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浓度,发现老年心功能不全组A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ANP含量随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减少(P<0.05)。病程与ANP浓度呈负相关 (r=-0.441,P<0.05)。不同病种、不同受累部位及有或无房颤之间ANP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9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血浆免疫活性心房利钠多肽(ir-ANP)水平,结果显示先心病患儿ir-ANP水平左向右分流型较对照组升高(P<0.01),右向左分流型则无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Ⅱ级与Ⅰ级相比ir-ANP水平明显升高(P<0.05)。20例患儿右房、肺总动脉、下腔静脉ir-ANP水平分别为213.24±91.07、211.59±92.33和153.64±86.57ng/L。右房及肺总动脉ir-ANP升高(P<0.05),并与下腔静脉ir-ANP水平正相关(r=0.527。0.504,P<0.05)。ir-ANP水平与心脏缺损最大直径、房室容积指数及肺总动脉压、肺小动脉楔压正相关(P<0.05~0.01)。提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时心房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促进ANP释放,心功能减退和肺动脉高压对血浆ANP水平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以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 测定 2 0例单纯持续性心房纤颤、2 0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以及 2 0例单纯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上 p- se-lectin的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 ,并与 2 0例对照作对比。结果 单纯心房纤颤、单纯脑梗塞及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组的血小板 p- selectin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而单纯脑梗塞组及房颤合并脑梗塞组的 p-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又高于单纯的房颤组 (P<0 .0 5 ) ,前二者血浆中 p- selectin和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单纯心房纤颤和心房纤颤合并脑梗塞患者中 p- selectin的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尤其以合并脑梗塞的患者更为突出。提示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的发生与血小板活性的增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材料齐全的279例心房纤颤心电图进行了统计学分析。97例风湿性心脏病中粗型房颤68例,占70.10%;非风湿性心脏病50例,占27.47%;二者差异显著(P<0.005)。尤以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差异显著(P<0.005)。左房扩大组型心房纤颤占69.23%,左房正常组粗型心房纤颤占40.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05)。房颤 f 波大小在心功能不全时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48例在发生心功能不全时由细 f 波变为粗 f 波,占72.70%,心功能不全纠正后 f波逐渐恢复原状。粗型心房纤颤的83.05%为持续性心房纤颤,阵发性心房纤颤的76.78%为细型心房纤颤,二者差异显著(P<0.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韩国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超声心动图右心室Tei(RV-Tei)指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和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1月韩国三星首尔医院就诊的54例次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超声心动图和血清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RVFAC、PASP、RV-Tei指数和血浆NT-proBNP浓度在轻中度PAH组和重度PAH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PASP与血浆NT-proBNP呈正相关(r=0.367,P<0.05),与RVFAC呈负相关(r=-0.755,P<0.05)。RVFAC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640,P<0.05)。RV-Tei与NT-proBNP、PASP、RVFAC均无相关性(r=-0.154、-0.227、-0.031,P>0.05)。结论 PAH程度不同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RVFAC具有相关性。提示血浆NT-proBNP浓度与RVFAC可作为PAH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西地兰D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患者82例,分为2组,A组(41例)采用胺碘酮治疗,X组(41例)采用西地兰D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用药前和用药24 h心室率的差异.结果 与X组相比,A组治疗效果更好,心室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西地兰D相比,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轻微,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动态观察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慢性房颤(CAF)患者血浆心钠肽(ANP)、脑钠肽(BNP)水平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CAF患者(CAF组)及10例窦性心律(SR)患者(对照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术前检查超声心动图并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1、3、7d测定血浆ANP和BNP水平,分析术前ANP和BNP水平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的关系,以及围手术期ANP、BNP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 (1)血浆ANP及BNP水平与术前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978,P<0.05;r=0.954,P<0.05),与LVEF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866,P<0.05;r=-0.871,P<0.05).(2)CAF组血浆ANP水平术毕较术前升高并达到峰值(P<0.05),术后1d开始下降,术后3、7d逐渐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水平术毕急剧上升(P<0.05),术后1d达峰值;术后3、7d较术后1d下降(P<0.05),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及对照组(P<0.05).结论 ANP在CAF心功能损害及风心病CAF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是心肌的一种有效的代偿性保护物质;血浆BNP浓度能较敏感地反映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状况,患者术前血浆BNP水平越高,其心功能越差;术后早期BNP水平升高,后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亚临床甲亢)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治疗对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2011年5月,入选心衰合并亚临床甲亢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3)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他巴唑(每天10mg1次口服)。对照组(n=43)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美国GE公司ViVid7心脏彩色超声仪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常规法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2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和抗心衰基础用药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左房面积(LA),左室面积(LV),射血分数(EF值),血浆NT-proBNP,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再入院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心房纤颤(房颤)复发率(P<0.05)和心房纤颤新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衰合并亚临床甲亢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房颤新发生率及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9.
