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开门后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9个月。复查均显示颈椎管扩大充分,无再关门现象。JOA评分优良率78%,颈椎轴性症状(AS)评价优良率为6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手术应用微型钛板固定,操作简便、开门效果良好,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制备新鲜羊颈椎标本10具,分成两组,每组5具。A组,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B组,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联合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两组先分别测完整标本状况下弯曲、左右侧屈及轴性旋转的生物力学数据。A组、B组制成手术模型标本后再分别测上述生物力学数据,与完整标本对比。结果:A组术后在抵抗前屈载荷时与完整标本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抵抗左右侧屈(P<0.05)及对抗轴向旋转载荷时稳定性较完整标本下降(P<0.05)。B组术后在抵抗前屈载荷及左右侧屈载荷时与完整标本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抗轴向旋转载荷时稳定性较完整标本下降(P<0.05),但较A组差异小(P<0.05)。结论: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结合微型钛板固定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其颈椎标本在对抗侧屈及轴性旋转载荷方面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单纯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751-1755
[目的]比较观察研究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为微型钛板组16例,对照组为传统单开门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改善情况JOA评分,末次随访术后椎板开门角度,术后测量颈椎曲度(颈椎侧位X线片上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之间夹角)的改变,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0.5%±17.0%,传统单开门组为58.2%±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2.3±3.5)°,传统单开门组为(39.5±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8.5±4.8)°,与术前(18.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单开门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6.9±5.6)°,与术前(19.5±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4/16,明显低于传统单开门组的9/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和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更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获得完整随访16例(A组),与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18例(B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17分法)评分改善率、轴性症状的产生及颈椎曲度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A组分别为(122.0±26.8)min、(153.0±46.7)ml、(59.4±11.6)%,B组分别为(119.0±28.6)min、(151.0±50.4)ml、(58.7±12.7)%,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为3例(18.75%),B组为6例(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前颈曲角度(17.9±5.2)°与术后的(18.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颈曲角度(18.1±6.3)°与术后的(16.3±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缓慢的颈椎退变性疾病,发病形式多样,既可隐匿起病,缓慢发病,又可因轻微外伤突然起病。本院自1997年至今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 Centerpiece 微型钢板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型钛板法与锚钉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采用C_(3~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中36例采用微钛板,42例采用锚钉固定成形的椎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和N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上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2个月钛板组的NDI评分显著低于锚钉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2个月椎管前后径均较术前相比较显著增加(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钛板组椎管前后径、椎管扩大率和开门角度均无变化(P>0.05),而锚钉组椎管前后径、椎管扩大率和开门角度均显著丢失变小(P<0.05)。钛板组椎管再狭窄率为0 (0/36×5),而锚钉组椎管再狭窄率为5.24%(11/42×5)。[结论]微型钛板与锚钉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钛板维持椎管扩大的效果优于锚钉。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技术的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已成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术式。本文简要阐述该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术后主要并发症,如术后"再关门"、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术后颈椎曲度与活动度丢失等,及微型钛板固定技术的缺憾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老年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锚定法与微型钛板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2-2014-08在本科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83例,其中应用锚定法固定43例,应用微型钛板固定40例。锚定法组43例,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46~72岁,平均68.6岁,JOA评分为5~12分,平均(8.34±1.25)分;微型钛板组40例,其中男33例,女7例,年龄47~71岁,平均64.1岁,JOA评分为6~13分,平均(8.89±1.98)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个月和术后1年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锚定法组高于微型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完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获得早期稳定,便于功能锻炼,减少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锚钉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EL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32例行ELAP的患者术中使用自制侧块锚钉"门轴"侧固定。采用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2例锚钉置入过程均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75~160(96±12.6)min,术中出血量180~800(280±48.6)ml。术后脑脊液漏1例,无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疗效评价:JOA评分11~16(14.2±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56.1±8.5)%,优良率为92%。C5神经根麻痹6例、轴性症状11例,均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影像学显示:患者门轴侧均得到骨性愈合,同节段椎管前后径增加22%±9.0%,锚钉无松动,无颈椎不稳、椎板塌陷及再关门现象。结论 ELAP中使用自制锚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并能有效维持椎板于开门状态,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颈后路内固定系统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22例,按照(JOA)17分评分法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CT及MRI等观察脊髓减压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铰链侧全部骨性融合,无“关门”现象;无颈椎节段不稳及颈椎曲度改变;术前JOA评分5~15(10.18±2.67)分;术后7~17(13.18±2.75)分,平均改善率45.86%。结论:Centerpiece颈后路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在开门的同时,颈椎可以获得即刻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世纪70年代Hirabayashi等[1]报道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简称单开门术)以来,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其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2]。但是,传统的单开门术由于对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板)和对照组(24例,采用丝线悬吊固定椎板)。记录颈椎管矢状径和颈椎管横截面积,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两组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JOA评分:术后2、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对维持椎管扩大的效果优于丝线悬吊法。  相似文献   

14.
