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岑靖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87-1388
目的 探讨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常规法进行注射,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注射效果.结果 改良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法明显提高了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肌注)在门诊注射室很常用,尤其多见于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梅毒、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笔者发现,有部分患者在肌注苄星青霉素推注药液时阻力很大,有针头阻塞现象,需更换针头再次注射,给患者增加痛苦,也可引起医患纠纷。为此,我们采取了改良措施预防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时的针头堵塞,现将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彭志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53-3354
苄星青霉素临用前加注射用水后呈混悬液,采用传统方法注射此药,经常发生针头堵塞,导致一次注射失败,这不仅浪费了药物和医用耗材,加大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易引起操作污染,加重了护理人员操作时的心理压力[1].我院对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操作方式进行了改良,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宁波市北仑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60例梅毒孕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4.2±3.8)岁.根据门诊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3.6±4.0)岁;对照组年龄(24.6±3.8)岁.所有病例均分臀部两侧肌内注射240万u苄星青霉素.  相似文献   

4.
苄星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周颖何振凤(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北京100034)患者,女,42岁,因风湿性关节炎近3年来间断应用青霉素。1997年1月6日起遵医嘱每月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benzylpenicilin)120万u。6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轻儿科门诊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的疼痛。方法 通过循证方法寻找减轻肌内注射导致疼痛的最佳证据,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A族链球菌感染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360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线调查组、第l轮证据应用组和第2轮证据应用组。基线调查组120例,男69例,女51例;第l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第2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66例,女54例。3组患儿年龄均在5~15岁之间。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证据应用前后护士最佳证据的执行情况、证据应用前后患儿疼痛评分及硬结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 对最终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共提取10条证据,制定出9个临床审查指标,运用证据前后对比,证据应用后患儿疼痛评分由8.42分下降为4.26分,注射30 min后疼痛评分由4.53分下降为2.18分,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发生率由75.8%(91/120)下降为32.5%(39/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一系列药物及非药物措施能减轻儿童程序性疼痛;Buzzy小蜜蜂装置(冷+振动+分散注意力)可以减轻肌内注射青霉素疼痛;正确的苄星青霉素配置方法、注射手法、注射部位、注射速度可以减轻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舒适护理在梅毒患者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苄星青霉素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成为临床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苄星青霉素稀释后为一种混悬液,药液溶解后易凝固需快速注射,患者常因疼痛难忍而畏惧注射。本文对门诊62例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梅毒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苄星青霉素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方法根据妊娠期血清学检查确诊的85例梅毒孕妇,根据青霉素皮试情况分组。观察组43例,青霉素皮试阳性者且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者,头孢曲松钠0.5g,臀部肌内注射,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对照组42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采用苄星青霉素G 240万单位,双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1疗程;后比较两组先天梅毒的发生率。结果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观察组为6.92%,对照组为2.38%,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效果与苄星青霉素G相同,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妊娠妇女可以作为青霉素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留置气泡技术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珊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226-226
目的:探讨留置气泡进行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效果。方法:用注射器抽吸溶解的青霉素药液后,再吸进0.2~0.3ml的空气。将12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用传统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64例采用留置气泡法,观察两组肌内注射时针头阻塞和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情况。结果:两组注射方法的针梗阻塞和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的观察组针头阻塞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观察中药复方"解毒汤"配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为合理运用中药治疗梅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8例符合梅毒诊断标准并且能够完成疗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臀部肌内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解毒汤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RPR转阴情况和外周血Th1/Th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RPR阴转率和外周血Th1/Th2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汤配合苄星青霉素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毒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转阴率,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梅毒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梅毒硬下疳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46例梅毒硬下疳患者,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的苄星青霉素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率、阳性率及梅毒二期皮疹率。