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荣泉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78,(1)
一、前言物体的图象可以定义为该物体某些性质在空间分布的表示。图象形成的条件是,物体同辐射场发生相互作用,它的波长应该可与有待分辨的最小特征相比较,或者比之还小。这种波长要求不满足,就成不了图象。但这时,如果利用诱导局部作用,将会产生新的图象。例如,当第二种场存在时,第一种场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被限制在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2.
曾仁端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0,(1)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简称NMR)成象技术是国外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象技术,亦称为NMR照相。它是一种建造任意物体中某层面的质子自旋密度或弛豫时间的空间分布的成象方法。由于使用这种成象技术比用X射线成象技术对人体健康更为安全,而且还可能提供活体组织病变和器官机能在分子水平上的详细信息,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研究活体组织、诊断生物早期病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实时NMR扫描处理磁共振成象和波谱学已逐渐成为诊断的方式,并要求快速数据处理。本文介绍一个有用的、简易的实现方法,它用于实时NMR数据减法和/或将成象与波潜学结合起来使用。存贮于计算机内存中的NMR信号受梯度不完善、磁场弱和RF硬件以及其他假噪声的影响,与许多商用的NMR扫描器中对平均的扫描处理技术不同,其磁激励RF脉冲的相位在交替扫描中改变180°。通常,产生信号的一极和前者相反,一般它的扫描和噪声是不变的。第二个信号是从第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4.
苏学曾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3,(4)
磁核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现象于1946年由斯坦福大学F.Bloch和哈佛大学E.M.Purcell同时期发现,荣膺1952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奖。三十年来NMR技术在化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了解物质的化学结构以及原子核在物质和生理系统中的静态和动态相互作用,近年来已用于医学检查人体功能和解剖改变。 相似文献
5.
NMR成象是基于诱发和监控核磁矩在磁场中的共振能力。利用强度随位置变化的磁场,确定共振核的位置和浓度是可能的。从而可以建立反映组织中核分布的图象。因为氢对NMR是稳定核最敏感的,而且在人体中也是大量的,因此氢对NMR 成象的研究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6.
7.
8.
9.
杨国忠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3,(4)
自1972年X线CT问世以来。以计算机重构图象作为基础的各种成象技术的研究十分活跃,例如单光子CT、正电子CT、质子CT、核磁共振CT,超声CT、阻抗CT以及微波CT等等,其中尤以核磁共振成象技术的进展颇为引人注目。本文将就它的发展历史。各国研究概况以及临床试用的初步评价等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韩力红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3,(3)
一九八三年三月八日至九日,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北京市医药总公司联合召开了核磁共振成象(NMRCT)技术专题系统报告会。会议旨在更为广泛地向首都生物医学工程界介绍这项新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一些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医院临床单位的技术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简述了核磁共振成象磁体的国际发展概况及线圈的设计原理。接着就线圈系统组成的比较,场强的大小、材料取舍、造价估算、运行费用等诸因素作了选择考虑。 相似文献
12.
谢俊祥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8,(5)
未来33年医学成象的情况如何?这对今天来讲极为重要。1987年8月的《Diagnostic Imaging》载文对此进行了预测。文章指出,未来33年中,实验室检查将能测定疾病或损伤的存在与性质,而成象术则可测出病灶的部位与范围,并在其它治疗方法(如抗菌素)不适宜时用它来指导治疗。MRI、超声及内窥镜将成为主要的成象方式;CT和核医学成象方法将全部折服于MRI;放射照相术将被仅用于少数骨骼系统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14.
可从许多不同观点互相比较三维医学成象方法学。本文从硬件对比软件,独立型对比扫描仪型、速度、交互作用、重建方法学、逼真度、容易使用、成本和定量能力等方面评述这种方法学。一、硬件对比软件三维成象是一个计算机过程,例如,可把它结合到专门设计的硬件中,或可在通用计算机上由软件实现。硬件方法的最早实例是Goldwasser和Reynolds的工作,他们使用了专门设计的并行处理硬件,在显示屏幕上很迅速地产生三维数据集的重建(目标是至少每秒产生15帧,目前市场上可负到的这类设备没有超出这个数量级的最终目标)。软件方法的一个实例是Robb 相似文献
15.
冯义濂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3,(4)
一、概述核磁共振成象(NMR—Imaging)又称核磁共振层析摄影(NMR—Tomography)、自旋成象(Spin—Imaging)、组合成图(Zeugmatography)等,是一种获取空间核磁共振信号的技术。自1973年美国石溪纽约州立大学放射实验室的P.C.Lauterbur首次披露获取空间核磁共振信号的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以后,迅即得到一些从事核磁共振实验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们的积极响应,并立即把它用到生物、医学成象中去。十年来,这一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成象方法及与之相应的实验装置。利用核磁共振成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断层成象(CT)的临床价值,促使人们以很大的努力来研究应用其他形式的射线,或能量来获得人体的任意部位的断面(即断层)图象。这些新的成象方法之一就是核磁共振成象(断层成象),在德国称作核自旋断层成象。我们应用这种方法,已经在一台试验装置上获得了第一批临床图象。当应用常规的CT时,每个象素表征了X射线的衰减系数,而核磁共振成象,描述 相似文献
17.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0,(1)
目前已研制出一套内容丰富的软件包,称为“分析”,它为详细研究和评价三维生物医学成象提供了可能。“分析”可用于在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象法、放射性核发射断层成象法、超声断层成象法及核磁共振成象法为基础的三维成象模式中。软件包在完全交替的软组件的叠加组合方面是无以伦比的,此软组件能完全交替地对多维成象进行直接显示、处理和测量。“分析”软件中最 相似文献
18.
周光湖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4,(4)
癌症或人体内病变的早期诊断是病人能得到及时治疗的关键。以往,内科医生受限制于他们窥视人体的能力不可能将人体组织任何部份都进行解剖,即使他们用普通的X-射线摄影可以得到一个或几个方向的幻影图象,但 相似文献
19.
去年,在北美放射学会(RSNA)举办的1988年国际医学成象设备的展览会上,参展厂商竞争的重点主要围绕在开发高极限、多性能系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分别在超声成象、放射成象、荧光透视检查成象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成象的各个领域中所展开的激烈竞争。在这次展览中,西门子公司所展示的具 相似文献
20.