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参照组给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研究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比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参照组均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3/2005-10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0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38例,年龄7087岁,平均79.2岁,新鲜骨折31例,陈旧性骨折7例,头下型29例,经颈型9例。结果获得随访者37例,随访时间1.56年,平均随访3.1年。按Harris标准评定功能:优10例,良20例,一般7例,优良率81%。翻修2例,翻修率5.4%。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满意,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并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时l年,患者能自如行走,患肢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加强人工关节置换固手术期心理、饮食等护理,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6例因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而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并行6个月~6年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表明,高龄患者以全髋置换为首选,对骨质疏松、活动量少、身体条件差的患者,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58例。头下型30例,经颈型23例,基底型5例。按Gardon分型,Gardon III型25例,IV型33例;新鲜骨折52例,陈旧性骨折6例。结果获6个月6年随访,平均3.5年。髋关节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29例,可10例,差1例,优良率为81%。结论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丁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老年股骨头、股骨颈病损及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给予了系统的护理。结果本组46例手术患者,除1例困糖尿病切口延迟愈合外,45例均在术后14d左右拆线,效果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正确而系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及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2007年5月,82例7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男27例,女55例,采用改良小切口非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平均住院16.8天,病人3周能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期间内无1例死亡,按Hams评90.6分,优秀。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超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的最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相关问题。方法将本院2007~2010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24例为治疗组,动力髋螺钉治疗内固定治疗患者19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4~7d可以下床,手术时间(60±8)min,住院时间(17±2)d,平均手术出血量428ml,尿路感染2例,坠积性肺炎1例,精神障碍1例。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和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离床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提早使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2月—2009年5月在该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针对患者自身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术后康复治疗,进行随访3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顺利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通过术后的针对性康复治疗,有效降低了并发症,随访3年,疗效优51例,疗效良26例,疗效差5例,优良率为93.90%,差率为6.10%.结论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提高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108例老年粗隆间骨折,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DHS治疗的方法,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过程,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置换组手术实行微创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结论对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手术创伤小,固定牢,能够早期下地活动,改善晚年生活质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温州市某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统计患者术后谵妄发病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谵妄39例,发病率26.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75岁(OR=7.683)、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3 d(OR=7.831)、夜间平均睡眠时间≤5 h(OR=4.137)、全身麻醉(OR=5.023)、麻醉时间≥2 h(OR=5.960)、术中出血量≥300 mL(OR=5.458)、术后低氧血症(OR=12.794)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发病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全身麻醉的股骨颈骨折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是谵妄发病的高危人群。受伤后尽快安排手术、增加睡眠时间、缩短麻醉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预防术后低氧血症等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谵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Z2)
目的 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67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67例平均随访1年10个月,按美国Harris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及畸形四个方面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23例、良28例、中13例、差3例,其中优良率达76.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出院后随访20~26个月,其功能恢复情况优4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后护理以及良好的功能锻炼指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复,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某医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Harris评分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25个月,平均18.7个月,手术时间97.4±13.3(min),出血量539.8±22.7(ml),术前Harris评分34.3±10.9,术后Harris评分94.8±7.7,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空钉正三角形固定股骨颈骨折对股骨头血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7月,在昌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7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1.5岁。按数字随机法分成A组(138例)和B组(138例)。A组采用三枚中空钉正三角形固定方式,B组采用倒三角形固定方式,术后均随访18个月,比较2组股骨头坏死率。结果 276例均获得完整随访,A组股骨头坏死率5.07%,B组股骨头坏死率18.12%,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三角置钉对股骨头血运破坏小,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粗隆间骨折行动力髋固定。本组术前30例有内科合并症,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最常见。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神经精神系统3例,心血管系统3例,呼吸系统1例,尿路感染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处理是老年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