结果治疗组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愈合率;治疗组的阳性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阳性率(26.09%);治疗组二期皮疹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期皮疹率(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皮肤物理抗菌膜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的苄星青霉素方法治疗,建议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徐婷 《抗感染药学》2019,16(6):1020-1023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对妊娠期患者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妊娠期分娩患者梅毒感染65例资料,根据抗菌药物的治疗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3例,肌内注射头孢曲松)和对照组(32例,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评估其治疗效果,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月、6月的治愈率及TRUST下降滴度数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TRUST滴度下降所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值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CD3水平明显下降,而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死产)及新生儿情况(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先天梅毒、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曲松治疗妊娠期患者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血液免疫指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与苄星青霉素相当,但头孢曲松起效时间早于苄星青霉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氧哌嗪青霉素在体内外的抗菌作用,并与呋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氧哌嗪青霉素在体内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阴性杆菌抗菌作用强,均优于呋苄青霉素与羧苄青霉素。其抗绿脓杆菌的敏感性比呋苄青霉素强2~4倍,比羧苄青霉素强16~30倍。血清蛋白结合率为46%,人血清不影响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苄星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减少药液的浪费。方法将门诊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56人,随机选择200针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针次。对照组采用振荡摇匀式溶解药物,常规“四快法”注射:实验组采用静止式溶解药物。更换针头,“三快一匀法”注射。结果实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6%,观察组77%;实验组疼痛程度及药液残留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止式溶解药物,更换针头,“三快一匀法”注射苄星青霉素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降低疼痛程度,减轻了患者注射时的恐惧心理,给药剂量更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1)的N,N’-二苄基乙二胺(2)盐,又名长效西林,肌注后缓慢游离出1而发挥抗菌作用,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ChP 2005)和美国药典30版(USP 30)采用HPLC法测定苄星青霉素中的1,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2,操作繁琐费时。本研究参考欧洲药典6.0(EP 6.0)及相关文献,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苄星青霉  相似文献   

15.
袁妃燕  彭爽英 《海峡药学》2010,22(7):150-151
目的比较苄星青霉素两种肌肉注射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50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按常规法(对照组)和改良新法(实验组)各注射1次.观察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新法能明显提高苄星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的局部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过敏试验、肌肉刺激试验考察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的局部安全性。结果注射用苄星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进口对照品相同,肌肉刺激试验符合要求。结论国产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在该实验条件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孢地嗪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梅毒的患者根据青霉素皮试情况分组.观察组50例,青霉素皮试阳性且头孢地嗪皮试阴性者,头孢地嗪1.0g,单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53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双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地嗪治疗早期梅毒安全有效,可以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8.
梅毒患者用青霉素治疗,血清中青霉素的浓度应当超过0.018μg/ml(即0.03IU/ml)。常用的治疗方案是每天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 G(含有或不含有单硬脂酸铝),或每周间歇注射苄星青霉素 G。在丹麦,性病临床常用每周间歇治疗,苄星青霉素 G1.44g 肌注,共2~3个剂量。对这种治疗法的有效性,有人提出怀疑。本文的目的是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苄星青霉素的注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苄星青霉素又称长效西林、二苄基乙二胺青霉素,为青霉素的二苄乙二胺盐,是青霉素的长效制剂。临床广泛应用于链球菌感染和梅毒的治疗,一般每周或隔周一次。在肌肉注射过程中,由于此药为白色结晶状粉末,颗粒大,极微溶于水,且溶解后呈白色浑浊状,易堵塞针头而使注射失败。现将应用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妊娠期梅毒的效果,观察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比较,为治疗妊娠期梅毒提供更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孕早期及中期确诊妊娠期梅毒患者18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102例,孕妇年龄、文化程度、胎次、丈夫感染情况以及RPR滴度无差异,试验组给予头孢曲松1.0 g,1次/d,肌内注射,共10 d治疗,对照组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部分给予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1个疗程治疗,孕晚期重复治疗1个疗程.从足月、早产及死胎、死产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观察2组妊娠结局;从新生儿出生后RPR滴度了解新生儿预后;随访其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变化,了解其梅毒抗体转阴情况.结果 2组在妊娠结局如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梅毒抗体转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治疗后无死胎发生.结论 头孢曲松钠和青霉素具有对妊娠梅毒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