100例风湿性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ECG分析表明,心房纤颤为最多见的心律失常(58.4%),其次有房室传导阻滞(18.3%),室性早博(13.0%),交界性早搏(3.9%)等。双瓣膜病变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与性别、左室肥大无关(P>0.05)。房颤发生率增高且较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的因素是:年龄较大(≥45岁,69.7%,P<0.01),病程较长(≥10年,73.5%,P<0.01),有风湿活动(58.3%,P<0.01),心功能不全(>Ⅱ级,54.7%,P<0.01),无感染性心内膜炎(51.31%,P<0.05),左房增大(63.8%,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20例,按是否存在心房纤颤分为心房纤颤组(n=56)和非心房纤颤组(n=64)。分别检测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并作心脏超声检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缺血性心肌病心房纤颤组血浆NT—proBNP水平、LAD和LVD高于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组,而LVEF值低于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心肌病心房纤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年龄、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较之缺血性心肌病非心房纤颤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NT—proBNP水平与年龄、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心房扑动(房扑)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②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电复律。③结果26例药物难治性房扑经食管电复律24例转为窦性心律,成功率92.3%,平均电复律能量22.08±4.19J;11例阵发性房颤有9例转为窦性心律,成功率81.8%,平均电复律能量18.10±9.85J.④结论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房扑与房颤具有低能量、转复成功率高、不需麻醉等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伊布利特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按照制定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受试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进行观察。36例房颤/房扑患者,随机分入2组,伊布利特组(n=19)、普罗帕酮组(n=17)。依布利特1mg,于10min内静注;普罗帕酮70mg,于10min内静注。然后观察10min,若房扑/房颤仍未终止且QTc间期〈550ms,分别给予第二剂,剂量相同。结果:观察房扑/房颤转复所用时间(从第一剂开始注射时算起)(min);观察房扑/房颤于用药后0~90min、90min~4h两组转复情况、转复时间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在2个时间段内转复情况及转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布利特是使房扑、房颤快速转律的最有效药物,尤其是在用药后0~90min的时段内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转复疗效更佳,明显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放免测定法观察32例心房纤维颤动患者血浆心钠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房颤组血浆心钠素为855.2±134.4pg/ml,健康对照组为454.4±72.4pg/m1,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阵发性房颤发作期为914.7±179.6pg/ml,非发作期仅为512.8±141.6pg/ml,两者相比P<0.01.阵发性房颤非发作期与对照组相比以及阵发性房颤发作期与持续性房颤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研究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改变。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成人离体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P),观察房颤病人心房肌细胞APD的改变。结果:房颤病人心房肌APD、APD复极至50%的时程(APD50)及APD复极至90%的时程(APD90)较窦性心律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房颤病人心房肌细胞APD缩短与心房肌中分布的离子通道改变有关,尤其是影响AP复极化过程的钾、钙等多离子通道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房颤病人的50个心动每一QT间期与前一RR间期、平均QT与平均RR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QT与平均RR呈线性相关,QT=169+0.253RR(P<0.001,r=0.892)。各心动的QT与前一RR也呈线性正相关,其平均回归斜率为0.081。每例各心动QT和前一RR的回归斜率与平均RR则呈线性负相关(r=-0.620,p<0.05)。30例的QT较同一平均心室率时窦性心律延长,除3例外其余仍在Lepeshkin报道正常范围,而平均QT与RR回归线高于Ahave报道的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律的回归线。作者认为,QT间期不仅受病因、心室率的影响,而且受心律影响,故不宜单纯用Bazett公式纠正房颤病人(尤其在快速房颤时)的QT间期。  相似文献   

16.
