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医学图像的保存、传输和处理,基于DICOM3.0的医院PACS系统可以说是目前功能最完善和强大的系统。但是由于PACS系统硬件软件设施要求都很高,投资巨大,大多数中小型医院目前无法使用。而传统的HIS系统一般不处理图像数据。因此很多医院医师在临床积累的一些典型医学图像得不到很好的管理。针对目前数字图像获取设备的普及,作者研究设计了下面一个数字图像管理系统。1后台原理后台数据库采用关系数据库,整体以患者ID穴患者入院号雪为核心,作为患者信息的主键和其他信息的外键。以患者为核心设计的目的是:保存的医学图像对于患者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并开发一套适合现代化医院医学工程部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MEMMS)。方法应用正版编程软件Delphi7.0,基于Windows7操作系统和Access2003数据库开发MEMMS。系统主要有登陆模块、维修信息查询模块、维修信息输入模块、设备维修信息和设备图像数据库模块。结果 MEMMS操作方便、灵活,测试结果与传统管理模式对比,完成单例维修信息的录入时间仅为0.5 min。结论 MEMMS克服了传统纸质档案保存不方便等困难,为完善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学图像管理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智林  陈馨 《医疗装备》2004,17(5):20-21
现代医院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应用了大量的数字化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对医学影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对于这些信息的管理还是沿用过去纸张、胶片加手工的管理方式。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胶片、仓库、人力等资源,更重要的是管理质量无法保证。大量宝贵的资料存在着丢失、损坏、借阅手续复杂、信息流通慢等问题。这些原因促进了医学图像管理系统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区医学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医学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研制开发了适合利通区实际的四套管理系统,对社区医学信息的管理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及尝试,探讨了社区医学信息的管理队伍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PACS医学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相连,在医院各科室之间共享信息资源,还可利用Internet/Intranet(因特网/企业网)技术,实现医院之间,城市之间甚至国际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6.
医院医学摄影室网络化图文信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医院医学摄影室网络化图信息的管理,本强调了其网络功能,图并茂的数据库特点,旨在对医学摄影图像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最终实现医学摄影图像的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项研究数据来自全国25家医院的5000名志愿者,基于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图像特殊的数据信息,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个GUI接口的Server伺服主系统,建立了正常人脑MRI图像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图像数据的导入、存储和查询,成为下一步检索系统建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超声影像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超声影像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新技术,它采用了多媒体控制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影像信息医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是现代化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和PACS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功能单元。为了开发和应用超声医学影像信息系统,近年来我院生物医学工程师与超声医师,紧密配合、自行设计研究适合本院工作特点的超声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两年多来该系统通过不断实践、扩充和完善,目前已基本解决了超声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管理、输出和网络存储。本文的目的旨在对该系统的关键设计实现方法及应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尽管发展迅速,但受到诸多技术因素制约,其当前的运算处理能力仍很难与个人电脑相媲美,这就严重限制了手机潜在的广泛用途,特别是手机医疗的普及。本文针对这一新出现的问题,从手机医学图像应用入手,选取图像浏览、编辑和传输作为实现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概念的、用以传输文件并显示图像乃至操控软件的模式,可通过手机调用远程的计算机资源,由此完成一系列对运算量有很高要求的操作,文章演示了所实现的典型结果并作了相应分析。该方法预计在今后的远程医学中会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利用影像管理系统中大量的图像,辅助医生进行分析与诊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基于文本关键字的图像检索方法已不能满足对大型医学图像数据库检索的需要,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方法(CBIR)引入到医学图像数据库中进行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介绍了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系统的构成,重点讨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医学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相似性检索及匹配和相关反馈技术,并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沈贤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950-3952
目的 了解蚌埠某医学院医学生手机依赖和亚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与整群抽样方式,获取1 4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自评健康量表进行测试。结果 医学生的手机依赖检出率为29.0%(406/1 400),在年级、父亲文化程度变量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4.011、13.474,P值均<0.001);医学生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44.6%(624/1 400),46.8%(655/1 400)和45.0%(630/1 400),在性别(χ2分别为9.094、9.253和9.461,P值均<0.001)和年级(χ2=12.103,P<0.001;χ2=6.441,P=0.036;χ2=9.473,P=0.018)中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医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亚健康检出率差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334,33.523和26.282,P值均<0.001)。结论 医学生手机依赖和亚健康检出率较高;手机依赖是导致医学生亚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R-PACS-RIS系统在出入境人员胸部X线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引进柯达DR3500数字成像系统,运用锐柯公司建立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系统),与中心原有的放射信息系统(RIS系统)相整合,开展出入境人员全数字化影像的检查和诊断。结果DR-PACS-RIS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影像科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诊断质量,方便体检资料的存档和管理,减少了成本消耗。