复苏后6~12h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Ⅰ(cTnI)含量;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项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射血分数(RV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A比值(ME/A)、三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A比值(TE/A)、左室等客舒张时间LVIRT,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射血时间比值(RVACT/ET).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LVEF、RVEF、ME/A、TE/A分别为(58.47±7.85)%,(52.85±8.34)%,0.93±0.20,0.77±0.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46±6.80)%,(62.92±6.70)%,1.09±0.23,0.34±0.18,均P<0.05],以RVEF、TE/A降低更为显著.肺动脉高压组IVRT明显延长,RVACT/ET缩短.两组血清CK-MB水平均高于正常,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在临床表现、心率、体循环收缩压也无明显差别.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若合并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以及心功能特别是右心收缩、舒张功能的损害.早期干预可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血气和电解质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时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方法49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n=20)和重度窒息组(n=29)。采用美国855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血气和电解质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血pH值、BE值、PaCO2均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窒息新生儿血清K 、Na 均低于正常水平,但轻、重度窒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窒息患儿血清Cl-、Ca2 均明显低于轻度窒息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时血气变化以混合性酸碱失衡为主,重度窒息时血清Cl-、Ca2 明显降低,及时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腹泻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婴幼儿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关系。方法检测感染性腹泻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血小板数目、平均体积、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等值。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感染性腹泻的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数及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对比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以及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于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