报告6例房性早搏后引起的房内差异性传导。其中冠心病2例,风心病2例,心肌炎1例,癫痫病1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3例,有显著心衰者2例。作者分析了本症的心电图特征,指出了窦性P波形态、振幅和方向改变的多样性。诊断时需与房性和房室交界性逸搏、多源性房早、游定心律、房性融合波、呼吸运动的影响和各种人工伪差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比较中年与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病人发作间歇期的心功能状态,及其与原发病的关系,为药物治疗提供依据。②方法检测66例中年及58例老年PAF病人发作间歇期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并与西地兰复律效果进行了比较,用t及χ2检验处理检测数据。③结果中年PAF病人西地兰复律无效组舒张功能障碍较其他各组均显著(t=2.355~6.636,P<0.05),高血压(HPT)和HPT伴冠心病(CHD)者占84.21%,与有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0.452,P<0.001);老年有效组收缩功能障碍较其他各组均显著(t=4.499,4.715,P<0.001),CHD伴HPT者占53.89%,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5.187,P<0.001)。④结论西地兰对原发病为CHD的老年PAF病人的复律效果较好,对原发病为HPT的中年PAF病人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心房肽类物质是由猪心房中提取的混合多肽制剂,其对动物心脏有明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房肽类物质对麻醉大白鼠有较弱的降压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在降压的同时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向腹腔注射两种制剂,对清醒与麻醉大白鼠均有一定的利尿排钠作用,可使尿量增加,钠的排出总量增加,而对钾离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8例人胎心(12~40周胎)进行了心房利钠因子(AND)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心房利钠因子免疫反应颗粒存在于大部分心房肌细胞内,少部分心房肌细胞无染色颗粒。ANF在心房肌细胞中的染色为颗粒状,分布在核周胞浆中,偶尔可见散在胞浆外周。在心房近心内膜侧的心肌细胞可见染色反应增强。免疫反应在左右心房和房中隔无明显不同。左右心耳有很强的免疫反应且右耳强于左耳。窦房结ANF免疫反应亦为阳性,但染色较同时期心房肌弱,较心室肌强。窦房结的头、体、尾无免疫染色强度变化。在12~20周胎心室肌中有弱的ANF免疫反应。从12~20周不同胎龄胎心的染色对比看,ANF在人胎心有其发展变化规律,随着胎儿增大出现心室免疫染色减弱而心房免疫染色增强的趋势。对心脏作为内分泌器官可能在调节心脏本身的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M—超声心动图主动脉根部的活动能反映左房充盈和排空情况。本文对比研究了52例左室肥厚和29例正常对照的超声心动图,这52例左室肥厚者其病因有单纯性主动脉瓣狭窄、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和原发性高血压。本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左室肥厚时早期快速充盈期改变是否影响主动脉根部后壁的活动。研究表明左室肥厚主动脉后壁M—超声心动图典型改变为:舒张早期正常的急剧后移减弱,左房排空指数(Atrial EmptyingIndex)明显降低(P<0.001)。所谓左房排空指数(AEI)是指主动脉后壁舒张期前1/3时间和整个被动排空期向后移位之比,利用AE1能识别左室肥厚充盈改变,其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79%。AEI的降低很容易在超声心动图上观察到。因此是快速定性估测左室充盈特性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