微型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摘要】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其中20例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行“开门”侧固定(A组),另25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JOA(17分法)评分,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颈椎曲度),在末次随访时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  相似文献   

15.
正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laminoplasty)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重要方法之一~([1])。在传统的单开门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需切断棘突上附着的颈后肌肉和韧带,损害了肌肉韧带复合体~([2]),容易导致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颈椎节段性不稳、颈部肌肉萎缩,表现为术后出现轴性症状(颈痛、僵硬等)~([3、4])。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着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型螺钉-钛板固定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报告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利用微型钛钉-钛板固定方法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病22例,手术减压节段包括C3~C7 5个节段20例,C2~C7 6个节段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单开门,椎板抬起(开门)后,剪取合适大小及形状的钛板,利用微型钛钉将其分别固定在抬起的椎板及侧块上.结果: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因钛板及钛钉置入引起的脊髓、神经根及血管损伤.随访3~18个月,手术后3个月时JOA评分从术前的9.3分提高到13.5分.随访期间未见钛板及钛钉脱落移位;14例患者术后行CT检查,未见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门轴侧椎板切除及骨折处骨质再生融合13例,1例术后3个月时尚未完全融合,但骨质已经开始生长.结论: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手术中,利用微型钛钉-钛板固定是一种简单、可靠、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抬起的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expansive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联合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累及C2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明Neulen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及长期的随访结果.[方法] 通过对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 2012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其中获得了26例较完整的随访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35 ~ 81岁,平均62岁.CT及MRI示多节段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生肥厚16例,后纵韧带骨化10例.常规行颈后路单开门减压后在门轴侧用Neulen钛板和螺钉在开门部位作为固定方式;16例患者使用5枚钛板固定,7例患者用4枚钛板固定,3例间隔使用3枚钛板固定.收集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轴位CT资料,根据门轴腹侧和背侧皮质部位连接骨质来评价骨质愈合情况.腹侧和背侧部位均有骨质连接才能判定为愈合.[结果] 术后颈椎轴位CT扫描显示无脊髓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收集到术后3个月26例患者Neulen钛板固定的117个节段和术后6个月随访到的69个阶段CT检查结果,结果显示3个月和6个月时轴侧骨愈合率分别为68.4%和85.5%.Neulen钛板椎板成形术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重建系统,随访期间无钛板移位、神经损伤和关门现象.3个节段轴侧皮质完全不连接节段均未愈合,椎管扩张状态仍能维持.[结论] Neulen钛板能够为开门后扩大的椎管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系统,有利于提高轴侧骨愈合率并长期维持椎管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半侧肌肉韧带的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8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接受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59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保留组),31例未保留颈椎半侧肌肉韧带(非保留组)。测量2组患者椎板开门角度、脊髓后漂移距离、颈椎活动度(ROM)及颈椎曲度等影像学参数。记录2组患者术中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保留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非保留组高,住院天数短于非保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板开门角度和脊髓向后平均漂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保留组ROM丢失较非保留组少;保留组颈椎曲度维持良好,非保留组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留组颈部VAS评分改善程度较非保留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无感染、再关门及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保留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 vs.22.5%,P<0.05)。结论 保留半侧肌肉韧带的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可取得与传统手术相似的神经减压效果,虽然手术步骤增加,但有利于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20.
正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本病的经典手术之一,但部分患者在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仍会出现以C5为主的颈部节段性神经根麻痹和术后椎板再关门的现象,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及肩、背部疼痛等,影响手术疗效~([1])。本课题结合既往临床实践,探讨微型钛板固定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5神经根麻痹、椎板再关门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