结论DR-PACS-RIS系统以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储存、传输、管理和相关的医疗保健运作的综合性规划方案及系统,将成为中心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现况,为手机成瘾性行为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自填问卷方式,选取380名在校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为工具对西安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检出率为20.53%。越是低年级(χ2=8.847,P=0.012),手机话费支出越高(χ2=8.347,P=0.040);手机使用的频率越高(χ2=28.336,P=0.000),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越高。手机使用时间(OR=1.714)、学习上的自我感觉较差(OR=1.805)及同学的融入情况较差(OR=1.627)是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安某医学高校学生的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当高度关注手机对医学生不良影响,加强教育宣传管理力度,减少医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川省地震灾害后,手机应急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用于报告网络恢复的方法及工作经验。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网络损失情况,了解当地通讯并选择恰当链路,组织及时下发并培训设备使用,及时掌握报告情况并进行督促。结果基本恢复报告体系,报告水平。结论方法可行,但实施须注意培训、督导、运行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专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手机依赖综合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及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医专10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专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为13.14%;手机依赖者比非手机依赖者更多地选择社交软件,非手机依赖者使用打电话、看电子书的频率比手机依赖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每周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睡眠质量越差(P<0.05);手机依赖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比非手机依赖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每天手机使用时间、手机依赖量表总分均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每周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手机依赖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智能手机软件辅助实现病区物资的移动智能化管理。方法将病区物资分类整理并制作成Excel工作表,通过智能手机和微信、WPS office手机软件功能进行工作表编辑、查询定时提醒、共享、权限设置,以实现病区物资移动智能化管理。结果通过该应用,病区建立了高效低耗的物资管理制度,物资管理缺陷率明显下降,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移动协同办公进行病区物资管理是可行的,获得院内临床护士一致认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随着移动医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血糖数据化管理模式的兴起,血糖管理模式发展将进入互联网+时代。关注糖尿病血糖监测手段及信息化管理快速发展,通过阐述互联网血糖监测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探讨适用于我国医疗现状的信息化智能管理模式,以期为了解我国信息化网络医联体的建设研究现状及实际开展提供参考,为促进患者的综合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无线获取人体足底压力动态信息的手机监测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一种基于Windows Mobile系统手机蓝牙通信的人体足部压力传感系统,在单片机控制和蓝牙模块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传感电路和A/D转换电路以及Visual Studio 2008下的软件开发,实现了人体足底动态压力信号的实时监测、数据发送,并将其显示、存储于手机。该方法为随意获取人体步态信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低成本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PBL教学法中学习反馈的难题,使用最新无线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编程自主开发医学教学网络平台,并进行教学实验,提高了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Preliminary report: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mobile phone u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bile phone use is ubiquitous, although the alleged health effects of low level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RFR) used in transmission are contentious. Following isolated reports of headache-like symptoms arising in some users, a survey has been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symptoms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mobile phone usage. A notice of interest in cases was placed in a major medical journal and this was publicized by the media. Respondents were interviewed by telephone using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Forty respondents from diverse occupations described unpleasant sensations such as a burning feeling or a dull ache mainly occurring in the temporal, occipital or auricular areas. The symptoms often began minutes after beginning a call, but could come on later during the day. The symptoms usually ceased within an hour after the call, but could last until evening. Symptoms did not occur when using an ordinary handset, and were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headaches. There were several reports suggestive of intra-cranial effects. Three respondents reported local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wearing their mobile phone on their belts. There was one cluster of cases in a workplace. Seventy-five per cent of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digital mobile phones. Most of the respondents obtained relief by altering their patterns of telephone usage or type of phone. Cranial and other diverse symptoms may arise associated with mobile phone usage. Physicians and users alike should be alert to this. Further work is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range of effects, their mechanism and the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safety limits of RF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